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运动和力总结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1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总结提纲
参照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特点:1. 假定性:一旦选定,即假设该物体静止 2. 任意性:除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外,可任意选择 机械运动 概念: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速度
概念:表示物体运动的快公式:v = 单位:m/s ; km/h 1m/s = 3.6 km/h 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分直线运曲线运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力
1.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施力物
2. 力一般用F 表示,力的单位:N 4. 力的作用是相互
3. 力的作用效使物体发生形改变物体的运动状速度大小 运动方5.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方向、直线性、受力物体、同时性 (等大 反向 共线 异物 共生共灭、同大同小) 6.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力的作用9. 一对平衡力:同物、等大、反向、共线、一个力的变化与另一个8.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10. 力的测量
7. 力的示意图 线段的起点:力的作用点 线段的长度:力的大小 箭头所指的方向:力的方
弹力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的应用:水平仪、重垂线
作用点:重心C
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G=mg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所处的状态、位置无。
(完整版)华师大八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华师大八上科学知识点大全一、机械运动与力1.同一物体是运动依然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别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别同。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刻内物体经过的路程算是速度。
3.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路程的计算公式vt s =,时刻的计算公式v s t =。
4.速度的换算公式:1m/s=3.6 km/h 。
5.物体沿着直线快慢别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具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刻的挑选无关。
别能以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刻值成反比。
6.路程-时刻图像(s-t 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刻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刻图像是一条直线。
7.速度-时刻图像(v-t 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刻的关系。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别随时刻而改变,它的图像是平行于时刻轴的一条直线。
8.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10.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mg G =(g 普通取9.8N/kg)。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11.弹力必须在物体接触且发生形变之后才会发生。
弹力的方向是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方向,大小与物体的劲度系数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公式kx F =。
12.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切记别是阻碍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成正比,与面积没有关系。
13.增大摩擦力的办法:(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变粗糙;(3)变滑动为滚动。
14.减小摩擦力的办法:(1)减小压力;(2)使接触面变光滑;(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滚动轴承);(4)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15.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别受外力条件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6.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跟质量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没有关系。
华师大八上科学知识点大全一、机械运动与力1.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3.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路程的计算公式vt s =,时间的计算公式vs t =。
4.速度的换算公式:1m/s=3.6 km/h 。
5.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
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6.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
7.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条直线。
8.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10.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mg G =(g 一般取9.8N/kg)。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11.弹力必须在物体接触且发生形变之后才会发生。
弹力的方向是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方向,大小与物体的劲度系数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公式kx F =。
12.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切记不是阻碍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成正比,与面积没有关系。
1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变粗糙;(3)变滑动为滚动。
1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减小压力;(2)使接触面变光滑;(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滚动轴承);(4)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15.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条件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6.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跟质量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没有关系。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一、机械运动与力●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确定参照物3、比较参照物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位置变化,发生改变,则物体运动。
●参照物的特点: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静止);任意性(参照物选取可以任意,但是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方便性(为了便于研究,科学中我们一般以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
若选用其它物体作为参照物,一般都需要作出说明)●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路程的计算公式vt s =,时间的计算公式vs t =。
速度单位的换算公式:1m/s=3.6 km/h 。
●常见物体的速度大小:人走路(1.2m/s )自行车(5m/s )公交车(50km/h )汽车(100km/h )高铁(300km/h )飞机(600km/h )第一宇宙速度(7.9×310m/s )真空中的光速(8103⨯m/s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
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直线。
●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条直线。
在v -t 图像中,求一段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则可通过求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要相互接触(如:重力、磁铁的吸引力)。
第 1 节机械运动一、机械运动(举例)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是最简单的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为了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2、运动的描述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同一个运动,当选择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对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
怎样选择参照物: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简单的参照物①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最方便的是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②研究正在行驶的船舱里的人的运动时,以仓内的物体为参照物;③研究地球和各行星对太阳的运动时,最好选择太阳为参照物。
3、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和静止都是相对的,自然界中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例一】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迎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迎来”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例二】放在传送带上的货物,与传送带一起向右运动,那么货物相对于传送带是的,相对于地面时的。
【例三】三位同学放学后同乘一辆公共汽车回家。
甲同学在图中先下车,车辆启动,甲认为车上的乙、丙同学离他而去,他们是运动的;而车上的乙、丙两同学却认为甲离他们逐渐远去,他们坐在车上,认为自己没有动。
应该怎样评价三位同学的结论呢?三、运动快慢的比较1、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远运动快;相同的路程里,用的时间短运动快。
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度定义式:4、速度的单位:(1)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2)当路程单位为 m,时间的单位为s,则速度的单位是 m/s;当路程单位为km, 时间的单位为h,则速度的单位是km/h.1m/s= 3.6 km/h【例一】一辆汽车在一条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它从早上9:00出发,中午11:30到达目的地,一共行驶了200千米,这两汽车的速度多大? 80km/h【例二】据报导,某国际科研小组以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介质”,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到17m/s,下列各项运动速度比这速度快的是()A.苍蝇的飞行速度可达每秒11m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秒可行驶22mC.乌龟每小时爬行40m左右D.奥运冠军刘翔用12.915s跑完110m栏【例三】指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述的现象中,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例四】直升飞机停留在空中,有一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中向下跳,当张开降落伞竖直落下时,若以跳伞员为参照物,降落伞是的,飞机是的,地面上的房屋是的。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力和运动专题【知识结构】定义运动与静止判断:与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物理意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v=s/t单位:m/s km/h平均速度:路程与经过这段路程所需的时间的比例。
匀速直线运动:v的大小不变,s和t成正比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称为施力物体,一个称为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同一直线,方向相反,两个物体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效果速度大小变化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变化力的单位:牛顿(N)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内容: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一个带点箭头定义方向:竖直向下重力作用点:重心(规则物体的几何中心)施力物体:地球与质量的关系:G=mg (g=10N/kg)摩擦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速度(v)机械运动力常见的力增大摩擦的方法:接触面变粗糙增大压力改变摩擦的方法减小摩擦的方法:接触面变光滑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定义弹力方向:只想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定义牛顿第一定律与运动状态关系:不受外力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定义惯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影响因素:物体质量大,惯性大平衡力定义二力平衡条件:一个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受到平衡力,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典型例题】考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例1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则获得第一名的是_____同学且速度为_________,这里裁判比较三人跑步快慢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比赛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点的发令枪的声音才开始计时,则同学们的比赛成绩比实际情况要______(选填“好”或“差”),与实际成绩之间的误差约为_______s。
华师大版科学八上前三章知识点归纳 (填空)第一章 机械运动和力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 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 、经过的路线是 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千米/时。
1米/秒= 千米/时6.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 的运动。
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 表示,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8.根据t s v =可求路程:vt s =和时间:v s t =力1.什么是力:力是 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
3.力的单位是: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 个鸡蛋所用的力。
4.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 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的原理制成的。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 ;(2)认清 和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
5.力的三要素是: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
6.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的线段把力的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的画法:可采用“一画点,二定标度,三画箭头标大小”的方法。
(1)“一画点”是表示先要画力的,这个点一般画在物体的上。
(2)“二定标度再画线”是指要根据力的大小定出适当长度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
(3)“三画箭头标大小”是说在所画线段的末端添上箭头表示力的,再在箭头附近标上“多少牛顿”。
物质科学【知识精讲】一,机械运动1.参照物:为探讨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留意: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视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不能选择所探讨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探讨对象总是静止的。
2.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2)匀速直线运动:s=v/t(3)变速运动:(4)单位换算:1m/s=3.6km/h。
二,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形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和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单位:N。
力的感性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测量:(1)工具:弹簧测力计, 握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运用: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及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运用方法:“看”:量程, 分度值, 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③留意事项:不能超过最大量程。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
8.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 等, 反, 一”。
(2)平衡力及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三,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试验:(1)三次试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2)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的越远。
(3)推论:在志向状况下,即表面肯定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恒久运动下去。
2.牛顿第肯定律:(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 笛卡儿等人的探讨成果,得出了牛顿第肯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八年級第一章力與運動專題復習第1節機械運動一、機械運動(舉例)機械運動:是指物體位置隨時間變化的運動。
是最簡單的運動。
二、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1、參照物:為了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必須選擇一個物體作為標準。
這個被選定的物體就是參照物。
2、運動的描述都是相對于參照物來說的:同一個運動,當選擇參照物不同,所得出的對運動的描述是不同的。
怎樣選擇參照物:參照物是可以任意選擇的,為了研究方便,應選擇最合適、簡單的參照物①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最方便的是選擇地面或地面上靜止不動的物體為參照物;②研究正在行駛的船艙里的人的運動時,以倉內的物體為參照物;③研究地球和各行星對太陽的運動時,最好選擇太陽為參照物。
3、運動是絕對的,運動的描述和靜止都是相對的,自然界中不運動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三、運動快慢的比較1、相同的時間里,通過的路程遠運動快;GAGGAGAGGAFFFFAFAF相同的路程里,用的時間短運動快。
科學上用速度來表示運動的快慢。
2、速度的定義: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3、速度定義式:4、速度的單位:(1)速度的單位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組成;(2)當路程單位為 m,時間的單位為s,則速度的單位是m/s;當路程單位為km, 時間的單位為h,則速度的單位是km/h.1m/s= 3.6 km/h四、勻速直線運動1、把物體速度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2、實際應用:我們把在某一段直線路程中或某一段時間內,速度不發生變化的運動近似看成勻速直線運動,用v=s/t來計算這段速度;也可用公式v=s/t計算物體在某一段時間直線路程中或某一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快慢,又稱平均速度。
平均速GAGGAGAGGAFFFFAFAF度等于物體的總路程除以所用的總時間。
3、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由于物體速度v大小不變,因此路程s和時間t成正比關系。
4、圖形的講解。
第2節力一、什么是力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
1 / 1
参照物 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特点:1. 假定性:一旦选定,即假设该物体静止 2. 任意性:除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外,可任意选择 3. 方便性: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机械运动 概念: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速度 概念: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 = 单位:m/s ; km/h 1m/s = 3.6 km/h 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分类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力 1.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2. 力一般用F 表示,力的单位:N (牛顿) 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 运动方向 5.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方向、直线性、受力物体、同时性 (等大 反向 共线 异物 共生共灭、同大同小) 6.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弹性形变:对弹性物体来说,形变后能主动恢复原状的最大限度。
弹性限度: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
弹力
弹力的种类: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弹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直接接触;2、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二者缺一不可。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压力: 拉力 重力 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 )。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的应用:水平仪、重垂线 作用点:重心C 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G=mg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所处的状态、位置无关,而重力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 摩擦力 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即光滑表面无摩擦力) 2、两物体之间正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3、两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 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种类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笛卡尔→牛顿 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时,它们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包括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将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