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 教学案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 格式:docx
- 大小:25.27 KB
- 文档页数:16
《盘古开天地》教案示例(通用16篇)2022-12-12《盘古开天地》教案示例(通用16篇)《盘古开天地》教案示例篇1〖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2,体会想象对于构造情节,塑造形象的作用.3,训练想象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对盘古这一形象的认识,学生很容易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对盘古的牺牲精神,创造精神则可能较强理解.〖教学设想〗一课时,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复述基本情节,理解盘古这一形象,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再体会想象对于构筑情节塑造人物的作用,并安排想象训练.〖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说说天地是怎样形成的.世间万物是怎样形成的.二,解说课题对于天地如何形成,万物如何形成的问题,人类的祖先有过很多的探索,世界各民族一般都有他们的创世神话,我们中国的最著名的创世神话就是盘古开天地.三,学生朗读,思考,讨论1,这则神话按照一个什么顺序写的2,盘古开天辟地可分为几个阶段.[明确] 混沌初开,天地成形,化生万物3,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天地分开之前是一种什么景象,分开之后呢[明确]4,从开天辟地到天地成形,经历了多少年,而这一段时间盘古在干什么我们脑海里浮现出的盘古是什么样子的5,朗读"化生万物一段"a,他为什么倒下了b,他倒下之后出现了什么情况c,从这一段里可看出盘古怎样的精神6,最后一段与前一段有何关系7,总结:盘古的形象作者写这篇文章只为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吗盘古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 一个创造世界的英雄,他是一个高大威武,孤独,充满了创造性和献身精神的巨人.是我国远古英雄人物的象征.四,讨论这篇神话是根据我国古代的两则神话改写的,试阅读课后练习二的1,2,看看课文在哪些地方进行了想象,有这些想象与没有这些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对这两则材料适当解说.注意让学生体会对盘古的动作,心理的描绘.五,总结神话的特点神话是远古人民对自然用文化现象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开头是口头创作,起源于人们对自然力的抗争与征服的希望.(简单解说即可) 六,想象训练1,如果盘古后来又再生了,他看到他创造的世界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他会怎么想七,布置作业1,发挥想象,改写牛朗织女的故事.八,板书设计盘古开天辟地一,混沌初开孕育,成长闷,生气,一挥二,天地成形顶天,踏地孤独,吃力三,化生万物变用整个身体使世界更丰富美丽盘古:一个创造世界的英雄,他是一个高大威武,孤独,充满了创造性和献身精神的巨人.是我国远古英雄人物的象征.《盘古开天地》教案示例篇2[个人简历]罗伟,女,生于1975年11月,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12 盘古开天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华夏文化始祖的精神力量。
语言运用: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丰富语言积累。
思维能力: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感受开创精神和彻底牺牲精神。
审美创造: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盘古阳刚、伟岸、神圣的形象,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以及伟大的开创精神和牺牲精神。
【课前解析】关注作品人物形象与想象:本课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在感受故事想象力方面,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析事件来理解盘古这个人物形象,同时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情节之瑰奇,想象之丰富。
关注神话学家袁珂:袁珂(1916—2001年),原名袁圣时,作家、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神话故事新编》等。
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整部著作内容详实严谨,语言质朴优美,值得推荐给学生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劈、缓”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4个生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难点)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重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激趣揭题导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感受神话的特有魅力吧。
(课件出示3)什么是神话故事呢?神话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的虚构故事,属于民间文学。
三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5篇三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个别化辅导和分层教学等方式,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个性化和贴切性。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学习。
三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课文第1—3段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活动: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播放熟悉的动画)(由孩子们熟悉的动画导入,孩子们十分感兴趣)过:他们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在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板书课题,读题师: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谁来读读课题——齐读教学步骤(重难点突破的过程、巩固方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师:课文读过了吧,读通顺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一)认读生字出示生字:肌肤四肢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血液(二)分自然段读课文,找中心句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这些词送进课文,谁来自信的读读课文师:其他同学不要气馁,你们有更重要的任务,仔细倾听,看他们读得对不对,还要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生读2、师:通过自己的预习,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通顺,老师奖励大家一个字“棒”。
那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
3、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想象法等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积累好词佳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教师讲故事)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勾画带生字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词语。
(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情况,进行个别指导)2、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3、小组读课文,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卡片,检查生字新词(点名读、小组读、齐读)。
(2)指导分组轮读课文。
(3)各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参与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指导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1)重点指导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研读,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2)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吗?接着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三、研读感悟(1)重点指导学生对第四自然段的研读。
体验神话故事想象奇特的特点。
(2)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3)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文中的句式说一说吗?(4)指导朗读体会,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5)让学生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6)总结。
四、作业:回家抄写词语,把课文读熟。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篇1 【文本解读】《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事。
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的重点是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1、会读“猛、肢、肌、液”等10个生字,读准“血、降”等多音字,会写“滋、润、阔、创、降”等14个生字;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2、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预设】一、课前学——牵手神话的魅力设计《盘古开天地》学习单(如下表),要求学生自主填写。
二、课中学——探究神话的奥秘(一)学前检测,人人过关1、课文朗读检测。
①同学们,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昨天大家就走进了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你愿意把这个奇妙的故事读给同桌听吗?②同桌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互相纠正,互相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奇。
2、字词读写检测。
①这儿有一组词语大家来看一下,谁能够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同学们,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都是三点水的,在生字学习时我们可以用同偏旁归类的方法进行识记。
②同学们,学生字时,要善于掌握规律,有些时候抓住它的字形结构和偏旁,就能把它记清楚。
接下来请大家看下面这些词语,你觉得哪几个比较难写,在课前学习时没有注意到的,请在书上写一到两遍,看清楚每一个字的笔画。
(二)直入重点,感受夸张1、独自学习:同学们,《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三年级课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秀5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教学目标:学习目标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①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②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一、提出本课学习内容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
谁能告诉我,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生: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象一颗大鸡蛋;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是混沌一片的……师:是呀!看来你们对上节课的内容记得挺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是──混沌一片的。
(板书:混沌)那你们现在看到的宇宙又是什么样儿的呢?生: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有很多灿烂的小星星,而且宇宙不再象以前那样混沌了。
师:那用一个词说就是非常──美丽!(板书:美丽)2、师:混沌的宇宙,美丽的宇宙,动动脑筋,有什么想问的吗?生:为什么很久以前宇宙是混沌的呢?为什么说现在的宇宙是美丽的?混沌的宇宙是怎么变得美丽的呢?……师:诶?我发现大家想了解的都和一个问题有关,那就是“神话中盘古是怎样创造出美丽的宇宙的?”是吗?这也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创造)二、情境创设,深入学文1、感受盘古开天地的神奇。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盘古劈开天地的神奇?生:想!师:大家闭上眼睛,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进入了时光隧道,(音乐起)回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音响:爆裂、折断、熔岩滚滚)怎么样?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一个巨人拿着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课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课设计(一)教材剖析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表达详细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特别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建了漂亮的宇宙”的过程描绘得特别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以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此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一样变化;而后表达天地分开此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到处充满了奇特的想象,用生动正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宏伟、高大的形象,赞叹了他为开拓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课时,要指引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课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领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觉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情剖析教课目的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领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领会“隆隆的雷声”、“旺盛的花草树木”这种词语的表达成效,并加以累积和拓展。
经过朗诵等方法,感觉盘古宏伟、高大的英豪形象,领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初步认识神话故事内容奇特、想象丰富的特点,培育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教课要点通朗与想象认识故事内容,理解要点句,累特点言,领会古的英豪形象。
前准教具准写有、文的小黑板各一,背景音。
教课三第一一、情境,衬着神境界:你喜神故事?(生:喜)能你喜看哪些神故事?生答:《精填海》《后羿射日》⋯⋯:今日我学一个神故事《古开天地》(教板,叫两位学生念)。
着全班念:开天地?古干什么?:同学,我一同感觉一下古劈开天地的奇特吧。
二、初文,感觉文本自由朗文,借助注音生字。
同桌互互。
生字新小黑板出示:而清、重而、上涨、降落隆隆的雷声、奔腾不息的江河、旺盛的花草木血液、滋、肌肤、混沌自由读词语。
小老师带读,读中沟通①第一组是反义词。
依据实质理解“清、浊”并给“浊”字组词(浑浊),“投诚”读作xing②XX的XX词,扩大此类词语3到5个。
《盘古开天地》教案(优秀7篇)盘古开天地篇一教学主题:《盘古开天地》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材料:《盘古开天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盘古开大地》一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特色: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
谁能告诉我,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那你们现在看到的宇宙又是什么样儿的呢?2.混沌的宇宙,美丽的宇宙,动动脑筋,有什么想问的吗?生成预设:估计学生会问:为什么混沌的宇宙会变得美丽呢?盘古是怎么把混沌的宇宙变得美丽的呢?二、以学定教,走进文本,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几展探究性学习。
(一)梳理问题:大家想了解的都和一个问题有关,那就是“神话中盘古是怎样创造出美丽的宇宙的?”(二)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深入文本,进行交流。
1.学习课文描写“盘古开大地的神奇”部分。
(1)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盘古开天地的神奇,并自由表达感受。
(2)回到文本,仔细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
噢!盘古开大地,多神奇呀!找找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打开书。
哪个自然段写到盘古劈开天地的情形呀?你能不能选其中的一句话,把你感受到的盘古开天地的神奇读出来呀?2.学习课文描写“盘古顶天、蹬地”部分。
《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精选6篇)《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
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这个专题与第五单元的专题“壮丽的祖国山河”共同构成了本册教材丰厚的文化底蕴。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这篇文章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2、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形象思维,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三年级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渡的阶段,本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多元世界的发展,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要把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因此,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以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理解“混沌、肌肤、滋润、逐渐、创造、辽阔”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盘古开天地教学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题内容简介:《盘古开天地》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教材中的课文。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时候,能够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不朽成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文是一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课文的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奇幻色彩,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神奇而了不起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在自己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积累语言。
3.通过对文章重点语句和段落的理解来体会故事的神奇、人物的不朽与牺牲精神。
在此过程中,学习朗读,学会概括。
4.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体会表达的魅力,感悟盘古的奉献精神。
三、学情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三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自身的特点使学生喜闻乐见,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也掌握了一些解词、读文的方法。
据此,我打算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环节中落实语言训练点,实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训练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渗透联系上下文和通过中心句快速提取语言信息的两种读书方法,借助插图、重点语句、上下文内容理解“顶天立地”“混沌”词语意思。
四、过程设计与实施验证(一课时完成)㈠激趣引问(引学先引情趣)+情境创设师:老师带来几枚纪念币。
(播放演示文稿)。
注意观察,这些纪念币上的图案,你能说一说吗?师(逐张地出示演示文稿,请学生自由说图中神话故事名称。
)生:《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哪吒闹海》《八仙过海》……师:好,看来你们一定了解这些故事,才能说出纪念币上故事的名称啊!你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什么故事吗?生:我知道,这些全都是神话故事。
师:你们还读过其它神话故事吗?能说一说吗?生:后羿射日。
生:夸父追日。
生:嫦娥奔月。
……师:可见,大家读了不少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上节课我们还一起读了一篇神话故事,那就是——生(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师:我们还知道了神话故事的特点?哪位同学还记得。
生: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非常了不起,故事都很神奇。
师:对啊,这些故事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其中的人物都非常了不起。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板书课题)共同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故事中人物的了不起吧!㈡展学评赏(解难先解容易)+启发交流师: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作者是怎样向我们讲述这个神话故事的,注意读准生字新词并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师:课文中有许多生字新词,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能读得很准确了,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演示文稿请学生读)师:仔细观察“抡”和“创”两个字。
你发现了什么?生(仔细观察后发现说出二字区别,教师指导学生准确书写这两个字)㈢读解明意(求解先求理据)+合作探究师:在初读课文后,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希望你能借助这个小提示简练清楚地概括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呢?你可以先自己小声试一试。
(出示)我会说:课文主要讲了名叫的巨人的故事,他先用,然后头顶天,脚蹬地,使天地。
后来,他的又幻化成世间万物。
生(纷纷自己小声试填这个小提示)师:谁来试一试。
生:课文主要讲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地的故事,他先用斧子朝黑暗猛劈过去,然后头顶天,脚蹬地,使天地不合在一起。
后来,他的身体又幻化成世间万物。
师:她说得清楚简练吗?你们也能说得这么清楚吗?(其他学生点头认可)那我们怎样把课文的内容简练明白地概括出来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怎么概括故事内容的吧!(老师指着大屏幕中的小提示,)我们要了解故事中的——生:主要人物是谁。
他做了什么。
他是怎么做这件事的。
师:说得真好,我们能快速介绍故事的人物:他做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
如果我们能这样就概括出整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就说得有条有理且简单明了了。
师: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整篇课文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老师想知道在盘古没有开辟天地之时,课文中的描述有神奇之处吗?生:有。
师:哪一段有这样的描述呢?生:(纷纷回答)第一自然段。
师:那你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找一找哪些描述令人感到神奇?生(自由读,自己体会)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神奇之处在哪里?生1:我觉得盘古睡了“十万八千年”很神奇。
师: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
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突出了“十万八千年”这个词语)生2: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突出了“一直”这个词语)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突出了“十万八千年”这个词语)师:你们听出几位同学读相同的句子,却带来不同的感受吗?生4:第二位同学读这个句子时使我注意到了“一直”这个词,证明盘古是长睡没醒过的。
生5:第一位同学读这句话时使我觉得盘古睡的时间很长。
生6:第三位同学读这句话时使我觉得盘古睡的时间长而且一直在沉睡着。
师:他读得有感情,你听得很用心!你们一定能够成为知己。
师:那现在咱们到各自的学习小组中读这一个句子,看看你们读后有什么感受。
生(分散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读出了不一样的语气)师:同学们,你们看,语文多有趣,对于不同词语的体会,在读书时就能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师:这句话中,你还有想了解什么?生:我从来没见过“混沌”的东西,我想知道“混沌”是什么样的?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你会思考,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其实课文中有就一些语句解释了“混沌”这个词,请你去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吧!师:谁找到了?生1:我找到了第一自然段中“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样子就是“混沌一片”的情形。
师:你很聪明,联系到了这句话的上文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
生2:我找到了第二自然段中“一片漆黑”就是“混沌”。
生3:我也从第二自然段中的“黑暗”理解了“混沌”是很黑的。
生4:我还从第二自然段中读懂了“轻而清”和“重而浊”的东西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混沌”的情形。
师:大家多么会读书呀,联系着上下文找到了这么多处能帮我们理解“混沌”一词涵义的句子。
师:正是因为这样的“混沌”,才有了盘古的壮举。
什么壮举,什么动作?生1;抡起大斧头。
(师板书“抡”)生2:猛劈过去。
(师板书“劈”)师:咱们想办法把这两个动作连在一起,抡什么?生:抡斧。
(师板书“斧”)师:怎么劈?生:猛劈。
(师板书“猛”)师:你们从哪里读出来,他的壮举是“抡斧猛劈”?你来读。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体会出了什么?生1:我听出了盘古做劈的动作时,力量特别大。
生2:盘古不是一般地劈,他是用力地劈。
他的力气也不一般,而是有神力。
生3:我觉得那把斧头也不一般,一般的斧头是劈不开混沌的东西的,那肯定是一把神斧。
师:是啊,盘古是凭借那把神奇的斧头和自己的神力,开天辟地的。
你能读出这其中的神奇吗?生:(有感情地齐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这顶天立地的巨人使天地逐渐成形了之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这之后,又发生神奇的事情。
哪段中有相关的描述呢?生:第四自然段。
师:好,请同学们自己放出声音来读读这一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生(自由读书)师:能用一句话简要地概括一下这段讲的什么内容吗?生1:盘古倒下后,将自己的一切都贡献了出来。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能概括全段意思。
你找到了吗?生2: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大家说说,这句话能不能概括全段的意思。
生:能!师:可见这句话很重要,它就像我们的心脏一样,所以,这样的句子我们给它一个形象的名称——中心句。
借助段落中的中心句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的了解整个段落的意思。
谁能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意思?生: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真聪明,你读懂了中心句了!㈣思路品语师:正是在此时,天和地是怎样分开的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注:演示文稿播放时,第一个句子从屏幕底部缓缓上升,第二个句子从屏幕上方慢慢下降。
]生(随着屏幕上的句子的移动,有感情地朗读此两句话)师:我们再来观察这两句话,你有新的发现吗?生1:这两句话中有反义词。
师:请说说有哪些反义词。
生1:上升——下降,上——下,升——降,天——地。
生1:老师,这个句子中还含有一对近义词,是缓缓——慢慢。
师:是,这个句子中不仅含有反义词,也含有近义词。
生2:我还发现这两个句子中的反义词还有:轻——重,清——浊。
师:是啊,你们都很会读书。
有了这些意思相对的反义词,我们看到这样的两句话特别工整,而且意思相对,使我们能更加清楚地体会天与地的不同。
师:天与地渐渐分开后,盘古又做了哪些事情呢,我们来读读下一自然段,感受接下来发生了哪些神奇的事情。
咱们共同来读这一段。
(教师与全体学生合作读书:教师读描述的语言,留给学生读描写盘古的语句)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读了课文,你能用哪个词来形容这幅图吗?生:顶天立地。
(教师板书:“顶天立地”)师:这一段写出了盘古在开辟天地后很漫长的一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作者用了简洁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了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事情。
简洁明快地过渡到了下文——盘古倒下后发生的事情。
请你们默读第四自然段后,找到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些变化。
生(充满感情地朗读变化的语句)师:请大家在听了这些变化后,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说一说这些变化。
(出示“变成了”)生1: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还能再简练一点吗?生2:气息变成了风和云。
生3:声音变成了雷声。
生4:双眼变成了日月。
生5: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
生6:肌肤变成了大地。
生7:血液变成了江河。
生8: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
生9:汗水变成了雨露。
师:(将学生总结的变化出示在大屏幕中)同学们,咱们找到了这么多发生在盘古身上的神奇的变化,就让老师来读一读这些变化,说说你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