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课件:函数建模
- 格式:doc
- 大小:289.13 KB
- 文档页数:13
数学建模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课标要求素养要求收集、阅读一些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者经济领域中的数学模型,体会人们是如何借助函数刻画实际问题,感悟数学模型中参数的现实意义.通过生活中具体的数学模型,进行提出问题、分析数据、建立模型、检验模型来发展数据分析、数学抽象及数学建模素养.新知探究数学建模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进入一些西方国家大学的,我国的几所大学也在80年代初将数学建模引入课堂.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和许多专科学校都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数学建模课程和讲座,为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早是1985年在美国出现的,1989年在几位从事数学建模教育的教师的组织和推动下,我国几所大学的学生开始参加美国的竞赛,而且积极性越来越高,近几年参赛校数、队数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数学建模竞赛是在美国诞生,在中国开花、结果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数学建模吗?提示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过程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结果、得出结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1.用函数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观察实际情景:对实际问题中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2)发现和提出问题:析出常量、变量及其相互关系;(3)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明确其运动变化的基本特征,从而确定它的运动变化类型;(4)选择函数模型:根据分析结果,选择适当的函数类型构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5)求解函数模型:通过运算推理,求解函数模型;(6)检验模型:利用函数模型的解说明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数学建模活动的要求(1)组建团队;(2)开展研究报告;(3)撰写研究报告;(4)交流展示.拓展深化[微判断]1.在构建函数模型时,经常会遇到没有现成数据可用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先收集数据.(√)2.在用函数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对实际问题中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析出其中的常量、变量及其相互关系.(√)3.求出函数模型后,还需要利用函数模型的解说明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微思考]数学建模活动是一个科学的研究过程,科学研究通常要经历哪几个步骤?提示科学研究通常需要经历四个基本步骤(1)选题;(2)开题;(3)做题;(4)结题.题型一数学建模主要步骤的探究【例1】[提出问题]在小傅家门口有一个十字型的交通路口(如图所示),小傅就想了,警察叔叔需要指挥多少种情况的汽车运行线路?[建立模型]此问题需要分是否可以原路调头的情况来讨论.(1)每条线路都有往返双向线;(2)设4条路分别为A,B,C,D;(3)以A为起始,①如允许原路调头,则有A→A,A→B,A→C,A→D,②如不允许原路调头,则有A→B,A→C,A→D.[求解模型]第一步:始线路条数;第二步:终线路条数.①如允许原路调头:则N=4×4=16(种)可能;②如不允许原路调头:则N=4×3=12(种)可能.[检验结果]如果允许汽车原路调头,那么在此交通路口共有16种不同的行车情况,如果不允许汽车原路调头,那么在此交通路口共有12种不同的行车情况. 【例2】[提出问题]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点完粗蜡烛要3小时,点完细蜡烛要1小时.现同时点燃两根蜡烛.一段时间后同时熄灭,发现粗蜡烛的长度是细蜡烛的3倍.问两根蜡烛燃烧了多长时间?[建立模型] ①设两根蜡烛的长度为l 厘米,粗、细蜡烛的燃烧速度分别为x 、y (厘米/小时),则有y =l =3x ;②点燃两根蜡烛一段时间后同时熄灭,剩余粗、细蜡烛的长度分别为R 、r ,则R =3r .[求解模型] 根据条件有:l -r y =l -3rx (燃烧时间相同)化简为l =4r ,即细蜡烛燃烧后的长度是原来长度的14⎝ ⎛⎭⎪⎫也即燃烧了34,所以燃烧的时间为34l y =34l l =34(小时).[检验结果] 为了明确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必要的地方可以加注.【例3】 [提出问题] 李明玩套圈游戏,游戏规则为:套中小鸡一次得9分,套中小猴一次得5分,套中小狗一次得2分,李明共套10次,且每个小玩具都至少被套中一次.已知李明共得61分,求其中小鸡被套中过多少次. [建立模型] ①设每次不可能同时套中2个及2个以上的玩具;②为了保证“每个小玩具都至少被套中一次”,可设小鸡、小猴、小狗分别被套中x ,y ,z 次,x ,y ,z ∈N +,然后解不定方程组. [求解模型] 由条件得不定方程组 ⎩⎪⎨⎪⎧x +y +z =10,①9x +5y +2z =61,②②-2×①消去z 得7x +3y =41.正整数解为⎩⎪⎨⎪⎧x =2,y =9(不合方程①),⎩⎪⎨⎪⎧x =5,y =2⇒⎩⎪⎨⎪⎧x =5,y =2,z =3,[检验结果] 验证得小鸡、小猴、小狗分别被套中5、2、3次,总共得分61分. 【例4】 [提出问题] 甲、乙两人去沙漠中探险,他们每天向沙漠深处走20千米,已知每人最多可带一个人4天的食物和水.如果允许将部分食物存放于途中,问其中1人最远可深入沙漠多少千米?(要求最后两人返回出发点)[建立模型]要使其中一位探险者尽可能走得远,另一位须先回,留下食物和水给另一位,所以必须分头行动.问题是在何处留下食物和水?①经过商议让甲走得更远(最远走4×20=80(千米),但回程就没有食物和水了),需要乙在适当的地点留下足够的食物和水.②第1天乙在10千米处留下1份食物和水,到20千米处吃1份留下1份,第2天走到30千米处留下1份食物和水后马上往回返,到20千米处再吃1份,第3天走20千米回出发点.③第1天甲20千米处吃1份,第2天走到40千米处吃1份,第3天走到60千米处吃1份,第4天走到65千米处然后往返,到50千米处吃1份(到此为止甲自带的食物和水已吃完),第5天走到30千米处吃1份(此处食物和水是乙留下的),第6天走到10千米处吃1份,然后回出发点.[求解模型]所谓“错位推进法”,对于本题来说,关键点为“乙在30千米和10千米处给甲留下食物和水”,根据分析与假设推知结论:其中的一位沙漠探险家最多可深入沙漠65千米.[检验结果]从“第6天走到10千米处吃1份,然后回出发点”,感觉似乎还有10千米可以走,但已经回出发点了,考虑一下甲还可以再往前推进5千米吗?题型二数学建模活动主要过程的探究【例5】关于外卖垃圾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选题]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进步、数量型扩张、规模连锁发展和品牌提升战略4个阶段,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外卖”这一餐饮方式便应运而生.“外卖”这个词是舶来品,原意是离店销售.目前,无论是地处繁华地带的市中心,还是相对冷清的城郊地区,原先并不涉足外卖的餐馆都经营了外卖快餐.外卖有好有坏,它既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海洋动物的死亡,也已经威胁到了我们的生活.本文就此问题,展开对外卖垃圾该如何处理的分析与讨论.[开题]从具体的处理方式考虑.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填埋是我国最重要的垃圾处理方式.而填埋对环境的影响则大多体现在填埋场对周围土地的污染.因此,我们想要在不减少填埋场地所能填埋垃圾的数量的情况下,减少对土地的污染.而填埋数量与填埋场的体积有关.目前,填埋场的深度基本已达最大.因此我们通过改变填埋场的形状,寻找更好的可建为填埋场的图形.在此过程中,我们猜测填埋场对周围土地的污染是以c为半径的.并假设填埋场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在尝试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正三角形后,我们通过公式及定量分析得出圆形为更好的一种选择.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填埋场建为圆形可以更有效的减少对周围土地的污染.一、固体废物数据的搜集与处理我们通过技术手段(代码见附件),在知名外卖网站“饿了么”上面定点抓取了一个地区方圆7 500 m左右所有已在该网站上注册的店铺的数据约32 109条,合计月销量267 305份,并写了一个简单的基于字典的分类算法,分类了135 655份月销量,并按照一个理想数值为每一种商品产生的垃圾进行估算.分类结果如下:外卖网站数据分类结果网站ele.me理论单月垃圾产生量根据网络搜集的市场份额与分类算法的处理偏差可以合理计算出附近外卖垃圾的月总量.线上外卖网站理论单月垃圾产生量①饭类、面类、菜类占比较高,根据本小组的实践,这类外卖都会产生塑料碗、塑料袋、一次性筷子,而这些塑料是最难处理的,当塑料上沾上油的时候,清洗也是件困难的事情.②在这些外卖产生的垃圾中,塑料袋最多,一次性筷子其次,塑料碗也较多. 二、固体废弃物处理情况由问题一我们推出的一个区域的废弃物再结合网络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合理推理:垃圾回收方式占比①大部分的塑料都是以填埋的方式处理;②筷子、包装纸等可回收的一般是能回收则回收,但是难以回收的会放弃;③塑料制品一般是填埋.根据以上的信息并结合我们手上的数据,可以猜想:预测垃圾单类回收方法占比回收(kg) 1 346.8241.68356.0131.49466.63[1.问题分析填埋作为重要的处理方式,可以优化填埋所进行的具体措施来减少污染.我们了解到,填埋的污染主要为土地污染,因此减少土地污染即可.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得知,填埋对土地的污染大多是以填埋场地为中心,并往四周拓展一定区域,我们假定其是以均匀半径进行拓展.因此可以尝试在同体积的情况下减小其污染的土地.因为目前的填埋场深度基本已达最大深度,所以在此暂不考虑对深度的拓展.假设垃圾填埋场为规则的立体图形.因此要保证同体积的情况下,深度一样,则表面积一样.所以我们的目的便是使在相同的表面积下,什么图形所构成的表面会对土地污染数量最小.2.模型建立我们通过网上的信息了解到,目前的填埋场形状大多为长方形.如图:(周围为污染区)设长为a,宽为b,对四周土地进行污染的半径为c,总污染面积为S.那么S=ab+2ac+2bc+πc2=ab+2c(a+b)+πc2在表面积固定的情况下:ab为定值,c、π均为定值,因此使(a+b)最小即可.由均值不等式可得:a+b≥2ab且当a=b时取等号.因此若使S最小,即a=b,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垃圾填埋场呈正方形比呈长方形要好.之后,我们再比较其他形状的垃圾填埋场和传统垃圾填埋场谁更好.为了方便计算和更好的解决问题,以下模型均与正方形所造成的土地污染进行对比,若更好,则模型优化成立.(1)圆形在这里为方便,把正方形的图与圆形的图放在一起做对比.设正方形边长为d ,对四周土地进行污染的半径为c ,圆的半径为r . d 2=πr 2, r =d π,正方形总污染为S 正方形=πc 2+4dc +d 2,圆形总污染为S 圆形=⎝ ⎛⎭⎪⎫d π+c 2π=⎝ ⎛⎭⎪⎫d 2π+2dc ππ+c2·π=d 2+2dc π+c 2·π, 作差得S 圆形-S 正方形=c 2π+2dc π+d 2-πc 2-4dc -d 2 =2dc π-4dc =2dc (π-2), 又因为π-2<0,因此S 圆形<S 正方形,所以圆形更好. 因此在之后的比较中用圆形即可. (2)正三角形设正三角形边长为e ,则S 三角形=34e 2, 因为我们要使圆形与三角形的表面积相同,则 34e 2=πr 2,r =e 23π, 因此通过计算可得S 三角形污染面积=34e 2+πc 2+3ce ,S 圆形污染面积=⎝⎛⎭⎪⎫e23π+c 2·π =⎝ ⎛⎭⎪⎫e 24·3π+ec 3π+c 2·π =34e 2+ec3π+c 2·π,S 圆形污染面积-S 三角形污染面积=34e 2+ec3π+c 2·π-34e 2-πc 2-3ce =ec (3π-3)<0,因此S 圆形污染面积<S 三角形污染面积,所以圆形更好.综上所述,目前的填埋场形状为长方形,而我们通过计算得出,圆形实则为更好的一种方案.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把长方形的填埋场改建为圆形的填埋场,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土地污染体积.模型优化成立. [结题] 1.模型优点:A.该模型可以有效的减少土地污染体积;B.该模型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模型缺点:A.该模型没有考虑渗滤液处理区等方面的限制条件;B.该模型只能用于填埋场形状为圆形的填埋场.3.我们了解到填埋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垃圾处理方式.而填埋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对周围土地的污染.因此我们想在不影响填埋数量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填埋场形状来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在此模型中,我们采用了枚举法,通过比较不同的形状带来的污染,最后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圆形较好.最后,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抓取的方式,得到订外卖的主体为服务业的年轻人.大量的外卖垃圾正威胁着我们的环境,但并非无解决方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身需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绿色、健康的生存和发展下去. 【例6】 牙膏价格与重量关系的数学建模[选题] 在超市购物时,我们注意到大包装商品比小包装商品便宜,比如洁银牙膏50 g 装的每支1.50元,120 g 装的每支3.00元.我们可以通过单位商品价格关于商品重量的函数来分析大包装便宜还是小包装便宜. [开题] 1.分析问题商品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成本可分为生产成本、包装成本和其他成本.生产成本与重量W成正比,包装成本与表面积成正比,其他成本与W无关.单位重量商品价格c=总价格总重量.牙膏可以近似为圆柱体来思考.2.模型假设设如下变量:商品价格为C,商品重量为W,单位重量价格为c,商品包装面积为S,生产成本为C1,包装成本为C2,其它成本为C3.3.研究的大体思路、方法与步骤(1)分析商品价格C与商品重量W的关系.价格由生产成本、包装和其它成本等决定,这些成本中有的与重量W成正比,有的与表面积成正比,还有与W无关的因素.(2)求单位重量价格c与W的关系,可以用简图分析.最后结合实验结论,对商家或顾客提出合理的建议.4.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大、小包装的问题,如洗衣粉、洗发水、纯净水等.在选择购买时,可依据下面的数学模型做选择.[做题] 1.模型建立与求解商品价格由成本决定,商品成本=生产成本+包装成本+其他成本,故C=C1+C2+C3,生产成本与重量W成正比,设C1=k1W(k1为大于0的常数),包装成本与表面积S成正比,商品包装包括牙膏包装和牙膏盒包装,牙膏包装与牙膏表面积有关,牙膏盒为长方体,设牙膏盒包装面积S2,牙膏可以近似为无底的圆柱体,设牙膏包装面积S1即圆柱体侧面积.设此圆柱体的半径为R,高为L,S1=2πRL,①由题意,我们需要将包装面积与商品重量联系在一起,故我们将牙膏体积V近似为圆柱体积的一半,则V=12πR2L,②设牙膏密度为ρ,则V=W ρ,③一般地,为了美观,牙膏的半径与长度有一定比例关系,在这里:设R =k 2L (k 2为大于0的常数),④根据②③④,可以得出:半径R =⎝ ⎛⎭⎪⎫2k 2W ρπ13,⑤ 由①④⑤得出S 1=2πk 2⎝⎛⎭⎪⎫2k 2W ρπ23, 我们可以把牙膏盒看成一个长为L ,宽高都为2R 的长方体,故牙膏盒包装面积S 2=8R 2+8RL ,再根据④⑤求得S 2=8⎝ ⎛⎭⎪⎫1+1k 2⎝⎛⎭⎪⎫2k 2W ρπ23, 则包装成本C 2=k 32πk 2⎝⎛⎭⎪⎫2k 2W ρπ23+k 48⎝ ⎛⎭⎪⎫1+1k 2⎝ ⎛⎭⎪⎫2k 2W ρπ23, k 3、k 4为大于0的常数,是包装价格与包装面积的比值.其他成本C 3为固定常数,与W 、S 无关.即C =C 1+C 2+C 3=k 1W +k 32πk 2⎝⎛⎭⎪⎫2k 2W ρπ23+k 48⎝ ⎛⎭⎪⎫1+1k 2⎝ ⎛⎭⎪⎫2k 2W ρπ23+C 3. 由于k 1,k 2,k 3,k 4,ρ都是大于零的常数,所以商品价格关于商品重量的函数是单调增函数,所以商品重量增大,商品价格增大.对于单位重量价格c 与商品重量W 的关系,我们已知c =C W ,由于k 1,k 2,k 3,k 4,ρ都是大于零的常数,我们发现包装成本与商品重量成正比,可以简化为C 2=k 5×W 23,所以c =C W =k 1+k 5×13W+C 31W . 2.模型解释c -W 的简图如图所示:由函数解析式及图象可知单位商品价格关于商品重量的函数是一个减函数,即随着W的增加,c的减少幅度减少,当W很大时,则c不再减少,所以说,不要盲目追求大包装商品.[结题]对于商家,一般来说,小包装商品的利润较高,但成本也相应的增多,所以应该包装大小适宜,在适当情况下,可以尽量生产小包装的商品;对于顾客,在用得完的情况下,尽量买较大的包装,可以节省包装的费用,但是也不能盲目地认为越大包装的商品就越便宜,可能会有其他消耗,如用不完的情况.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数学模型解题的过程.在构建模型时,经常会遇到没有现成数据可用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先收集数据,再进行分析、建模.下面摘录一些中学生曾经研究过的问题供参考,同学们可根据情况组织团队进行建模活动.自然方面的问题公路上雪的融化速度;都江堰宝瓶口的水有多深;圭表与日晷原理的数学分析;利用灯光促进植物生长的实验;由氢键理论推算冰的密度;从拼图游戏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水草治理问题;天体日、月相在旋转点阵屏上运行的数学模型;云南白马雪山地区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植物叶表粗糙程度与吸附大气颗粒物能力的关系探究;孔雀鱼体色基因类型初步研究.社会方面的问题“110”巡警站的位置安排;公路护栏的改良;防错拨的城市电话号码设置方案;对小区学生择校问题的研究;如何使防护林达到最佳防护效果;保安巡更路线方案及软件流程设计;高峰期学校门前十字路口红绿灯周期时间的设计;利用数码相机测量桥梁裂纹;埙的容积对音高的影响;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老年人免费乘公交车的社会成本;“梦之队”组建的最优化选择;汉字结构特征及其识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诗中的天文学问题;中国古建筑建造中“举折法”屋面曲线猜想;泰森多边形在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布设中的应用.生活方面的问题流行歌曲的流行趋势分析;地铁站旅客流通情况及优化方案;暖瓶的最佳保温水位;讨论适合拼音输入法的键盘布局;游览卢浮宫的最佳路线;抽取式面巾纸的包装盒优化设计;汽车后视镜的角度分析及安装改进;14款笔记本电脑性价比报告;地区加油站各区域分布数量方案;为数独定难度;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设备优化;区域养老院规划;城市周边地区住房入住率估算与分析;碘酸钾碘盐在烹饪食物时碘损失率的研究.结束语数学建模是一个让纯粹数学家(指只懂数学不懂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的数学家)变成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甚至心理学家等等的过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第二课时),属于“事实性知识”。
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是《函数的应用》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又是数学与生活实践相互衔接的枢纽。
本节课是上一节“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又为今后的选修中的线性回归及大学将学习的曲线拟合做了一个铺垫。
它要求学生能够对现实情境中采集的数据借助计算机或图形计算器进行观察分析,选择较为接近的函数模型,结合实际问题比较模型的优劣,最后应用所选择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建立函数模型,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函数建模的方法和函数拟合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并且及其重要的.它的出现既强化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达到目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有不怕挫折,勇于探索、不断尝试的精神及较强的团队意识。
3、本小节重点:(1)收集数据信息、拟合数据,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
(1)会收集图表数据信息,能整理数据,会使用图形计算器.
(2)能拟合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收集图表数据信息、拟合数据的过程与方法.
(2)经历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拟合、数形结合、函数方程、待定系数等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转化实际应用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抽象概括、数据处理、语言转换、数学建模等数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整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到生活处处皆数学,并感受到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获得成功带来的快乐.
三、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具备的认知基础:①已掌握一些基本初等函数相关知识②初步体会了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③初步掌握了图形计算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2、有待提高的实际能力:①数形转化的意识有待加强.
②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3、教学难点: ①数据拟合②选择模型③求解模型.
4、突破难点策略:借助图形计算器强大的拟合和解方程功能有效的进行了突破.
对例1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①不理解数据表格中销售单价与日均销售量的函数关系;②不会用销售单价x表示日均销售量和日均销售利润;③不能准确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④书写不规范.不说明x的含义. 面对这些困难我将采取学生讨论、相互评价和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解决。
对例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①不知如何寻找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②图形计算器的使用不熟练. ③不能恰当的选择函数模型④在选择模型遇到挫折时容易灰
心,产生放弃的念头. ④用指数模型时只从数学角度考虑却很难想到水温不可能降到室温以下,指数型函数图像的渐近线不是x轴.⑤当图形计算器没有所需要的函数模型时不会转化.面对这些困难我将采取如下策略:①独立思考②小组讨论③互帮互学④及时鼓励⑤合作交流⑥成果展示⑦启发诱导等方式进行。
四、教学策略分析
在设定教学目标后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为解决问题采用了如下教学策略。
1、教学理念:
①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学习精神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②营造一个生动和谐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
③追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整合的高效课堂
2、教学方法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评价)
(1)从教与学的现实出发,为了使得使得数学建模的开放性更大些,探究性更强些,设计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试验探究、分析数据、建立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型的方案.本节课的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在老师的建议下实验采集数据;第二阶段是这45分钟的课堂教学.“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对待教材,不单单是课程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应该是课程的策划者和设计者,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对教材例题进行了精心改造,把例1中原来的泛指桶装水变成了具体的淮北一中对面的农夫山泉桶装水,把例2中原来的身高与体重问题改成了水温下降问题,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更显真实。
(2)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对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
出发,以任务驱动、问题引导为主线,以学生探究为载体,利用主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分享评价等形式来组织教学,努力营造一个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展示成果、愉悦学习的舞台。
(3)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较弱的同学进行指导,并请组内同学给予帮助指导。
经历了整个建模过程后,给学生当堂练习的机会,及时反馈评价。
并留下新的问题课后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
同时又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平台(网络资源链接)。
五、教学技术支持
1、利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数学实验”
2、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合作探究”
3、利用实物展台进行“成果展示”
六、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步骤2】画散点图
【步骤3】分别求解可能的函数模型
【步骤4】比较各模型拟合的优劣,初步确定函
数模型。
结果:经过比较初步确定选用二次函数模型
y=ax2 +bx+c 来拟合,
其中a=0.0343906,b=-1.7194555,c=92.2386363
1、师生共同利用图形计算器
画出散点图.
2【问1】观察散点分布特点,与
学过的常见函数图像对比,说明
应该选择怎样的函数模型?
(学生各自交流看法)
3、师生合作挨个求解模型并验
证。
(1)【问2】先从直线开始尝试,
思考:如何求出直线方程?
(学生回答)
(2)【问3】为了减少误差,我
们想选择一条离点最近的直线,
又该如何解决?
(学生回答)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用图形计算
器的拟合功能,求出直线方程。
(师生合作)
(介绍这个原理将在选修中学
习)
以4人为一组,组内自由分工合
作,分别选择二次型和指数型拟
合。
(生生合作)
(在大家做好好,请一小组上台
演示)
5、每组4位同学把图形计算器
拟合出的指数型和二次型函数
图形放一起,并与黑板上的直线
型比较,看一下哪种拟合的效果
更好?(学生讨论,生生合作)
引导学生利
用图形计算器,
小组合作,主动
探索索、不断交
流尝试,比较可
能的函数模型优
劣,进而选择初
步最佳的函数模
型,在实际问题
的检验中不断修
正,最终确定函
数模型。
在整个
探索过程中充分
感受函数拟合的
思想,并总结出
函数建模的基本
步骤。
体验解决
问题带来的喜
悦。
①培养学生
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体验到图形计
算器给研究数学
带来的便捷。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提 供 资 源 为 您 服 务
网络资源: 1、构造函数模型,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函数拟合 :
给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舞台,使每个学生
都能最大的发展。
板书设计 附后
板书设清楚整洁,便于突出知识目标
(附)板书设计
(附)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一、函数拟合的基本过程
电脑投影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