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88.00 KB
- 文档页数:7
文综历史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12小题 ,〕1.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 ,叫做“裙子经济〞 ,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开展成反比。
即裙子越长 ,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 ,经济就越先进。
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 ,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 ,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 手工工场开展 ,妇女思想解放B. 民主政治进步 ,女权意识增强C. 工业时代到来 ,妇女角色改变D. 对外殖民扩张 ,妇女远离故土C此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抓住材料时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为适应机器工业生产的需要 ,许多妇女走出家庭 ,走进工厂 ,故C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手工工场已经被机器工厂取代 ,排除A;题干论及的是裙子与经济的关系 ,排除B;早在新航路开辟后 ,英国已经对外殖民扩张 ,排除D。
应选C。
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 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C. 重大创造来自传统工匠D. 英国的工业开展一枝独秀B注意题干限定信息“突出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许多技术创造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自然科学的开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故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应排除.应选B.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限定信息“突出特点〞 ,结合所学解答即可.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比拟.3.19世纪30年代 ,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 ,而19世纪晚期后 ,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创造改变了衣料 ,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
练出高分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有学者把18世纪西方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重大变革称为“二元革命”。
下列现象属于“二元革命”的是()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B.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C.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D.殖民扩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答案 B解析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的思想文化运动,A项排除;从时间上看,B项符合,而从范畴上看,法国大革命是政治变革,英国工业革命是经济的变革,B项正确;从时间上看,C项符合,但从范畴上看,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C项排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D项排除。
2.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D.市场的需求答案 D解析A、B、C、D四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但市场的需求才是根源所在,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史实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项正确。
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项不正确。
同时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项不正确。
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项不正确。
故选A。
4.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继畜牧和农耕之后,人类物质生产史上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飞跃始于()A.中国汉代的造纸术发明B.15、16世纪商业革命的出现C.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D.20世纪兴起的生物工程技术答案 C解析把握材料的“物质生产史”,人类文明在物质生产上可分为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故选择C项。
考点精练(35)第二次工业革命1.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
(以1913年为100%)这种变化反映了( )A.英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始终居各国之首B.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增速不断加快C.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D.英、美、德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2.19世纪70年代,英国正在享受自由贸易、市场扩大带来的经济繁荣,这造成了英国对时代潮流认知的迟钝,最终丧失了工业领先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是( )3.导致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石油消费在世界能源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内燃机的创制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此,某中学开展了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社会的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①艾克斯雨天穿着塑料雨衣②爱丽丝与鲁尼谈话不用面对面地进行③梅西从法国乘坐火车去德国④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下列与材料中的“它”最相关的是( )6.“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以下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船、火车等7.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③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阶段过渡,但自19世纪末至20“反托拉斯法”,这是因为垄断组织()A.不利于生产力发展B.不利于科技创新C.违背自由主义原则D.国家干预经济10.有学者指出,到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这主要是由于( )1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课件技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2表格型选择题1.题型特点:试题题干主要通过表格、数据图等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2.解题思路(1)两头看,项间比。
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格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
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2)察变化、译文字。
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转换成文字信息。
(3)联教材、掘信息。
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4)细审题、扣而答。
仔细阅读问题,据问而作答。
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国家百分比国家百分比英国0 俄罗斯38德国13 意大利18法国20 美国(1913) 30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解析] 本题以平均关税为切入点,考查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意在考查学生获取表格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表格内容可知:在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中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A项正确;美国、俄国等国关税较高,但无法得出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的结论,B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直接看出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项。
[答案] A下表是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英国( )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业出口贸易7% 8% 85%进口贸易61% 33% 6%A.殖民体系初步形成B.农轻重比例发展失调C.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 D.工农业资源严重不足[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真题体验新人教版必修21.(2014·全国新课标文综Ⅱ·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
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初”。
材料描述的是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原来的手工纺织已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也应运而生。
英国在社会生产领域出现了重大变化。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从轻工业领域开始的。
故应选A项。
2.(2014·浙江文综·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综合材料,其核心是指出了大工业的作用,而大工业是由工业革命带来的,也就是体现了工业革命的作用,只有B项体现了这个方面的含义。
A、C、D 三项不是材料的主旨。
3.(2014·广东文综·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C.蒸汽机D.计算机[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两次工业革命一、1. 18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
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
它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万能蒸汽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科学理论的发展B. 自由主义的影响C. 专利政策的保护D. 市场需求的推动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第一个是1850年到1914年,第二是1950年到1973年。
推动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A. 国家干预加强B. 国际合作和谐C. 科学技术发展D. 第三产业兴起3. 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
马歇尔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 18世纪中后期B. 19世纪初期C. 19世纪中后期D. 20世纪前期4. 1796年,一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
材料表明()A. 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B. 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D. 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5.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
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 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 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 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6. 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这一“历史前提”是指()A.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B.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C.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D. 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7.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是“世界工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
学案19 工业革命[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背景(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2)条件⎩⎪⎨⎪⎧①资本:越来越多的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 市场,商品供不应求。
②劳动力: 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③技术: 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手工工场的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2.主要成就(1)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________”。
(2)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____________。
(3)1779年,克隆普顿吸取以上两机的优点,发明了______。
(4)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____________。
(5)______年,瓦特制成____________。
(二)从工场到工厂 1.工厂的出现随着______的增多,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______,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______城市出现,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3.社会关系的变化(1)______资产阶级和______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__________,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
(3)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______、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步伐。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工业革命的完成(1)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__________和美国等地。
(2)______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2.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__________,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4讲两次工业革命[考点清单]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1.条件:“荣耀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场需求日益扩大,经济稳步开展。
2.表现“铁路时代〞。
))整体把握四个“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3.扩展:半个世纪后,工业革命开始向欧美扩散,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归纳总结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一个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两大革命:动力革命和交通运输业革命。
,三大变化:城化、工业化、平等化社会关系。
史论一一共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场的开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根底和先进的技术根底。
知识图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是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范围:在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兴隆的国家几乎同时进展。
3.标志: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合成化工为标志。
4.成就5.影响“电气时代〞。
,2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消费和资本开始集中,进入大企业时代。
))整体把握用三个“一〞巧记第二次工业革命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工厂制度2.企业规模四、世界场的最终形成1.途径错误!2.时间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场最终形成。
易混易错西方国家对外经济侵略手段的变化:早期资本主义时期主要是直接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商品输出,即以争夺商品销售场和原料产地为主要手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资本输出,即以寻求投资场所、瓜分世界为主要手段。
3.影响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三部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实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阔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基准考点一两次工业革命主题一英国首先进展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史料(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者者打散工的人,否那么,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课时检测(十六)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选A据材料时间可知,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纺车和手织机被弃之不用说明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这是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是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工业的发展,且纺织业属于轻工业,C项错误;“手织机也多半闲置”说明仍有少量在使用,D项说法错误。
2.下图反映了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小麦每夸特的价格波动情况。
影响图中小麦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1751年后英国农业工人工资的增加B.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数大量减少C.1800年前后工业革命增加小麦需求D.1821年后英国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解析:选C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增加小麦需求导致涨价,故C项正确。
3.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
材料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解析:选A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给思想界所带来的影响,故A项正确。
4.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材料反映出()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C.纺织业的工业革命已完成D.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解析:选B材料中“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表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B项正确。
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 斯诺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英国)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B.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发展C. 自由宽松的政治和经济环境D. 海外市场的扩大解析:解答本题采用排除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1688年,不符合题目时间要求“18世纪后期”,B、C、D三项都符合时间信息。
答案:A2. [2013·长春外国语学校测试]英国《泰晤士报》对外宣布,当天的报纸是首次使用世界上最新发明的、以蒸汽为动力的印刷机印制的,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举当发生在()A. 17世纪早期B. 18世纪早期C. 19世纪早期D. 20世纪早期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以蒸汽为动力”。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答案:C3. [2014·广东省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849年他又废除了该条例,其主要原因是()A. 竞争对手被打败B. 世界工厂地位确立C. 工业革命的开展D. 殖民地独立运动兴起解析: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是针对荷兰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
1849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取得世界工厂地位,需要销售更多商品,开拓海外市场,积极推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
答案:B4. [2014·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数据表明,1851年至1871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
1851年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加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
这种变化最能说明()A. 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B.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 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D. 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解析:本题以英国女性就业人数的变化来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此题为最佳型选择题,解答关键是把时代特征与英国女性就业人数增加的趋势相结合分析,选择最恰当的一个选项。
A、B、C、D四项都是女性就业人数和女性职业比重增加的原因,但题干仅是涉及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某些领域雇用人数的增加和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比例上升的现象,最能说明工业革命后妇女由仅负责家务管理到可参与劳动,故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答案:D5. [2013·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第三次联考]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英国人用了7根烟筒(下图)来代表它的工业时代。
通过下图不能看出()A. “7”在英国人心目中是个吉利的数字B. 烟筒多是因为当时主要动力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C. 烟筒不断冒烟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D. 工业革命对百姓的衣着、出行产生重大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和理解能力及文史知识。
“7”在英国是个吉利的数字,故开幕式上用了7根烟筒,A项符合题意;C项的表述符合史实;从图片看出人们衣着简便,有汽车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B6. [2014·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19世纪,欧洲的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装饰过于奢糜繁琐的贵族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服饰流行;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时装;世界各地的服饰在欧洲销售,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①世界的联系逐渐加强②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推广③工人阶级日益贫困④封建贵族地位逐渐衰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伴随着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度的推广,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封建贵族逐渐衰落,体现等级的贵族服装被舍弃,适应工业化需要的服饰流行;世界各地的服饰在欧洲销售,表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的联系逐渐加强,材料没有反映工人生活状况,故排除③。
答案:B7. [2014·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某西方学者写道:“《国际歌》呼吁他们起来的有名的‘饥寒交迫的奴隶’,乃是与电灯、马克西姆机枪和‘科学’的种族主义同时的维多利亚后期的现代发明。
”作者试图说明()A. 工业化加速社会分化B. 工人运动兴起C. 工业化进程加速D. 工业文明成果主要集中于英国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电灯”“‘科学’的种族主义”“维多利亚后期”,可知题目时间限定是19世纪后半期。
C、D两项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同时出现新的思潮,社会分化加剧,故答案应为A。
答案:A8. [2014·河北省唐山市高三摸底考试]西门子等制成发电机并使它实际可用,开启了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诞生及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创物理学新时代,由此可以看出()A. 美国科技水平超越德国B. 世界科技中心多元化C. 德国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D. 当时有两个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和德国解析:材料介绍德国科学家的成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物理学的影响,可见德国在世界科技中的地位: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角之一,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
A、B、D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C。
答案:C9. [2013·江苏启东中学月考]“垄断”产生于一个“新时代”,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新时代”特征的发明是()解析:根据题目的信息可知,“垄断”的产生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最终形成垄断,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故题目的“新时代”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表现是电力的广泛使用,从而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故C项正确。
答案:C10. [2013·广东珠海一模]“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
”材料作者的意图是()A. 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B. 用手工工场代替家庭手工业C. 用垄断组织代替机器工厂D. 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分析和概念理解。
“资本数额的巨大”“消除竞争”“有计划”“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表达了一种新的组织要代替当时无政府经济。
A项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是自由主义,与“有计划的生产”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政权作用,排除D项。
所以答案应该是C项。
答案:C11. [2013·福州质检]下面是1870~1900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表,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巨大发展是因为()B.代议制在世界上确立了统治地位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跨国公司的发展解析:表中数字表明,1870~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约2.6倍,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A项;代议制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排除B项;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跨国公司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排除D项。
答案:A12. [2013·黑龙江教研联合体二模]下图是1914年跨国投资分布图,其中图A按投资来源国划分,图B按吸收投资的各大洲划分。
它反映出()A. 资本输出主要流向亚非拉地区B. 英法因工业优势造就投资优势C. 欧洲资本加速了美国经济发展D. 日本并未真正进入到世界市场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向亚非拉地区的资本输出只有44%,而向欧洲和北美的资本输出达到51%,排除A。
英法因海外殖民地较多造就投资优势,故B项不合史实。
D项与史实不符。
1914年时,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来自欧洲的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
答案:C二、非选择题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描述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时写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俄罗斯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他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
……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材料二亚当·斯密认为,我们可以继续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征服(其他领地)以及保持独有的垄断地位来赚取金钱,但是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
——摘编自《工业先声》(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
结合材料中的史实说明英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亚当·斯密为工业革命缔造了怎么样的新经济秩序。
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什么?他的观点与亚当·斯密是否一致?为什么?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第二小问则要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概括回答。
第(2)问,考查的关键问题是自由主义原则,二者叙述的角度不同,但实质是一致的,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1)状况:多数地区建立经济联系;出现国际分工(其他国家提供原料,英国提供工业品);英国处于主导地位。
地位:制造生产机器;利用世界的原料和市场;确定产品款式;自己负担运输。
(2)秩序:自由主义原则(或答自由贸易)。
实质: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
一致。
因为二者都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14. [2014·扬州市高三检测]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