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寇隽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 格式:docx
- 大小:18.05 KB
- 文档页数:6
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列传第七》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寇洛,上谷昌平人,累世为将吏.父延寿,和平中, 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列传第七》寇洛,上谷昌平人,累世为将吏。
父延寿,和平中,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
洛性明辨,不拘小节。
正光末,以北边贼起,遂率乡亲避地于并、肆,因从尔朱荣征讨。
及贺拔岳西征,洛与之乡里,乃募从入关。
破赤水蜀,以功拜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别将,封临邑县男,邑二百户。
又从岳获贼帅尉迟菩萨于渭水,破侯伏侯元进于百里细川,擒万俟丑奴于长坑。
洛每力战,并有功。
加龙骧将军、都督,进爵安乡县子,累迁征北将军、卫将军。
于平凉,以洛为右都督。
侯莫陈悦既害岳,欲并其众。
时初丧元帅,军中惶扰,洛于诸将之中,最为旧齿,素为众所信。
乃收集将士,志在复仇,共相纠合,遂全众而反。
既至原州,众咸推洛为盟主,统岳之众。
洛复自以非才,乃固辞,与赵贵等议迎太祖①。
魏帝②以洛有全师之功,除武卫将军。
太祖至平凉,以洛为右大都督。
从讨侯莫陈悦,平之,拜泾州刺史。
魏孝武西迁,进爵临邑县伯,邑五百户。
寻进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
大统初,魏文帝③诏曰:“往者侯莫陈悦远同逆贼,潜害故清水公岳,志在兼并。
当时造次,物情惊骇。
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前泾州刺史、大都督、临邑县开国公寇洛,忠款自心,勋诚早立,遂能纠合义军,以待大丞相。
见危授命,推贤而奉,此而不赏,何以劝励将来?可加开府,进爵京兆郡公。
” 封洛母宋氏为襄城郡君。
又转领军将军。
三年,出为华州刺史,加侍中。
与独孤信复洛阳,移镇弘农。
四年,从太祖与东魏战于河桥。
军还,洛率所部镇东雍。
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
①太祖:西魏权臣宇文泰为北周奠定国基,其子宇文觉正式建国后,追尊宇文泰为文王。
庙号大祖。
②魏帝:北魏孝武帝元修。
③魏文帝:西魏文帝元宝炬。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世为将吏累:连续B.潜害故清水公岳潜:暗中C•勋诚早立诚:诚实D.洛率所部镇东雍镇:镇守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寇洛忠于朝廷的一组是①以良家子镇武川②率乡亲避地于并、肆③从尔朱荣征讨④收集将士,志在复仇⑤当时造次,物情惊骇⑥纠合义军,以待大丞相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寇洛一生征战,屡建功勋,多次加官进爵,爵位从男、子、伯晋升到公。
文言文答案详细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周书·贺兰祥传》贺兰祥字盛乐。
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
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
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
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
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
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
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
又攻回洛城,拔之。
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
是岁,大有年.。
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
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
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
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
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
抚安西土,振旅而还。
进封凉国公。
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
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
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③詧(chá):人名。
④绤(chīx ì):葛布的统称。
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2其必济((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
天以此时新其位臵,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
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
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
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
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周书|寇隽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周书|寇隽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
祖赞,魏南雍州刺史。
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
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
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
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
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
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
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遂访主还之。
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
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
以母忧不拜。
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
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
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寺成,又极壮丽。
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
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
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
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遂以地还史底。
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
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
民俗荒犷,多为盗贼。
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
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
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
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
于是梁人惮焉。
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
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
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
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
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
《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2015年新课标II卷阅读答案及译文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气。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出师命将,扫清群丑,上禀圣算,指日克除。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寻代宇文述为左翊卫大将军。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呈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试卷分为Ⅰ卷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5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拖沓自命得意睥.睨(pì)睚眦.必报(zì)B.罢黜礼尚往来箭镞.(cú)冠.冕堂皇(guān)C.凭添鞠躬尽悴漂.洗(piǎo)咬文嚼.字(jiáo)D.援例枯燥无味蕴藉.(jiè)毁家纾.难(sh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题。
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庭也风俗迥异。
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
①,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超过)了历史和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
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肉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山河悬远、可望而不可即之感。
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洞彻)物障的声音。
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②?甚而至于他压根儿什么都不想不屑也没有表达?无词,无调,那单调而变幻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飘扬)而去,汇入风沙草棵中。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超过洞彻流淌B.超越洞彻飘扬C.超越洞穿流淌D.超过洞穿飘扬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长城不光是一道文化分界线,更是一道军事防御线②歌曲的内容是秦汉边卒还是匈奴先民?抑或是千年历史陈迹B.①长城不光是一道文化分界线,更是一道军事防御线②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C.①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②歌曲的内容是秦汉边卒还是匈奴先民?抑或是千年历史陈迹D. ①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②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让各国人民心心相印,携手同行,战胜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展现_____________、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列传第七》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寇洛,上谷昌平人,累世为将吏.父延寿,和平中,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列传第七》寇洛,上谷昌平人,累世为将吏。
父延寿,和平中,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
洛性明辨,不拘小节。
正光末,以北边贼起,遂率乡亲避地于并、肆,因从尔朱荣征讨。
及贺拔岳西征,洛与之乡里,乃募从入关。
破赤水蜀,以功拜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别将,封临邑县男,邑二百户。
又从岳获贼帅尉迟菩萨于渭水,破侯伏侯元进于百里细川,擒万俟丑奴于长坑。
洛每力战,并有功。
加龙骧将军、都督,进爵安乡县子,累迁征北将军、卫将军。
于平凉,以洛为右都督。
侯莫陈悦既害岳,欲并其众。
时初丧元帅,军中惶扰,洛于诸将之中,最为旧齿,素为众所信。
乃收集将士,志在复仇,共相纠合,遂全众而反。
既至原州,众咸推洛为盟主,统岳之众。
洛复自以非才,乃固辞,与赵贵等议迎太祖①。
魏帝②以洛有全师之功,除武卫将军。
太祖至平凉,以洛为右大都督。
从讨侯莫陈悦,平之,拜泾州刺史。
魏孝武西迁,进爵临邑县伯,邑五百户。
寻进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
大统初,魏文帝③诏曰:“往者侯莫陈悦远同逆贼,潜害故清水公岳,志在兼并。
当时造次,物情惊骇。
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前泾州刺史、大都督、临邑县开国公寇洛,忠款自心,勋诚早立,遂能纠合义军,以待大丞相。
见危授命,推贤而奉,此而不赏,何以劝励将来?可加开府,进爵京兆郡公。
”封洛母宋氏为襄城郡君。
又转领军将军。
三年,出为华州刺史,加侍中。
与独孤信复洛阳,移镇弘农。
四年,从太祖与东魏战于河桥。
军还,洛率所部镇东雍。
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
(节选自《周书·列传第七》)(注)①太祖:西魏权臣宇文泰为北周奠定国基,其子宇文觉正式建国后,追尊宇文泰为文王。
庙号大祖。
②魏帝:北魏孝武帝元修。
③魏文帝:西魏文帝元宝炬。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累世为将吏累:连续B.潜害故清水公岳潜:暗中C.勋诚早立诚:诚实D.洛率所部镇东雍镇:镇守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寇洛忠于朝廷的一组是(3分)①以良家子镇武川②率乡亲避地于并、肆③从尔朱荣征讨④收集将士,志在复仇⑤当时造次,物情惊骇⑥纠合义军,以待大丞相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寇洛一生征战,屡建功勋,多次加官进爵,爵位从男、子、伯晋升到公。
语文文言文阅读周书附答案语文文言文阅读周书附答案周书陆腾字显圣,代人也。
腾少慷慨有大节,解巾员外散骑侍郎、司徒府中兵参军。
东魏兴和初,征拜征西将军,领阳城郡守。
大统九年,大军东讨,以腾所据冲要,遂先攻之。
时兵威甚盛,长史麻休劝腾降,不许,拒守经月余,城陷被执。
太祖释而礼之,问其东间消息,腾盛陈东州人物,又叙述时事,辞理抑扬。
太祖笑曰:卿真不背本也。
即拜帐内大都督。
未几,除太子庶子,迁武卫将军。
既为太祖所知,愿立功效,不求内职,太祖嘉之。
十三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三年,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江州刺史,爵上庸县公,邑二千户。
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诸贼果弃其兵仗,或携妻子临城观乐。
腾知其无备,密令众军俱上,诸贼惶惧,不知所为。
遂纵兵讨击,尽破之,斩首一万级,俘获五千人。
保定元年,迁隆州总管,领刺史。
二年,资州盘石民反,杀郡守,据险自守,州军不能制。
腾率军讨击,尽破斩之。
而蛮、獠兵及所在蜂起,山路险阻,难得掩袭。
腾遂量山川形势,随便开道。
蛮獠畏威,承风请服。
所开之路,多得古铭,并是诸葛亮、桓温旧道。
是年,铁山獠抄断内江路,使驿不通。
腾乃进军讨之。
欲至铁山,乃伪还师。
贼不以为虞,遂不守备。
腾出其不意击之,应时奔溃。
一日下其三城,斩其魁帅,俘获三千人,招纳降附者三万户。
帝以腾母在齐,未令东讨。
适有其亲属自东还朝者,晋公护奏令伪告腾云:齐为无道,已诛公家,母兄并从涂炭。
盖欲发其怒也。
腾乃发哀泣血,志在复仇。
四年,齐公宪与晋公护东征,请腾为副。
赵公招时在蜀,复留之。
晋公护与招书曰:今朝廷令齐公扫荡河、洛,欲与此人同行。
汝彼无事,且宜借吾也。
于是命腾驰传入朝,副宪东讨。
五年,拜司宪中大夫。
建德二年,征拜大司空,寻出为泾州总管。
宣政元年冬,薨于京师。
赠本官加并、汾等五州刺史,重赠大后丞。
谥曰定。
(节选自《周书陆腾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B.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C.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D.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巾,古人常戴的一种头巾;解巾即除去头巾,指出任官职,与解褐意思相近。
周书·于翼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周书于翼传于翼字文若,太师、燕公谨之子。
美风仪,有识度。
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
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
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时吐谷浑入寇河右,凉鄯河三州咸被攻围,使来告急。
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从。
寮属咸以为言。
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
此寇之来,无非抄掠边牧耳。
安能顿兵城下,久事攻围!掠而无获,势将自走。
劳师以往,亦无所及。
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
居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
贺兰祥讨吐谷浑,翼率州兵先锋深刻。
以功增邑一千二百户。
寻征拜右宫伯。
世宗崩,翼与晋公护同受遗诏,立高祖。
天和三年,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高祖行亲迎之礼,命翼总司仪制。
狄人虽蹲踞无节,然咸惮翼之礼法,莫敢违犯。
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
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附答案附翻译周书·宇文神举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周书·苏绰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周书·柳敏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周书·泉仲遵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答案:10.B11.C(降职错)12.A(把他比作大小冯君错,应是把他们兄弟俩比作西汉的冯野王、冯立兄弟俩)13.(1)出动戎行前往,也不能遇上。
我估量抄掠这件事已收场,请没必要再说。
(劳及了幸四周,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2)十天以内,就攻占齐国的十九座城池。
他统领的都督,擅自进入村落,当即斩首示众。
(旬部辄徇四周,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参考译文于翼字文若,是太师、燕公于谨的儿子。
风度萧洒,有识见器量。
孝闵帝登基,出任渭州刺史。
于翼的哥哥于寔本来在该州任职,施政很是仁惠。
于翼又以诚相待,展现信誉,施政重视宽和简便,夷夏各族百姓都感激喜悦,把他们比作西汉的冯野王、冯立兄弟俩。
当时吐谷浑入侵黄河以西,凉、鄯、河三州都被围攻,派使者前来告急。
秦州都督派于翼赶去援救,于翼不服从命令。
下属的官员都为此议论纷纷。
文言文专题训练--------《周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也。
其先与魏氏俱起,以国为姓,父树利周,从魏广阳王深征葛荣,战没,赠冀州刺史。
惠年弱冠,从尔朱荣征伐,定河北,破元颢,以功拜中坚将军。
复以别将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围,擒万俟丑奴,平水洛,定陇右,每力战有功。
封北平县男,邑二百户。
累迁镇远将军、都督、直寝、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惠与寇洛、赵贵等同谋翊戴太祖。
仍从平悦,拜直阁将军。
魏孝武西迁,除右卫将军、大都督,进爵魏昌县伯,邑五百户。
出为北华州刺史,加使持节、骠骑将军。
大统初,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
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阵。
加侍中、开府,进爵长乐郡公,增邑通前二千二百户。
四年,魏文帝东巡洛阳,与齐神武战于河桥,惠力战破之,大收降卒。
七年,迁中领军。
及高仲密举北豫州来附,太祖帅师迎之。
军至洛阳,齐神武于邙山将以邀我,太祖乃徙辎重于瀍曲,夜勒兵袭之。
及战惠为右军与中军大破之逐北数里虏其步卒齐神武兵乃萃于左军军将赵贵等与战不利诸军因之并退时会日暮,齐神武兵屡来攻惠,惠击之,皆披靡。
至夜中,齐神武骑复来追惠,惠徐乃下马,顾命厨人营食。
食讫,谓左右曰:“长安死,此中死,异乎?”乃建旗鸣角,收诸败军而还。
齐神武追骑惮惠,疑有伏兵,不敢逼。
至弘农,见太祖,陈贼形势,恨其垂成之功,覆于一篑,于是歔欷不能自胜。
太祖壮之。
寻拜秦州刺史,未及之部,迁司空。
惠性刚质,有勇力,容貌魁岸。
善于抚御,将士莫不怀恩,人思效节。
十二年,东魏将侯景侵襄州,惠率兵击走之。
明年,景请内附,朝议欲收辑河南,令惠以本官镇鲁阳,以为声援。
遇疾,薨于军。
惠于诸将年最少。
早丧父,事母以孝闻。
太祖尝造射堂新成,与诸将宴射。
惠窃叹曰:“亲老矣,何时办此乎?”太祖闻之,即日徙堂于惠宅。
其见重如此。
及薨,太祖为之流涕者久之。
惠丧至,又临抚焉。
赠本官,加秦州刺史,谥曰武烈。
文言文寇恂字子翼阅读答案及翻译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
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
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
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
卒有变,足以相当。
恂曰:不然。
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
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
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
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
于是并坐极欢。
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
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
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恂奉玺书至第一,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
恂怒,将诛文。
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
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
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
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
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
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
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
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
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
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迫洛阳迫:逼迫B.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统治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引:带领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修:美好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恂乃戮之于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B.恂遣谷崇以状闻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卿今为吾行也吾社之行为士先者D.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1、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
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
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
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
卒有变,足以相当。
恂曰:不然。
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
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
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
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
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
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
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
恂怒,将诛文。
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
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
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
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
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
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
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
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
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
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迫洛阳迫:逼迫B.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统治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引:带领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修:美好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恂乃戮之于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B.恂遣谷崇以状闻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卿今为吾行也吾社之行为士先者D.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1、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隽不疑传汉书·卷七十一阅读试题答案翻译译文隽不疑传|汉书·卷七十一|阅读试题答案翻译译文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
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
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
请退。
”吏白胜之。
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徒履起迎。
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
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
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
至昏夜,罢去。
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
京师吏民敬其威信。
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1/ 6“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
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
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
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立并莫敢发言。
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
”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
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令来自诣,此罪人也。
”连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
”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
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
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周书卢柔传》阅读答案与翻译赵刚字僧庆,河南洛阳人也。
起家奉朝请。
累迁镇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
历大行台郎中、征东将军,加金紫阶,领司徒府从事中郎,加阁内都督。
魏孝武与齐神武构隙,刚密奉旨召东荆州刺史冯景昭率兵赴阙。
未及发,孝武西迁。
景昭集府僚议。
司马冯道和请据州待北方处分。
刚曰:“公宜勒兵赴行在所。
”刚曰:“公宜勒兵赴行在所。
”久之更无言者。
刚抽刀投地曰:“公若欲为忠臣,请斩道和;如欲从贼,可速见杀!”景昭感悟,遂众赴关右。
侯景逼穰城,杨祖欢等起兵应景,以其众邀景昭于路。
景昭战败,刚没蛮中。
大统初,刚于霸上见太祖,具陈关东情实。
太祖嘉之。
是年,诏刚剛使三荆,听在所便宜从事。
使还,称旨,进爵武城县侯。
顷之,御史中尉董绍进策,请图梁汉。
刚以为不可,而朝议已决,遂出军。
绍竞无功而还,免为庶人。
除刚颍川郡守。
为侯景所破,乃率余众赴洛阳。
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
时有流言传刚东叛,齐神武因设反间,声遣迎接。
刚乃率骑袭其下坞,拔之,露板[注]言状。
太祖知刚无贰,乃加赏赉焉。
渭州民郑五丑构逆,与叛羌相应,令刚往镇之。
魏文帝举觞属刚曰:“昔侯景在东,为卿所困。
黠羌小竖,岂足劳卿谋虑也。
”刚至,并攻破之。
孝闵帝践阼,出为利州总管、利沙方渠四州诸军事。
沙州氐恃险逆命,刚再讨服之。
方州生獠,自此始从赋役。
加授渠州刺史。
刚初至,渠帅惮其军威,相次降款。
后以刚师出逾年,士卒疲弊,寻复亡叛。
后遂以无功而还。
又与所部仪同尹才失和,被征赴阙。
遇疾,卒于路。
年五十七。
(节选自《周书·赵刚传》)[注]露板,书信不封口。
10、下列对文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B、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C、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D、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家”的解释有三: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兴家立业和出身。
文言文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最新版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班超宇仲升,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辨,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候,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
相者指曰:“生燕颌虎颈,飞而食肉。
此万里侯相也。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建初三年,超率疏勒、康居、于阗、拘弥兵一万人攻姑墨石城,破之。
超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
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
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
五年,遂以为假司马,将驰兵击莎车。
莎车阴通使疏勒王忠,啖以重利,忠遂反从之,西保乌即城。
超乃更立其府丞成大为疏勒王,悉发其不反者以攻忠。
积半岁,而康居遣精兵救之,超不能下。
是时,月氏新与康居婚,相亲,超乃使使多赍锦帛遗月氏王,令晓示康居王。
康居王乃罢兵,执忠以归其国,乌即城遂降于超。
刑及义从千人就超。
明年,复遣假司马和恭等四人将兵八百诣超,超因发疏勒、于阗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
十二年,上疏曰:“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蛮夷之俗,畏壮侮老。
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谨遣子勇随献物入塞。
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
”书奏,帝感其言,及征超还。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B.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C.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D.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最早建都的都城之一。
高中文言文阅读巩固训练:《周书·泉仲遵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所学文言文篇目,完成10-13题(19分)泉仲遵,少谨实,涉猎经史。
年十三,州辟主簿。
十四,为本县令。
及长,有武艺。
遭世离乱,每从父兄征讨,以勇决闻。
高敖曹攻洛州,泉企令仲遵率五百人出战。
时以众寡不敌,乃退入城,复与企力战拒守。
矢尽,以杖棒捍之,遂为流矢中目,不堪复战。
后与元礼斩杜窋。
以功封丰阳县伯,邑五百户。
加授征东将军、豫州刺史。
仲遵宿称干略,为乡里所归。
及为本州,颇得嘉誉。
梁司州刺史柳仲礼每为边寇,太祖令仲遵率乡兵从开府杨忠讨之。
梁随郡守桓和拒守不降。
忠谓诸将曰:“本图仲礼,不在随郡。
如即攻守,恐引日劳师。
今若先取仲礼,则桓和可不攻自服诸。
君以为何如?”仲遵对曰:“若弃和深入遂擒仲礼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礼未获和为之援首尾受敌此危道也。
若先攻和,指魔可克。
克和而进,更无反顾之忧。
”忠从之。
仲遵以计由己出,乃率先登城,遂擒和。
仍从忠击仲礼,又获之。
大将军王雄南征上津、魏兴,仲遵率所部兵从雄讨平之。
遂于上津置南洛州,以仲遵为刺史。
仲遵留情抚接,百姓安之,流民归附者,相继而至。
初,蛮帅杜清和自称巴州刺史,以州入附。
朝廷因其所据授之,仍隶东梁州都督。
清和以仲遵善于抚御,请隶仲遵。
朝议以山川非便,弗之许也。
清和遂结安康酋帅黄众宝等,举兵共围东梁州。
复遣王雄讨平之。
改巴州为洵州,隶于伸遵。
先是,东梁州刺史刘孟良在职贪婪,民多背叛。
仲遵以廉简处之,群蛮率服。
仲遵虽出自巴夷,而有方雅之操,历官之处,皆以清白见称。
朝廷又以其父临危抗节,乃令袭爵上洛郡公。
武成初,卒官,时年四十五。
赠大将军、华洛等三州刺史。
谥曰庄。
(节选自《周书·泉仲遵传》)10.下列关于断句和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 若弃和/深入遂擒/仲礼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礼未获和/为之援/首尾受敌/此危道也B.“州辟主薄”的“辟”即“召”,“及长,有武艺”中的“及”可解释为“等到”。
《周书|寇隽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周书|寇隽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
祖赞,魏南雍州刺史。
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
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
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
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
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
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
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遂访主还之。
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
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
以母忧不拜。
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
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
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寺成,又极壮丽。
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
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
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
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遂以地还史底。
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
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
民俗荒犷,多为盗贼。
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梁遣其将曹琰之
镇魏兴,继日版筑。
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
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
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
于是梁人惮焉。
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
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
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
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
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
《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②选:量才授官。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又廉恕廉:清廉
B.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行:品行
C.嘉隽守正不挠挠:邪曲
D.于是梁人惮焉惮:害怕
9.C(挠:屈服)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①遂访主还之②隽参护军事东讨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⑥于是梁人惮焉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
10.A(②陈述寇隽东讨时担任的官职;⑤是孝庄帝做的事情,且孝庄帝谴责的对象是攀附杨椿的人;⑥梁人害怕是因为寇隽派兵擒获了曹琰之,突出表现寇隽的军事才能,皆与寇隽坚守正道无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
C.寇隽担任主簿时,灵太后花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当地的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年后风俗得到改观。
11.C(应该是建造费用虽然极多,由于寇隽掌管得严,下面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
(2)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3)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12.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1)“造”“典”各1分,大意1分。
(2)“敦”“顿”和状语后置各1分。
(3)“得”“弗之敢逼”各1分,大意1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史臣曰:仁义之于教大矣艺术之于用博矣徇于是者不能无非厚于利必有其害。
《诗》《书》《礼》《乐》所失也浅,故先王重其德;方术技巧所失也深,故往哲轻其艺。
(选自《周书?艺术》)
13.史臣曰:仁义之于教/大矣/艺术之于用/博矣/徇于是者/不能无非/厚于利必有其害。
【参考译文】
寇隽字祖俊,是上谷昌平人。
祖父寇赞,曾做魏南雍州刺史。
父亲寇臻,担任过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寇隽性情宽厚文雅,从小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好。
兄长寇祖训、寇祖礼和寇隽,都有志向,有德行。
寇隽一家友好和睦,和祖辈人住在一起。
虽然他的父亲去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是在父亲平生所居住的房屋内,齐备地陈设帷帐、倚几和手杖,按时节依次祭拜,流着泪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
好事坏事,一定要先对着灵位稟报,离家远行往返,也都要像这样。
性情又清廉仁爱,不将财利放在心上。
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
寇隽在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说道:“不好的树木下的阴凉,暂时休息也不行;盗泉的水,不可错喝。
获得钱财却丧失德行,我是不愿这样做的。
”于是寻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他。
他平时的美好志向就是如此。
因为朝廷量才选用人才寇隽成为魏孝文帝挽郎,任命为奉朝请。
大乘贼反叛,燕赵动乱不安,寇隽参与监督军事东讨,因为立了功授予员外散骑侍郎,升任尚书左民郎中。
因为母亲去世没有赴任。
正光三年,授予轻车将军,调任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很快升任主簿。
当时灵太后摄政,减去官吏俸禄的十分之一,建造永宁佛寺,命令寇隽掌管此事。
建造费用极多,下级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
寺庙建成后,十分壮丽。
灵太后表彰了寇隽,任命他为左军将军。
永安初年,华州百姓史底与司徒杨椿打田产官司。
长史以下的官员,因为杨椿是权贵,全都说杨椿有理,要将田地给杨椿。
寇隽说:“史底是贫困不堪的百姓,杨公还要强行夺他的土地。
如果要损不足以给有余,让我也随声附和,我不敢听命。
”于是将土地还给史底。
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嘉奖寇隽坚守正道不屈服,马上委任他为司马,赐给他一百匹帛。
那些投靠杨椿替他说话的,都受到了谴责。
永安二年,出京城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
当地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
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奖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用礼让勉励他们,数年之中,风俗顿时为之一变。
梁朝派遣他的将领曹琰之镇守魏兴,日夜抢建魏兴城墙。
曹琰之经常侵扰边境,边境的人都很担心。
寇隽派遣长史杜休道率军队攻克魏兴,活捉了曹琰之。
曹琰之是梁大将军景宗的最小的弟弟。
从此梁朝人害怕了。
适逢魏朝发生了很多事,梁州又很偏远,梁朝人知道梁州没有外援,于是派遣大军驻扎在魏兴,目的是攻取梁州。
寇隽安抚激励将士,大家人人都愿舍命
效力。
梁人得知他受到众人的衷心拥戴,不敢靠近梁州。
寇隽任州刺史简朴清苦,不置办家业。
任职期满,他儿子等人都步行回去。
州吏百姓给寇隽送行,一路留恋不舍,经过多时才走出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