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汇总(精校版-省沭中)
- 格式:pptx
- 大小:295.51 KB
- 文档页数:18
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
举进士,选桂州教授。
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勣从军。
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勣杖之,勣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
”使者怒,欲并劾勣,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勣恶亶为人,辞不答。
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
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
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帝谓勣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
”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
勣不肯与京联职,固辞。
迁翰林学士。
国史久不成,勣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盖由元祐、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
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帝然之,命勣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
勣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
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
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
”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
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
”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
”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
勣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
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
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
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
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
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
文言文训练1(2010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
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
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④闻其贤者也则悦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2011年【参考译文】公名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考中进士。
当初做长沙县令时,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和尚,结交权贵,肆意谋取不法利益,大家都很怕他。
陈公依法抓捕处置了他,全县大为震惊。
离开长沙去雩都任职。
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令,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青轻视陈公。
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得他的重大罪责,曾腆扣头以至于出血,愿意自我改过。
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
巫觋这地方每年收敛百姓钱财祭祀鬼神,称为“春斋”,说如果不祭祀就会有火灾。
陈公禁止祭祀活动,老百姓不敢违反规定,结果也没发生火灾。
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
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
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
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
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管束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
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率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
陈公亲自处于前列,命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
士兵都如同木偶人一样笔直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
”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自己的罪。
淮南发生饥荒,安抚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尽职,王正民因这事被免职。
朝廷下诏令让陈公乘坐驿车去取代他。
转运使让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征调大米从而免除那里的徭役,共征调了十三万石,称为“折役米”。
米价飞涨,老百姓饥荒更加严重了。
陈公到任后就废除了“折役米”制度,并且把这事上奏给朝廷,又上言说王正民没有罪过,在任治政有方。
朝廷下诏又任命王正民为鄂州知州。
调任庐州知州,屯驻在寿春的强悍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
士兵正惶惑不安。
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
2016高考江苏卷文言文参考译文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 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鞠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忭,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蔗襄:——————————————————————————————————【参考译文】祖父名叫汝霖,号雨若。
幼年爱好古学,博览群书。
十年(1997-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翻译2009年2月10日杭州市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曾良策编辑整理一、1997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二、1998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三、1999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四、2000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五、2001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六、2002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七、2003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八、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翻译(15套)1.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Ⅰ(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等地用) 译文2.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Ⅱ(吉林、四川、黑龙江、云南、贵州等地区用) 译文3.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Ⅲ(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等地区用) 译文4.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Ⅳ(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地用) 译文5.2004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译文6.2004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译文7.200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译文8.2004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译文9.2004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题译文10.2004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译文11.2004年高考辽宁卷语文试题译文12.200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译文13.2004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译文14.200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译文15.2004年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译文九、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翻译(16套)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河北、河南、安徽、山西)译文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黑、吉、桂)译文3.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3(四川、陕西、云南)译文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译文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译文6.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译文7.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译文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译文9.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译文10.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译文1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译文1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江西卷)13.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山东卷)1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广东卷)1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译文16.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重庆卷)十、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7套试卷文言文译文0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02.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03.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04.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05.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06.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07.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08.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09.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10.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1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12.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13.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14.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15.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16.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17.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一、1997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权善才,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04年(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江苏高考语文试卷04年的考试内容?A. 古诗文阅读B. 现代文阅读C. 作文D. 数学应用题2. 0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哪方面的能力?A. 词汇理解B. 句子结构分析C. 文章主旨概括D. 文学背景知识3. 在04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哪一种文体的文章数量最多?A. 记叙文B. 议论文C. 说明文D. 诗歌4. 下列哪一项不是0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作文的要求?A. 字数限制B. 题目自拟C. 文体不限D. 必须包含议论文元素5. 0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主要选自哪一类文章?A. 报刊杂志B. 散文C. 小说D. 科普文章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 0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的比重高于现代文。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
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
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
人皆可以为尧舜C。
化干戈为玉帛 D。
情人眼里出西施3。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文言文语段详注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祖:祖父。
《尔雅·释亲》:“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李密《陈情表》中有“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讳:(1)在名字前称讳,表示尊敬;(2)隐瞒,忌讳。
如“讳疾忌医”;(3)回避,顾忌。
如“世皆誉之,人皆讳之”。
临池学书:临,接近,靠近,如“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池,砚池。
指刻苦练习书法。
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试有司:有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或泛指官吏。
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试有司,参加科举考试。
吴敏树《先考行状》:“试有司,辄不利,年三十,尚困童子试中。
”刘克庄《送山甫铨试二首并寄强甫》:“二昆南北各驱驰,季复随君试有司。
”辄:作副词解时,(1)总是。
如“盎素不好晁错,错所居坐,盎辄避”;(2)立即,就。
如“浅尝辄止”“饮少辄醉”。
输粟:明清时,富家子弟为得功名、官职而捐纳财货于官府,称输粟。
淹蹇:同“偃蹇”,不顺利。
如“仕途偃蹇”。
捐馆:“死”的委婉语。
“捐”指放弃,如“细大不捐”;“馆”指官邸,字面上来说,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官邸,一般是指官员的去世。
后遂以“捐馆”为死亡的婉辞。
亦作“捐馆舍”。
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大父:祖父或外祖父,此处指祖父。
古代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妪,先大母婢也”。
辍:停止,中止,引申为废去,舍弃。
轴轳:轴可以指“可旋转之物”,如“转轴拨弦三两声”。
但是无“轴轳”之说,可能为“辘轳”之误。
为汲取井水的木制装置,此处指用此装置传递食物。
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吊:(1)悼念死者,凭吊古人。
如“吊丧”“吊屈原赋”;(2)慰问。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
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
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B。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D。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
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
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参考译文:李丰,字安国,是原来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年间,因为父亲的职务被召为随军。
当初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他十七八岁,在邺城一带有清白的名声,品评辨别当时的人物,天下的人一致称颂,没有人不在意他。
后来在许昌任随军,声誉渐渐地隆盛起来。
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就命令人把门关上,命令他断绝与客人往来。
当初,明帝还是太子,李丰是文学侍从。
等到明帝当了皇上,得到了吴国的一个投降者,问他说:“江东听说中原的有名之士是谁呀?”投降者说:“听说过有个叫李安国的。
”这个时候李丰是黄门郎,明帝问身边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字竟然在吴越流传?”后来,李丰转职为骑都尉、给事中。
明帝驾崩后,李丰任永宁太仆,因为他名过其实,才能和用处很少。
正始年间,李丰升职为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中央机构,经常称病(不来工作),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
李丰生病(请假)没有满几十天,就暂时病愈(工作),不久又卧病,像这样好几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通过选拔娶了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当官开始的几年,都当过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公开告诫两个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期卧病,李伟当了两千石的官,因为嗜酒荒废政务,使新平、扶风二郡治理混乱,但是李丰没有召唤他,大家认为李丰是在凭着皇上的宠幸(而胡作非为)。
曹爽专政,李丰在曹爽、司马宣王两派之间态度暧昧,没有表现出亲疏厚薄,所以在当时有批评他的文字说:“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热,太傅父子的权势像浆水一样冰冷,李丰兄弟几个像鬼怪游光。
”其中的意思是认为李丰虽然对外表现出无欲无求,但是内心图谋奸事,有像鬼怪游光的地方。
等到司马宣王上奏给曹爽定罪,在宫门停下车,和李丰碰面。
李丰害怕,马上敛住气息,脚软在地上不能站起。
到嘉平四年司马王宣死了以后,中书令的职位空缺,大将军询问朝中之臣:“合适补任的人是谁?”有人提出李丰。
高考文言文翻译大全一、文言文翻译注意“五看”2004年以来,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主观翻译题增加了翻译的文字量,分值由5分增加到8分。
这一调整对考生综合表达和转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我们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
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
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五看:一看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以及介词的省略)。
在复习中,考生必须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
如:(2004•福建)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译文:(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2004•广东)不识吾子奚以知之?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以上两例中,“何请”和“奚以”都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现象,翻译时须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译出。
又如:(2004•上海)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译文: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样被欺负,也—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此例中,“有见暴如是叟者”,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只有弄明白了句式才好下手。
二看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
如:(2002•上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译文是: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要翻译好这个句子,须弄清“奇”字是意动用法。
又如:(2003•全国)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是: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
二、文言文阅读(分)阅读下面地文言文,完成题.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于)有司,辄【总是】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ǎ【艰难窘迫,坎坷不顺.】二十年.文恭捐馆【捐馆是死地比较委婉地说法,“捐”指放弃,“馆”指官邸,字面上来说,就是放弃了自己地官邸,一般是指官员地去世.后遂以“捐馆”为死亡地婉辞.亦省作“捐舍”】,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舍弃】其梯,轴轳【用辘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悼念,凭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坟墓上地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地话.后指人死了很久】,攀条泫然,悲咽而去.矣,故见大父辄欷歔【叹气;.是日将别,顾【回头】大父曰:“汝则已矣,还“侄.~步..迟钝,..傲慢..穷困..驽马,亦指驴】,特【只】耕而【却】不获耳,藨蓘【āǔ耕耘和培育】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大概】不死矣!”我祖父地名字叫张汝霖,号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小时候他不愿意临摹书法家地书法,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于是就用粮食买了个上太学地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比一天困难.我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地梯子,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地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啼着离开.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地坏话,说我地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声叹气.那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能保住你先人地事业.”祖父哭着说:“我地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地.”邓文杰说:“有这种情形吗?我要当面考考你.”就顺手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邓文杰又惊又喜,鼓掌说:“你地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在考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就不会死了(可以永生了)吧!”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于)鸡鸣山,昼夜不辍【停】,病目眚【.眼睛生翳:目~昏花..过错:.”.灾难,疾苦:灾~..古同“省”,减省】,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入闱,.教谕忿恚而泣,公简【挑选.“简能而任之”】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í].急切:~~.~待解决.~须纠正.亟[ì].屡次:~请(屡次请求).~来问讯.】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第一】,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甲午年正月三十,祖父就到了南都,在鸡鸣山读书,一直到深夜都还手不释卷,因而害了眼病,在考试院静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地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地,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进入考场后,时间还没到中午,就完成了文章.他地答卷落到了一个老教谕地手中.这位老教谕把他所选取地文章上呈给大主考李九我先生,李先生看了大骂这位老教谕,命令他重选送上来,送上来地文章又不好,以致送了四五次,试卷快要送完了.老教谕气愤地哭泣着,李九我先生翻检试卷少了七份,询问老教谕,老教谕说:“这七份试卷文理极其不通,我把它们留下来作为笑料罢了.”李先生说:“赶快把这些你认为是笑料地试卷拿来!”李先生一见我祖父地文章,鼓掌称赞很妙,把卷子重新用红笔批阅一遍.关于《易经》,打算把祖父地文章作为第一名,龚三益第二,其余地五篇全部放置在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ǎ]官】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轻慢】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审问犯人:~讯..穷究.】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此)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乙未年,祖父考为进士,被授予清江县令一职,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地人.黄贞父先生喜欢开玩笑戏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绔子弟而看不起他.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地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地心意,就并没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地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祖父做官满了六年,每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地父亲,张岱地曾祖父.()藨蓘:耕耘。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6—9 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心腹。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天封侯之秋。
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 !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令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
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
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停,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天,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讨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如,方整厉器材,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老婆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及薨,赐谥日忠侯。
(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省 )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允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迫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7.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3 分)..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天封侯之秋,诸君勉之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材,激扬士吏A.①③⑥ B .①②⑥ c .③④⑤D.②④⑤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剖析和归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
2004年度高考语文(全国卷)答案详解及分析第一部分第1题:正确选项是D。
其中翩跹读xiān,与阡陌、悭吝、谦谦君子、牵强附会读qiān不同。
A项的拜谒、哽咽、液晶、弃甲曳兵、奖掖后进都读yè;B项的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都读作qián;C项的山麓、贿赂、辘轳、戮力同心、碌碌无为都读作lù。
第2题: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
和2003年一样,这道题的难度并不高,它要求考生在每组四个词语中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而且有错别字的各组中也只有一个。
正确选项是C。
其中有些字具有一定迷惑性,“毛骨悚然”的“悚”容易误写为“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辞”容易误写为“词”等。
其它的错别字是A项“待价而估”的“估”,应为“沽”;B项“胜不娇,败不馁”的“娇”,应为“骄”;D项“端祥”的“祥”,应为“详”。
考题中的错别字都是比较典型的,是平时学生易错的,因此只要学生基本功扎实,就很容易选对。
第3题: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由于今年刚恢复考查,难度不太大。
考查的内容全是标点符号使用中易错的情况,也是复习中的重点。
A项考查冒号的使用,可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起总结上文的作用。
“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桃花、梨花、郁金香三句的总括,所以,最后一句前应用冒号。
B项考查顿号、逗号混用时的区别,同类事物列举时用顿号,不同类列举时用逗号,因此,“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之间用顿号是对的,而“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和“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之间就可改用逗号了。
C项考查问号。
“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是“不知道”的宾语,而不是选择疑问句,所以“调头而去”后应将问号改为句号。
D项主要是考查引号与点号的使用方法。
“木根也”充当句中“是”的宾语,属于不完全引用,所以逗号应在句外;“今俗语云桩”是完全引用,所以句号应在句内。
第4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词语的能力。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及答案第一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拜谒哽咽液晶弃甲曳兵奖掖后进B.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C.山麓贿赂辘轳戮力同心碌碌无为D.阡陌悭吝翩跹谦谦君子牵强附会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晦涩待价而估茶毒生灵差之毫厘,谬以千里B.杜撰杀一儆百欲盖弥彰胜不娇,败不馁C.斑驳集腋成裘毛骨悚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D.端祥轻歌曼舞焕然一新玉不琢,不成器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②分91j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出小学时的同桌了.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A.终身辨认品尝B.终身辨别品评C.终生辨别品尝D.终生辨认晶评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D.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l:b-'-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严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7.下列对"气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D.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8.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C.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D."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9.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气冰"成为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B.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气冰"存在的可能.C.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气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烷气体泄漏.D."气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节选自《宋史·徐绩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沮:阻止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更:经过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 蔡京以官僚之旧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 推讲而力行之耳连衡而斗诸侯C. 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 以疾卒,年七十九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绩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徐绩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B.徐绩一向关心百姓疾苦.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勋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D.皇帝曾命令徐勋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劫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绩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第二卷(共108分)四,(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译文:(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译文:(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译文: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战战兢兢, , .(《诗·小雅·小曼》)(2)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3)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i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jb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18.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4分)答:19.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答:20.(6分)(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答: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答:[ ][ ]六,(12分)22.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4分)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23.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4分)材料: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系我国红学界后起①②之秀, 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①②③④24.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4分)[例句]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七,(6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答案:1D 2C 3D 4A 5B 6C 7C 8B 9A 10D 11B 12A 13A 14D15.①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责力)*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②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③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17.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③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8.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19.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⑵杜甫的苦寒人生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20.⑴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⑵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21.B D22.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23. 转换的要点:①"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 ②"系","后起之秀"必须转换,可以转换为"是","研究专家"等. ③"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 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24.略25.作文(略)。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