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417
- 格式:pdf
- 大小:848.95 KB
- 文档页数:17
地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第一章农业及其地区差异1.1、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
水稻、大豆、茶叶等农作物的栽培、猪、鸡、鸭、鹅等禽畜的饲养都起源于我国。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
现代化农业向“立体式农业”和“工厂化农业”等方向发展。
1.2农业的分布1、农作物的分布2、三大林区中国的三大林区是指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东北林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区西南林区:主要包括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
是我国第二大林区。
东南林区: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
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和经济林区。
人工造林,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人工造林两个重点地区:一、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和伊犁马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西藏牧区(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青海牧区河曲马1.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各具特色的四大农业区北方旱地农业区南方水田农业区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到三熟农作物小麦、杂粮水稻、小麦经济作物花生、甜菜、苹果油菜、甘蔗、菜叶、柑橘气候特征降水少,热量较低降水丰沛,热量充足2.1持续增长的工业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发展成就辉煌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信息工业发展迅速,建立一批现代化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弃物。
2.2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煤炭储量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一。
山西省市我国重要煤炭基地。
上海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地理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环境和地球本身。
在上海七年级地理下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且实用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吧。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行星,它不仅自转着,也在太阳周围做着公转。
地球自转的结果是一天的时间,它也导致了昼夜的交替和风的形成。
而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二、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幔和地壳一起构成了岩石圈,而地核则包括外核和内核。
地球的构造对地球表面的特征和自然灾害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山脉的形成和地震的发生。
三、自然地理环境及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不同的气候、生物、岩石、海洋、河流、地形等。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和生存。
比如气候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和能源使用,而地形则会影响到城市发展和人们的居住。
四、中国的地理环境我们的祖国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领土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
中国拥有众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高山、大河和广袤的平原。
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五、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依存程度越来越高。
全球化对经济、文化、政治和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可持续发展则是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它在经济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点。
最后,地理不仅仅是一门知识学科,它更是一种对于我们身边和整个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发展历程,并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对地理的学习和研究充满热情。
初中七年级下册(上海)1农业及其其他地区差异1.1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农业生产最早的国家之一。
水稻-浙江河姆渡遗址我国的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面积仅约0.1公顷,为世界人均数的三分之一1.2农业的分布水稻-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小麦-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
适应性强,我国的南北广大地区都可以种植。
经济作物-棉花、麻类、花生、油菜、甘蔗、甜菜、茶叶、咖啡、油棕、天然橡胶、椰子三大林区:东北林区主要包括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西南林区包括横断山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喜马拉雅山南坡;东南林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地区。
北方最后的原始森林-大兴安岭北部人工造林两个重点区域:1、我国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体系(防止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四大牧区: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新疆(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青海(河曲马)和西藏(牦牛、藏绵羊)1.3沙尘暴的形成: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是造成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
2工业2.1工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重工业:与生产资料为主,如钢铁、石油、电力、化学、机械工业等。
轻工业:与生活资料为主,食品、纺织、家电工业等2.2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煤炭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山西有“煤炭之乡”的称号。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陕西、贵州省的煤炭资源也很丰富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资源。
采油工业--黑龙江大庆油田、山东胜利油田、辽宁辽河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河北与天津华北油田,河南与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铁矿:富矿少,贫矿多。
富矿-海南省。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上海七年级会考地理知识点地理是学习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对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上海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是考验所有初中七年级学生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
一、地理基础知识1、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个方面。
2、地球的基本特征。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有生命的行星,它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地球公转等等。
3、地图及其相关知识。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它是研究地球的必备工具。
初中生应该掌握地图的基本组成部分、地图上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地图的比例尺和图例的含义等相关知识点。
二、自然地理知识1、地球的层次结构。
地球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初中生应该了解地球的层次结构及其相关性质。
2、地球运动和地理现象。
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初中生应该学习地球自转、公转等运动规律,并能够解释一些地理现象的产生原因,例如地球季节变化、日照现象、风向和水流的形成等等。
3、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初中生需要了解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利用的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三、人文地理知识1、人口与城市。
初中生需要学习人口、城市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了解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和经济状况等信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交通和通讯。
交通和通讯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生需要了解各种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历程和优缺点,以及它们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地域文化特征。
初中生应该学习地域文化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因素对文化特征的影响和作用。
综上所述,上海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包括地理基础知识、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三个方面的内容。
初中生应该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科学的本质和意义。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第二学期一、自然地理1.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线、面积;2.中国的地理区划: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华南地区等;3.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地处亚洲东部腹地,被大陆环抱,地势南高北低,呈台阶式下降,长江和黄河是我国两大主要河流;4.中国的气候特点:南北气候差异大,地处热带、南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地带,亚洲季风对我国气候影响较大;5.中国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铝矾土、铁矿石等)和植被资源(森林、草原、水域等)。
二、人文地理1.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密集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京津地区等)和人口稀疏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等);2.中国的城市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有许多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西部地区城市相对较少,如乌鲁木齐、西宁等;3.中国的交通运输: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四大交通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网络日益完善,高速公路、高铁等建设进展迅速;4.中国的资源利用:由于人口多、资源少的特点,我国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注重节约型社会建设;5.人口与城市化: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城市化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口过多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三、经济地理1.中国的经济地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2.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和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时期,实现了经济的迅猛发展;3.中国的农业: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保障着国家的粮食安全;4.中国的工业: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重工业;5.中国的服务业: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6.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出口和进口规模居世界前列;7.中国的区域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我国积极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四、环境问题1.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导致严重的雾霾天气,影响人民健康和环境质量;2.水质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直接影响人民饮水安全;3.土壤污染: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导致土壤污染,使土壤质量下降;4.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国家,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受到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威胁;5.资源浪费和能源危机: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使得资源短缺,能源的不可持续利用导致能源危机。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地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第一章农业及其地区差异1.1、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
水稻、大豆、茶叶等农作物的栽培、猪、鸡、鸭、鹅等禽畜的饲养都起源于我国。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
现代化农业向“立体式农业”和“工厂化农业”等方向发展。
1.2农业的分布1、农作物的分布2、三大林区中国的三大林区是指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东北林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区西南林区:主要包括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
是我国第二大林区。
东南林区: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
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和经济林区。
人工造林,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人工造林两个重点地区:一、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和伊犁马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西藏牧区(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青海牧区河曲马1.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各具特色的四大农业区北方旱地农业区南方水田农业区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到三熟农作物小麦、杂粮水稻、小麦2.1持续增长的工业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发展成就辉煌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信息工业发展迅速,建立一批现代化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弃物。
2.2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煤炭储量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一。
上海地理初中会考必考点上海地理初中会考必考点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上海地理初中会考必考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上海地理初中会考必考点中国的天气和气候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风。
温度带(自南向北):热带、_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降水(空间上)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时间上)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2)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大饮喝八缸)。
4、我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类型:热带、_带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夏季风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西北风夏季风的进退:推进迟缓,徘徊在南方——“南涝北旱”;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北涝南旱”。
5、我国的气候灾害:寒潮,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6月初)沙尘暴,台风,洪涝,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西北和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2中国的自然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自然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2、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
(而耕地分布却是南少北多)。
①解决这种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
②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加大兴修水利工程(如修水库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
3、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因此“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