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黑沙洲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江苏省长江水下平顺抛石护岸工程质量验收办法(试行)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00.04.29•【字号】苏水计〔2000〕74号•【施行日期】2000.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江苏省长江水下平顺抛石护岸工程质量验收办法(试行)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市水利局:长江坍岸整治是我省长江干流防洪工程中十分重要而长期的任务,其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等比较特殊,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办法需专门制定。
在1983--1993年期间实施的国家批准的长江南京河段、镇扬河段集资整治工程以及近年来国家批准使用国债实施的长江节点整治工程中,我省沿江各有关市、县(市)水利工作者,勇于实践和创新,摸索和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等办法,有效地推进了我省长江干流坍岸工程建设,对战胜1998、1999年长江特大洪水起到了关键作用。
目前,长江南京河段下关浦口沉排及抛石护岸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镇扬河段二期整治工程及扬中、澄通、河口段近期整治工程建设任务已完成近半,为进一步提高长江护岸工程质量和统一质量标准,全面完成国家批准的长江整治任务,为工程验收打好基础,在总结我省多年来长江坍岸整治经验的基础上,现将《江苏省长江水下平顺抛石护岸工程质量验收办法(试行)》印发沿江各市、县(市)水利局,望认真贯彻执行。
附:《江苏省长江水下平顺抛石护岸工程质量验收办法(试行)》二000年四月二十九日附件:《江苏省长江水下平顺抛石护岸工程质量验收办法(试行)》(江苏省水利厅2000年5月1日)一、为切实保证江苏省长江水下平顺抛石护岸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以利护岸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工程验收。
特制定本办法。
二、工程工段的划分参照《江苏省长江护岸工程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苏水计[1998]195号文),即跨河段或市别的称为总体工程;单个河段或市别的称为单项工程;每个单项工程中,以每个工程岸段为一个单位工程;每个单位工程中的不同年度工程为一个分部工程;每个分部工程中的每一个小抛区为一个单元工程(其中单元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由一个或若干个小抛区组成)。
航道工程水下抛石计量控制分析马一;张俊锋【摘要】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水下抛石多用于筑坝、护底、镇脚、压载等,因其施工工艺简单、施工便捷、成本经济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水下抛石大多属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结合航道工程施工实例,总结了当前水下抛石施工计量的控制要点,提出了提高计量水平的有关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In the Yangtze River waterway regulation engineering underwater ripraps are widely used for damming bottom protection toe rubble ballast etc.because of its simp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and low cost.Underwater ripraps mostly belong to concealed engineer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is bining a case of water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key points of current underwater riprapping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qualit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4页(P123-126)【关键词】航道工程;水下抛石;计量控制【作者】马一;张俊锋【作者单位】长江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湖北武汉430010;长江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1 水下抛石计量方法当前,航道整治工程中水下抛石计量主要采取首船称重计量法和水下断面检测法两种方式进行计量控制,两种方式相互独立计量又相互校核,实现水下计量的“双控”。
论长江深水区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水下抛石护岸是使受冲刷的河床、岸坡通过抛石覆盖,以达到防冲目的,因其工艺简单、施工便捷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笔者近几年来参与了长江下游深水区域多个护岸工程水下抛石施工,通过对施工方法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提高了施工质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
本文归纳总结了深水区域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标签:深水区;水下抛石;施工工艺;质量控制1、施工工艺抛石护岸施工遵循“先远后近、先深后浅、先上游后下游”的施工顺序,以达到“先镇脚、后稳坡”的护岸效果,施工流程为:布设控制点——设置固定断面——抛前水下地形测量——抛投网格小区划分——测量水深、流速,计算、确定落(飘)距和调整抛石提前量——测量放样——抛石船抛锚定位——固定断面抛前测量——石料验收——抛石船抛投——固定断面抛后测量——抛后水下地形测量。
1.1 布设控制点水上抛石施工中定位方法很多,有六分仪交会法、激光测距仪配合断面旗定位法、GPS定位等等,既考虑定位测放方法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又能够便于施工、提高工效,现一般采用GPS定位。
根据施工图纸和经校核过的已知控制点,由测量工程师在工程区域沿江边一线设置水尺和加密控制点,各点之间保证通视。
同时根据现场情况调研选择适宜地点供GPS参考台架设。
1.2 设置固定断面为及时检测抛投效果,防止出现多抛或欠抛现象。
依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中关于断面检验数量每隔20m~50m设置一条固定断面的规定,结合工程抛护范围的实际情况,一般按顺水流方向每隔20m设置固定断面用以报验检测,每个固定断面将分别在抛前抛后各测一次,以检测、掌握抛石的抛投效果。
1.3 抛前水下地形测量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并根据测量成果绘制水下地形图,并抛石施工前水下地形测量已由南京市水科院施测,测量成果已提供给我项目部。
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认可。
1.4 抛投网格小区划分水下抛石施工的关键是合理划分施工小区(网格),根据笔者多次抛投的经验,结合目前长江下游从事抛石施工的装石船的具体情况,可将施工小区(网格)划分为5m(垂直水流方向)×10m(顺水流方向)的标准网格,不足10m宽度的抛区可划分为定宽的小区进行施工,根据设计图纸中每个抛区的厚度以及抛前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计算出每个网格应抛石数量,绘制成1:500的施工小区图,以便施工员精确作业、填绘,有效控制抛投小区的抛投数量。
浅谈长江崩岸治理工程中水下抛石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摘要:近年来,水下抛石技术在崩岸治理工程中的使用日渐频繁,但其施工质量控制仍有较大难度,本文通过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学习总结而成,以期能为崩岸治理工程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崩岸治理;水下抛石;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引言历史上,长江流域一些河段河势变化剧烈,河道曾发生多次大的变迁。
为稳定河势,保障防洪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地方投入了大量人力、资金,对长江流域崩岸情况进行了持续的治理,经过多年守护,长江流域岸线、河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从局部河段来看,部分河段河势仍处于调整中,汊道兴衰、冲淤变化、主流摆动仍较频繁,崩岸及河床冲淤变化较为剧烈,对防洪安全、岸线利用、航道利用、沿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构成一定威胁。
本文主要对崩岸治理工程中水下抛石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及分析,旨在提高工程质量,供类似工程参考。
1.水下抛石施工技术1.1 施工测量与定位工程开工前根据测绘和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及水准点建立施工使用的平面控制网,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5)的有关规定进行测量定位。
平面施工控制网采用导线网,根据设计单位交付的控制点,利用GPS 测量放样,确定水下抛石控制桩。
各控制网点直接在滩地或堤坡上进行布控并注明标记且详细记录各控制点的坐标及距离施工边线的距离。
施工测量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水下抛石施工前需对水下原始断面进行测量,根据规划的抛投施工档位进行现场测量放样,确定每一抛投档环的现场位置,并做好相应的标志。
抛石作业前要测量抛投区的水深、流速、流向等参数,并计算出抛石在不同水深、不同流速条件下的漂移距离。
一般采用现场抛石漂距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更准确的施工参数。
施工定位船根据测量放样成果进行定位,定位船的选用在水下抛石工程施工中尤其重要,它的定位准确、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抛石的施工质量。
定位船定位结束后,可在定位船舷边挂抛石船进行施工。
DOI:10.16660/ki.1674-098X.2018.03.069长江下游黑沙洲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殷贤斌(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 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主要有护坡、护脚、护底、筑坝等几种用途,是典型的隐蔽工程之一,主要作用是加强护坡及河床的治理与防护,防止岸坡遭水流冲刷引发的崩岸、岸坡及河床水土流失等情况,增强河床的抗冲刷能力,稳定河势与河床结构,以及通过抛石筑坝改善航道的水流条件来达到优化主航道通航条件等。
本文以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现场施工为实例,初步分析水下抛石施工工艺,针对水下抛石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进行总结及探讨,确保工程质量,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航道整治 水下抛石 施工工艺 施工要点 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c)-0069-021 工程概况黑沙洲水道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芜湖市新港镇长江段,板子矶,下至高安圩(长江下游航道里程480~485k m),河道全长14k m,是长江下游重要浅险水道之一。
承建单位是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工程主要包括在南水道心滩上建设1条顺坝和4条齿坝,分别长约3021m、347m、358m、320m、255m;对左槽内3号潜坝、4号潜坝坝身及上下游护底进行加固。
本文以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现场施工为实例,浅谈了水下抛石施工工艺,针对水下抛石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进行总结及探讨。
2 施工条件黑沙洲航道水位主要受长江径流影响,中、洪水期不受潮汐的影响,枯水期水位有可能受到潮汐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由于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点多,施工区域水深有22m左右,流速较大,水流形态较复杂,并且占据主航道,船舶过往频繁,安全隐患大。
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水下抛石主要有排上抛石护底、抛石护脚、抛石护坡、抛石筑坝等。
交通运输部关于长江下游江心洲至乌江河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9.11.28•【文号】交水函〔2019〕869号•【施行日期】2019.1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长江下游江心洲至乌江河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交水函〔2019〕869号长江航务管理局:《长航局关于呈报长江下游江心洲至乌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初步设计的请示》(长航规〔2019〕294号)及有关设计文件收悉。
经委托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咨询,并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审查,该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符合我部关于航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
根据审查意见,有关单位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修改完善。
现批复如下:一、建设规模和内容本工程位于长江干线江心洲至乌江河段,上起安徽东西梁山,下至江苏下三山,全长约56公里。
建设I级航道,航道尺度为10.5米×200米×105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径),保证率98%。
满足1万吨级内河散货船、1万吨级海船、特定航线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和4×5000吨级顶推船队双向通航。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加高上何家洲原有3道护底带,新建2道护底带守护江心洲心滩滩头,并对下何家洲高滩进行护岸守护;同时对小黄洲洲头过渡段进行疏浚,疏浚工程量248万方;配套建设航道整治建筑物示位标及其他有关设施。
二、总体设计基本同意设计推荐的方案二。
(一)设计水位。
同意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为0.95米(马鞍山水位站,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
(二)平面布置。
1.上何家洲护底带加高工程。
对上何家洲原有3道护底带进行棱体加高,加高高度按高程分段控制,1#护底带棱体顶高程-2.00~-3.00米,2#护底带棱体顶高程0.00~-6.50米,3#护底带棱体顶高程1.50~-11.00米;棱体长度分别为181米(含勾头)、254米、501米(含勾头),顶宽均为10米。
浅析长江北岸水下抛石护岸施工工艺摘要:水下抛石护岸是堤防加固工程中加固堤脚、防止崩岸的重要措施之一。
主要通过机械或人工抛投卵石、散乱块石,在指定区域把断面从堤脚至正常水位线之间的区域表面用一定粒径的块石覆盖起来,增强其抗冲刷的能力,以达到稳定河势、保护大堤的目的。
本文通过浅述长江北岸堤脚抛石施工,提出其质量保证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测量计算冲距  档宽、网格划分  准确定位  足量均匀抛投Pick to: underwater riprap leve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event collapse and reinforcement means.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riprap construction of the north shore of the Yangtze River,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of its quality assurance.Key words: measurement; calculation; stroke; gear width; mesh; accurate positioning; full uniform throwing一、施工准备1、水下地形测量采用GPS全球定位测量系统及海洋成图软件对抛石区水下地形测量后,绘制出水下原始地形图,其水下断面测量的比例为1:200,沿堤轴线方向40m 测量一横断面,测点的水平间距控制在5m内。
2、施工控制网点布设根据测量成果对抛投区进行划档分格,绘制小区抛投网络图,抛石网格拟采取10m×10m的小网格比较合适。
且能够满足一次性抛投到位的要求。
局部岸线不顺直的地方可采用变网格,但其网格大小不能超过20m×10m,各网格的抛投量应根据图纸按网格上下断面方向的平均值求得按抛投断面计算出每个抛投小区的抛石数量,并对小区进行统一编号在抛石前采用全站仪测量系统及超声波探测仪进行近岸、水下地形测量,核对设计,指导施工。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孙涛;朱长青【摘要】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主要有护坡、护脚、护底、筑坝等几种用途,属于典型的隐蔽工程,主要作用是加强岸坡及河床的治理与防护,防止岸坡遭水流冲刷引发的崩岸、岸坡及河床水土流失等,增强河床的抗冲刷能力,稳定河势与河床结构,以及通过抛石筑坝改善水道的水流条件来达到优化主航道通航条件等.以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为例,探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并对块石材质选择、级配控制、抛投工序、收方计量、质量检测等质量控制环节进行介绍,确保工程质量.【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2(000)010【总页数】7页(P162-168)【关键词】航道整治;水下抛石;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作者】孙涛;朱长青【作者单位】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湖北宜昌443003;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湖北宜昌44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81 工程概况[1]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新港镇附近,上起板子矶,下至高安圩,全长14 km。
由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承建的第二标段主要包括3#,4#潜坝单位工程,其中3#潜坝长399 m;4#潜坝长464 m,坝根护岸500 m。
工程主要包括系结压载软体排护底(水上沉D型排),散抛石压载软体排护底(排上抛石)、充填袋坝体(水下抛枕筑坝)、块石抛筑坝体(水下抛石筑潜坝)、抛石护脚等施工内容,本文主要根据黑沙洲工程施工案例就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进行探讨。
2 施工条件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主要有排上抛石护底、抛石护脚、抛石护坡、抛石筑坝等。
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范围广,部分施工区域位于深水区,水深达到22 m左右,流速大,水流形态复杂,且占据主航道,船舶过往频繁,安全隐患大。
3 施工技术准备[2]3.1 建立控制网在甲方移交已知控制点后,对其复测校核,校核无误后建立施工控制网。
长江下游黑沙洲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作者:殷贤斌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8年第03期
摘要: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主要有护坡、护脚、护底、筑坝等几种用途,是典型的隐蔽工程之一,主要作用是加强护坡及河床的治理与防护,防止岸坡遭水流冲刷引发的崩岸、岸坡及河床水土流失等情况,增强河床的抗冲刷能力,稳定河势与河床结构,以及通过抛石筑坝改善航道的水流条件来达到优化主航道通航条件等。
本文以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现场施工为实例,初步分析水下抛石施工工艺,针对水下抛石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进行总结及探讨,确保工程质量,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航道整治水下抛石施工工艺施工要点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c)-0069-02
1 工程概况
黑沙洲水道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芜湖市新港镇长江段,板子矶,下至高安圩(长江下游航道里程480~485km),河道全长14km,是长江下游重要浅险水道之一。
承建单位是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工程主要包括在南水道心滩上建设1条顺坝和4条齿坝,分别长约3021m、
347m、358m、320m、255m;对左槽内3号潜坝、4号潜坝坝身及上下游护底进行加固。
本文以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现场施工为实例,浅谈了水下抛石施工工艺,针对水下抛石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进行总结及探讨。
2 施工条件
黑沙洲航道水位主要受长江径流影响,中、洪水期不受潮汐的影响,枯水期水位有可能受到潮汐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由于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点多,施工区域水深有22m 左右,流速较大,水流形态较复杂,并且占据主航道,船舶过往频繁,安全隐患大。
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水下抛石主要有排上抛石护底、抛石护脚、抛石护坡、抛石筑坝等。
3 施工技术准备
3.1 抛石准备
做好抛石量方、定位船粗定位等各项准备工作。
3.2 抛石网格的编制和计算
实施方格控制,按设计的抛石范围,从上游向下游划分施工网格:先划分大网格,将抛石范围分别设置20m×20m的施工网格,将需抛石的施工区域用CAD成图并计算出每个格网内的工程量,施工时每个格网用GPS定位,定位船在网格内移动,抛投完毕移动到下一网格抛投,网格内抛投总量不得少于设计理论值。
3.3 石料的规格质量要求
块石粒径为0.36~0.6m,粒径大于0.40m的比例应大于85%。
湿抗压强度应大于
50MPa,软化系数大于0.7,密度不小于2.65t/m3。
块石应质地坚硬,无风化剥落和裂纹,抗风性能好,无裂缝,在水中或受冰冻后不崩解,冻融损失率小于1%。
不得使用薄片、片状、条状、尖角等形状的块石。
块石应具有合理的级配,以增大密实度,减少孔隙率,石料的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4 抛投参数
抛石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抛填的厚度、均匀度和范围,按设计要求控制抛石的范围和厚度。
抛石应考虑水深、水流和波浪等自然条件对块石产生的漂移影响。
抛石前先测定水深、流速、流向,实测不同重量块石的漂移距,然后根据L=0.74×VfH/G1/6,式中:V为表面流速(m/s);H为水深(m);G为块石重量(kg)。
计算其漂移距的理论值,最终确定修正后的飘移距,并将其绘制成水深、流速。
3.5 抛石定位
抛石采用定位船舶和装载抛投船舶组合进行抛石施工,定位船选用证照齐全吨位500t以上、块石运输船选用证照齐全吨位300t以上的驳船。
定位船垂直水流布置,块石运输船顺水流垂直吊挂在定位船的下游侧。
定位船采用4缆法定位,考虑到抛石作业时尽可能减小施工所需水域,少占航道有效航宽,为安全起见,伸入河心的两根边缆应酌情布设沉链,便于过往船舶安全航行。
通过收、放锚缆灵活控制定位船上、下、左、右移动。
3.6 抛石移位
块石抛投采用机械,机械抛投时,每个工作面安排一台或两台反铲挖机,每台挖机负责一艘运石船的抛投,一个工作面根据情况挂1~3艘运石船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两边网格抛投量大小对船位进行调整,抛石过程中应做好安全工作。
定位船通过连接锚缆绞机移位,每次移动1.5m,以保证块石抛投覆盖均匀,不留空缺。
施工中,对于浅水区域内大船无法抛投的部位,采用小船进行抛投和水位上涨后再抛投两种方法解决。
抛石应均匀,抛到率应大于90%。
在水上抛石施工完后要及时安排水下地形测量,以检查抛石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7 水上抛石工艺流程
水上抛石工艺流程见图1。
4 水上抛石施工技术要求
抛石前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不同水深、流速及块石大小的水平漂距,并做好记录。
水上抛石应分断面、分区间,按先上游后下游,由远而近,先抛脚后抛坡原则有序进行。
抛填区域的划分应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施工时岸上应设置施工导标,水上设置定位船,并根据事先划分的抛投区计算抛石量,及时测量施工区域的水深、流速,计算漂距。
根据漂距,由定位船控制抛石船只的抛投位置,做到定位准确、抛石均匀、保证数量。
水上抛石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块石划破排体的排布。
一般应先抛较小块石头,再抛大块体石头,力求较大块石压在较小块石之上。
抛石前及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抛填区域的地形测量,图比1∶500,顺水流方向断面间距50m,断面点距5~10m。
5 结语
水下抛石是长江航道工程常用的治理措施之一,也是隐蔽工程的典型,具有点多、面广、强度高、组织协调工作量大等特点,作为施工单位,必须通过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并对施工工艺不断优化,从源头控制,质量控制、才能确保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隐蔽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R].武汉: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6.
[2] 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R].武汉: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2016.
[3] JTJ 312—2003,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S].
[4] JTJ 258-2008,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