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地势
- 格式:ppt
- 大小:26.78 MB
- 文档页数:83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1、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2、我国地势对交通、气候和水能的影响: A.地势西高东低,很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
B.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C.地势呈三级阶梯,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3、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各类地形中山地占比重最大占33%,高原占26%,丘陵占10%,以上三种统称为山区。
平原仅占12%。
4、我国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山脉:北列:a 天山山脉 f 阴山山脉 中列:b 昆仑山山脉g 秦岭 南列:n 南岭东北——西南向山脉:西列:i 大兴安岭 j 太行山 h 巫山 k 雪峰山中列:l 长白山 m 武夷山 东列:o 台湾山脉西北——东南向山脉:d 祁连山脉 p 阿尔泰山脉 q 小兴安岭 南北向山脉:e 横断山脉 r 贺兰山脉(请画出)弧形山脉:c 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是珠穆朗玛峰5、主要地形区及特征:四大高原:C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D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草场广布;E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广布;G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四大盆地:A 准噶尔盆地:最位置北;B 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有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F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成都平原称为“天府之国”;K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有“聚宝盆”之称。
三大平原:H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黑土著称;I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J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鱼米之乡。
三大丘陵:a辽东丘陵b山东丘陵c东南丘陵6、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A青藏高原;B横断山脉;C四川盆地;D巫山;E长江中下游平原;F黄海。
我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黄海。
(注意:沿32°N和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图中海洋都是黄海;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图中海洋是东海。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与地势相关知识点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特点:多种多样,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分布广泛。
2、我国主要地形区:(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峻、雪山连绵、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草场广布、我国第二),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
(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第一、沙漠广布、油气资源丰富),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天府之国、季风区盆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最大,黑土广布),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又称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是温带水果主产区(烟台苹果莱阳梨等代表),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林区,红壤广布。
(5)特殊地区的土壤颜色:黑土——东北平原,黄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红壤——东南丘陵,紫壤——成都平原/四川盆地3、我国主要山脉(1)我国主要山脉分布走向序号名称走向序号名称走向序号名称东北西南走向1 长白山脉东西走向8 秦岭西北东南走向15 小兴安岭2 大兴安岭9 南岭16 祁连山3 太行山脉10 巴颜喀拉山4 巫山11 昆仑山脉弧形走向17喜马拉雅山脉5 雪峰山12 天山山脉6 武夷山13 阴山18 唐古拉山7 台湾山脉14 燕山南北走向19 横断山脉(2)位置特殊的山脉--重要地理分解线:地形区分界线:山脉两侧地形区西侧东侧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山脉两侧地形区北侧南侧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秦岭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省份分界线:山脉两侧省份西侧东侧太行山脉山西省(晋)河北省(冀)武夷山江西省(赣)福建省(闽)巫山四川省(川或蜀)湖北省(鄂)4、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不利方面:①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种植业);②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③山区多地质灾害。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知识点归纳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 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 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国的地势特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
三、教学难点: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问答式引导法、比较法等。
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欣赏〈〈好汉歌〉〉,理解歌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河流为什么向东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会自己找到答案。
二、新课(一)理解地势的概念。
(二)1、观察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从整体上看我国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呢?引出西高东低的特点。
2、观察我国沿36°N地形剖面图提问:我国地势高低起伏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引出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3、指导学生在地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结合P59D图找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4、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陆架,我国有广阔的大陆架。
5、画一画,指导学生能用简笔画画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6、小结: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7、我国有很多古诗词里均能证明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自西向东流的特点。
回看“探索”活动,理解为什么叫倒淌河?(三)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分组议一议: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
(四)总结(五)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国的地势一、概念二、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对我国的影响(气候、河流、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