二年级语文下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9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21大自然的声音公开课课一、教学内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来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谱、音、弦、呢、轻、声、间、响、合、曲”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倾听大自然声音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课文音频、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大自然的声音音频,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课文(15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
如“谱、音、弦、呢、轻、声、间、响、合、曲”等。
3. 理解课文(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大意。
如“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让学生想象风在森林中演奏手风琴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练习题:用“谱、音、弦、呢、轻、声、间、响、合、曲”等字词造句。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声音板书内容:风音弦手风琴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谱、音、弦、呢、轻、声、间、响、合、曲。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大自然的声音,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快乐读书吧》二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内容简介】《弗朗兹的故事》是该系列之一的“弗朗兹的故事”分册,该书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
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卷儿,天蓝色的眼睛,樱桃似的小嘴。
还有那玫瑰红的双颊。
没错,这就是弗朗兹,千万别说他长得像小姑娘,他正为这事烦着呢。
不过,弗朗兹大多数时候是快乐的,他也给别人带来快乐。
比如:他用礼品果盒的丝带、衬裙的花边、一大块丝网窗帘和一束上好的羚羊毛等等给妈妈做了一顶最最时尚的帽子,妈妈当然很喜欢,不过她戴着它出去散步时,路人的表情都怪怪的;弗朗兹用他独特的方式让他不喜欢的“乞克察克”老师变得和蔼可亲……【作者简介】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维也纳人,德语国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1984年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
获林格伦文学奖。
她的作品多元且童趣十足,带有无礼式的幽默,却又充满高度敏锐的严肃以及无声的温暖。
《弗朗兹的故事》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
【教学目标】1、组建书友队,讨论弗朗兹的故事。
通过书友队名称、宣言,增强书友队凝聚力。
2、引领学生交流《弗朗兹的故事》读后认识,让学生感动自己的心灵,享受读书乐趣,激发读书热情。
【教学准备】1、五个书友队分组团坐。
2、学生阅读《弗朗兹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前几天,我请大家自愿结合,十个同学一组,组建了五个书友队,目的是希望每个书友队加强交流,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
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班级读书会,也是我们每个书友队第一次较量的时刻。
相信大家在课前充分的准备下能够在今天的班级读书会上把你们书友队的精彩展现给大家。
(提前布置学生设计队名、齐诵宣言。
教师随机板书队名)2、让我们用掌声为我们书友队的建立表示祝贺。
书友队建成了,希望每个书友队团结友爱,在我们美好的童年时代,博览群书,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
3 “贝”的故事【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从一个汉字就能知道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语言运用: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贝”的相关知识。
思维能力:明白“贝”的演变。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中华文字的形态美。
【课前解析】关注识字:本课15个会认字,可以利用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图片识记、形声字、熟字识记、生活识字、语境识字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识记。
关注写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同时对于笔画有变化的字要重点指导。
关注朗读:课文篇幅短小,语言平实却内涵丰富,朗读时要重点读好难字难词,注意有恰当的停顿,语速也要适当。
关注理解运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感受汉字的变化特点,理解“类”的意思。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介绍贝的故事。
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甲、骨”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正确读写“动物、贝壳”等11个词语,积累课后习题中的“珍贵、钱币”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的故事,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了解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了解“贝”字的起源及其字形、字义,掌握“贝”字和“贝”作偏旁时的书写特点。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甲、骨、珍”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甲、骨”4个字。
2.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海滩上这些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东西是什么吗?(贝壳)(出示课件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有关“贝”的故事。
板书课题:“贝”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词语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二年级下册语文《儿子们》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涂寨中心廖碧兰设计理念:《儿子们》一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
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
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懂得孝顺和感恩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说明真正爱妈妈的孩子也应该懂得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知道爱是相互的。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内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预设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妈妈。
2、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懂故事,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帮助妈妈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资源准备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思维活跃,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文本深层面的涵义挖掘不是很透彻,需要老师在课上及时关注表扬,给少部分胆怯学生以鼓励,在学习方法上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
1.以读为本,培养语感尊重语文学习规律,通过在语言环境中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
以“读”为主线,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等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联系生活,课外延伸“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
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
《儿子们》一文教学中,我准备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3.自主学习,培养习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5.羿射九日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认识“射、值”等12 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弓、类、炎”3个一类字。
2.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借助表格简要讲一讲《羿射九日》的故事。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羿射九日起因部分的神奇。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简单讲述是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神奇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ppt四、教学过程环节一、重温神话,激趣导入(一)看图猜神话故事师:孩子们,课下的时候,很多同学给我说他读过很多神话故事。
那老师来考考大家,看你神话故事到底读得怎样——看图猜故事,这是什么故事?(出示图片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看这些神话故事的名字直接就告诉我们是谁在做什么,也就是这篇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2.看这幅图,这是什么故事?师: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板书: 25.羿射九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送到黑板上,“羿”的第一笔是横折,上面是“羽字头”不带钩。
“射”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一个字呢,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边是“身字旁”,横变提,横撇不出头。
齐读课题。
读了题目,你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吗?(2分08秒)【设计意图:看图猜神话,进而以图文配合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已学神话故事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习“弓箭”。
1. 师:羿射九日需要什么工具?生:弓和箭。
师:看看这个古文字,猜猜是弓还是箭?说说理由。
2.看“弓”字的演变,学写“弓”字。
书写指导,独体字,上窄小,下宽大,借助儿歌变书写边指导(一笔横折微向里收,二笔短横紧相连,三笔竖折折钩要舒展,折钩钩到竖中线。
)3.看完了弓,我们再来看“箭”。
仔细观察“箭”这个字,你猜猜它是用什么做?是呀,我们的汉字多有意思,通过汉字的偏旁我们大概就知道了它的意思。
那“箭”怎么用呢?现在跟老师一起,左手拿弓,右手搭上“箭”,使劲往后拉,准备放手,嗖——,刚才我们做的这个动作可以也是一个字,你猜是哪个字——射,现在让我们随着射出去的箭走进课文,去感受羿射九日的神奇。
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
画棒的。
(6)生汇报。
一是从“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
二是从“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
”
(7)师: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他们在白纸上怎样跳蹦?你能想象出来吗?
(8)学生汇报。
2、学习第二小节。
(1)全班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2)学生汇报。
(3)师小结:草坪绿了,野花红了,天空蓝了,你还能照这样说吗?
(4)学生仿照着说一说。
如:天上的云朵,白了。
(5)出示句子“蓝—得—透—明!”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6)指导学生读一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请女生读第三小节,注意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2)雪松们拉手,烟囱上结苹果,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请孩子们读出惊讶的语气。
(3)“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引导学生认识拟人,就是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他们人物的特点,比如这里雪松拉手,小鸟唱歌。
(5)请学生照样子说一个拟人句。
(6)“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这一句是比喻句,把烟囱上结的太阳比喻成苹果。
(7)请孩子们也说一个比喻句。
(8)“又大—又红!”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的是声音的停顿。
(9)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惊讶、惊奇、惊喜的语气。
4、学习第四小节。
(1)请男同学读一遍第四小节。
(2)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它描绘了大森林的哪些
《彩色的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本课的学习活动要求:说说自己梦境中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我将本课预设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欣赏、体验,运用组拼的方法画出奇异的梦境,第二课时展示、提高,运用丰富的情感色彩描绘梦境,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课时。
在教材的文字内容中,重点强调了我们在梦境中常常将熟悉的人、事、场景夸张地拼组在一起。
教材以几米的漫画作为主题图,将我们带入一个离奇有趣、色彩梦幻的梦境,以达利的《彩色的梦》,引导学生体验梦的夸张,选用夏加尔的《我与我的村庄》,引导学生在欣赏与解读名作中体会与感受梦境的空间重组,选用曹力的《幸福与期待》,引导学生了解梦境中的局部重组。
教材中选用的学生作品色彩梦幻,对于引导学生表现梦境的色彩梦幻美有一定示范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还会将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在本课中我将为学生创编具有地方特色和与教师本人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挂图和媒体图片,抓住本课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体验和探究。
教学目标的确定一定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相关要求是: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结合我们的学生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
2、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梦境。
3、过程与方法:能参与互动,大胆创新和想象。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了解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
难点:大胆运用拼组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进入到小学美术学习的中级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初步的造型表现能力,并且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不受时空约束的梦境,在他们心中像欢快的小溪不停地流淌。
但教学中可能会遇到有的学生对噩梦产生兴趣的情形,教师应巧妙引导,让孩子们回忆起最梦幻、美丽的梦境。
二年级的学生还可能对画面重组这个抽象的美术概念难以领悟,教师可通
过语言、画面、或实物进行示范引导,加深学生的体验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
学生绘画创作时可能会出现有的孩子将梦境描绘地零散、琐碎,教师可强调只需抓住梦境中的某一个最精彩最离奇的片断描绘下来,并适当强调画面的构图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学智慧,国家课程纲要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国家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所以本节课我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还将选择以及结合体验式教学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等教法,以及感知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互动演示法、比较分析法等学法,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因为只有多样才能做到有效。
四、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六大步骤:
情景体验,展示梦境→交流探究,突出重点→作品欣赏,学以致用→创作表现,自由发挥→评价展示,取长补短→小结拓展,提出希望
在这六大步骤中,第1个步骤是导入,第6个步骤小结,中间的各环节即探究与表现和交流评价。
(一)情景体验,展示梦境
好的导入是一节高效课堂的开场白,我将从教师本人原生态生活出发,以我的现实生活情景到梦境的转换过程为演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梦的形成过程和表现方法。
并当场演示画我的梦境,这样使美术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并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梦有了初步体验,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和消除学生在之后创作中的畏难情绪做铺垫。
(二)交流探究,突出重点
只有对梦的形象理解了之后才能更好地去表现。
因此,分析与体验梦境的奇异组合是解决本课的重点。
本环节将以教师的梦为范例,让学生上台与老师互动探究并演示,运用将现实生活情境中局部选取对象再组拼而形成梦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梦的奇异组合方法,发现梦的特点。
这种直观演示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较为抽象概念化的学习重点变得形象直观而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容易理解并兴趣浓厚。
再以小组交流和师生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美梦,让学生的梦在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互动中得以完整表述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望。
然后以小练习尝试的方式让学生先将梦中的主要内容勾画出来,引导学生把握创作构图的方法步骤,分清主次。
再以让一名学生上台尝试示范涂色的方式,和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根据自己对色彩的感觉和喜好来给画面涂色。
以期达成教学目标1和3,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作品欣赏,学以致用
教材所呈示的每一幅作品都对学生有其典型的启发意义,但学生不可能对每一幅都去面面俱到地欣赏,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和喜好的方式先引导学生自由地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启发学生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再教师引导欣赏典型作品,与学生互动交流,分析、理解、阐述画家作品中的空间重新组合、局部重新组合、夸张等表现方式,希望孩子们在自己创作时能够学以致用。
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完成教学目标1。
(四)创作表现,自由发挥
这一环节中,我将让学生在前面的欣赏体验基础上自己归纳梦的表现方法。
并在课中的闭上双眼听音乐环节中丰富学生的回忆和联想,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再出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巡回个别辅导,有利于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
以期全面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
(五)评价展示,取长补短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组织全体学生参与作业评价中。
首先出示评价方法,然后以小组互评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相互取长补短,并分享学习的快乐。
再小组推优展评作业,让较优秀的作业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
教师适时从学生作业的造型、涂色、组合与夸张等方面进行总结性点评。
最后个人自评的方式让学生公正地评价自己的作业,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自己的学习想法。
再次达成教学目标(2)和目标3,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的最后环节小结拓展,提出希望,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五、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中,学生根据我的授课步骤,我预设,应该有100%的同学能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有 95%以上的同学能能运用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梦境,能参与互动,大胆创新和想象。
大概有5%的同学不能达到目标,所以还需要各位专家和老师们的指导,在大家的指导下,我相信100%的学生都可以出色的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
《彩色的梦》课后反思
谢元钢本节课重点是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完成一副梦境的画作。
这节课的主题是彩色的梦,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尽量不在黑板上示范画,因为有些学生会依赖老师,依赖范画。
但也有好多学生的画面非常具有创意。
引导学生了解到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异求新,才能设计好的作品。
不仅课堂上这样做,再生活中更应养成乐于观察、善于创造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课执教中常见问题在于:学生在创作中对于梦境效果的体现不准确或不明显。
教师最好课前创作些表现梦境的范画来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创作思维,另外还可以借助范画解决构图问题,也可找来表现梦境的招贴、漫画给学生欣赏分析,用于解决这一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