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广播事业在中国的兴起
- 格式:ppt
- 大小:639.00 KB
- 文档页数:26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况一、中国广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所办广播第一座外商所办广播电台——1922年,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建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3个月),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第二座外商所办广播电台——美国新孚洋行所办;第三座外商所办电台——美国开洛电话材料公司所办的广播电台—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租界内);日本人在中国所办广播:1925年7月,日本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a?a大连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另外,日本在东北、华北等地都有专门的广播监管委员会;(中央放送局、华北广播协会等);小知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令:2、北洋政府官办广播3、国民党政府官办广播开办时间: 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
规模及影响力: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管理机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4、旧中国的民营广播最早开办: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创办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主要播送唱片并转播南方戏曲。
三种类型——教育性、商业性、宗教性广播电台。
管理政策:?°发表前的检查制?±,?°发表后的追惩制?±;最后结局:1941年以后,汪伪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禁止开办,一律停播;(二)新中国的广播事业(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1、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事业:红色中华通讯社(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于1940年12月30日,后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诞生纪念日。
播出内容:国际国内及抗战消息、中国中央重要文件及重要通知、《新中华报》社论、《解放》周刊重要论文,音乐、名人演讲、科学常识、日语、故事等。
2、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1、初创期?a?a?°文革?±前的广播事业(1949-1966):广播网的建立与广播新闻的发展表现:广播电台数量增多,1965年底,电台84座;中国广播新闻无论在报道量、报道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较大发展,新闻播出次数增加,新闻品种日趋丰富。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摘要:我国的广播事业最早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解放前有了初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发后我国的广播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对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概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前大陆的广播事业1.国民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1922年,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开设“中国无线电公司”,发射台建在外滩大来洋行的屋顶上。
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月24日第一次播音,功率50瓦,呼号ECO,播送音乐和新闻(由《大陆报》提供)。
由于触犯了北洋政府的法律,被勒令停播,3个月后倒闭。
1924年美商开洛公司和申报合作开设开洛广播电台,是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座,共维持了5年左右。
之后中国人开始有自己官办和私营的广播电台。
广播事业也由此兴起。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开始播音,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功率500瓦,这是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
1932年11月,新广播大楼落成,功率75千瓦,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广播电台。
同年,成立中央无线电台管理处,积极从事全国广播网的建立,在全国建立了20多座电台。
1929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电信条例》,允许民间经营广播事业,陆续出现了一批民办电台,类型主要有:教育性电台、商业性电台、宗教性电台。
1936年,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均须转播中央台晚间一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
截止1937年6月底,全国共有电台78座,总发射功率120多千瓦,其中民营电台55座,但发射功率却不及总发射功率的6%。
抗战期间,随着国民党政府的抗日斗争节节失败,大片国土沦丧,国民党的广播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由于日寇逼近南京,1937年11月23日,国民党中央台停止播音,被迫迁往重庆。
1938年3月恢复了播音。
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利用英国提供的设备,开办了对外广播,英文名称“Voice of China”(VOC),意为“中国之声”,分别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语和汉语播音。
上篇广播广告第一章异军突起------电子传媒广播诞生考核知识点(一)广播诞生的条件和内在因素1.无线电学马可尼波波夫的发明2.经济的需要、政治的需要(二)我国的无线电广播事业1.民营广播我国的第一座广播电视台2.我党领导的人民广播事业延安新华广播电台3.台、港、澳广播事业考核要求识记:世界上及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领会:广播诞生的背景条件*************************************************************************************************** 1.1906年12月25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语言广播成功了。
KDKA是美国第一个试验性广播电台。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
2.1922年12月,奥斯邦在上海设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并在1923年1月开始播音,这是我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
3.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
1947年3月21日改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4.广播诞生的背景条件科学技术文化等的进步为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准备了物质条件。
经济、政治的需要是无线电广播产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 第二章优劣长短-----广播及广播广告的个性考核知识点(一)广播所使用的无线电波1.懂得什么是波长、频率、振幅2.什么是调幅广播,电波使用范围3.什么是调频广播,电波使用范围(二)广播媒介及广播广告个性1.广播媒介及广播广告的优势2.广播媒介及广播广告的局限考核要求(一)识记:调幅广播调频广播调频立体声广播领会:不同形态广播的优劣长短(二)识记:广播及广播广告的6个优势和3个局限领会:6个优势3个局限对事业广播广告实践的意义应用:广播广告如何在实践中扬长避短***************************************************************************************************1.波长:是指每一个无线电周波的长度。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赵玉明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中国早期的广播事业第一节无线电的发明与传入中国1、中国的广播事业开端。
中国的广播事业的历史是从无线电广播开始的。
我国使用无线电报始于清末:①、1905年,袁世凯在天津开办无线电训练班,培养无线电报务人员。
购置无线电收发报机。
②、1908年,江苏省公款购买无线电收发设备代替上海与崇明岛间回毁损的海底电缆,这是我国民用无线电报的开始。
③、1908年,上海英商汇中旅馆私设无线电报机,开外国人在我国私设无线电台先河。
④、1915年,北洋政府公布《电信条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涉及无线电的法令。
⑤、1920年,我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会。
第二节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一、外商在华广播电台的建立1、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曾播出孙中山的《和平统一宣言》。
2、开洛公司广播电台1924.4 美商开洛公司广播电台在上海播音,是早期在上海的外台中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家。
二、无线电广播法令的演变1、北洋政府交通部电政司在讨论无线电法令的制定中的主要问题:①、广播电台性质。
②、接收设备的销售形式。
③、是否收费。
2、《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线电广播法令。
要点:①、装用接收机须经交通部批准;②、接收机需安装在指定地点,不能安装在军事海防及政府禁区。
③、安装需要请有实力的担保人出具证书。
④、管制内容,不能牟利,不得私自泄漏电信。
⑤、每年缴纳执照费:真空管6元,非真空管4元。
⑥、违背调理者的处罚。
二、我国自办广播电台的开端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播音。
是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无线电专家刘瀚在奉系军阀支持下主持建立。
1923年,东北无线电监管处在沈阳成立,是我国早期的广播管理机构。
1928年,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历程第一节广播的诞生及事业发展一、广播的起源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 1895年,意大利发明家古列尔莫·马可尼成功进行了无线电波传输实验。
- 1896年,塞尔维亚裔美国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提出了无线电传输的理论。
2. 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 1920年11月2日,美国的KDKA广播电台在匹兹堡开始了首次定期广播,这标志着商业广播时代的开始。
二、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1. 初创时期(1923-1949年)- 1923年,上海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由美商奥斯邦创办。
- 1927年,北洋政府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 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开播,成为国民政府的官方喉舌。
2. 建国后的广播事业(1949年至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 1950年代,中国广播事业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发展,形成了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核心的全国广播网。
- 1978年改革开放后,广播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频率专业化、节目多样化成为趋势。
第二节电视的诞生及事业发展一、电视的起源1. 电视技术的发展- 1925年,英国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成功实现了电视图像的传输。
-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电视服务。
二、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1. 起步阶段(1958-1978年)- 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 196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2. 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 1978年,中国电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地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1980年代,彩色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内容日益丰富。
- 1990年代,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辉煌的第一章作者:康庄来源:《今传媒》2011年第01期摘要:本文对中国广播事业的发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建成以及工作和贡献进行了研究。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广播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距离延安城以西19公里的王皮湾村开始第一次播音。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台、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出色地进行宣传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无线电广播史上的奇迹。
关键词: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贡献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l—0071—021940年12月30日建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广播电台。
这一天,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出的正义声音响遍全中国。
它宣告,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广播电台。
它揭开了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页、写下了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章。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来的广播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1940年12月30日成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
然而,当初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在人们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建台、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播音的,这些困难在世界无线电广播史上都是罕见的。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创造了无线电广播史上的奇迹。
m70年过去了,那段历史仍闪耀着光辉。
一、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延安建立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直到1940年近20年都没有自己的广播电台。
建立一个人民的广播电台一直是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迫切愿望。
早在“西安事变”前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就看到了我们没有广播电台,对于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抗日,让广大根据地、国统区人民了解我党的方针政策都是极为不利的,于是提出了建立自己的广播电台问题。
但由于陕北工业落后等的许多困难,这一设想一直未能实现。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发表时间:2011-09-28T14:56:42.22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供稿作者:张会会[导读] 改革开发后,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走向了繁荣和发展。
张会会(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中图分类号: 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摘要:我国的广播事业最早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解放前有了初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发后我国的广播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对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概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前大陆的广播事业1.国民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1922年,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开设“中国无线电公司”,发射台建在外滩大来洋行的屋顶上。
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月24日第一次播音,功率50瓦,呼号ECO,播送音乐和新闻(由《大陆报》提供)。
由于触犯了北洋政府的法律,被勒令停播,3个月后倒闭。
1924年美商开洛公司和申报合作开设开洛广播电台,是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座,共维持了5年左右。
之后中国人开始有自己官办和私营的广播电台。
广播事业也由此兴起。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开始播音,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功率500瓦,这是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
1932年11月,新广播大楼落成,功率75千瓦,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广播电台。
同年,成立中央无线电台管理处,积极从事全国广播网的建立,在全国建立了20多座电台。
1929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电信条例》,允许民间经营广播事业,陆续出现了一批民办电台,类型主要有:教育性电台、商业性电台、宗教性电台。
1936年,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均须转播中央台晚间一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
截止1937年6月底,全国共有电台78座,总发射功率120多千瓦,其中民营电台55座,但发射功率却不及总发射功率的6%。
广播发展的历史第一篇:广播发展的历史广播事业的诞生可以大概分为六个阶段:实验性广播电台出现;第一批广播电台诞生;无线电行业的利益纠纷;广播广告的发明;商营广播网的建立和国际广播的出现。
其中,在第一阶段,“广播”(broadcasting)一词首先在一战中开始使用,加拿大人费辛顿和美国人德佛斯特雷是早期试验广播电台的杰出代表。
1909年,在加利福利亚洲的圣何塞市,工程和无线电学院的赫罗德开始播出预定节目,每周一次,内容有音乐和新闻,在欧美许多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业余电台。
在第二阶段,1920年4月,西屋电气公司的工程师康拉德开始试验播放自制的节目,收到良好的效果。
1920年10月27日,负责颁发电台执照的美国商业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性电台的呼号——KDKA,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利用美国大选的时机,大张旗鼓的开始了定期广播,使其成为历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规广播电台,该日也被认为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在世界各国中,广播事业的分别历史主要可以从美国、英国、德国、前苏联以及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拉丁美洲、欠发达国家等不同的国家爱和地区进行考虑。
中国使用无线电报始于清末,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内设电政司,掌管无线电和电报、电话事宜。
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借用日本张姓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美资英文报纸《大陆报》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于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
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无线电台的台长刘瀚于1926年建成并于10月1日广播的电台。
创办于1928年8月1日的中央广播电台是南京国民政府创办的,1932年,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功率扩大到75千瓦,当时在亚洲是首屈一指。
据全盛时期的1947年12月统计,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所属广播电台共42座,全国收音机大约有100万架。
历的今天:1940年12月30日中国人
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1940年春天,周恩来同志由苏联回国,带回一部广播发射机,党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领导筹建广播电台。
台址选在延安城西北的王皮湾村。
在周恩来的组织领导下,通讯战士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半山腰上开凿两孔窖洞作为机房和动力间。
没有电力,就利用烧木炭产生的煤气代替汽油,开动破旧汽车的发动机,带动电机运转。
没有钢铁,就用木杆作架子在山顶上架起天线,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到1940年底,广播电台的筹建任务基本完成,开始用XNCR的呼号试验广播。
12月30日,红色电波第一次飞向天空,把延安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翻开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史的第一页。
1947年3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3月25日,电台随党中央迁至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实况转播,这是我国广播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转播。
新中国成立后,新华广播电台成为我国的国家电台,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50多年来,始终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的光荣任务,把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同时,该台及时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
近年来,该台确立“缩短战线、精办节目、提高质量、合理布局,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央台的优势,制作了很多深受听众喜爱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