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 格式:doc
- 大小:720.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我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山脉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2.山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导致我国耕地资源不足。
(2)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分布(★)1.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脉靠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西侧的一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武夷山等;东侧的一列是台湾山脉(它的主峰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3.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要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5.弧形山脉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三、我国主要的地形区(★)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5.山脉两侧的地形区一、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分布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名称:①天山山脉,②阴山山脉,③昆仑山脉,④秦岭,⑤南岭。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的名称:A 大兴安岭,B 太行山脉,C 巫山,D 雪峰山,E 长白山脉,F 武夷山脉,G 台湾山脉。
3.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南北走向的山脉的名称:①贺兰山,②六盘山,③横断山脉。
4.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的名称:④阿尔泰山脉,⑤祁连山脉,⑥小兴安岭。
5.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弧形山脉的名称:⑦喜马拉雅山脉。
二、我国主要的地形区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四大高原的名称:①青藏高原,②内蒙古高原,③黄土高原,④云贵高原。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了解中华五岳的位置以及自然与文化特色。
2、会分析我国地势的特征,以及它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3、了解我国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4、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分布及特征,会分析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生产的影响。
5、通过阅读材料,总结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点,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沿32°N 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的分析,掌握判读剖面图的方法。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地势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山脉的分布,分析我国地势和地形特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分布及特征
分析地势对河流、气候等的影响;学生对各大地形区的空间分布观念的教学难点
形成。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读图、析图、填图等多项训练,增强记忆,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位学法
置和分布。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我国主要
山脉分布空白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空白图》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地理填充图册、《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空白图》和《我国地势
三级阶梯空白图》
教材分析
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包括“山脉纵
- 21 -
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3部分内容,本节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标准”不要求学生记忆大量地名,而是将重点放在对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的归纳上,并且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并且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
本节教材充分运用地图和景观图片,来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力争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教材安排了“中国主要山脉分布”、“中国地形分布”、“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等地图和大量景观图片,较好地凸显了地理教材的特色。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这是本节教材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本节的“阅读”和“活动”中,渗透了许多有关“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我国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出简要的分析与评价,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并
提出问题:歌词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还
听音乐,带着问题进入1、导入新课有古诗词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
本节课的学习
东去浪淘尽”中,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为
什么呢?
2、呈现学习呈现本节课要达到的三维学习目标。
观看大屏幕,了解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学完本节
目标
要达到的目标。
在黑板上写出“一山峰,一山脉。
”学生填写并思考,然后
然后用语言表述山峰和山脉的区别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走
向即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
西北北
东北
3、活动一
山脉的走向学生同桌一组,一人划西东线段,一人说走向。
西南
东南南
- 22 -
西南走向
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 23 -
- 24 -
9、课堂延伸1、展示五岳风光,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所在的省份,课下收集资料。
2、假如我国的地势反过来,东高西低,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
一、选择题
1. 读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最能反映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2.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山地和高原
B.山地和丘陵
C.丘陵和平原
D.高原和盆地
3.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在
A. 4000 米以上
B. 1000~2000 米
C. 500~1000 米
D. 500 米以
下
4. 下列山脉中,是我国最靠北的一列东西走向的山脉的是
A.昆仑山和秦岭
B.南岭
C.天山和阴山
D.长白山一武夷山
10、达标测5. 下列各组山脉中,与太行山走向一致的一组是
评 A. 昆仑山、天山、秦岭 B. 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祁连山
C. 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
D. 横断山、阴山、贺兰山
6. 下列山脉中,既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又是省区分界线的是
A. 武夷山
B. 天山
C. 大兴安岭
D. 祁连山
7. 关于我国地形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形成丰富降水
B. 我国地
形复杂多棒,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C.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为农业、林业、牧业、旅游业提供有利条件
D. 地势阶梯分界附近,河流水位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8. 我国四大高原面积辽阔,形态各异,其中地面最为平坦的是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9. 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成都平原
10. 由黄土高原携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平原是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 25 -
二、综合题
1、将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和地形区名称写在下列横线上:
山脉:A _________B _________C _________D _________
E _________
F ;
高原:B 、G ;
盆地:F 、D ;
主要平原(自北而南)有:、、
三大平原;
主要丘陵(自北而南)有:、、
三大丘陵。
2.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特点是()
A. 西高东低
B. 东高西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2)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 四川盆地
B. 横断山脉
C. 巫山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 26 -
3.读图填出图中各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①;②;③;⑤;
⑥;⑦。
绘制“中国政区图”,在图上填注我国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
布置作业
多山的国家,山脉为骨架
山脉纵横交织
控制着
中
国四大高原
对气候、河流、的四大盆地
交通、水能资13、板书设地地形复杂多样三大平原
计
源分布和人类形三大丘陵
活动的影响
分布在
地势西高东低三级阶梯
14、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