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古代诗人,生平简历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9
古代著名诗人的生平资料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
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
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
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
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10位古代诗人生平及优秀作品赏析1.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生平: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自幼便开始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而是更喜欢自然和自由。
在出仕一段时间后,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了他向往的生活。
优秀作品:《饮酒·其五》赏析:这首诗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世俗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的最后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成为了经典名句,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时,悠然看见南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
2. 王维(701年—761年)生平: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有很高的造诣。
王维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优秀作品:《山居秋暝》赏析:这首诗是王维隐居山林后创作的,描绘了山林秋天的景色和乡村生活。
诗歌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更是成为了经典名句,描绘出了山林间清新的景象。
3. 李白(701年—762年)生平: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生于西域碎叶城,家族背景显赫。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而是选择了游历天下,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优秀作品:《将进酒》赏析:这首诗是李白饮酒时的作品,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歌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 杜甫(712年—770年)生平: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便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而是更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他的诗歌多以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为主,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要求:1.用记号笔标注重点,熟知著名诗人的生平,归纳常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2.一周内容,每天积累六位诗人概述。
中国古代30位著名诗人概述(1)陶渊明——先做几年小官,后辞官隐居——田园风光,平常生活——朴素真挚,悠然冲淡人生经历:陶渊明(365—427),东晋末年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
曾几度出仕,担任过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
自觉深受羁缚,后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直到病故。
思想内容: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
作品主要表现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作为劳动者的喜悦,如《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和第三首《种豆南山下》。
还有的诗写他的社会理想,如《桃花源诗》。
艺术特点:语言朴素,善用白描手法,情感真挚自然,意境优美,情致悠然冲淡。
(2)骆宾王——仕途受挫,起而造反——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擅长铺陈,圆熟流转人生经历: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骆宾王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
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父死后,早年生活贫困。
仕途上历经挫折和失败,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中。
兵败,骆下落不明。
思想内容:曾久戍边城,写了不少边塞诗,抒写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或写边塞生活的亲切见闻。
而《咏蝉》,则借蝉自喻,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艺术特点:五律工整精练,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3)王勃——少时家贫,出仕废官——怀乡送友——意境开阔,清新质朴人生经历:王勃(约650—676),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青年时代就迫于家贫,道未成而受禄。
出仕以后,又两次因事废官,一生处于下位。
最后溺水,受惊而死。
思想内容:王勃的诗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
高考复习:常见古代诗人介绍古代诗人介绍一、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出生于西域,长于蜀中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唐代大诗人。
1.读书漫游时期:少年时期刻苦攻读,兼习剑术,以诗文见赏于世。
25岁出蜀远游,留居安陆。
数年后各地漫游,广泛结交地方官吏及著名隐士道人。
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和漫游生活。
作品有《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洛城闻笛》等。
2.长安入仕时期: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42岁,经道士吴筠推荐,被皇帝征召赴长安,任翰林院供奉。
后被疏远,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
这一时期,李白政治上失意,三年京城生活,使他对社会现实及藏在“开元盛世”背后的腐败黑暗现象予以揭露和批判,这一时期的创作比前一时期更有现实性和战斗性。
作品有《行路难》等。
3.再度漫游时期:离开长安后又开始漫游生活。
这一期间的作品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朗月行》(节选)《赠汪伦》等。
4.安史之乱时期: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在唐皇室的内部斗争中,李白被牵连入狱,长流夜郎。
流放途中遇赦得还。
晚年流落于襄汉及江淮一带,61岁在金陵,闻李光弼统率大军出镇临淮,仍以多病之身请缨从军,半道病发而还,第二年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这一期间,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及思乡之情。
如《猛虎行》《赠张相镐二首》《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傲视权贵和敢于反抗的性格受历代读者喜爱。
李白深受庄子散文和楚辞影响,还善于从民间乐府汲取营养。
李白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并惯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1.奔腾浩荡的情怀。
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悲喜异常强烈鲜明。
像《行路难》(其一)直抒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纵横变幻的想象。
唐朝100位诗人1、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2、王绩(约589—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
隐居东皋,号东皋子。
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乐,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语言朴素自然。
也能文。
有《王无功文集》。
3、上官仪(约公元608~665年),唐代大臣,唐初著名诗人。
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生于江都。
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
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成为宰相。
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
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
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
4、卢照邻(约635年-约68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作品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等存世。
5、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
与王勃等人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有《骆宾王文集》。
6、李峤(约645-约714),唐代诗人。
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他写的多为咏物诗,十分讲究格律,唐玄宗曾称赞他是“真才子”。
著有文集五十卷,可惜大多散佚。
7、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之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简介1陶渊明——先做几年小官,后辞官隐居——田园风光,平常生活——朴素真挚,悠然冲淡人生经历:公元365—427,东晋末年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41岁之前曾几度出仕,担任过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
自觉深受羁缚,后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直到病故。
思想内容: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
作品主要表现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作为劳动者的喜悦,如《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和第三首《种豆南山下》。
还有的诗写他的社会理想,如《桃花源诗并记》。
艺术特点:语言朴素,善用白描手法,情感真挚自然,意境优美,情致悠然冲淡。
2骆宾王——仕途受挫,起而造反——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擅长铺陈,圆熟流转人生经历:约公元638—?,唐代诗人。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骆宾王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
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父死后,早年生活贫困落拓。
仕途上历经挫折和失败,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中。
兵败,骆下落不明。
思想内容:曾久戍边城,写了不少边塞诗,抒写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或写边塞生活的亲切见闻。
而五律《在狱咏蝉》,则借蝉自喻,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艺术特点:五律工整精炼,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3王勃——少时家贫,出仕废官——怀乡送友——意境开阔,清新质朴人生经历:公元649或650—676,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青年时代就“迫于家贫,道未成而受禄”。
出仕以后,又两次因事废官,一生处于下位。
最后溺海而死。
思想内容:王勃的诗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
著名诗人、词人简介大全1、李白(701-762),字太白。
祖籍陇西成纪,隋末迁居中亚的碎叶城。
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统治的盛唐即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
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篇诗中,大部分鲜明的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权的轻蔑,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
同时也由于封建统治思想的严重影响,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梦、及时行乐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李白是我国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各体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与七言绝句最为擅长。
2、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人。
开元时期有名的宰相,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迁中书令。
因李林甫排挤,开元二十五年(737)贬为荆州长史。
他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
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
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
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3、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开元九年(721)进士。
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前期的诗大都反映了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
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的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
王维是唐代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诗人,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
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
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
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多,但其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京兆人。
古代诗人生平小集骆宾王(约638 —约684 )今浙江义乌人。
唐初文学家。
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曾经当过侍御史,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当了没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进了监狱。
获释后,被贬到浙江临海当县丞。
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
与当时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合称“ 初唐四杰” 。
李峤(约645 —约714 )今河北赵州赞皇人,唐朝诗人。
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先后见过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皇帝,当过中书令。
他的诗多数以风、月、雨、露为题材,语言清新,讲究声律,当时很有名气。
贺知章(659- 约744)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诗人。
他性格狂放,喜欢喝酒,自称“ 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
武则天女皇期间考中进士,当过太子宾客、秘书监等官,晚年退休还乡后当了道士。
少年时就以写诗而闻名,特别擅长写景诗和咏物诗。
他的诗清新通俗、意境优美。
他的书法也很有名,草书和隶书写得特别好。
王之涣(688-742 )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
做过县主薄、县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诬陷,一度放弃当官,四处漫游。
他的诗与高适、岑参、王昌龄齐名,风格也相似,内容大多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出热情进取的人生观。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阳人。
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
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
著有《孟浩然集》。
王翰生卒年不详,今山西太原人。
唐朝诗人。
进士出身,唐玄宗时被招为秘书正字,后来被贬为道州司马。
生性豪迈,能文善诗,尤其以写边塞诗闻名。
王昌龄(约698- 约756 )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诗人。
当过几任小官,但屡次被贬官。
他以写边塞诗闻名,抒情诗也同样脍炙人口。
他的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著有《王昌龄集》。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著名诗人。
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
高考常见古代诗人生平简历1、陶潜(365—427),字渊明,一名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
代表作《归田园居》等。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他的诗中洋溢著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2、王维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著名诗人。
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
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
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代表作《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
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
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
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
2,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有说法称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同名人物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说作者李碧华原名李白。
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一、豪放风格二、旷达风格三、婉约风格传世名作: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水调歌头】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同上】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6.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同上】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同上】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江城子】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八声甘州】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15.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1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同上】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19.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20.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咏梅】2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2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2020年高考复习:常见古代诗人介绍古代诗人介绍一、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出生于西域,长于蜀中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唐代大诗人。
1.读书漫游时期:少年时期刻苦攻读,兼习剑术,以诗文见赏于世。
25岁出蜀远游,留居安陆。
数年后各地漫游,广泛结交地方官吏及著名隐士道人。
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和漫游生活。
作品有《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洛城闻笛》等。
2.长安入仕时期: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42岁,经道士吴筠推荐,被皇帝征召赴长安,任翰林院供奉。
后被疏远,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
这一时期,李白政治上失意,三年京城生活,使他对社会现实及藏在“开元盛世”背后的腐败黑暗现象予以揭露和批判,这一时期的创作比前一时期更有现实性和战斗性。
作品有《行路难》等。
3.再度漫游时期:离开长安后又开始漫游生活。
这一期间的作品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朗月行》(节选)《赠汪伦》等。
4.安史之乱时期: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在唐皇室的内部斗争中,李白被牵连入狱,长流夜郎。
流放途中遇赦得还。
晚年流落于襄汉及江淮一带,61岁在金陵,闻李光弼统率大军出镇临淮,仍以多病之身请缨从军,半道病发而还,第二年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这一期间,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及思乡之情。
如《猛虎行》《赠张相镐二首》《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傲视权贵和敢于反抗的性格受历代读者喜爱。
李白深受庄子散文和楚辞影响,还善于从民间乐府汲取营养。
李白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并惯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1.奔腾浩荡的情怀。
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悲喜异常强烈鲜明。
像《行路难》(其一)直抒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
中国最早的大诗人。
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
三国时期著名诗人。
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有《陶渊明集》。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南朝宋诗人。
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
山水诗派的开山祖师。
唐朝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后迁居河南荥阳。
祖籍山西太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楚国贵族,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中华诗祖”。
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等。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代表作有《春望》《登高》《石壕吏》《三吏》《三别》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永遇乐》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简介按出生先后顺序整理,清晰明了,方便记忆。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P取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修订《春秋》。
他的学生将其言行记录在《论语》中。
《论语》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约前372 —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刍B (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3.吕不韦(?一前235):战国末年秦国相国,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
4.屈原(约前340 —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为《离骚》《天问》《九歌》。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5.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主要作品为《史记》,全书130篇。
6.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死后被他的儿子追尊为魏武帝。
他的诗歌有《观沧海》《蒿里行》《龟虽寿》等篇,诗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东汉末年人民的苦难生活。
7.曹植(192-232):字子建。
曹操子。
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三国魏诗人。
主要代表作为《七步诗》《洛神赋》等,原有集,己散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8. 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洱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60名古代著名诗人的简介集锦,记住这些常识,考试不丢分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作品有《望庐山瀑布》等2、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等3、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人们耳熟能详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收入课本的有《绝句》等5、辛弃疾: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
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6、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代表作有《夏日绝句》7、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
代表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柴》8、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代表作有《浪淘沙》9、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代表作有《乐游原》10、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11、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品有《江南春》《山行》12、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作品有《归园田居》等13、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作品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4、孟浩然:唐代诗人。
字浩然,世称“孟襄阳”。
作品有《春晓》15、元稹: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高考常见古代诗人生平简历1、陶潜(365—427),字渊明,一名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
代表作《归田园居》等。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他的诗中洋溢著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2、王维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著名诗人。
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
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
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代表作《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
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
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
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
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2014高考复习全攻略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提前招生家长专区报名咨询3、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
4、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
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
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
早年在蜀中度过。
他的父亲是个富商。
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
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
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
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
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开。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
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5、杜甫(712-770):唐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审言之孙。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一说饫死耒阳。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
有《杜工部集》。
6、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
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
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
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
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
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掣电的壮观。
7、柳宗元,字子厚,祖籍蒲州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出生于当时的京城长安。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
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注:《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自北魏以来,柳宗元的祖先世代显宦,到唐朝,河东柳氏作为“关陇集团”的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在朝廷中据有显赫的地位。
就拿高宗一朝来说,柳氏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多达20多人。
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
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
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
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
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
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
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
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
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谋继袭,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支持,企图确立藩镇世袭传子制度。
新继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镇就联合起兵反抗朝廷。
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湖北武昌)。
但由于夏口是一个军事要冲,这时又成为李希烈叛军与官军激烈争夺的目标。
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贞元元年(785),柳镇到江西做官。
在这以后一段时间,柳宗元随父亲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
这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
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
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
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
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
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
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
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8、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人;宰相肚佑之孙。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考中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授弘文馆校书郎,历任黄州、池州、睦州、苏州刺史,唐武宗会昌年间迁中书舍人。
杜牧为人刚直,不肯逢迎权贵,敢于论列大事,指陈时病,生平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卓有见地。
他在《上李中丞书》中说他自己对于“治乱兴亡之迹,财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颇有研究。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
他擅长诗歌与古文,在唐朝开国二百年后诗歌昌盛、名家如林之时,他能创造明朗俊秀的风格,独树一帜于晚唐诗坛。
人称为“小杜”,以别于盛唐时期的杜甫。
他的古文也笔势硝健,内容充实,其中多关系国计民生之作。
清洪亮结评说:“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柳、小杜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