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快乐读书吧群文阅读《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手法》
- 格式:pptx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15
小学三年级语文群文阅读《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子都没有留下,变得毫无用处。
这就是寓言故事中的对比,通过对比来揭示故事的寓意。
三、课堂实践1.仿编寓言故事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仿编寓言故事。
请你们自行选择两个事物,写出一个寓言故事,通过对比来揭示事物的优缺点,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
2.阅读寓言故事现在,我们来阅读一下蚂蚁与屎壳郎》和《芦苇与橡树》,感受一下寓言故事的乐趣,同时也加深对对比表现手法的理解。
四、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是否更加理解了寓言故事中的对比表现手法?是否能够自己尝试仿编寓言故事呢?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同学们,今天的课程我们要一起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
让我们一起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中,去寻找更多的“对比”,并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启发。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这两个故事,然后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合作完成阅读卡。
这样孩子们更有积极性,更愿意交流总结,能很大的激发他们的兴趣。
之后,让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则,再次细细品读,归纳动作和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通过读故事,我们找到了很多的“对比”,这些“对比”让我们对故事中人物的印象更深了,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也更明了了。
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创编故事,写在研究卡的反面。
老师给出了一个开头,让同学们继续创编故事。
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比较强壮。
风说:“当然是我。
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要他把外套脱下来。
”说着,风便……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创编故事,并将故事写在研究卡的反面。
最后,让同学们展示交流自己创编的故事。
通过从读到写的过程,让孩子们通过总结交流再延伸到自己写作,创编会更容易,更积极。
故事一:铁罐与陶罐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XXX的,一个是铁的。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驮盐的驴》《自作聪明的墨鱼》【教学目标】1.师生共读《驮盐的驴》,认识归纳“找对比明寓意”的阅读方法。
2.自读故事《自作聪明的墨鱼》,找对比的要素,探讨寓意,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3.尝试仿编寓言故事,感受寓言故事的精妙,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引入“对比”1.课前聊天。
师:你们班一共有多少个人?今天上午只有你们几个人来上课,老师又这么多,紧张吗?(有点)没事,这很正常。
我相信给你们看几张图片后,你们就不会紧张了。
(师出示幻灯片)(生看图片)2.生看图片,感受“对比”。
师(根据学生反应)问:孩子请你说说你为什么笑了或孩子,你刚才的表情好奇怪,为什么会这样?(生答)3.联系实际,引出“对比”。
师:看来,鲜明的对比让你们觉得这些图片很有意思,也让你们印象深刻。
观察一下,教室里有没有让你感觉到鲜明对比的事物?(预设)生:现场有很多的老师,很少的学生,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老师,你的头发长,我的头发短,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老师,你是站如松,我们是坐如钟,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师小结,引入主题:看来孩子们会观察,会发现,找到了很多鲜明的对比。
老师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寓言故事中也有很多对比,寓言故事也因对比而显得深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故事,去感受对比的精妙。
(师板书:寓言故事中的“对比”)二、聚焦课内,认识“对比”1.回顾课文(出示《争论的故事》课文插图),大家还记得这两兄弟吧?我们来回忆故事的“对比”和寓意。
谁来填填这个表?2.小结故事中的“对比”。
师:看,正是有了两种观点、两种理由,才引发无休止的争论,最终延误了时机。
通过对比,寓意也就显而易见了。
(板书:观点、理由、对比)三、师生共读,找“对比”,明寓意1.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中,去寻找更多的“对比”,并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启发。
《寓言故事中的“对照”》教课方案《寓言故事中的“对照”》教课方案【教课内容】《陶罐和铁罐》《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等【教课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想,互文印证,在教课内容、教课时空、教课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互相浸透,有机整合。
【教课目的】1.互文阅读《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认识内容,粗知寓意;2.意会寓言“对照”的表现手法,试试仿编寓言故事;3.感觉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要点难点】意会寓言“对照”的表现手法,试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课流程】课前沟通:猜谜游戏:同学们,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老师说寓言故事中的要点词,你们说寓言故事的名字。
(课件出示:河,船舷,宝剑,刻舟求剑;农民,庄稼,兔子,刻舟求剑;狼,洞,羊圈,亡羊补牢。
)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书:寓言故事)一、聚焦课内,引“对照”回首课文(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两个人物,大家必定不会陌1/5生吧?是的,他们就是我们三年级上册学过的一则寓言——《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
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迪?(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擅长看到他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互相尊敬,和平共处。
)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同学名说得很正确。
揭露课题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作者是经过什么方法来推动故事情节睁开,揭露寓言的寓意的?预设一:(学生能说出——对照,板书:对照)教师指引:是的,那寓言中都有哪些对照呢?概括并板书:人物性格特色结局今日这节课,我们就要一同去探访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对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照。
(出示课件,补齐板书:中的)预设二:(学生不可以说出对照)教师指引:老师提示一下大家,相同是国王御厨中的两个罐子,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一个易碎,一个坚硬,这就形成了一种鲜亮的——对照,板书对照。
群文阅读——寓言中的对比(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手法,掌握故事主旨,并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寓言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丑恶的摒弃。
教学内容1. 文本选择:选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乌鸦和狐狸》等,作为群文阅读材料。
2.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手法,如角色对比、情节对比等,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通过对比手法理解寓言故事的能力。
2. 难点: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手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其他文本阅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插图、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故事书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寓言故事动画或讲述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阅读选定的寓言故事,让学生自主发现故事中的对比手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
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寓言故事,深入分析其中的对比手法,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分析故事中的对比手法,并准备进行分享。
5. 分享与讨论: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群文阅读——寓言中的对比2. 关键词:对比、寓言、寓意、人物、情节3. 故事列表:《狐假虎威》、《乌鸦和狐狸》等4. 教学要点:对比手法的理解、故事寓意的把握、人物性格的分析作业设计1. 必做题:阅读一篇寓言故事,分析其中的对比手法,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2. 选做题: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寓言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手法,并能够应用到其他文本阅读中。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陶罐和铁罐》《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等【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1.互文阅读《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了解内容,粗知寓意;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流程】课前交流:猜谜游戏: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老师说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你们说寓言故事的名字。
(课件出示:河,船舷,宝剑,刻舟求剑;农夫,庄稼,兔子,守株待兔;狼,洞,羊圈,亡羊补牢。
)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书:寓言故事)一、聚焦课内,引“对比”1.回顾课文(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两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的,他们就是咱们三年级上册学过的一则寓言——《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
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同学名说得很准确。
2.揭示课题同学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展开,揭示寓言的寓意的?预设一:(学生能说出——对比,板书:对比)教师引导:是的,那寓言中都有哪些对比呢?归纳并板书:人物性格特点结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
(出示课件,补齐板书:中的)预设二:(学生不能说出对比)教师引导: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同样是国王御厨中的两个罐子,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一个易碎,一个坚硬,这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是的,那寓言中除了人物、特点(板书:人物)的对比,还有哪些对比呢?归纳并板书:性格表现结局是呀!他们一个谦虚,一个骄傲,很多年后一个仍然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很有价值,一个连影儿也没有了,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
群文阅读之伊索寓言28 狮子与鹿【教学内容】《陶罐和铁罐》《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橄榄树》《狮子与鹿》《亡羊补牢》《疑邻偷斧》【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1.互文阅读《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狮子与鹿》《亡羊补牢》《疑邻偷斧》,了解内容,粗知寓意;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课前板书:寓言故书)1.回顾课文(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两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的,他们就是咱们刚学过的一则寓言——《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
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同学们说得很准确。
2.揭示课题同学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进故事情节,揭示寓言的寓意的?预设一:学生说出——对比,(板书:对比)教师引导:是的,那寓言中都有哪些对比呢?请大家思考阅读聊吧的第一题,想一想,写一写。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
(出示课件,补齐板书:中的)预设二:(学生不能说出对比)请大家思考阅读聊吧的第一题,想一想,写一写。
引导:同样是国王御厨中的两个罐子,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一个易碎,一个坚硬,这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是的,那寓言中除了人物、特点(板书:人物)的对比,还有哪些对比呢?请你填一填。
小结:是呀!他们一个谦虚,一个骄傲,很多年后一个仍然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很有价值,一个连影儿也没有了,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阅读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反思
多文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也是一直在摸索中教学。
这次多文本阅读课,我将文本选择为一系列的寓言故事,从这些寓言故事中精选三个经典的寓言故事,然后找出其中的对比,通过对比得出寓意。
本堂课,我分五个流程,一是通过几张对比鲜明的图片引出“对比”。
二是利用所学课文《陶罐和铁罐》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认识“对比”,引导通过陶罐和铁罐语言、神态、结局的对比,得出寓意;三是让孩子找出两篇课外阅读的“对比”,第一篇《猪爸爸赚力气》由我带着孩子一步步找出“对比”,得出寓意。
之后总结阅读方法,让孩子用这些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第二篇寓言《磨刀与砍柴》,小组交流,完成阅读单。
四是用对比,让孩子通过对比来创编寓言故事。
五是让孩子篇与篇之间进行对比,找出三篇寓言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这几个环节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从而达到“找对比,明寓意”的教学目的。
这三篇寓言都是通过对比,来揭示一定的道理。
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或语言或神态或动作或心理等的对比体会人物的特点,进而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用浏览、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朗读,希望孩子能意识到阅读可以只依靠眼睛,而无需依赖声音。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部分孩子阅读速度较慢,阅读文本的时间太长。
今后在教学中我会着重强调孩子的阅读速度,教给他们一些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如略读、速读、跳读等。
2、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积极性不够高。
在找对比和用对比环节,部分学生能写但是不敢说,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下册中品读寓言,感悟哲理,学了课文
什么我从什么的对比中
今天,我再一次翻开了这一本著名寓言故事《伊索寓言》集,让我先介绍一下它吧!它的作者是名叫伊索。
这本书中的每一篇小故事都蕴含着一个大道理,教会我如何做好事情,如何做一个人人信赖的好人。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是《燕子安居忘危》这个故事。
这篇寓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燕妈妈生了几只燕宝宝,每天为照顾宝宝而忙的不可开交,燕宝宝不愿意独立,妈妈也拿它们没有办法。
有一天,妈妈出去了,小燕子全部被蛇吃了……
从文中的:“小燕子们说:“我们待在家里,替你看家,防备小偷好不好?”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燕妈妈拗不过它的孩子们,又舍不得训斥他们,只好无奈的点点头。
”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也可以看出燕妈妈对孩子的溺爱。
从第一句小燕子说的话可以看出小燕子也比较乖巧懂事,理解妈妈。
从文中的:“蟒蛇贪婪地看着小燕子们。
小燕子们战战兢兢地说:“这是法院,你太放肆了,竟然到这么神圣的地方谋害我们。
”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小燕子们的天真可爱。
认为住在法院的庭院里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不会有人谋害它们。
当然,这几只小燕子最后被吃了,因为它们不听妈妈的话,早日学会飞翔。
如果会飞,那它们或许就能逃过这一难。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小朋友不能过分依赖父母,
只有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才成在成长的道路上形成独立的人格,才能适应未来充满竞争的挑战。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学习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3.理解并初步学会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和同学们一起做个小游戏:看看谁能根据图片又快有准确地说出故事名称?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点,对,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再来看一组图片,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每幅图的内容吗?高矮、胖瘦、哭笑这是三组反义词。
(一)陶罐、铁罐是今天这节课的主人公,我们一起来读读《陶罐和铁罐》,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一、读懂寓言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一题,填空。
二、画关键句1.默读第1-9自然段,分别画出铁罐和陶罐说的话,体会铁罐和陶罐性格上的不同。
2.朗读指导:朗读陶罐的话,要用谦虚有礼、不卑不亢的语气;朗读铁罐的话,要用傲慢无礼、恼羞成怒的语气。
三、写学习单欣赏情景剧四、想出寓意“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每一个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五、写法解读这样对陶罐、铁罐进行描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学习方法提示:1、读:读懂寓言。
2、画:画关键句。
3、写:写预习单。
4、想:想出寓意。
(二)按照同样的方法,我们继续学习《鹿角和鹿腿》。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快乐读书吧教学目标1.通过读严文井的话,进一步了解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特点。
2.了解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自主阅读《叶公好龙》,懂得做人做事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巩固寓言学法,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3.初步了解中外寓言的异同,产生广泛阅读中外寓言故事的兴趣,走进寓言故事宝库。
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阅读喜欢的中外寓言故事(书籍);教师推荐《中国古代寓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强化寓言特点,感受寓言魅力1.简单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寓言故事。
选择本单元中自己喜欢的一则寓言,讲一讲最喜欢的地方,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提示:可以从故事情节、人(事)物形象、蕴含的道理、语言特点、对自己做人做事的启示等多方面交流;顺势引入“寓言是个魔袋”。
2.读懂名家的话,进一步感受寓言魅力。
(1)读一读严文井的话,结合所读(所学)的寓言故事说说读懂了什么。
(2)补充出示严文井的话,讨论:你读懂了他的哪种说法?为什么?提示:联系生活中的“怪物”“桥梁”“钥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对寓言特点、作用及学习方法的理解,感受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特点及魅力。
板块二了解我国古代寓言,阅读《中国古代寓言》1.出示《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成语,了解我国古代寓言故事。
(1)读一读“邯郸学步、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成语。
(2)出示《中国古代寓言》目录(对应上面成语),并相机介绍:在这本书中还有更多的我国古代寓言,它们大多源于我国的历史故事或民间故事。
2.推荐阅读,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寓言》。
(1)看“目录”,激发阅读兴趣。
浏览“目录”,发现更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如《东郭先生和狼》《夸父逐日》《猴子捞月》等都出自这本书。
而翻开这本书,我们会读到更多既好玩又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
(2)自主学习《叶公好龙》,巩固寓言学法。
①迁移运用本单元学习寓言的方法,自己尝试读懂这个寓言故事。
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