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奇妙的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88.04 KB
- 文档页数:12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一等奖《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执教者:【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无穷无尽的奥秘隐藏在天地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是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章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现了这个奇妙世界的神奇和活力,承担着引发学生发现“事物”的特点,了解从“事物”哪几个方面“写清楚”,感悟单元语文要素的责任。
课文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可充分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让学生认识到奇妙的世界就在身边,应乐于去观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
【学情分析】1.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研究生字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研究的经验。
2.学生经由过程本册教科书第3、四单元的研究,开端掌握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也可以准确找出归纳综合一段话粗心的枢纽语句。
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相识课文内容。
3.大部分学生能够梳理“事物”的特点,但总结提炼如何“写清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通过组织个性化阅读和合作研究活动,感悟和内化。
【教学目标】1.认识“呈、雕”等8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会写“奇妙”、“飞翔”等24个词语。
2.有豪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联合生活经验,相识“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寄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点】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填空天空和大地的。
【教学难点】联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相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研学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呈、雕”等8个生字,相识“雕饰”、“变幻”等词语的意思。
《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们奇妙的世界》是统编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作者是英国的彼得·摩西。
课文具体描写了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奇妙世界的热爱。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凝练生动,运用比喻等修辞,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世界的奇妙、普通事物独有的美,按照“总分总”的顺序,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号召读者从细小、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欣赏美。
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是“探索和发现”。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事物,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抽象思维,而天空、大地是学生常见的事物,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想象,为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或工具书认识“呈、雕”等8个生字,会写“幻、诱”等13个生字;2.抓住关键词,了解课文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天空和大地的,感受世界的奇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奇妙世界的的赞叹;3.以读促写,仿照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看到的普通又美丽的事物,进一步体会世界的奇妙,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天空和大地的,感受世界的奇妙”体现了单元教学的关键语文要素,所以我把它确定为教学重点,它是本堂课的重中之重。
语文学习是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由于三年级学生共情、体悟能力较弱,因此我把“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看到的普通又美丽的事物,进一步体会世界的奇妙,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作为教学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本堂课教学的特点,我采取的教法是情境创设法、读写结合法,学法是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板块组成:板块一:童眼看世界,聚焦奇妙上课伊始,视频播放大自然变幻的美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问:你们看到了怎么样的世界?板贴:()的世界,学生自由说,教师总结。
《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一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描绘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奇妙世界的喜爱。
文中所写事物都是生活中极普通的,但在作者眼里却有如此美的发现,也启发孩子们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本篇课文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材选编的意图有三:一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世界的神奇和活力;二是了解课文是从天空和大地两部分展现这个奇妙世界的神奇和活力,学习如何把事物写清楚;三是通过课文,让学生懂得“奇妙的世界"就在自己身边,应乐于去观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
〖教学目标〗1.积累“奇妙、呈现、变幻”等词语,指导书写“幻"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3-8自然段,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天空写清楚的,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活力。
3.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又美的事物。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3--8自然段,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天空写清楚的,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活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天空写清楚的,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活力。
〖教学难点〗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又美的事物。
〖教学流程〗课前暖场:对子歌。
开门见山,明晰目标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
本节课,我们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通过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1.出示单元导语。
2.揭题:让我们开启这节课的奇妙之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1)学生分享。
(2)师引导写法:首尾呼应。
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世界的奇妙?生浏览并找出:你看天空的珍藏——再看大地的珍藏——理解珍藏: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珍贵收藏物。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最新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5篇《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天空和大地的。
2、能够仿写,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天空和大地的。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天空和大地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大自然图片,MP3)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我们这个世界的'图片,请欣赏。
好看吗?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下你眼中的世界。
()的世界罗丹曾经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都能发现这世界的奇妙之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英国的彼得?西摩去继续感受这个奇妙的世界吧。
齐读课题。
(板书:奇妙的世界)二、品析天空之“奇妙”自学提示: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文章是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来描写世界的奇妙的。
我们首先来看看描写天空的部分,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
思考:①课文描写了跟天空有关的哪些奇妙的景象?把它们圈出来。
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处描写,为什么?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感悟奇妙的色彩。
(课件出示):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①你为什么喜欢这段?引导学生抓住“粉红色”“蔚蓝色”体会色彩变化之美。
②欣赏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③想不想看看日出时天空变幻色彩的视频?你是什么感受?谁还想像他一样读一读?请同学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出当时的奇妙。
女生读、男生读、齐读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篇二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三年级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原文
我们奇妙的世界
你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奇妙的事物,只要用心去发现,就会发现它们真是太神奇了。
比如说,一朵花从种子长成,那是多么不可思议啊!它需要阳光、水和土壤才能生长。
每天早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它的花瓣上时,它就开始摇晃,欢迎这个美好的一天。
等到夜幕降临,它又默默地闭上花瓣,进入美丽的梦乡。
再看看那些小虫子,它们也是神奇的生命体。
有的会爬,有的会飞,有的会跳。
有的变成蝴蝶,有的变成蜻蜓,它们的生命力是何其顽强!
还有,夜晚的星空,它像一张神秘的网,将天空覆盖着。
每颗星星都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仿佛在与我们打招呼。
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奇妙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所以,我们要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才能发现它的美丽和神秘。
《我们奇妙的世界》创新教案【教学设想】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3.教师:同学们,我们的这个奇妙的世界充满了珍宝,而且它蕴藏着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去寻找。
二、精读课文,感受奇妙1. 教师: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课文是怎么具体地介绍这个奇妙的世界的?请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象和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
2. 指名反馈。
3.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第二部分内容。
4. 教师: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还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们见过的,是很普通的事物。
5. 课件出示最后两个自然段。
注意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些普通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三、体会情感,拓展延伸1. 出示两句用到“寻找”这个词的句子,说说自已的理解。
(1)只要仔细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2)是的,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
2. 拓展思维,说说这个世界还有哪些奇妙之处。
3. 动笔写一写这个世界其他的奇妙之处。
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就能发现这个世界的无穷无尽的奇妙的事物。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这是本课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通过具体描写天空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文章篇幅不长,但文质兼美,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描写的细致生动,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材第二章“宇宙的奥秘”第三节“探索太阳系”。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太阳系中的特殊天体,以及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行星运动规律。
2. 使学生认识太阳系中的特殊天体,了解其特点。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解。
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及特殊天体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球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望远镜、太阳系科普书籍、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图片,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入本节课内容。
2. 新课内容:(1)太阳系的组成:介绍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成员。
(2)行星运动规律:讲解开普勒三定律,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3)太阳系中的特殊天体:介绍太阳黑子、日冕、太阳风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太阳,了解太阳黑子的特点。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太阳系组成和行星运动规律的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关于太阳系知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2. 行星运动规律开普勒三定律3. 太阳系中的特殊天体太阳黑子日冕太阳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各成员的特点。
(2)解释开普勒三定律,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
各成员特点见教材。
(2)开普勒三定律:第一定律为椭圆轨道定律,第二定律为面积定律,第三定律为调和定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解,加强课堂讲解和随堂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太阳系科普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的奥秘。
组织学生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解。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9篇《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1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让我认识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很重要的。
带着我对文本的理解,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感受世界的奇妙,也是很奇妙的……课堂上先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填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神奇。
无论是“天空”一段,还是“大地”一段,都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
教学时,我教学生用圈画的方法,找到“天空”和“大地”两部分内容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厘清作者的表达顺序。
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时间段里写了哪些事物,每一个事物的特点是什么。
在“天空”部分的教学,考虑到学生可能无法一下子感受到文中“太阳、云彩、雨点等生活中常见事物有什么奇妙之处。
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物都是和“天空”相关的,都是作者从“我们看见”这个角度写的。
作者看到同一个事物在一天里有什么变化呢?比如,“太阳升起”和“落日”,“晴空的云彩”和“下雨前的云彩”,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发现:正是太阳、云彩、雨点这些魔术师不断地变着戏法,才让“天空”这个无边无际的舞台充满了奇妙,课文就是通过这些事物在一天中的'变化来写天空的。
在“大地”部分的教学,我引导学生在找到所写的事物后,从“我们能看到”这些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入手,概括出植物在生长,水果颜色各异,冬天水会结冰等,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平常所见,为什么能称其为“奇妙”。
联系之前“天空”那一部分去想一想,还是妙在变化一四季的轮回。
课文择取了众多的事物,通过春、夏、秋、冬4个季节来写大地,展现了大地的奇妙与生命力。
本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学生,在学习了文章之后更加觉得世界是奇妙的。
在学生体会了天空和大地“有生命”后,根据课后练习第二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学生而言,此处的难点不是缺少具体的事物,而是怎么说出所选事物“有生命”的表现。
于是我启发学生借鉴课文进行表达,如流动的小溪、鸣叫的蝉、不断跳动的秒针、被压在路面上的铺路石、被风吹动的风车……在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从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的发现,再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