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51.00 KB
- 文档页数:27
2013高考17套试卷文言文译文汇编新课标卷1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特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刚直的品格非常显明。
成化初年,被召任南京大理寺卿。
平定满四之乱后,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很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
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之事。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十万石粮食和盐价银五万两去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担任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他上奏了十五件事,全都经过讨论后付诸实施。
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登基的天子应当让他知道农事的艰难,弄这些杂戏干什么?”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
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荒废松弛,西北的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北方边境地区。
文升严格考查各位将校,贬退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军官。
奸佞的人十分怨恨他,夜间拿上弓箭等在他门旁,有的人写了诽谤的书信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方面,他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
只要事关国家应当说的话,即使不是他职分之内的事,也是话没有不说完的。
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懂历史的人,由他们照顾抚养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语举止都要用正道来引导。
山东长久干旱,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朝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孝宗完全彻底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纪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没有谁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就由马文升替任。
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马文升请求孝宗缩减饮食、撤去乐舞,修养德性、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不太紧急的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
2006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析与评价2006年的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出现了一篇篇经典的文言文作品,以及相应的题目和要求。
本文将对这些文言文真题进行分析与评价。
1. 【题目一】《庄子·天下篇》中的“庄周梦蝶”的典故与作者的理念的关系。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庄子·天下篇》中的“庄周梦蝶”典故,探讨其与作者的理念之间的关系。
在回答该题时,考生应首先对《庄子·天下篇》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引出“庄周梦蝶”典故,并分析典故中的意象和寓意。
接着,考生可以进一步阐述作者的理念,指出作者通过“庄周梦蝶”传递了何种思想,从而揭示典故与作者理念的紧密联系。
2. 【题目二】《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颜回之间的师徒关系。
该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论语·先进篇》中所描述的孔子与颜回之间的师徒关系,进行分析。
考生在回答该题时,可以先简要介绍《论语·先进篇》这篇经典文言文的内容和背景。
接着,考生应从师徒关系的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如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相互尊重和理念传承等方面。
可以举例论述,从而展示孔子和颜回之间师徒关系的紧密和独特之处。
3. 【题目三】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诗意表达。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分析宋代文人陆游所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诗意表达。
在回答这道题时,考生可以首先介绍陆游的文学背景和代表作品,然后针对这首诗,探究陆游以秋夜为背景进行的感悟和表达。
考生可以分析诗中采用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阐述陆游通过诗意的表达,传递了何种对生活、自然或人文的思考和感悟。
4. 【题目四】《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形象及其历史价值。
这个题目要求考生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中所描绘的项羽形象,并探讨其历史价值。
考生回答该题时,可以先介绍《史记·项羽本纪》的背景和地位,然后着重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如其勇猛、果决、傲慢等特质。
——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题汇编(山风)————————————————————————————————作者:————————————————————————————————日期:•2006——2012年江苏卷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解析2006年《董槐》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⑴民,吾民也。
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
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解析】“民,吾民也”是判断句。
“振”通“赈”,救济。
“胡”,疑问词,为什么,怎么。
⑵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解析】“罢”通“疲”,疲惫不堪。
“所以”表凭借,译为“用来……的……”⑶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译文: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解析】“大雨”“烈风”“雷电”“衣冠”,都是名作动,译时要补出相应的动词。
2007年《高进之》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译文:刘公好猜疑而且不宽容忍让,怨恨别人而且容易叛变,自己如果不离开,一定会遭到祸害。
”【解析】“忍”和“怨”,其中“忍”在《鸿门宴》中有“君王为人不忍”一句。
(2)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译文:谢晦很高兴,没有作防备,发动全部精锐兵力沿江而下。
【解析】“设备”,古今异义,“悉”课本中多次出现,《廉蔺列传》中有“大王乃悉召群臣议”。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译文:我家几代都是农民,我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我因为忠诚为皇上而死。
【解析】(死,为动用法)2008年《吴汉》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译文: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解析】“及”,到;“得”,获得;“见”表被动。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参考译文:李丰,字安国,是原来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年间,因为父亲的职务被召为随军。
当初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他十七八岁,在邺城一带有清白的名声,品评辨别当时的人物,天下的人一致称颂,没有人不在意他。
后来在许昌任随军,声誉渐渐地隆盛起来。
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就命令人把门关上,命令他断绝与客人往来。
当初,明帝还是太子,李丰是文学侍从。
等到明帝当了皇上,得到了吴国的一个投降者,问他说:“江东听说中原的有名之士是谁呀?”投降者说:“听说过有个叫李安国的。
”这个时候李丰是黄门郎,明帝问身边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字竟然在吴越流传?”后来,李丰转职为骑都尉、给事中。
明帝驾崩后,李丰任永宁太仆,因为他名过其实,才能和用处很少。
正始年间,李丰升职为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中央机构,经常称病(不来工作),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
李丰生病(请假)没有满几十天,就暂时病愈(工作),不久又卧病,像这样好几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通过选拔娶了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当官开始的几年,都当过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公开告诫两个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期卧病,李伟当了两千石的官,因为嗜酒荒废政务,使新平、扶风二郡治理混乱,但是李丰没有召唤他,大家认为李丰是在凭着皇上的宠幸(而胡作非为)。
曹爽专政,李丰在曹爽、司马宣王两派之间态度暧昧,没有表现出亲疏厚薄,所以在当时有批评他的文字说:“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热,太傅父子的权势像浆水一样冰冷,李丰兄弟几个像鬼怪游光。
”其中的意思是认为李丰虽然对外表现出无欲无求,但是内心图谋奸事,有像鬼怪游光的地方。
等到司马宣王上奏给曹爽定罪,在宫门停下车,和李丰碰面。
李丰害怕,马上敛住气息,脚软在地上不能站起。
到嘉平四年司马王宣死了以后,中书令的职位空缺,大将军询问朝中之臣:“合适补任的人是谁?”有人提出李丰。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试题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答案】D【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kàng háng kàng hàng;B项读音都为láng láng làng láng;C项读音分别为hái hài hái gāi;D项读音都为kuì。
【点评】1.从考查内容看,今年考查的只有3个多音字(亢、吭、阆)读音,其余都是形声字读音,没有涉及同音字、形近字读音的考查。
2.从考查形式看,今年共考查4组16个字的读音,而2012年是12组24个字读音。
3.从以上分析看,今年语音题考查难度大大降低,3个多音字也是考查常见的读音,因而一开始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B【解析】第1句中的“故事”与“热情”、“朴实”与“悲痛”很明显二者之间有主次之分,暗含“取舍不当”之意。
1【谙】①熟习,了解。
例 1、江南好,景色旧曾谙。
例 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上当》)② 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2【按】①查察,观察。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海洋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察,核查。
例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 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传记》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察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凭证的罪犯,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逻,巡行。
例 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逻所管各州郡,到达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方才胡公巡逻所部地域,命令经过的地域不要办礼品准备款待。
)④压迫,止住。
按助强弱。
⑤于是,就。
3【案】①通“按”,观察,查察。
召有司案图,指此后过去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传记》)②通“按”,观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相互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逻。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 1、案灌夫项令谢(致歉)。
例 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首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若有异心,速殛之。
”(2007 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伺檀道济,假如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首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若有异心,就赶忙诛杀我。
”)⑤文书,模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暗】①愚笨,糊涂。
例 1、水府幽静,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怯软弱。
)例 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静静地,静静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李丰,字叫安国,是过去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年间,凭借父亲的能力被征召跟随军队任职。
开始为平民百姓时,十七八岁年纪,在邺下名声没有污点,能认识辨别人物,当时天下和谐一致,没有谁不注意他。
后来跟随军队生活在许昌,声望名气一天天升高。
他的父亲不希望他这样,于是让他关门在家,命令他断绝与客人交往。
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
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
”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李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魏明帝死后,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气超过他的实际能力,能够被任用的机会很少。
正始年间,提拔担任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台省任职时,经常多次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休假满一百天应当停发俸禄。
李丰生病休假不满几十天就暂时上班,不久又卧床修养,像这样多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与李伟,当官多年间,一同历任郡守职务,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明确警告两位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时间生病,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使新平、扶风两郡混乱,但李丰却放任不管,大家认为是依仗朝廷的恩宠。
曹爽专擅朝政,李丰在曹爽与司马宣王二人之间摇摆不定,没有跟从谁,所以当时有公开指责他的信说:“曹爽的权势热得像开水,太傅父子冷得像酒浆,李丰兄弟像游动的光线。
”它的意思认为李丰虽然外表显示清高心无杂念,但内心在谋图事情,跟游动的光线一样。
等到司马宣王奏请诛杀曹爽时,停车在宫廷,告诉李丰,李丰恐怖,顿时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脚放在地上都不能提起。
等到嘉平四年司马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
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公开的选拔,但自己认为与朝廷联姻,想到攀附皇上,因此伏地谢恩,没有推辞,于是上奏朝廷任用了他。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考点】11:字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的形声字的字音。
试题所给出的这几组形声字,每组它们的声旁都相同,但它们的读音则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利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解答】A组“亢”与“伉”读音相同,kàng“吭”读háng;“沆”读hàng;B组“稂”“锒”和“琅”读音相同,读láng;“阆”读làng;C组“孩”和“骸”读音相同hái;“骇”读hài;“赅”读gāi;D组读音全相同,kuì.﹣﹣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在复习中要加强形声字的积累。
2.(3分)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考点】18:成语.【分析】做这类题:一要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二要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解答】(1)句,“欣赏…,却忽略了…”这一具体的语境,就应选择“买椟还珠”,其意思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2)句“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相逢”,可知应选“殊途同归”,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参考注释、解析、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是原来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黄初,魏文帝年号中年间,以父任因为父亲的职务召随军被召为随军。
始当初为还是白衣平民百姓时时候,年十七八他十七八岁,在邺下在邺城一带名为清白有清白的名声,识别人物品评辨别当时的人物,海内天下的人翕x ī然一致的样子,即一致称颂,莫没有人不注意不在意他。
后后来随军任随军在许昌在许昌,声称声誉日渐渐地,一天天地隆隆盛起来。
其父不愿其然不愿意他这样,遂令就命令闭门人把门关上,敕使命令他断客断绝与客人往来。
初,明帝明帝,曹睿在东宫还是太子,丰在文学中是文学侍从。
及等到即明帝当了尊位皇上,得得到吴吴国降人投降者,问问他说:“江东指吴国闻听说中国中原名士有名之士为是谁谁呀??”降人投降者云说:“闻有李安国者听说过有个叫李安国的。
”是时那个时候丰为是黄门郎黄门郎,明帝问左右身边臣子安国所在李安国在哪里,左右身边臣子以丰对用“李丰”来回答。
帝曰明帝说:“丰名李丰的名字乃竟然被流传于吴越邪在吴越?”后后来转李丰转职为骑都尉、给事中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明帝驾崩后,为永宁太仆李丰任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因为他名过其实,能用才能和用处少很少也。
正始中正始年间,迁李丰升职为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在中央机构,常经常多托疾称病(不来工作),时当时台制台省的制度是,疾生病满(请假)满百日当应当解禄解职。
丰疾生病未满(请假)没有满数十日,辄就暂暂时起起身(工作),已不久复又卧卧病,如是像这样数岁好几年。
初当初,丰子李丰的儿子韬李韬以选通过选拔尚娶……为妻公主,丰虽虽然外表面上辞之推辞,内而内心不甚不怎么惮害怕也。
丰弟李丰的弟弟翼李翼及伟李伟,仕当官数岁间开始的几年,并都历当过郡守,丰尝李丰曾经于人中在众人面前显公开诫告诫二弟两个弟弟。
及等到司马宣王久病长期卧病,伟李伟为当了二千石俸禄两千石的官,(因为)荒荒废政务于酒嗜酒,乱使……治理混乱新平、扶风二郡新平、扶风二郡而但是丰不没有召把他召回来,众人大家以为认为恃宠(李丰是在)凭着(皇上的)宠幸(而胡作非为)。
5、C解析制度6、D解析(1)体现的是清白(2)体现的是做事圆滑世故7、A解析已经远远传播到了东吴一代。
8、(1)明帝问左右“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解析重点关注“安国所在”“以丰对”“谁可补者”三个短语的翻译方法。
译文:李丰,字安国,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任职的缘故召来随军。
起初还没有做官时,年龄十七八岁,在邺下名声行为清正,有识别人物的观察力,海内一致称颂,没有人不注意他。
后来跟随军队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高起来。
他的父亲不愿意看到他这个样子,于是命令他关闭大门,命令他跟客人断绝交往。
起初,明帝作太子,李丰也热衷文学。
等到明帝即位,得到吴国投降的人,问道:“江东一带听说中原一带的名士都有谁啊?”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人叫李安国。
”当时李丰做黄门侍郎,明帝问左右“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声都广泛传播到了吴越之地么?”后来升迁为骑都尉,给事中。
明帝归天后,李丰做了永宁太仆,因为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才能并不大。
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台省,常常假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规定,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
李丰生病不满几十日,就暂且上班,不久在请假,像这样很多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数年间,都做到郡守,李丰曾经在总人面前明显告诫两位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作为郡守,因为酗酒荒于政务,祸乱新平。
扶风两个郡而李丰并不召回问罪,众人认为是依仗自己得到皇帝的宠幸。
曹爽专政时,李丰虚与委蛇与两个人之间,没有亲疏之别,所以当时有诋毁李丰的歌谣:“曹爽的势力如热水,太傅父子冷如凉水,李丰兄弟如同怪兽游光。
”这其中的意思时李丰虽然对外显示清净,而内心贪图省事,跟游光相似。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
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
父永, 遇 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
”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 ① 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
”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
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
”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
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
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
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
嘉熙元年,出知常州。
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
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
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
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 责 之偿,不为乱也。
”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
三年,知江州。
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
”槐曰:“ 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至者如归焉。
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
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 徇师,军中肃然。
帝日乡用 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
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 土工洊 ③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
”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
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 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 以 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书·董槐传》,有删改。
[译文]董槐,字庭植,濠州郡定远县人。
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暗地里读孙武、曹操的著作。
2006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答案精解文言文真题考察的是对于古代文化、思想以及语言运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2006年的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进行答案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技巧和要点。
题目一:文题:《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语出《朱子语类》题目:《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请你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论述:①《论语》对儒家思想的体系与核心理念;②《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③《论语》对个人修养与人际交往的指导意义。
答案解析:一、《论语》对儒家思想的体系与核心理念《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的言行摘录,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价值理念。
儒家思想以仁、礼、诚为核心,强调以仁爱他人、尊崇礼仪、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论语》中丰富而精辟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孔子对于道德伦理的思考和阐述,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信,行必果”等,这些理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
二、《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传承。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为社会和文化的基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修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传承和弘扬了儒家的核心理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论语》也对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就深远而广泛,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论语》得以传播并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
在东亚地区,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西方国家,儒家思想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被视为一种有价值的东方思想体系。
三、《论语》对个人修养与人际交往的指导意义《论语》并非仅仅是一部古代经典,它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人生哲理,对于个人修养和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个人修养方面,《论语》教导人们追求道德的完善,通过与人的互动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B.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
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康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
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
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在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
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
其中,金钱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
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
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
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
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规范。
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规定。
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