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17.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汇总一、牛顿第一定律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二、二力平衡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
(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
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图b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 所示的探究方案。
专题09 探究动能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小李同学想要利用如图13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保持小车的相同,让小车从斜面上(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滑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2)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二是转换法。
就本题来说用木块来反映小车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
他在实验的过程中又发现只要去掉木块,就可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如图2所示,他将毛巾、棉布和玻璃分别铺在水平面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3)每次均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4)实验发现,小车在玻璃面上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将做运动。
2.如图,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1)小球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两次实验,可探究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甲实验中若木块的重力为1N,水平移动的距离是30cm,则重力对木块做功J。
(4)如果水平面光滑,则(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本实验。
3.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阳用同一实验装置,让从斜面上滚下的小钢球钻入水平面上的硬纸盒,完成以下实验。
(1)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被推的远近,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物体的越大,动能越大。
对比甲、乙两次实验还可以得出:质量相同时,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
在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所受滑动摩擦力(选填“相同”或“不同”)(2)如果做乙图实验时,硬纸盒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为防止因此造成硬纸盒损坏需改进乙图实验,再与甲图实验对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题归纳一、测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 t1、 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二、熔化、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例:1、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 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AB :固态(吸热升温)BC :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 :液态(吸热升温)DE :液态(放热降温)EF :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 :固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① 该物质是晶体。
八年级下册实验专题复习实验一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1.如图所示,推动小车,小车会前进,停止推动,小车很快就停下来。
小车停下的原因是由于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作用,所以说力是(改变或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分别滑到铺有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①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②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说明了平面越,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的就越,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③推理,若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填“会”或“不会”)改变,小车将.实验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1.如图所示,实验中,我们怎样知道物体受力平衡?实验中小车处于状态,就说明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实验中: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在探究里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的特点,并通过改变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
(2)实验中使用小车而不是使用木块的原因是.(3)实验中保持F1和F2相等,用手拉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静止或者转动).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4)实验可以将小车换成硬纸片,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减小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中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做运动,根据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图中的弹簧测力计是乙图实验中的示数,大小为N.(2)甲、乙两图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3)甲、丙两图实验说明:在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4)上述实验采用了的研究方法。
实验四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⑴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
小明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02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
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填“快”或“慢”)。
(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
(5)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是通过符合逻辑的得出的正确结论。
(6)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不变的性质。
(7)小车运动过程中的阻力主要是摩擦力,本实验还告诉我们,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接触面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是。
(意思表述清楚即可)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
(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专题04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先后用相同的力将手按在不同的接触面上滑动时,感觉受到的阻碍是不同的,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有关;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将手按在同一接触面上滑动时,感觉受到的阻碍也是不同的,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还可能与有关。
(2)一个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式,这种操作是的。
(3)根据,实验中应该、的拉滑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拉力的大小。
(4)一个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还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下面是该方案中的一个环节:”将两个材质和平滑程度均相同、体积不同的木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让两个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他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的,原因是。
2.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小明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块木块、一个砝码、一块长木板和一条毛巾。
(1)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N。
(2)分析图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
(3)小明想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图丙的实验,当测力计示数达到最大值时仍没拉动木块。
为了使用现有实验器材顺利完成此实验探究,你建议小明可采取的办法:,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和实验(选填“甲”或“乙”)进行比较。
3.小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木块放置情况接触面情况接触面所受压力F/N弹簧测力计示数F拉压/N 1平放木板4 1.22平放木板6 1.83平放木板8 2.44平放棉布6 2.45平放毛巾6 2.8(1)在实验操作中,用弹簧测力计沿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2)分析序号为1、2、3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压大小的关系式是;(3)通过分析序号为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某次实验中拉动木块由静止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F 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0﹣3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受的拉力是1.8N,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A.始终静止B.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专题01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心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如表数据:m/kg0.10.20.30.40.50.60.7G/N0.98 1.96 2.94 3.92 4.90 5.88(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和。
(2)分析如表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为0.7kg时,它受到的重力是N。
(3)以下四个图象中,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2.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进行测量,测量时钩码必须处于状态;(2)他们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发现有一次测量数据存在问题,这个数据是;重新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m(g)G(N)G/m(N/kg)100110200210300 1.553.小军在学习重力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下的活动。
(1)在判断重力方向时,小军利用了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
首先将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BC上,用细线将铁球悬挂在铁架台的O点,实验中缓慢增大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BC间的倾角,根据的现象可以判断出重力的方向。
实验中不断改变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是为了。
(2)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是G=mg.查阅资料发现:g值大小不仅与地球纬度有关,还与海拔高度有关。
表为某地区的g值与海拔高度的大致关系:海拔高度h/km00.51 1.52 2.5g/(N•kg﹣1)9.79499.79349.79189.79039.78889.7873小军认为利用该表格数据可以粗测该地区某山峰的海拔高度(约几百米),并选用了图乙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原理是。
小军利用图乙的器材。
(选填“能”或“不能”)粗略测出此山峰的高度。
4.为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准备了规格为50g的钩码一盒,得到如表数据:(1)本实验中还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2)小明漏记最后一组数据中的钩码重力,根据表数据规律可知:钩码质量为300g时,所测得的重力是N;m/g50100150200250300G/N0.490.98 1.47 1.96 2.45(3)根据表中数据,可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
专题04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先后用相同的力将手按在不同的接触面上滑动时,感觉受到的阻碍是不同的,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有关;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将手按在同一接触面上滑动时,感觉受到的阻碍也是不同的,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还可能与有关。
(2)一个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式,这种操作是的。
(3)根据,实验中应该、的拉滑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拉力的大小。
(4)一个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还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下面是该方案中的一个环节:”将两个材质和平滑程度均相同、体积不同的木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让两个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他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的,原因是。
2.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小明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块木块、一个砝码、一块长木板和一条毛巾。
(1)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N。
(2)分析图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
(3)小明想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图丙的实验,当测力计示数达到最大值时仍没拉动木块。
为了使用现有实验器材顺利完成此实验探究,你建议小明可采取的办法:,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和实验(选填“甲”或“乙”)进行比较。
3.小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木块放置情况接触面情况接触面所受压力F/N弹簧测力计示数F拉压/N 1平放木板4 1.22平放木板6 1.83平放木板8 2.44平放棉布6 2.45平放毛巾6 2.8(1)在实验操作中,用弹簧测力计沿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2)分析序号为1、2、3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压大小的关系式是;(3)通过分析序号为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某次实验中拉动木块由静止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F 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0﹣3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受的拉力是1.8N,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A.始终静止B.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复习题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质量m/g 100 200 300 500重力G/N 1 2 3 4 5比值(G/m)/N•kg-110 10 10 10 10(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2)往测量物体所受重力时,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当物体处于状态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
(选填“静止”或“运动”)(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分度值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g= N/kg,意是。
(4)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5)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6)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每次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小车能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是由于的原因。
(2)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平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滑到底端时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车运动距离越,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
(1)实验中应该把小车放在(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需要通过调整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1、F2的大小。
(2)实验中,当小车处于状态时,表明其处于平衡状态。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是为了验证两个力平衡时是否。
(4)部分同学还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方案.图1和图2两种方案中,方案更合理.原因是:该设计较好地排除了对实验的影响(5)由上述实验可得: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如图所示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a、接触面上所受到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的面积.(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方体木块时,应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的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图与图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比较图甲和图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有关。
(3)利用图甲实验装置验证猜想C,分别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和侧放,然后拉动木块,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每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由此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选填“有关”或“无关”)。
(4)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
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块海绵、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砝码,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注意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2)分析比较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法。
6、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 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1)甲图所示仪器名称是,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2)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 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问题。
(3)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选填“越大”或“越小”);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法;(4)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不变。
(5)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原因是:。
小强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序号液体深度/cm 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1 水 5 朝上 4.92 水 5 朝下 4.93 水 5 朝侧面 4.94 水10 朝侧面9.75 水15 朝侧面14.66 酒精15 朝侧面11.8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6)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7)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8)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7、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步骤如下:(1)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A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2)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B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3)将质量为2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B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丙所示.根据上述三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不变,让小球从(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滚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应选用两个图来分析,并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2)在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时,要保持相同,就是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滚下。
分析乙、丙两图,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其中小球在光滑斜面上从B 处滚到底端的过程中,小球的能转化为能。
(3)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本实验运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法;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用来表示小球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8、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N。
测量序号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① 1 20 2 10② 2 15 1.5 20③ 3 5 15(3)两端平衡螺母的作用是:。
(4)分析上表,用F1、F2、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则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9、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② 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③ 本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次数 物重 G /N 物体上升的高度h /cm 测力计的示数F /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cm 1 6 3 2.5 9 2 6 5 2.5 18 3682.524(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①小红的做法是为了控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 它们的机械效率 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小军也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物理量控制因素 物重 G /N 绳端拉力F/N 机械效率η /% 较小提升速度 10 4.2 79.4 中等提升速度 10 4.2 79.4 较大提升速度104.279.4在小军的实验中,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明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如下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 ①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②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③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④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给你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选择上述猜想中的一项,并解答下列问题: (1)你选择的猜想是 (填写序号)(2)要用图中的器材完成你选择的探究,还要补充的器材是:(至少写出两种). (3)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① ;② ;③ 。
1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下图:物理量1 2 3钩码重G (N )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 (m ) 0.1 0.1 0.1 绳端拉力F (N ) 1.8 1.4 2.4 绳端移动距离S (m )0.3 0.5 0.3 机械效率η74%(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2分)(2)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
(百分号前保留整数)(2分)(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
(1分)(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分)12、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27中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 钩码重G /N 钩码上升高度h /m 有用功W 有用/J 测力计拉力F /N 测力计移动距离S /m 总功 W 总/J 机械效率η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3 0.48 83.8% 3 4 0.1 1.1 0.5 0.55(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 ,机械效率是________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使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