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 表格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51 KB
- 文档页数:5
《细胞的癌变》的教学设计适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4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内容编排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之后,详细讲述了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致癌机理、癌症的预防等内容,是细胞部分知识的延续和补充。
同时,与百姓健康及当今科技发展热点问题有密切联系,为后续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的生命历程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为学习细胞的癌变奠定了基础。
但是癌症作为威胁现代人体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又是学生既畏惧又好奇的一类疾病,基于这种局面下,学生求知欲望很强烈,因此应该侧重对于生活中实际会遭遇的各种情形进行分析、及时释疑解惑,这样才能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理念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观。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了解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珍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如何预防癌症。
2、教学难点:癌细胞形成的机理。
五、教法、学法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式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教学法、点评法、归纳法。
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通过阅读、观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导学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
1、癌细胞的特征2、细胞癌变的原因分析3、癌症的诊断及治疗4、癌症的预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前自学及相关资料查阅。
细胞的癌变一教材分析:本节为必修1中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四节“细胞的癌变”,是继“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的衰老和凋亡”之后。
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可以增殖但不可以无限长大,不可以无限分裂,在此基础上来了解细胞若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就会形成恶性增殖细胞,也就是癌细胞。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中,癌症超越心血管疾病居第一位。
癌症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现实生活中关于癌症患者的实例很多,本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收集调查资料来获得癌症的感性资料,并通过致癌因子的学习,联系现实生活讨论如何防治癌症,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癌症的知识,但是没有深入到细胞的癌变机理的水平。
学生在理解癌变的机理时,其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会相对比较困难。
本节内容为新教材高一上册末尾内容,学生通过半个学期的高中生物的的学习,认知结构已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认知活动明显增强,故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结合现实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有能力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调查了解,故课前可让他们先搜集相关的材料。
另外,高一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间,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很好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
2.能力目标:(1)学会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学会调查,收集现实资料(3)灵活运用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讨论癌症的防治3.情感目标: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2.教学难点:原癌细胞和抑癌细胞的区别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资料搜集法(课前先让学生搜集与癌症有关的资料),讨论归纳法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显示一些教学图片和随堂练习题)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布置搜集资料的范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细胞癌变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理念: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节之前,学习了细胞完整的生命历程——“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本节内容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是学生在理解癌细胞是正常分化的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理解癌细胞的特征及癌变机理时都存在困难。
这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足够直观的展现生活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材分析:“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必修1之中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章的内容安排为,先介绍细胞完整的生命历程,然后让学生了解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细胞的癌变。
本节内容承接前三节,同时细胞癌变是社会热点,也是生物学科的热点问题。
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社会现状,注意理论和现实相结合。
注意“教”与“学”联系。
教学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教育”的教学理念。
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药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癌细胞的定义②癌细胞的特征③说出致癌因子的种类有哪些④说出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技能目标: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对于一般癌症相关性问题的分析能力的提高、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在防治癌症,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的重难点重点:癌细胞的三大特征,致癌因子难点:致癌机理五、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六、教学方法七、教学资源八、教学内容(包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板书设计(配合PPT)3.3细胞的癌变一.定义三.发生正常细胞——→恶性增殖细胞(本质)内因:原癌基因二.特点外因:致癌因子①不死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变态②化学致癌因子③扩散③生物致癌因子九.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分析:根据细胞癌变图片及生活现象的展示,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将癌细胞的特点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很好的完成了知识目标。
生物高中必修1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癌变的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必修1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动建议是“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该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教学难点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专家分析:有关癌症的知识,学生在初中有所了解,但是都了解得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机制和细胞癌变的机理的水平。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初中的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实现知识的迁移,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有关细胞癌变研究等问题都是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节课应突出情感教育目标,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线教师对课标的研究:知识目标不宜要求太高,定为“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即可(了解水平)。
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但内容不宜过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的教育,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等内容的讨论,使学生能理解中学生某些行为规范的意义,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运用。
对于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这一难点,不宜过多的解释,可以通过课件或图片或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功能,因为有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要在第二模块学习。
二、教材分析该章细胞生命历程的学习,是学生从前面几章了解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的,因此,本章的学习需要以前几章的内容作基础。
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概念与《遗传与进化》一书中有关简述分裂的内容联系很密切,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
本章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后续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基础。
第四节《细胞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异常可能导致的一种严重后果,其中涉及到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与细胞凋亡的内容。
第六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学生明确细胞的癌变实际上是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情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了解)(2)说出几种日常生活诱癌的例子。
(了解)(3)说出至少一种癌细胞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了解)2、能力目标:通过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比较,学会比较分析,通过讨论癌症案例解析,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癌症如何防治和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不吸烟、不酗酒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观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四、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癌症的知识,但没有深入到细胞癌变机理的水平。
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原有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手段,使新知识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看电视、去医院调查等途径收集与癌症有关的资料。
教学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景导言:今天上课,我先给大家介绍几了解、感受优秀人激发学生对细导入新课位明星。
(屏幕展示)在我们为这些优秀的人物的英年早逝而深深叹息时,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夺去他们生命的罪魁祸首——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癌症的信心。
第4节细胞的癌变学科:生物教材名称:分子与细胞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名称细胞的癌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⑵说出致癌因子(3)明确细胞癌变的原因和恶性肿瘤的防治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课前搜集恶性肿瘤方面的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⑴关注生物科学和人类健康的关系,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⑵领会收集、分析资料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态度。
⑶领会健康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
指导思想细胞的癌变”是新课标教材生物1《细胞与分子》(必修)模块中第六章第4节的内容。
它在承接本章前三节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状,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范例。
本章的思路是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同时了解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由此,导致机体的异常死亡。
因此,它是社会热点问题,又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坚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教育”的教育理念,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学习过程,力求把“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建设者和引导者。
重难点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细胞癌变的原因,如何防治癌症。
教学难点:细胞癌变原因。
教学思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
本节教学设计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些理念,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既是对前面内容的继承,更是让学生形成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情感。
如何使知识内化成指导学生健康生活的准则并在情感上认同,是本节课教法设计上的难点。
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准备了大量用于创设情境的图文资料,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学生有感性认识,并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实例加以例证,由此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以期收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本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避免了简单的说教,力争使书本知识“鲜活”起来。
《细胞癌变》的教学设计黄陂一中生物组:高华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的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情感目标: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人类健康问题,珍爱生命。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致癌因子,健康生活与防癌。
难点:细胞癌变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因癌去世的明星、每年新增癌症病例、死于癌症的人数。
学生分析、讨论。
激发学生对癌症的关注。
区分肿瘤与癌症教师讲解肿瘤与癌症的区别。
学生学习、获得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医学概念。
什么是癌细胞教师直接讲解概念。
学生学习概念。
初步了解癌细胞。
讨论癌细胞的特征1、资料分析“海拉细胞”无限增殖。
2、图片比较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形态区别。
3、思考癌症为什么难以治疗?学生讨论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恶性增殖的“不死的细胞”;2.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3.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分析资料、观察图片、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讨论、归纳获得知识。
致癌因子多媒体展示: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组织随堂演练。
学生讨论,完成随堂演练。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细胞癌变的原因提问:接触致癌因子是否一定会患癌?引出细胞癌变的原因:是遗传物质(DNA)的改变。
学生学习,明确细胞癌变的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锻炼学生应用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健康生活与癌症提问:1、有道是“病从口入”,癌症也是一种病,它也是从“口入”的吗?(哪些食物致癌?)展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十大垃圾食品。
2、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展示吸烟的相关图片4、怎样预防癌症呢?教师适时点评、纠正、总结。
学生讨论、举例、联系生活、分析,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提出预防癌症的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
在活动中体验情感;确定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癌症。
第4节细胞的癌变●从容说课第4节《细胞的癌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活动建议是“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
因此本节安排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等内容。
考虑到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已经让学生自己搜集与社会老龄化有关的问题的资料,本节不再安排资料搜集活动,而是改为“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本节的“问题探讨”从学生熟悉的日光浴引入,让学生讨论晒太阳的利与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由此引入细胞癌变的学习。
首先介绍什么是癌细胞;然后介绍癌细胞在形态、结构及增殖等方面与正常细胞的相异之处,即癌细胞的特征;再列举三类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并介绍致癌因子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入对“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的资料分析和讨论。
虽然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说到癌症,人们都不寒而栗。
但是经过漫长的与癌症作斗争的探索之路,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些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方法,不少癌症患者通过治疗而康复。
本节最后一段,以昂扬向上的语调,表达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最终帮助人类攻克癌症,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本节知识与当今许多科技新进展热点问题都有紧密联系,因此能联系实际了解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显得很重要。
也会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的积极性,也是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契机。
因此,本节课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尤其重要。
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网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体会内因和外因对生命进程的影响等哲学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
《细胞癌变》教学设计贵州省思南中学宗胜海授课内容:细胞的癌变授课班级:高一(5)班授课教师:宗胜海授课时长:45min 教材:人教版必修一设计者:宗胜海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第四节。
编者按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癌变的顺序进行排序编写,这样使得教学上非常合理。
先让学生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了解生命完整过程,然后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细胞的癌变,这一切都显得如此的顺理成章。
本节内容除了在教学上起着承接前面三节的作用外,同时也是社会热点和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另外,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落实生命教育”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②说出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致癌因子)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如何防治恶性肿瘤3、情感目标: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②致癌因子2、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学方法主要利用多媒体(PPT),进行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及归纳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大自然中,万物总是相生相克着,这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那么人类有没有自己的天敌呢?(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人类在地球上没有天敌,但却有着威胁者人类生命健康的敌人——疾病。
人们把其中四种疾病形象的称作为“四大杀手”,那你们知道这“四大杀手”是谁吗?(再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有部分同学回答,但是不完整,教师补充)分别是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及糖尿病;据不完全统计,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仅次于心血管病。
教学过程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PPT展示),缅怀一下我们所熟悉并喜欢的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著名导演、表演艺术家:文兴宇(大家爱看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爷爷的扮演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最资深的男主播之一:罗京;影坛巨星、“百变天后”:梅艳芳;《红楼梦》我们所熟悉的林妹妹的扮演者:陈晓旭。
也许是天妒英才,如蓝体字所标,这些让我们怀念的人都是被四大杀手之一---癌症夺走了生命。
据世卫组织估计,如不进行干预,2019年到2019年期间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
为了提倡新的方法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发展,为人类造福。
定于每年的2月4日为“世界癌症日”2019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你了解癌症吗?”。
癌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如何预防癌症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细胞的癌变。
【板书标题】第四节细胞的癌变【教师讲述】通过我们在前面对细胞的完整生命过程的学习之后,大家都应该知道细胞是有一定寿命的。
在正常机体内的细胞,有的在生长、分裂或分化(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有的在凋亡(如皮肤表层的表皮细胞);有的虽然不再分裂和分化,但是执行这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
这一切都是在机体的精确控制之中的。
思考一下,这种精确控制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呢?比如受到外界干扰或者一定刺激以后,其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那么这时的细胞还受机体的控制吗?(学生回答“不会”)这样的结果会怎样呢?(细胞会连续进行分裂,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越来越多。
)那么这种由恶性增殖而来的细胞,我们就称之为癌细胞。
【板书】一、癌细胞的概念: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教师讲述】(为了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癌细胞这一概念,教师有必要把肿瘤提到这里来讲一下。
)讲到癌症,在我们脑海中是不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另外一个概念——“肿瘤”了呢?肿瘤是机体中成熟的或在发育中的正常细胞,在有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局部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
所以有人就说了,癌症就是肿瘤,就目前你了解的情况,这种说法正确吗?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讨论进行】同学们各自组里面激烈讨论着。
两分钟后,请几个组的代表起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不予以点评,等同学们回答完以后,最后教师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不发生转移;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可转移,还会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正常器官结构,使机体功能失调,威胁生命,称为“癌”。
(通过这方面的讲解以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去掌握解癌细胞这个概念,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对于医学和生活中存在的盲区。
)教学过程【教师讲述】每每当我们谈到癌症,人们都会感觉很害怕,潜意识里有种恐惧感。
为什么癌症对健康的危害如此大呢?这与癌细胞的特征是分不开的。
科学家们是如何去得知癌细胞的特征的呢?【资料及图片展示】科学家经过探索,找到了海拉细胞。
海拉细胞来自名叫海拉的女性宫颈癌症患者,这位患者已死去58年,但从她身上取下的癌细胞却在实验室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那么科学家通过研究分析癌细胞,最终得到了哪些特征呢?接下来我我们一起学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板书】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图片展示】一组图片:一幅图是体细胞增殖的模式图;另一幅图是癌细胞的增殖的模式图。
通过观察这两幅图,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这是我们发现的癌细胞的第一个特征,只要机体不死,不加以干预,这种癌细胞就会无限的增殖下去,我们把它们称作为“不死的细胞”。
【板书】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不死的细胞)。
【图片展示】两张细胞图片----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癌变的成纤维细胞,大家觉得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相对比,癌细胞什么发生了变化呢?(学生讨论)这是模式图,再来看一张真实的癌变后的成纤维细胞显微图,很明显,我们看到圆球型的细胞,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癌细胞的第二个主要特征,这个特征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变态的细胞”。
【板书】2、癌细胞的刑天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变态的细胞)。
【图片展示】癌细胞分散和转移示意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位置变化,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从图中看到癌细胞通过淋巴管或者血管从一个组织转移到了其他组织,如果在正常机体内,能否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思考片刻并回答)不会。
(教师加以肯定并进行补充)对,不会,正常细胞是不会随意发生转移的,因为它们之间是连接在一起的,能够固定在某一个区域里。
那么是什么物质使得细胞与细胞之间粘连在一起的呢?(有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能会发现可能是由于糖蛋白)(教师加以补充)正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从而细胞才会发生转移和分散。
这是癌细胞的第三个特征,我们称之为“扩散的细胞”。
【板书】3、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粘着性降低(扩散的细胞)。
【教师讲述】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具备了上述特征,所以可以在机体内肆意增殖,不受机体的控制。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正常细胞变成了癌细胞呢?(下面开始讨论,很多同学只看到了致癌因子这一点,所以很快就能回答上来)致癌因子是属于变成癌细胞的外部条件还是内部条件呢?(外部)......对,所以这仅仅是它的外因,是由环境因素的改变导致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
那同学们能否找出致癌因子有几种类型呢?(学生立马就能回答出来有三类......)教师加以肯定,很好,就是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板书】三、(引起)癌细胞的原因:1、致癌因子(外因)教学过程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物理致癌因子。
【板书】a、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核辐射等)(通过相关图片展示)第二类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又包括哪些呢?【板书】b、化学致癌因子:{展示相关的图片,尤其是香烟}这里面主要分为两大类——有机化合物(如联苯胺、X烯环烃亚硝胺、尼古丁、黄曲霉霉素等)和无机化合物(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除了上述两种外,还有一种致癌因子,是由病毒所致,这一类我们称作为病毒致癌因子。
【板书】c、病毒致癌因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找出病毒致癌因子的概念,然后主要是展示相关的图片。
)乙肝病毒、H7N9病毒、Rous肉瘤病毒等。
以上是我们要掌握的三类致癌因子,那么致癌因子为什么能导致细胞癌变呢?也就是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因是什么呢?【教师指导学生看书】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就会轻松回答出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板书】2、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内因):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一切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受遗传物质DNA的调控,同样在细胞内有专门控制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DNA片断(基因),包括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找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机体内是如何进行控制细胞的癌变的。
为了学生能够更清楚地掌握好这里的致病机理,我会把机理图展示到PPT上。
【PPT展示】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不能控制细胞生长失去抑制作用和分裂的进程不受控制,恶性增殖正常细胞癌细胞(这部分知识点主要就是围绕这个流程图来讲解,对于外因的讲解,主要是让学生去了解这几大类,然后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以及能在习题中区分哪些是属于物理的,哪些是属于化学的,哪些是属于病毒的。
)【教师提问】面对如此恐怖癌症,我们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学生反驳】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去预防和防治【教师肯定】对,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防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最后一个知识点,癌症的防治。
教学过程【板书】四、癌症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问】在刚刚我们讲解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时,给大家讲到了致癌因子,对于这些因子,我们是应该远离呢还是靠近?【学生回答】远离。
【教师板书】{1}预防措施:远离致癌因子。
【展示资料】通过PPT展示教材P127这些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防癌是有重要意义的,也是抗癌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7,然后找出现代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手段有哪些?待学生看完之后,进行提问总结,并且板书。
【板书】(1)诊断手段:病毒切片的显微镜观察、CT、核磁共振、癌基因检测等。
(2)治疗手段: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
【资料展示】通过PPT展示P127中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通过这些自资料分析,得出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后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患有癌症,但是通过自己积乐观的心态最终战胜病魔的名人励志故事,这就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实现。
【习题巩固】略,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