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规划信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格式:pdf
- 大小:894.16 KB
- 文档页数:1
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测评方案(2017年版)目录1概述 (3)2名词解释 (4)3测评原则 (4)4测评依据 (5)5测评内容及方法 (6)5.1简述 (6)5.2实验室测试 (7)5.2.1测试对象 (7)5.2.2测试内容 (7)5.2.3测试方法 (7)5.3项目应用评价 (8)5.3.1测评对象 (8)5.3.2测评内容 (8)5.3.3测评方法 (9)5.3.4评级方案 (11)6等级评定 (14)7测评管理 (15)7.1相关参与机构的职责与要求 (15)7.1.1测评管理机构及职责 (15)7.1.2测评申请机构有关要求 (15)7.1.3第三方检测机构有关要求 (16)7.2管理机制 (16)7.2.1分级管理机制 (16)7.2.2检测机构管理 (16)7.2.3测评专家管理 (16)8测评流程 (17)8.1申请阶段 (17)8.2准备阶段 (18)8.3测评实施阶段 (18)8.4评级阶段 (19)1概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主席令第1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规划发〔2013〕32号)等相关政策文件,为落实新医改相关工作任务,加强并持续推进卫生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高跨机构、跨地域健康诊疗信息交互共享和医疗服务协同水平和信息惠民成效,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开展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以下简称:互联互通测评)工作。
互联互通测评以卫生信息标准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第三方测评为手段,促进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以下简称: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测评)是互联互通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各级各类卫生计生委组织建设的以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以及互联互通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价,构建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成熟度分级评价体系。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2.15•【字号】•【施行日期】2017.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复(《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批复》(京政字〔2016〕8号))同意,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区和部门、单位情况,认真推进《规划》实施工作。
我委将就《规划》落实情况进行指导、跟踪、分析和评价。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2月15日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发〔2015〕14号)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现状1.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是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城市,面积1.64万平方公里,辖16区。
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2170.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2968.6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4723.9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5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9元。
2.医疗卫生资源状况经过长期发展,首都卫生事业已经形成了体系较为健全、功能较为完备、层次较为清晰、可及性比较良好、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体系。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1.22•【文号】国卫监督发〔2017〕4号•【施行日期】2017.01.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监督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的通知国卫监督发〔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监督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切实做好“十三五”期间我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促进卫生计生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我委制定了《“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1月22日“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前言卫生计生监督工作是依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计生系统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有力保障。
加强卫生计生监督工作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职能转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要求,加强综合监管制度建设,推进监管重心转向全行业,努力建设统一、专业、高效的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体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有效保障群众健康权益,是“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监督肩负的使命。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十三五”期间深化医改规划要求编制,阐明“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卫生计生监督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2.26•【文号】国卫人发〔2017〕62号•【施行日期】2017.12.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卫人发〔2017〕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委机关各司局,委直属和联系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委党组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14〕68号),设立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中心,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事业单位。
一、主要职责(一)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工作。
(二)负责协同地方卫生计生执法监督体系工作并业务指导。
(三)负责实施对地方卫生计生执法监督机构的稽查工作。
(四)承担制定卫生计生执法监督技术规范性文件的工作。
(五)负责国家卫生计生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六)负责实施全国卫生计生执法监督人员培训工作。
(七)组织实施国家卫生计生监督抽检工作。
(八)承办委政务大厅日常工作和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
(九)承办国家卫生计生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根据上述职责,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中心设16个内设机构:(一)办公室。
负责中心文电档案、机要保密、会务、督查等日常运转和综合协调;承担重要文稿起草和政务信息工作;负责中心外事和科技交流工作;负责地方卫生计生执法监督机构体系建设与能力建设指导工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7.02.15•【文号】国卫纠发〔2017〕1号•【施行日期】2017.02.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关于加强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的意见国卫纠发〔201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是建设健康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和保证。
近年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奠定较好的行业政治生态基础。
为进一步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根据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工作特点,在新时期加快推进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以保障全体人民健康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增进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大力推动卫生计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打造一支党政放心、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队伍,为打造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计生政策调整后效应释放的关键一年。
全市卫生计生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和全市“两会”精神,坚持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推进健康滨州建设为统领,以推动全市卫生计生各项工作争一流、上水平为目标,以保障居民健康为中心,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两条主线,加快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公共卫生服务环境优化提升,加快医疗服务中心下移和诊疗资源下沉,加快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加快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特色中医药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
突出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一、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会议精神,全面启动健康滨州建设(一)加快健康滨州规划编制。
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滨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滨政办发〔2016〕23号)规划内容。
组织专家团队,编制《健康滨州2030规划》和《健康滨州“十三五”行动方案》,筹备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
以规划为引领,以行动方案为抓手,加快推进健康滨州建设,把“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大卫生”融入到我市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
各县区上半年启动健康县区2030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年内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
(二)持续抓好健康促进工作。
继续抓好滨城、无棣、邹平3个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的创建工作,召开全市健康促进推进会议,年底全面通过省级检查验收。
组织各县区外出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其余县区全面推开创建工作。
开展“一评二控三减四健”活动(“一评”即一次健康评估,“二控”即控烟、控酒,“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四健”即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心理),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三)大力普及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科普工作,推动健康教育“五进”即“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
1.为了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行为,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规范管理目标是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水平,保障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4.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人员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必须保障服务对象的计划生育繁殖健康权益,保障服务对象获得国家规定的免费技术服务,满足服务对象计划生育繁殖健康及相关方面的需求。
5.本规范是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和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规范管理包括机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器械仪器设备管理、药品和避孕药具管理、技术服务过程管理、技术服务文书档案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等。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设立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组织,配备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人员,制定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机制。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逐步引入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创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理念。
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是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机构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组织的建立和质量管理标准、规范的组织实施。
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是本机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成员,是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者。
4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督、考核评估、信息反馈机制。
对工作结果进行记录、统计、分析、评估,并不断修正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保持技术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一)人力资源管理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人群和机构规模,依照工作目标和质量控制指标,制定发展规划,完善管理制度,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职责、权限和考核、奖惩办法,建立竞争、激励机制.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工作任务和服务项目设置岗位, 确定岗位任职条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1.24•【文号】国卫规划发〔2017〕6号•【施行日期】2017.0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委机关各司局,委直属和联系单位:为指导和规范“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我委制定了《“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1月24日“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及战略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
为指导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和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十二五”以来,按照“制度先行、统筹设计、强化应用、互联共享、业务协同”的原则,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在强化卫生与健康服务决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框架和任务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初步建立了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库,全国有27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连同44家委属管医院分别与国家平台实现联通。
第五章正确认识深化医改进程中的分级诊疗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2017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和健康报社联合在北京举行“健康中国”传播激励计划暨2017年卫生计生新闻宣传工作媒体座谈会。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提出:要全面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以上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A.90%B.85%C.80%D.75%答案:B解析:2017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和健康报社联合在北京举行“健康中国”传播激励计划暨2017年卫生计生新闻宣传工作媒体座谈会。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提出:要全面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在85%以上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知识点:分级诊疗政策背景难度级别:22.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A.30B.40C.50D.60答案:A解析: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知识点:分级诊疗政策背景难度级别:13.2014年,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等6个部门下发《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决定从()起,四川省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A.2014年9月B.2014年10月C.2014年12月D.2015年1月答案:B解析:2014年,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等6个部门下发《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决定从当年10月起,四川省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四川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全域推进分级诊疗的人口大省,也是第一个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用医保约束制度支撑分级诊疗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