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C及气候效应
- 格式:pdf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0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主要表现形式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主要表现为土地用途转移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侧重于土地的经济属性。
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方式的耕作、放牧、伐木、聚落与城市、基础设施、自然保护、旅游休闲、军事等。
土地覆被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
主要表现为土地质量与类型的变化和土地属性的转变,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
土地覆被变化现象也是形形色色的,可归纳为三种:(1)是土地覆被的退化,即某种覆被类型虽未改变,但其质量已经降低,例如由于过度放牧引起草地退化,伐木引起森林覆被密度降低;(2)是土地覆被的转换,即某种覆被类型完全改变成另一种类型,例如耕地被城市或工业建设占用,林地被全部砍伐并开垦为牧草地或耕地;(3)是土地覆被的改良,指某种覆被得到维护、修复、更新,例如土壤改良、耕地梯化、草地改良、森林抚育、灌溉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三种土地覆被变化中,转换和改良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比较容易监测;而退化却较难观测,因而其记录最不完备。
土地利用是土地覆被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地覆被的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土地利用。
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如土地利用、工业生产等有意无意地导致土地覆被的变化,但土地覆被状况及变化不完全受控于人类,人类活动只是导致土地覆被变化的许多因素之一。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表现极为复杂,其动因与广泛的人类活动及自然变化相关,其结果将影响全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研究涉及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驱动力以往的驱动力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前者是对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政策等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了定性描述,它是土地利用驱动力研究的基础;后者主要是基于统计学理论,通过建立社会经济因素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的方法。
lucc地理名词解释
LUCC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缩写,指的是地球表面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
这一概念在地理学、环境科学和遥感技术领域被广泛应用。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农业扩张、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
通过对LUCC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LUCC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学模型等。
研究人员通过遥感数据获取土地利用/覆盖的信息,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通过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这些方法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监测和评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LUCC研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模式和趋势,可以制定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LUCC研究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之,LUCC即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
表面土地利用和覆盖造成的影响,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地理lucc的名词解释
地理陆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简称LUCC)是指地表覆盖类型和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改变。
它是
地理学、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地理LUCC
研究关注的是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盖,以及这
种变化对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
地理LUCC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和变化、土地覆
盖的变化过程以及其驱动力和影响因素等。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遥感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
地理LUCC的意义在于揭示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地理LUCC,可以了解城市扩张、农业发展、森林砍伐、生
态环境变化等与土地利用相关的重大问题,为环境保护、资源管理
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指导。
地理LUCC的研究还可以帮助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评
估不同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评估。
此外,地理LUCC也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灾害风险管
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地理LUCC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影响及其环境、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学科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地理LUCC,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土地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发现,土地利用对局地气候、土壤、水文、生态系统、资源利用以及自然灾害都有明显的影响。
土地利用作为环境变化的动力使生态环境的质量发生正向或逆向变化。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LUCC 生态环境土地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土地利用是人们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使用、保护和改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与土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土地生态系统中自然发生的物质或能量转化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就不断受到影响,从而推动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演替。
土地利用作为环境变化的动力使生态环境的质量发生正向变化或逆向变化。
一、LUCC研究的基本目标LUCC 研究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过程的认识,并着重提高预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能力。
具体包含四个目标:一是调查和描述不同尺度下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二是认识和把握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及驱动机制;三是确定各种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四是认识LUCC、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LUCC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改变地球表面物理特征(如粗造度、反照率、土壤含水量等),如把耕地变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或交通用地,改变了地面的下垫面,从而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另一方面是影响大气中的微量元素,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过程,另外,土地利用变化还通过土地覆盖的改变而直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影响区域的水分循环特征、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组成,从而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
(一)对水环境影响。
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水量的时空分配。
高度城市化区域汇水域尺度LUCC的降雨径流调蓄效应——以上海城市绿地系统为例程江;杨凯;徐启新【摘要】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对城市地表水文过程影响显著.城市绿地作为主要的城市透水型下垫面类型,具有良好的降雨径流调蓄效应.利用2000、2003年上海中心城区小尺度城市汇水域的LUCC、降雨和径流资料,以绿地系统为例,分析了高度城市化区域内,面积分别为2.60 km2和2.77 km2的相邻汇水域LUCC的水文过程.结果表明,高度城市化区域内小尺度城市汇水域的城市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削减城市雨水径流总量和延缓雨水径流洪峰现时的调蓄效应.案例研究显示,在绿地系统面积比例分别为39.13%和27.36%,边界条件相近的对比城市汇水域内,10%绿地系统面积比例差,及其绿地结构、覆被植物和土壤类型的差异共同造成:①对比汇水域年径流系数存在约0.3的差别;②对24 h降雨量为42.8 mm的大雨径流过程,延后径流峰值出现时间约20 min;③对24 h降雨量超过270 mm的特大暴雨径流过程,削减地表径流系数约0.1.【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028)007【总页数】9页(P2972-2980)【关键词】城市汇水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降雨;径流;调蓄效应;绿地【作者】程江;杨凯;徐启新【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3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高强度人类活动改变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形成了不同于自然地表的“城市第二自然格局”,对地表水文过程产生深远影响[1~6]。
一、当前美国LUCC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热点问题: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结构类型分析;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过程研究;3.探讨人类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反应;4.建立综合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变化模型,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动力学机制。
二、LUCC研究技术手段——3S技术结合与集成遥感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要揭示变化的过程和机制。
因此,首先要具有能动态地反映变化过程的信息及其处理方法。
而遥感技术在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利用遥感手段监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已成为LUCC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由于遥感图像本身的固有误差和其他误差,使得在遥感图像上判读图上的区域界线比较困难。
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则为准确地界定区域界线提供了可能。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又为多种来源的海量时空数据综合处理、动态存取、集成管理及建模和模拟提供了主要手段。
因此,利用3S技术的结合与集成获取LUCC数据越来越受到重视。
德克萨斯大学的KellyACrews-Meyer 利用遥感和GIS手段来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德克萨斯大学的HongxinLiu提出一种新的遥感分类方法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分析。
田纳西大学地理系的Shi-LungShaw和XiaohongXin提出时间GIS概念,并建立时间GIS模型用于分析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LUCC模型研究进展及出现的问题:在LUCC研究领域,科学的分支及其相应的传统使得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建模。
例如社会学家具有从微观尺度研究个体行为的传统,主要运用一些定性或定量的微观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方法[8];而具有自然科学背景的学者,如地理学家、生态学家,更加关注宏观尺度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运用RS、GIS和特定社会组织水平的宏观特征来建立模型。
目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分析水平、空间尺度、综合水平、时间动态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空间的和非空间的、动态的和静态的、归纳性的和演绎性的、描述性的和优化性的、基于主体的和基于像元的、全球尺度的和地方尺度的。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LUCC)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这种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水资源、气候等多个方面,还通过影响地球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间接影响全球环境的整体稳定性。
因此,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机理,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
我们将首先回顾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然后分析当前国际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等。
我们还将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模型模拟等。
通过对全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动向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深入研究和应对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研究,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简称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城市建设等;而土地覆被则是指地球表面覆盖的自然或人工植被、水体、裸地等。
LUCC涉及的是这两个层面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
研究LUCC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LUCC直接影响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对全球碳循环、水循环、气候系统等自然过程产生深远影响。
LUCC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预程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
因此,通过对LUCC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制定科学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中科院研究生院“全球变化课程”(2010年春季)内容大纲植被和土地覆盖:研究方法与变化格局; 土地利用变化:人类驱动下的陆面过程;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气候效应的机理;第11讲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气候效应Land Use/Cover Change and Climate Feedback贾根锁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2995314 / jiong@研究进展。
4/14/2010Land use/cover in earth system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气候效应理论和研究方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影响气候的途径•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Photosynthesis/respiration – CO2 flux – Biomass – carbon sink – Decomposition – turn over rate – source or sink?Physiological processes:– Photosynthesis/respiration – CO2 flux – Biomass – carbon sink – Decomposition – turn over rate – source or sink?• Biophysical processes:– Roughness – Albedo and heat capacity• Biochemical processe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 Dust aerosol – CH4, water vapor Land use change contributes 35% of greenhouse gas rise, and its impacts involves all these three processes1全球植被物候期的动态变化北方针叶林区日益频繁的林火(外兴安岭2008/7)过度放牧+开垦 过度放牧+ 植被/土地覆盖变化 植被/ NPP,albedo,aerosolReindeer + OilLand cover净初级生产力 – 动态的碳汇Permafrost Dust CO2 / CH42全球碳收支? – 我们任重道远!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碳输送地球系统-大气能量平衡 Biophysical processes:– Roughness – Albedo and heat capacity – Radiation and energy balance影响区域气候 的生物物理 /化学过程Biochemical processe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 Dust aerosol – CH4, water vapor3Methane and other hydrocarbons from biogenic sources ... would soon accumulate to unacceptable concentrations.NO2 emission vs. LanduseIncreased cloud albedo due to enhanced cloud droplet numbers is possibly the largest climate forcing due to anthropogenic aerosol emissionsAqua Collection-05 Aerosol (Deep Blue & MODIS Composite)Year-round aerosols- East-Southeast China, mega-city - Indo-Gangetic Plain, mega-city - Africa, Saharan dust (less in SON)Seasonal aerosols- East Asia, dust (MAM) - Southwest Asia, dust (JJA) - Southeast Asia, smoke (DJF-MAM) - S. America, smoke (JJA-SON) - Africa, smoke (SON-DJF) - Southwest Asia, haze (MAM)地面生物气象观测Boreal forest)March-April-MayJune-July-AugustSeptember-October-November2005December-January-FebruaryFlux sites– – – –τλ(0.55µm)Radiation Water Heat Carbon Typical steppeSatellite Imageryfor broad-scale extrapolationHigh Resolution Aerial Photographswith common and rare habitats stratifiedField SamplingA4 A .C . K K 8 4 .B 0 m .3 m 8 4 . 0 13 C4 .33 1Bsubset of random plots selected in common and rare habitats for long-term monitoring尺度转换中的 空间代表性?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GIS Based Predictive Modellinks to causal mechanisms4LUCC研究应考虑的问题尺度扩展大部分的监测是定位、定点监测。
在大尺度下,必须有监测 站点之内和监测站点之间的LUCC过程变化的资料,才能提供足 够的数据来解决大范围的问题站点与大尺度样带相结合Temperate-Alpine Rangeland Transect Temperate(China Grassland Transect) North East Chinese Transect (NECT, the Fifth Transect of GCTE)Inn MongoliaChangbai Mon.长期连续研究气候上的偶然性极端变化,或其他的短周期现象(如管理, 灾害等),对于长期的变化来说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
需要用 长期的观测来区别短期的波动与长期的趋势之间的差别。
全球联网研究 立体综合观测 跨尺度生态模拟Haibei YuchengDangxio ng 10 CERN research station (36) ChinaFLUX site: 10 in operation ChinaFLUX site: 6 in construction CMA. Flux sites: 9 in construction CFERN Flux sites: in planning Other sites单站过程研究 联网动态监测联网观测研究 区域综合分析Qianyanzhou Dinghushan XishuangbannaNorth-South Transect of Eastern China North(NSTEC, the Fifteen Transect of GCTE)区域气候模拟中植被-土地利用模块Lateral Boundary SchemeObservation Data一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若南美洲30S以北的森林被草地取代, 降水量将减少15%?(Lean,et al.,1993)MM5UV Rh TMoisture SchemeHeating Rate Radiation FluxT Rh若非洲扎伊尔地区的森林被草地取 代, 降水量将减少30%?(Mylne,etal.,1992)Sulfate Aerosol SchemeGCMs OutputsCloudSoil initialization SchemeLAINPPCCM3 Radiation package若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被草地取代, 降水量将减少70%?(Mitchell,et al.,1990)P cloudDust Aerosol Scheme植被模块区域气候和生物圈 的双向作用过程Surface Radiation FluxHow about real situation? Sensitive?植被 过程σc LAI h Z0土地利用模块Why are vegetation parameters and LUCC processes critical?• Canopy resistance specification • Canopy interception of rainfall • Roughness and albedo • Green vegetation cover and LAI • Carbon flux and productivity • Interaction of infiltration and evaporation over the annual cycle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气候效应研究进展5大规模陆-气相互作用 实验和模拟HAPEX-Sahel campaign 1991-1993; LBA: Large scale Biosphere Atmosphere experiment in Amazonia 1995-2005; Northern Europe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experiment 2008; Monsoon Asia: coordinated observation.MODIS-based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2006)Land-surface satellite products in NCEP modeling initiatives• Define l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Vegetation phenology: green vegetation fraction (GVF)• Operations: monthly 0.15-deg global climatology from AVHRR • Test Bed: realtime weekly global analysis from AVHRRNESDIS new 12-year Global 0.144-deg monthly Green vegetation fraction (GVF) Climatology to replace former 5-year climatology (same grid).OLD: JULY– Vegetation type (land use class)• Operations: AVHRR-based 24-class global 1-km USGS classes • Test Bed: MODIS-based 15-class global 1-km Boston U UMD classesNEW: JULY– Surface albedo: snow-free and maximum for deep snow• Operations: Matthews (mid-1980s) seasonal, 1-deg global • Test Bed: MODIS-based monthly 5-km global• Analyze initial values of land prognostic states– Snow cover• Operations: Daily multi-sensor 24-km global (Geo, AVHRR, DMSP, AMSU, MODIS) • Test Bed: Daily multi-sensor 4-km global snow cover and microwave snowpack SWE– Soil moisture -- Test Bed only (in near future: SSMI, AMSU, TMI, SMOS) – LS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 Test Bed only (using adjoint modeling)The new GVF product is also available as a realtime weekly update – not shown Both climo and weekly update based on AVHRR NDVITime to validate and localize !NASA LCLUC• • • • • • • Foci on land use and cover processes Land cover mapping in the US and other regions Mid Decadal Global Land Survey NASA Data Gap Study Landsat Data Continuity Mission Modeling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Projects in northern Eurasia and monsoon AsiaNASA LCLUC Program:Develop and validate satellite data products Detect land use/cover changes LUCC feedback to climate6Recent Updates• USGS/NASA Land cover mapping and change detection at three scales (1-4m, 30m, 250-1000m) • North America Arctic Transect (NAAT): 11 field sites, field and RS data assimilation (US & Canada) • UNEP/WWF global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data • IGBP global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updates • UMD/BU global vegetation mapping updatesHow intense was landuse change? Vegetation & Climate implications? Decadal or annual, or even daily? 60km vs. 10km?1980200019802000ChangesChangesForest/Woodland 1980-2000-100- -80% -80- -60% -60- -40% -40- -20% -20- -0.01% -0.01 - 0% 0 - 0.01% 0.01 - 20% 20 - 40% 40 - 60% 60 - 80% 80 - 100%Cropland 1980-2000-100- -80% -80- -60% -60- -40% -40- -20% -20- -0.01% -0.01 - 0% 0 - 0.01% 0.01 - 20% 20 - 40% 40 - 60% 60 - 80% 80 - 100%1980200019802000ChangesChangesBare ground 1980-2000-100- -80% -80- -60% -60- -40% -40- -20% -20- -0.01% -0.01 - 0% 0 - 0.01% 0.01 - 20% 20 - 40% 40 - 60% 60 - 80% 80 - 100%Grassland 1980-2000-100- -80% -80- -60% -60- -40% -40- -20% -20- -0.01% -0.01 - 0% 0 - 0.01% 0.01 - 20% 20 - 40% 40 - 60% 60 - 80% 80 - 100%7Land use: Where are we?0.7 0.6 Barren Fraction 0.5 0.4 0.3 0.2 0.1 0.0Bare Fraction may fluctuate by up to 0.1 along the desertgrassland transitions102104106108110112 114 Longitude116118120122(Modified from Foley et al, 2005)Surface albedo may fluctuate by up to 0.05 along the desertgrassland transitions0.30 0.25 0.20 Albedo 0.15 0.10 0.05 0.00 102 104 106 108 110 112 114 Longitude 116 118 120 122• Changes of albedo induced by vegetation fluctuation and land conversion may have unclear and highly differentiated impacts o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mong biomes …. • But the climate effects of so called urban heat island seem more evident …Reduced carbon sink Albedo Roughness Heat exchange Pollutants / GHGBrighter in two decades!Urban climate at various scales8Developing: Linear land-population relation Developed: Urban expansion without population rise?Urban Heat Island(Aster / Terra)LSTLanduseGuangzhou Mega-cityUrbanization: West vs. East(Buildup landuse over Landsat)Chengdu 1990-2000 Sacramento 1990-20002000 1990 1979 Crop WoodBuildupGreen Vegetation FractionUrban heat islands 1990-20001990 2000197919902000-0.75 -0.05 0.05 - 0.1 0.1 - 0.15 0.15 - 0.2 0.2 - 0.3 0.3 - 0.4 0.4 -0.5 0.5 - 0.6 0.6 - 0.8 0.8 - 120 - 21 21 - 22 22 - 23an heat islandgz23 - 25 25 - 32an heat islandgz990UE>ulation1UE>-33 090011693500 3000 2500 200019802000built-up(km )2850built-up cropland32007502700crop land (km )1Departure from 1950-1980 averageLand use change(km)650220020.6 temperature(℃ )y = 0.05x + 0.0617 R2 = 0.7326?1988 yeary = 0.0787x - 0.3896 R2 = 0.9143550 1980 1984 1988 year 1992 1996 2000170020.21500 1000 500 0 cropland woodlandLocal statistics-0.219801984199219962000-0.6Satellite datagrassland water body Land use categorybuilt-upunused land-1Abrupt climate change?Temporal trends of land use change in two decades Then, how much can we trust met data without examining UHI?Land use & UHI round the world• Urban heat island is widely considered as a local phenomena, with minor impact on regional climate (USGCRP, 2007; IPCC 2007); • However, in large area of mega-cities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buildup at decadal, annual, even monthly scales, UHI could contribut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vs. so-called exurbanization in the US major cities.Landuse and Regional Climate• Landuse in China has been changed substantiall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featured with expansion of cropland and buildup at unprecedented scale and speed; • The fast expansion of urban areas could contribute to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 Urban heat islands are less uncertain cases of how land use modifies local, and even regional climate; • Need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biophysical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vegetation feedback to climate due to landuse change.总结: 土地利用/覆盖对气候的反馈•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Photosynthesis/respiration – CO2 flux – Biomass – carbon sink• Biophysical processes:– Albedo – radiation – Roughness - circulationThank you•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 Dust aerosol – Cloud and diffuse radiatio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