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公路建设中,软土地基是一个常见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软土地基指的是土质较为松软,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的土地。
为了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1.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常见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之一。
这包括土壤加固和地基改良。
土壤加固可以通过在软土地基上加设地基板或地下水泥桩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地基改良可以采用深层加固、排土加固或土壤改良等技术,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2. 桩基工程:桩基工程是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中钻孔并注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桩,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桩基工程还可以通过形成桩基与软土地基的摩擦力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 地基预压法:地基预压法是一种通过施加垂直载荷来改良软土地基的方法。
它通过在软土地基上放置重荷并施加压力,从而压实土壤并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这使得软土地基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并减少沉降和变形的风险。
4. 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在软土地基处理中也被广泛应用。
这种材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常见的土工合成材料包括土工格室、土工布和土工格栅等。
5. 补强与加固:在处理软土地基时,有时需要进行补强和加固,特别是对于已经出现沉降和变形的地基。
这可以通过钢筋混凝土板、土工格栅或地基加固材料等进行。
这些方法可以弥补软土地基的不足,提高整个地基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处理公路软土地基是公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适当的地基加固、桩基工程、地基预压法、土工合成材料以及补强与加固等方法,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公路的安全和耐久性。
浅谈道路改造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提纲: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二、软土地基的治理方法三、软土地基改造前的勘察和设计四、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和效果五、软土地基处理案例及分析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软土是指透水性较好、强度较差而又含有较多有机质的土层,它的存在会给建筑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在道路改造中,遇到软土地基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道路建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软土地基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强度不足:软土地基强度较差,不光整体强度不足,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为松散,这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安全隐患:长期承受交通载荷容易导致道路下沉、变形和龟裂等问题,这些都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危险。
3.施工难度大:软土地基施工难度较大,加之湿度大,施工过程会变得十分困难。
二、软土地基的治理方法:对于软土地基,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填筑法: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较厚的石料或混凝土作为强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增加地基承载能力,缺点是建设负担较大,而且在土质较软的地区不可取。
2.挖填法:在软土地基下挖出一定的土层后再进行填筑,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但对施工要求苛刻且建设成本较高。
3.加固法:采用不同的加固材料和加固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如砾石桩、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加固效果好,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施工难度较大。
三、软土地基改造前的勘察和设计:在道路改造前,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勘察和设计,以确定实际情况和改造方案,具体步骤如下:1.勘察:对于软土地基,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包括土层厚度、含水量、土性等,以确定地基的性质和潜在问题。
2.试验:通过相应的试验对软土地基进行测试,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设计:根据勘察和试验结果,确定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案和相应的施工图纸。
四、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和效果:加固方法选择需要考虑到地质情况、工程性质、施工条件等多个因素,常见的加固方式有以下几种:1.灌注桩:利用钻孔机在地基中钻孔并灌注混凝土,在地基深处产生钢筋混凝土桩体,以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公路软土地基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公路软土地基常见的问题包括土壤强度低、水分含量高、沉降大、抗剪强度低等。
处理方法可以分为加固和改良两种。
加固方法包括:
1. 地基加固:采用填土加固、挖土加固、加压处理等方法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加筋加固:通过在软土地基中设置钢筋加固、地锚加固等,提高土体的抗弯强度和承载力。
3. 土工格栅加固:在软土地基上铺设土工格栅,利用其较高的抗剪强度和抗侧限承载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 石英砂浆加固:将石英砂浆注入软土中,形成固结体,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5. 桩基加固:在软土地基中设置地基桩,通过桩的承载力分担荷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改良方法包括:
1. 土壤改良:采用掺加固定剂(如石灰、水泥)等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提高土体的抗压和抗剪性能。
2. 沉渣法:利用沉渣法将软土变成固态地基,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预压法:通过对软土地基施加预压荷载,降低地基的沉降性能,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4. 注浆法:利用高压注浆仪将固化材料注入软土中,形成固结体,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5. 混凝土柔性基层:在软土地基中设置混凝土柔性基层,通过基层的刚度分担荷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进行设计施工,以提高公路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探讨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摘要: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我国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概况和常见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简介,并着重对其中的灰土挤密桩法施工原理、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要点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字: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近年来,随着公路工程的迅速发展,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已成为了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
为此,对软土地基的相应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概况我国公路行业对软土地基的定义是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
在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路段,若不采用合理的处理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有可能会导致路基的滑塌或者开裂,甚至出现整体坍塌现象,严重影响到工程安全和交通安全,给社会造成极其恶劣影响。
在对软土地基的治理过程中,地基部分的处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将来公路上部构造的结构稳定,在工程施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常见处理方法简介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常见处理方法有灰土挤密桩法、水泥搅拌桩法、抛石挤淤法、固化剂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真空预压法和换填法等各种处理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其中的灰土挤密桩法、水泥搅拌桩法和抛石挤淤法这三种常见软基处理方法。
2.1水泥搅拌桩法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是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利用搅拌桩机将水泥喷入土体并充分搅拌,使水泥与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基础强度。
软土基础经处理后,加固效果显著,可很快投入使用。
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土质。
水泥搅拌桩按材料喷射状态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
湿法以水泥浆为主,搅拌均匀,易于复搅,水泥土硬化时间较长;干法以水泥干粉为主,水泥土硬化时间较短,能提高桩间的强度。
但搅拌均匀性欠佳,很难全程复搅。
2.2抛石挤淤法抛石挤淤法是在路基底从中部向两侧抛投一定数量的片石,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以提高路基强度。
公路软土处理方案一、软土情况先搞清楚。
咱们要处理公路软土,首先得知道这软土到底是个啥情况。
就像医生看病,得先把病症摸透。
软土这东西,它软乎乎的,强度低,压缩性还高。
这就导致在上面修公路,就像在棉花糖上盖大楼,不稳当。
咱们得先去现场勘查,看看软土有多厚,分布范围有多广,地下水的情况咋样。
这就好比是打仗之前先侦察地形一样重要。
二、换填法简单粗暴又有效。
1. 咋操作。
这个方法就是把软土挖出来,然后换上好土或者其他合适的材料。
就像给软土做个大手术,把坏的部分切掉,换上健康的。
比如说把软土挖到一定深度,这个深度得根据软土的厚度和公路的要求来定,一般挖到软土下面比较硬的地层就差不多了。
然后把像砂砾、碎石或者优质的土填进去,分层压实。
这就像做蛋糕,一层一层地把料铺好,然后压实,让它变得结结实实的。
2. 啥时候用。
如果软土的厚度不是特别厚,比如说就一两米的样子,换填法就比较合适。
就像小伤口,简单处理一下就好。
而且这个方法成本相对比较低,施工也比较简单,速度还快。
就像快餐,简单方便还能解决问题。
三、排水固结法给软土“减肥脱水”1. 原理和做法。
软土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含水量高,就像个大胖子,水太多了。
排水固结法呢,就是想法子把软土中的水排出去,让它变瘦变结实。
我们可以在软土里面插一些排水板或者砂井,就像给软土插了好多小吸管一样。
然后在上面堆载,就像给软土压上重物,这样软土中的水就会顺着这些小吸管(排水板或者砂井)排出去。
随着水的排出,软土的孔隙就会变小,强度就会提高。
这就像把湿毛巾拧干一样,毛巾就会变得紧实。
2. 适用情况。
这个方法比较适合那种软土厚度比较大,而且工期比较充裕的情况。
因为排水需要时间,就像减肥不能一蹴而就一样。
不过这个方法能从根本上改善软土的性质,虽然慢一点,但是效果好。
四、深层搅拌法给软土来个大搅拌。
1. 咋搅拌。
深层搅拌法就是用专门的搅拌机械,把水泥或者石灰等固化剂和软土在深部搅拌混合。
就像做奶昔一样,把各种材料搅拌均匀。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摘要】这篇文章旨在对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在将介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接着,正文部分将依次对软土地基的特点进行分析,介绍不同的处理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实际案例展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
展望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将总结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全面了解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关键词: 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特点、方法、比较、案例分析、发展趋势、结论。
1. 引言1.1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在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由于软土地基的特点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软土地基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从软土地基的特点分析入手,介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展望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提供参考。
软土地基通常具有孔隙度大、水分含量高、抗压强度低等特点,容易发生下沉、变形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师们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处理、预压处理、土方加固、桩基加固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
通过对不同处理技术的比较,可以找到最适合特定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提高处理效果并降低施工成本。
2. 正文2.1 软土地基特点分析软土地基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水分含量、较大含水率的土壤,通常在施工中会因其特殊性质而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软土地基的液态指数较高,土壤含水率大,导致其体积较大,可塑性较强,易产生变形。
在施工中,软土地基容易变形沉降,对道路结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较低,强度和稳定性较差。
因为软土地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破坏,所以在施工中需要考虑到这一特点,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
0 前言
在公路建设中,尤其在软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由于软基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要求高,工期长,费用大,给勘察、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目前,对于软土地基高速公路的勘察,尽管布置了大量的物探、触探、钻探等勘察工作,取了大量的试验样品进行室内试验,但往往由于对区域地质环境分析、了解不够,尤其对软土的生成年代、沉积环境、周边地形、地貌、古地理、气候等了解和分析不够,仅凭室内试验结果来提供设计用的各项物理力学性参数,有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软土的自然属性和工程属性。
因此,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
1 软土的概念
软土是一种天然含水量大(接近或大于液限)、压缩性高(a1-2>5kPa-1)、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1.0、抗剪强度低(快剪的内摩檫角?准<5°、凝聚力c<20kPa)的细粒土。
软土具有软松、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小和结构灵敏的特点。
包括淤泥、淤泥质粘性土、淤泥质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工程设计中要认真阅读软土地基六个方面的资料,全面分析所在地段的软土特征。
这六个方面是:
(1)各土层土壤成因;
(2)各土层土壤类别;
(3)各土层土壤所处状态;
(4)各土层土壤四大物理指标,K(压实系数),δ(干容重),ω(含水量),e0(天然孔隙比);
(5)规范所指软土和习惯所称软粘土所处层位与层厚;
(6)钻探孔位地基承受不同荷载(路基、路面,折算成土柱高度)条件下的主固结沉降计算值,以及各钻探孔位承受不同填土荷载条件下的主固结沉降计算值。
2 软土的工程特性
2.1 变形量大
软土中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其孔隙比e大于1.0,受力后压缩量自然较大,有些软土含水量达60%以上,e大于1.5,则压缩性更高。
更有泥炭类的软土含水量高达200%-500%,土体大部分由水构成,荷载一加,水从孔隙中挤出,土就向泡沫塑料一样被挤出。
2.2 压缩稳定所需时间长
软土的颗粒组成以粘粒为主,尽管孔隙比大,但单个孔隙却很细,水在孔隙中流动较难,因此,渗透性很低,渗透系数一般在10-7cm/s-10-8cm/s数量级。
饱和土受荷后,水不能很快排出,变形也只能慢慢发展。
在地基中,这一变形过程常延续数年,乃至数十年。
2.3 侧向变形较大
软土的侧向变形比一般土要大,而且侧向变形与竖向变形之比在相同条件下也比一般土要大,换句话说,其泊松比要比非软土大。
饱和软土受荷时,初期水来不及排出,土体体积不能收缩,便从侧向向外挤出,侧向膨胀的体积与竖向沉降的体积近于相等,泊松比接近于0.5。
随着水的逐步排出,土体体积收缩,竖向沉降进一步发展,而侧向可能略有收缩。
这时的泊松比小于0.5,达到0.4,乃至0.3以下。
从最终稳定的变形来看,软土的泊松比一般高于非软土。
3 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
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用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
(2)降低地基的压缩性;
(3)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
(4)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质特性。
4 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4.1 换填法
换填法就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具有抗侵蚀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煤渣、矿渣等材料分层充填,并同时以人工或机械方法分层压、夯、振动,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
当地基软弱土层较薄,而且上部荷载
不大时,也可直接以人工或机械方法(填料或石填料)进行表层压、夯、振动等密实处理,同样可取得换填加固地基的效果。
经过换填法处理的人工地基或垫层,可以把上部荷载扩散传至下面的下卧层,以满足上部荷载所需的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的要求。
当垫层下面有较软土层时,也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和强度的提高。
4.2 复合地基
在软基处理实践中,常按一定的间距和分布在软土层中打设许多桩柱以形成“复合土层”,由复合土层组成的地基即为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是相对于天然地基而言,它的实质是考虑桩、土共同分担作用,这无疑比仅仅认为荷载由桩体来承担要经济。
组成复合地基的桩柱很多,如碎石桩、挤密砂桩、深层搅拌桩(有粉体和浆液两类)、石灰桩、高压旋喷桩、土桩和灰土桩等,这些桩按成桩后桩体的强度(或刚度)可分为柔性桩(如碎石桩和砂桩等)和半刚性桩(如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
柔性桩只有受到桩周地基土体的支撑才能成型,因此要求原地基满足一定的强度条件,施工时一般应在加固范围外侧设保护桩;半刚性桩的性质介于刚性桩和柔性桩之间,水泥(或石灰)掺入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桩体的刚度,施工时一般无需在加固范围外侧设置保护桩。
复合地基桩柱种类的选用,应根据软土的工程性质、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和工程经济等诸方面加以考虑。
上述各类桩柱中,土桩与灰土桩主要用于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或人工填土,不宜用于饱水软粘土;石灰桩是一种最古老加固方法,现已为石灰系深层搅拌桩所取代;挤密砂桩主要用于挤紧松散砂性土,以提高其强度和防止其液化;高压旋喷桩虽施工方便,形成的桩柱强度大,但成本较高,宜用于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的较大型建筑。
根据高速公路软基的工程特性,目前一般选用技术合理、但成本较低的粉体系列深层搅拌桩或碎石桩来处治。
4.3 塑料排水板固结法
塑料排水板固结法具有排水速度快、耐久性强、施工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处理软土地基,特别是深厚层软土和缺沙软土地基施工的首选方法。
京津塘高速公路、同三线宁波段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宁合高速公路等路段均有应用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塑料排水板是一种能够加速软土地基排水固结的垂直排水材料。
当它在机械力作用下被插入软土地基中后,能以较低的进水阻力聚集从周围土体中排出的孔隙水,并沿垂直排水通道排出,使土体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塑料排水板有复合型和单一型两类。
目前,在我国公路施工中多数使用的是复合型结构。
其结构由用于滤水的外膜及形成骨架和排水通道的蕊板组成。
蕊板是用高压聚乙烯工程塑料制成,板面两侧沿纵向嵌有若干条不同断面形式的排水沟槽构成排水通道。
蕊板表面光滑,尺寸均一,并能耐酸碱、抗腐蚀。
滤水外膜为绦纶无纺土工布,套在蕊板外层,用来过滤土体中排出的孔隙水,防止蕊板排水通道被粘土堵塞,保证排水通畅。
4.4 加筋法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加固法是将土工合成材料平铺于垫层上、下或之间以提高地基表面承载力,使上部荷载均匀分散到地基中。
当地基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土工合成材料将起到阻止破坏面形成或减小破坏发展范围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此外,土工合成材料与垫层土之间的相互磨擦将限制地基土的侧向变形,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加筋垫层是将抗拉能力很强的土工合成材料埋置于垫层中,利用土颗粒或碎石位移与拉筋产生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整体,减少整体变形和增强整体稳定。
由于土工织物受拉作用,调整了基底应力分布,地基侧向位移和沉降相应减少,地基稳定性就大大提高。
5 各种处理方法的综合选定
天然地基承载力80kPa以上的可以用振冲法、强夯法、桩基等技术来处理地基,也可以作为一般地基来应用。
80kPa承载力以下,尤其是40kPa承载力以下的地基只能用深层搅拌法和排水固结法,水泥深层搅拌法需要考虑地下水和土质成分对水泥是否有害,如果地下水对水泥有侵蚀性则不能使用,从室内试验成果来看:含有高岭石、多水高岭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软土效果较好;含伊利石、氯化物和水铝石英矿物的软土效果较差,对于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pH值)较低的软土更差,更要引起注意。
我国沿海软土大部分为伊利土类型,含蒙脱石的类型不多,因此在使用水泥深层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时水泥含量不能太少。
对于水泥深层搅拌法是采用浆喷还是粉喷,可初步确定为高含水量的软土以干法为好,低含水量的软土以湿法为好,对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由于含水量多在60%-100%之间,采用粉喷桩是合适的。
对于高液限土不宜用深层搅拌法和高压喷射注浆法,尤其不能用水泥粉喷搅拌桩。
由此可看出在选用各种处理方式时,首先应选择塑料排水板、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可以采用旋喷桩、CFG桩进行处理,但必须合理选择间距,如间距选择过大,过分强调这些桩的分担作用,将造成处理效果的偏差。
6 结语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而软土地基的复杂性、试验验技术的准确度及固结理论在设计计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同时,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各具特点,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因此对软土地基的处理需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任少英.塑料排水板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3(3).
[2]JTJ017-96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3]曾国熙,等.地基处理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