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培训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25
目录文件一一、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二、总则三、分级护理原则四、分级护理要点五、质量管理六、附则文件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一、特级护理二、一级护理三、二级护理四、三级护理文件三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一、整理床单位二、面部清洁与梳头三、口腔护理四、会阴护理五、足部清洁六、协助患者进食/水七、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痰八、协助患者床上移动九、压疮预防及护理十、失禁护理十一、床上使用便器十二、留置尿管的护理十三、温水擦浴十四、协助更衣十五、床上洗头十六、指/趾甲护理十七、安全管理文件四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一、患者入院护理二、患者出院护理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四、导尿技术五、胃肠减压技术六、鼻饲技术七、灌肠技术八、氧气吸入技术九、雾化吸入疗法十、血糖监测十一、口服给药技术十二、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十四、静脉留置针技术十五、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十六、静脉注射技术十七、肌内注射技术十八、皮内注射技术十九、皮下注射技术二十、物理降温法二十一、经鼻/口腔吸痰法二十二、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二十三、心电监测技术二十四、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护理就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与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与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与其她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与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与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与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与检查,保证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
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内容优质护理服务内容: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意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平安,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帮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足度。
入院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病人,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2 备好床单元。
护送至床前, 妥当安置,并通知医生。
完成入院体重、生命体征的收集。
3 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管理规定等。
通知帮助护士送第一壶开水到床前。
4 了解病人的主诉、症状、自理力量、心理状况。
5 如急诊入院,依据需要预备好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
6 鼓舞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建立信任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生疏感或孤独感。
晨间护理1 采纳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元,必要时更换床单元,病员服及手术衣。
2 腹部手术半卧位(护士摇床至适当高度).必要时帮助患者洗漱,喂食等。
3检查各管道固定状况,治疗完成状况。
4 晨间沟通:询问夜间睡眠,痛苦,通气等状况,了解肠功能恢复状况,患者活动力量。
晚间护理1 整理床单元,必要时予以更换。
整理,理顺各种管道,健教.对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睡前排便护理。
2 对于术后痛苦的病人,应留意四周环境清静便于入睡。
病室内电视机按时关闭,要求家属离院。
3 病重病危的病室保存廊灯,便于观看病人4 适当关小门窗,留意温差改变饮食护理1 依据医嘱赐予饮食指导,告知其饮食内容。
2 主动主动帮助患者打饭,肠内养分患者护士做好饮食指导,调配,卫生,温度,速度等学问。
3 依据病情观看患者进食后的反应。
排泄护理1 做好失禁的护理,准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枯燥2 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熬炼。
每日会阴护理2次.卧位护理1 依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熬炼.2 按需要赐予翻身、拍背、帮助排痰,必要时赐予吸痰.指导有效咳嗽.3 加强巡察压疮高危患者,有压疮警报时,准时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4加强平安措施,防止坠床、跌倒。
优质护理服务培训一、培训目的优质护理服务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护士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提升医院整体服务品质的关键环节。
通过培训,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和服务意识,增强其对患者的关爱与尊重,提升整体服务质量,让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培训内容1. 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包括解剖生理学、药物知识、护理操作技巧等,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 患者心理护理培训: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和情绪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和治愈速度。
通过培训,使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运用适当的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 沟通与协作能力培训:在医疗团队中,护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培训,加强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与医生、其他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等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提高医疗团队的协同效能。
4. 病人安全与风险管理培训: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如误输血、跌倒、感染等。
通过培训,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学习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从而减少并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的安全。
5. 服务心态培训:护士要以专业的态度、温暖的微笑和热心的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通过培训,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帮助他们了解患者需求并积极主动地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确保患者的满意度。
6. 相关规章制度与政策培训:护士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确保护理服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通过培训,使护士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合规性。
三、培训方法1. 讲座式培训: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或内部专业人员进行讲座,介绍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演练。
2. 应用式培训:通过举办病例讨论会、小组讨论等形式,让护士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培训: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护士扮演角色,学习与各种情况下的患者、医生和其他护士进行沟通和协作,提高应对能力。
深化优质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培训资料一、背景介绍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优质护理服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医院的美誉度,促进医疗团队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为医疗机构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因此,深化优质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希望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理解优质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提供满意服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增强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推动医疗机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培训内容1. 优质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优质护理的定义和特点;- 建立和维护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关系;- 护理人员如何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2. 提供满意服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善于倾听和表达,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关注患者的需求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照顾;- 积极应对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供有效的缓解措施;- 善于解决患者和家属的问题和疑虑,给予适当的解释和指导。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培养团队意识,理解团队的重要性;- 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和方法;- 掌握良好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学习解决团队冲突和问题的方法。
4. 医疗机构的转型升级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理解医疗机构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掌握提升服务质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学习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更高效的护理服务;- 了解和学习国内外优秀医疗机构的经验和做法。
四、培训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座、课堂讲解等方式,向学员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2. 观摩学习:组织学员参观国内外优秀医疗机构,实地了解和学习他们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方法。
3.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案例解析等互动方式,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 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护理环境和场景,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
五、培训评估1. 培训前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员对于培训内容和目标的理解和期望。
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及目标目录文件一一、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二、总则三、分级护理原则四、分级护理要点五、质量管理六、附则文件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一、特级护理二、一级护理三、二级护理四、三级护理文件三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一、整理床单位二、面部清洁和梳头三、口腔护理四、会阴护理五、足部清洁六、协助患者进食/水七、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痰八、协助患者床上移动九、压疮预防及护理十、失禁护理十一、床上使用便器十二、留置尿管的护理十三、温水擦浴十四、协助更衣十五、床上洗头十六、指/趾甲护理十七、安全管理文件四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一、患者入院护理二、患者出院护理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四、导尿技术五、胃肠减压技术六、鼻饲技术七、灌肠技术八、氧气吸入技术九、雾化吸入疗法十、血糖监测十一、口服给药技术十二、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十四、静脉留置针技术十五、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十六、静脉注射技术十七、肌内注射技术十八、皮内注射技术十九、皮下注射技术二十、物理降温法二十一、经鼻/口腔吸痰法二十二、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二十三、心电监测技术二十四、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分级护理原则第七条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八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二)重症监护患者;(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第九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第十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第十一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第三章分级护理要点第十二条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二)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三)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三条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三)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五)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六)实施床旁交接班。
第十四条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五条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六条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七条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士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严格遵守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及时调查了解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处理,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第二十条医院应当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及时调查分析,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第二十一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省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医院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指导原则自2009年7月1日施行。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一、特级护理二、一级护理三、二级护理四、三级护理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一、整理床单位(一)工作目标。
保持床单位清洁,增进患者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意识、活动和合作能力,有无引流管、伤口,有无大小便失禁等,采用与病情相符的整理床单位的方法。
3.按需要准备用物及环境,保护患者隐私。
4.护士协助活动不便的患者翻身或下床,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位。
5.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引流管或导管牵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及需求,保证患者安全。
6.操作后对躁动、易发生坠床的患者拉好床栏或者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7.按操作规程更换污染的床单位。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整洁,患者卧位舒适、符合病情要求。
3.操作过程规范、准确,患者安全。
二、面部清洁和梳头(一)工作目标。
使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洁,感觉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卫生习惯,选择实施面部清洁和梳头的时间。
3.按需要准备用物。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患者若有不适告知护士。
5.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必要时涂润肤乳。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洁,感觉舒适。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护士处理及时。
三、口腔护理(一)工作目标。
去除口腔异味和残留物质,保持患者舒适,预防和治疗口腔感染。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评估患者的口腔情况,包括有无手术、插管、溃疡、感染、出血等,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
化疗、放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以用漱口液清洁口腔。
4.护士协助禁食患者清洁口腔,鼓励并协助有自理能力的患者自行刷牙。
5.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若有不适马上告知护士。
6.如患者有活动的义齿,应先取下再进行操作。
7.根据口腔pH值,遵医嘱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溶液,操作中应当注意棉球干湿度。
昏迷患者禁止漱口;对昏迷、不合作、牙关紧闭的患者,使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
开口器从臼齿处放入。
8.操作中避免清洁、污染物的交叉混淆;操作前后必须清点核对棉球数量。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口腔卫生得到改善,粘膜、牙齿无损伤。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处理及时。
四、会阴护理(一)工作目标。
协助患者清洁会阴部,增加舒适,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评估患者会阴部有无伤口、有无失禁和留置尿管等,确定会阴护理的方法等。
3.按需要准备用物及环境,保护患者隐私。
4.会阴冲洗时,注意水温适宜。
冬季寒冷时,注意为患者保暖。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会阴清洁。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处理及时。
五、足部清洁(一)工作目标。
保持患者足部清洁,增加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评估患者的病情、足部皮肤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清洁方法。
3.按需要准备用物及环境,水温适宜。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若有不适告知护士。
5.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及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必要时涂润肤乳。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足部清洁。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处理及时。
六、协助患者进食/水(一)工作目标。
协助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患者进食/水,保证进食/水及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评估患者的病情、饮食种类、液体出入量、自行进食能力,有无偏瘫、吞咽困难、视力减退等。
3.评估患者有无餐前、餐中用药,保证治疗效果。
4.协助患者进食过程中,护士应注意食物温度、软硬度及患者的咀嚼能力,观察有无吞咽困难、呛咳、恶心、呕吐等。
5.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给予饮食指导,如有治疗饮食、特殊饮食按医嘱给予指导。
6.进餐完毕,清洁并检查口腔,及时清理用物及整理床单位,保持适当体位。
7.需要记录出入量的患者,准确记录患者的进食/水时间、种类、食物含水量等。
8.患者进食/水延迟时,护士进行交接班。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处理及时。
七、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痰(一)工作目标。
协助不能自行移动的患者更换卧位,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预防并发症。
对不能有效咳痰的患者进行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