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汇总版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10
名师课堂实录集锦李镇西系列目录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李镇西课堂实录——《荷塘月色》李镇西老师讲《祝福》李镇西:我教《沁园春长沙》李镇西:我教《装在套子中的人》李镇西:再别康桥李镇西:《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李镇西上作文评讲课(课堂实录)李镇西老师作文讲评《温馨的记忆》(完整版)李镇西作文课堂实录李镇西专栏(包括:在烈日和暴雨下冬天提醒幸福我教《孔已己》等)李镇西上《给女儿的信》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板书课题)。
听说同学们已经学过这篇文章了,那么,重新学习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呢?我建议我们今天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又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用什么“新方法”呢?用马克思的精神来学习有关马克思的这篇文章。
(板书:“您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马克思的战友威廉·李卜克内西曾这样评价马克思:“他是一个彻底正直的人,除了崇拜真理之外他不知道还要崇拜别的,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他辛辛苦苦得到的他所珍爱的理论,只要他确认这些理论是错误的。
”作为跨世纪的当代中学生,我们理应具备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考精神。
所以今天我和同学们就以马克思的独立思考的精神来学习,好不好?学生:好!教师:说到“独立思考”,对于阅读来说,首先是质疑。
“于不疑出有疑”,这是创造的起点。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从提问质疑开始吧。
问题提出来后,我们一起来研究、讨论,甚至争论,总之,唯真理是从。
好,同学们现在开始思考、提问。
(学生开始思考)学生:在本文的第六段,有一句话:“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由衷的喜悦……”这个句子中有两个破折号,我想问问这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好,有没有同学能够帮他解答这个问题?我顺便说说,同学们的问题提出来以后不光是我回答,你们也可以问答;你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由我回答,但是我的回答也只是一家之言,供你们参考。
开学第一天,我看到班上一个女孩的脸很可怕,估计被曾经毁容。
我很担心,她这三年怎么在班上过?更担心同学们怎么对待她……那一刻,我真是非常感动。
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和我一起在营造一种非常美好的氛围,不但温暖着王倩之,也温暖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在这里,王倩之成了一个不自觉的教育者,以她的行动告诉其他同学什么叫做自尊自信自强!其他同学也成了不自觉的教育者,鼓励着鼓舞着王倩之继续她虽然曾经不幸但依然美好的人生!只有我是一个自觉的教育者,默默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幕。
不,我也是受教育者,被我的学生教育着,感染着……黄美廉的故事* 1.我很可爱!* 2.我的腿很美!* 3.我的爸爸妈妈很爱我!* 4.上帝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 5.我会画画,我会写稿子!* 6.还很多的生活方式让我热爱……*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把每一次突发事件都当做一次教育良机*让每一次偶然事件变成一次必然教育,使班集体获得一次“化腐朽为神奇”的转机。
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教育者的责任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
做到了这些,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是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
*案例:失窃之后让教育充满浪漫的气息追求教育的浪漫,不只是为了寓教于乐,不只是方法和技巧,更是一种教育境界。
是师生双方生命的和谐共振与交相辉映。
教师,更应该追求一种物质以外的精神享受。
若干年后,我们回忆起我们的教育生活的时候,会怦然心动,热泪盈眶。
*我们要把怎样三年的时光,留给孩子们未来的记忆?*文学作品的心灵震撼,*田野嬉戏的有趣经历,*惊心动魄的探险体验,*班级生活的妙趣横生……永远的未来班《恰同学少年》(高95届一班)*书的正文之前,是我班集体生活的照片,各位老师写的赠言以及校长、班主任、班长写的序言。
*全书正文部分为十六章:*第一章新班风采*本章是同学们对刚踏进新班时的“第一印象”的生动描绘,也是我班集体主义凯歌的序曲:《新班和朝阳一起诞生》、《我为我的新班而自豪》、《这里有正气》、《我是一个幸运者》……第二章恩师难忘*本章是献给各位老师的颂歌,同学们根据三年来自己的切身感受,栩栩如生地写出了不同老师的不同个性特色和他们对学生共同的爱:《罗明星老师:悄然离去的老象》、《“妈妈老师”刘传碧》、《谢谢您,马家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