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学期授课计划表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4
汽车底盘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驾驶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维修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将来从事与汽车底盘相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重点本课程重点介绍汽车底盘的以下内容:- 汽车底盘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汽车底盘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 汽车底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1.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汽车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及对汽车底盘有兴趣的相关人士。
二、课程安排2.1 课时分配本课程总共安排30个学时,其中理论课程占20个学时,实验课程占10个学时。
2.2 课程大纲课程大纲如下:- 第一讲:汽车底盘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汽车底盘的定义和分类- 底盘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汽车底盘的基本原理- 第二讲:汽车底盘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 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讲: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 汽车底盘的日常检查和保养- 底盘零部件的更换与调整- 底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四讲:汽车底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常见底盘故障的诊断方法- 底盘故障的排除与修复技巧2.3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底盘零部件的拆装与组装实验- 悬挂系统的调整与测试实验- 制动系统的维护与检修实验三、课程教学方法3.1 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图文讲解: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图表,辅以详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底盘的原理和结构。
-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回答问题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 课堂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汽车底盘的理解和掌握。
3.2 实验课程教学方法- 实验指导:通过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汽车底盘的构造与维修知识,包括底盘的组成、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知识,为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基础。
二、授课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 熟悉底盘各部件的构造及作用;3. 掌握底盘维修的基本技能和方法;4. 能够解决汽车底盘常见故障。
三、授课内容(一)底盘构造部分1. 传动系:讲解变速器、主减速器、传动轴等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 行驶系:介绍车架、车桥、悬架、轮胎等部件的构造及作用;3. 转向系:讲述转向器、转向拉杆等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4. 制动系:介绍制动器、制动管路、制动液等部件的构造及作用。
(二)底盘维修部分(1)传动系维修:检查变速器油量,更换磨损的齿轮和轴承等部件;调整传动轴万向节十字轴的间隙;检查更换易损件等。
(2)行驶系维修:检查车架是否变形,更换磨损的悬架弹簧和减震器;调整轮胎气压和四轮定位;更换轮胎等。
(3)转向系维修:检查转向器是否磨损,更换磨损的齿轮和轴承等部件;调整转向拉杆的间隙等。
(4)制动系维修:检查制动液是否泄漏,更换磨损的制动蹄片和制动盘;调整制动踏板高度和自由行程等。
四、授课方法与手段(一)课堂讲解:通过PPT、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底盘各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实物展示:准备底盘各部件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部件的结构。
(三)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底盘拆装、检修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底盘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五、授课时间安排本课程共计32学时,其中包括理论教学16学时和实践教学16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天至第二天:理论教学,包括底盘构造部分;2. 第三天至第五天:实践操作,包括底盘检修部分;3. 第六天至第七天:案例分析,包括实际案例分析。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
汽车传动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课程标准1.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汽车传动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课程编号:21035学时学分:90学时,6学分。
设置依据: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设置本门课程。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目标:掌握完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领域相应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为获得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资格证书奠定应知和应会基础。
具备在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上从事汽车保养、维护与维修工作的能力,并向汽车检修管理岗位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关系:以先修《汽车发动机构拆装技术》《汽车电器拆装技术》《汽车文化》课程为前提,为后续《汽车行驶系统》《汽车转向系统》《汽车制动系统》课程的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2.1课程功能分析:服务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领域分析2.2课程内容调整根据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职业能力(汽车维修工)要求,对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加强:讲授不同车型的变速器器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增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能力的培养。
减少:三轴式手动变速器,原因:三轴式手动变速器在小汽车上应用较少。
增加:无极变速器和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以适应汽车技术发展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能力的需要。
融入:《汽车维修技术》职业标准中的应知内容:不同车型的优缺点,性能参数。
应会内容:学会分析每种车型的先进技术。
2.3学习项目开发: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发一个学习项目:行星齿轮机构。
选取行星齿轮机构任务为载体,利用行星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开发出行星齿轮机构学习项目,让师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模拟汽车维修工角色,完成分组、分配任务的工作,形成行星齿轮机构的认知成果,达到实现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目的。
2.4教学顺序调整:依据教育认知规律,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操作,对教学顺序进行如下调整:提前:各学习单元的学习参考。
退后:各学习单元的学生工作页。
底盘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底盘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掌握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底盘重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如轴距、轮距、悬挂系统等;3. 学生了解底盘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分析不同类型底盘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底盘知识,分析实际车辆底盘的性能,并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2. 学生具备一定的底盘设计能力,能根据给定需求,设计简单的底盘结构;3. 学生能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底盘参数的测量和计算,为底盘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底盘设计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对底盘有一定了解,但对底盘设计及其优化尚处于入门阶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底盘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1. 底盘概述- 底盘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底盘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2. 底盘结构与工作原理- 底盘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工作原理3. 底盘参数与设计原则- 轴距、轮距、离地间隙等参数的计算与影响因素- 底盘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4. 底盘性能分析及优化- 底盘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底盘优化方法及案例分析5. 底盘故障诊断与维修- 常见底盘故障类型及其原因- 故障诊断方法及维修技巧6. 底盘设计实践- 设计简单的底盘结构-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底盘参数测量与计算教学大纲安排:第1周:底盘概述第2-3周:底盘结构与工作原理第4-5周:底盘参数与设计原则第6-7周:底盘性能分析及优化第8-9周:底盘故障诊断与维修第10-11周:底盘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汽车底盘设计与构造》展开,涵盖教材中相关章节的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底盘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学期授课计划
2011 至_ 2012 _学年第_一_学期教学部门:汽车工程系授课年级:10级授课班级: 10高职汽车电子技术1班
课程名称:底盘结构与检修实习(含电子控制主讲教师:__刘春晖___
制定日期: 2011 年月日
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主要要求: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汽车底盘检修》《汽车电路与电子系统检修》课程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综合性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
学习领域的确定依据是汽车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系统化加工,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最终确定了六个学习情境。
教材全称:_《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实训项目作业书》
编著者:_孙兴海
出版社:_同济大学出版社__出版时间:__2010.11 _
主要参考书目:
(1)《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编著者:李培军)
(2)《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编著者:谢剑)(3)《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编著者:任春晖)本学期学时安排:
备注:(含实验器材及设备、实训场所、实习地点等情况说明)。
教师授课计划书
时间:2014~2015 学年第 1 学期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
授课班级:139汽修
审批签字
教研组长:审批时间:
教务主任:审批时间:
教务校长:审批时间:
制订时间:
课时分配方案
授课周数:21 周
周课时数: 5 节
授课总课时数:节
其中:
理论授课:12 节
实验课时数:156 节
复习考试课时: 4 节
机动:0 节
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过程安排
杭州职业高中
____ ___年度______学期考试成绩试卷分析表(期中)学科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 年月日
____ ___年度______学期考试成绩试卷分析表(期中)学科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 年月日
本学期教学计划实行反思。
底盘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传授学生底盘相关知识,让他们掌握车辆底盘的结构、原理、维修及维护等知识。
2.培养学生掌握底盘故障排查和维修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底盘相关的安全知识,养成安全维修的意识和操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1.底盘结构和原理2.底盘维修与维护3.底盘故障排查与解决4.底盘安全知识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2.案例分析3.实操训练4.讨论交流5.考核评估四、教学过程:1.底盘结构和原理的讲解:通过理论课程讲解车辆底盘的结构和原理,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等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结合实际案例和图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车辆底盘的工作原理。
2.底盘维修与维护的教学:通过实操训练,教授学生车辆底盘的维修和维护技能,包括底盘的拆装、调整、更换和保养等操作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3.底盘故障排查与解决的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操训练,教授学生底盘故障的排查和解决方法,包括故障的诊断、排查和解决步骤,以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故障排查和解决的技能。
4.底盘安全知识的教学:通过理论课程和实操训练,教授学生底盘维修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包括相关安全操作规范和事故应急处理等知识。
培养学生的安全维修意识和操作习惯。
五、教学手段:1.教学课件2.教材3.模拟实验设备4.实车训练场地六、教学资源:1.教学场地2.教学设备3.教学人员七、教学评估:1.理论知识考核2.实践操作考核3.综合能力评估八、教学成果:1.学生掌握了车辆底盘的结构和原理,掌握了底盘的维修和维护技能。
2.学生掌握了底盘故障的排查和解决方法。
3.学生养成了安全维修的意识和操作习惯。
教学工作计划如上述,非常详尽。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授课计划表(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类别专业课专业汽车制造与检修授课班级15汽修3.4班授课教师系部汽车工程系教学大纲(教学纲要)制定部门中职学校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教学大纲教材全称(编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版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薛玉荣刘艳丰石庆丰主编2014年7月第一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主要教学参考书(名称、编者)《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杜瑞丰主编本课程本学期教学时数76周学时数4本学期教学周数19本课程总时数76本学期教学时数分配理论教学35编制说明:1、主要教学内容:(1)汽车底盘系统概述(2)汽车传动系统(3)离合器构造与维修(4)手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5)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6)万向传动装置(7)驱动桥(8)汽车行驶系统(9)悬架系统(10)汽车转向系统(11)汽车制动系统(12)汽车防滑控制系统2、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底盘发展的概况;(2)认识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及相关零部件的名称;(3)掌握汽车离合器、变速器等主要装置的拆装与检修;(4)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5)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以后的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学生学习现状:对理论课学习缺少兴趣,比较热爱动手实践,期待这与实际工作过程关联性强的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35习题课0复习 2考核 4机动0审批(核)人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制表日期2016年2月22日理论实践教学授课进度安排表周次顺序授课章节(单元、框题)及其主要内容(含实践教学、复习测验)学时数课内外作业备注1 1绪论课项目一、汽车底盘基础知识及维修基本方法4 有2 2 项目二、汽车传动系统 4 有3 3项目三、离合器1.摩擦式离合器组成及工作原理;2.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 有4 4项目三、离合器3.离合器的操纵机构4.离合器的拆装与调整5.离合器的故障与检修4 有5 5项目四、手动变速器1.手动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2.同步器4 有6 6项目四、手动变速器3.手动变速器操纵机构4.手动变速器的拆装手动变速器的故障与检修4 有7 7项目四、手动变速器5.手动变速器的故障与检修4 有8 8项目五、自动变速器1.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2.自动变速器传动部分的结构与检修2 有9 9项目五、自动变速器3.自动变速器的拆装4.自动变速器的使用与故障检修4 有10 10 期中考试 211 11 项目六、万向传动装置 4 有12 12 项目七、驱动桥 4 有13 13 项目八、汽车行驶系统 4 有14 14 项目九、悬架系统 4 有15 15 项目十、汽车转向系统 4 有16 16 项目十一、汽车制动系统 4 有17 17 项目十二、汽车驱动防滑系统 4 有18 18 复习 2 有19 19 期末考试 2作业计划表学科: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任课教师:序号作业内容批改计划全批全改部分批改不批改1 汽车维修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是2 汽车传动系基本功用及布置形式。
某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科目:《汽车底盘》NO:1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1.在汽车上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离合器在汽车上的作用。
2. 理解离合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了解离合器的拆装以及维修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法教具、挂图:多媒体、离合器、离合器机构图、工具。
考核(或提问):无复习旧课要点:无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重点:离合器在汽车上的作用、构造。
难点: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解决措施:1.理解离合器的构造特点。
2.通过实操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新课导入(3分钟)以实训室现有的离合器结合现如今市面常见汽车离合器视频讲解导入课堂教学(7分钟)离合器的组成离合器由摩擦片、弹簧片、压盘以及动力输出轴组成知识讲解(20分钟)一、离合器的原理离合器分为三个工作状态,即踩下离合器的不连动,不踩下离合器的全连动,以及部分踩下离合器的半连动。
当车辆起步时,司机踩下离合器,离合器踏板的运动拉动压盘向后靠,也就是压盘与摩擦片分离,此时压盘与飞轮完全不接触,也就不存在相对摩擦。
当车辆在正常行驶时,压盘是紧紧挤靠在飞轮的摩擦片上的,此时压盘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最大,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保持相对静摩擦,二者转速相同。
最后一种是离合器的半连动状态,压盘与摩擦片的摩擦力小于全连动状态。
此时,离合器压盘与飞轮上的摩擦片之间是滑动摩擦状态,飞轮的转速大于输出轴的转速,从飞轮传输出来的动力部分传递给变速箱。
这种状态下,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相当于一种软连接状态。
实操教学(45)膜片弹簧离合器拆装小结(5分钟)实训过程中的5S要求课外作业:查看离合器工作原理。
课后记:某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科目:《汽车底盘》NO:2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1.掌握制动系统功用及类型。
2. 掌握制动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3.了解制动系统的拆装以及维修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教具、挂图:多媒体、制动系统结构图解、(盘、鼓)式制动器考核(或提问):1.制动系统功用?2.制动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复习旧课要点:1.离合器的种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