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综合模拟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1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语文教师试题及参考答案【1】1、语文课程性质一直是语文界讨论的热点,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新的界定。
请谈谈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10分)(1)命题指导思想将逐步体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基本精神。
(2)着重考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成为语文学科中考不可逆转的潮流。
(3)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察将更加注重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人文性,在全面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将逐步体现理解探究、迁移拓展的考察特色,以突出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
(4)作文命题将继续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碍的要求进行,将继续追求作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将更加呼唤作文的个性以及有创意的表达。
2、语文新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传统评价观念有什么不同?(10分)(1)突出语文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2)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都是必要的(3)定性评价和定量性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4)实施语文评价,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家长参与评价。
(5)评价各学段目标达成情况,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3、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0分)十载旅居国外,淡忘了旧日做女儿、做学生时的逍遥自在。
也淡忘了旧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能淡忘,更无法摆脱的是思亲之情。
不但不能摆脱,而且与日俱增。
但是千里迢迢,飞出去的鸟也有了自己的窝。
于是,思忆带了梦的色彩,省亲之念也似梦一般的遥远。
及至梦成了真,人也喜得有些痴呆,不知是梦还是真了。
倦鸟终于归巢,然而巢中景物皆非。
母亲两鬓已有白发,父亲亦无昔日的豪迈。
妹妹已嫁,属她自己的家,待我如客。
我还失落了童稚的弟弟。
因为他们皆已长大,在他们自己的天地中,找寻他们自己的爱情与梦,各自躲在他们与她们编织的网中。
我试着走近他们,他们忙忙的退缩,似乎在说:“请不要罗嗦,我们已不需你的照顾。
”他们怎能知道,我已对他们渴念10年。
现在只要他们抛开一切,与我共聚数天,接起断了的线,与我共忆10年前,我们都还依恋在巢中的那段息息相关的手足之情。
2010年江苏省某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总题数:6,分数:18.00)1.下列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人才汇萃力能扛顶碎琼乱欲坐失良机B.怡然自得兵慌马乱叨陪鲤对哀声叹气√C.日薄夕山宠命优握迤逦而行交头结耳D.晨光曦微无心出岫鹤汀凫渚舸舰迷津解析: A项中“人才汇萃”改为“人才荟萃”,“力能扛顶”改为“力能扛鼎”,“碎琼乱欲”改为“碎琼乱玉”;B项中“兵慌马乱”改为“兵荒马乱”,“哀声叹气”改为“唉声叹气”;C项中“日薄夕山”改为“日薄西山”,“宠命优握”改为“宠命优渥”,“交头结耳”改为“交头接耳”;D项中“晨光曦微”改为“晨光熹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解析: A项“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的英雄事迹不是坏事,本题属于褒贬不当;B项的“防患未然”是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
本题中灾害已经发生,该成语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信手拈来”多用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捡垃圾用“信手拈来”来形容不恰当;D项“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
此处用来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恰当。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2010年浙江省某市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考试说明:1.本试卷共4页六大题。
2.本试卷总分100分。
3.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请直接在试卷上答题,卷外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面的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A.辟静兴旺嘹亮精兵减政B.忧虑轻蔑妒忌完壁归赵C.聪明吉祥魁梧一言九鼎D.安宁量杯禁区吉人天象2.下面句子中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B.《七步诗》的作者是曹操的儿子曹丕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选自《长歌行》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雷锋的钉子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B.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C.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应是衡量好作品的重要标准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企业家的报告4.“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5.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④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桃花红杏菜花梨花B.红杏菜花梨花桃花C.桃花梨花红杏菜花D.菜花桃花梨花红杏6.小学生说话有时前言不搭后语或颠来倒去,限制他们口头表达能力的是()。
A.思维B.记忆C.想象D.感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7.名句填空(1)氓之蚩蚩,。
匪来贸丝,。
(《诗经·氓》)(2)对酒当歌,。
譬如朝露,。
(曹操《短歌行》)8.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三个性质。
9.新中国成立后,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将修订后的《国语》改为,作为小学国语课的课本,供使用,并沿用至今。
三、简答题(16分)10.判断下面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写出两句与例句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句子。
2010年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傩戏(nuó) 迤逦(yǐ) 糍粑(cí) 锱铢必较(zī)B.田畴(chóu) 尺牍(dú) 下乘(shèng)直言不讳(huì)C.熨帖(yùn) 憎恶(zēng) 歼灭(jiān) 得鱼忘筌(quān)D.濒危(bīn) 木讷(nà) 胚芽(pēj) 蜚声文坛(fēi)正确答案:A解析:B项中“下乘”读“chéng”;C项中“熨帖”读“yù”;D项中“木讷”读“nè”。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泄洪拌脚石鞭辟入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B.真谛压轴戏尾大不掉有则改之,无则加免C.翱翔莫须有肺腑之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D.笼络眼中钉面黄饥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确答案:C解析:A项的“拌脚石”改成“绊脚石”;B项的“无则加免”改成“无则加勉”;D项的“面黄饥瘦”改为“面黄肌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来大家商量好,届时一起提出反对意见,可到了经理室,他们几个竟然噤若寒蝉,只得由我独自“战斗”了B.晋北的天险雁门关被敌突破之后,太原大有奄奄一息之势,国人对华北紧张的形势都非常关心C.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虽经多方斡旋,但终至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D.我们青年学生对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及时行乐的思想,理应予以摒弃正确答案:A解析:A项“噤若寒蝉”,噤:不作声;寒蝉:深秋的知了。
像深秋的蝉那样不呜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含贬意。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2010年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单项选择题1.如果一匹马不愿意驮任何东西,可以逐渐增加马背上的东西的重量,直到人可以骑上去,这种办法叫作( )。
A.阈限法B.疲劳法C.不能两立的刺激法D.过量法正确答案:A解析:阈限法也称忍受法,即极其缓慢地引入条件刺激,使有关反应不被引起,是逐渐增加对刺激忍受力的办法。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
A.《大学》B.《中庸》C.《学记》D.《孟子》正确答案:B3.( )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和体力的恢复。
A.慢波睡眠B.快波睡眠C.快速眼动睡眠D.异相睡眠正确答案:A解析:慢波睡眠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和体力的恢复;异相睡眠又称快速眼动睡眠,是睡眠周期中的一种激动状态。
4.从阅读的途径上看,阅读可分为( )。
A.课上阅读和课下阅读B.书面阅读和浏览阅读C.直接阅读和间接阅读D.书面阅读、屏幕阅读和网上阅读正确答案:D5.选取重点材料应注意的是( )。
A.多样、典型、新颖B.真实、典型、有说服力C.真实、典型、新颖D.真实、求异、新颖正确答案:C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B.乾隆在下江南的途中,看到一些贫困的百姓不能自给,便慷慨施舍。
走一路,银子撒一路,因此在百姓的眼里,皇帝成了过路财神C.这几年来,我省重视道路建设,现已形成了纵横捭阖、四通八达的公路网D.这次泥石流对他来说是晴天霹雳。
山脚那座造价不菲的豪华楼房,顷刻间变成了一堆一文不名的瓦片,令他悲痛欲绝正确答案:A解析:B项中“过路财神”指暂时经手大量钱财而没有所有权和支配权的人,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纵横捭阖”是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不能用来形容交通;D项“一文不名”是指一分钱也没有,很穷困,而不是指不值钱。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综合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2010-03-07 聘教网教育理论部分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1、杨贤江写的《》,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5、()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⑪《论语》⑫《孟子》⑬《学记》⑭《劝学篇》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⑪《大教学论》⑫《论演说家的教育》⑬《普通教育学》⑭《我的教育信条》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⑪赞科夫⑫巴班斯基⑬苏霍姆林斯基⑭凯洛夫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⑪和谐教育思想⑫教学过程最优化⑬教学发展观⑭全面发展观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⑪痒⑫序⑬校⑭学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⑪讲述、讲解、讲读、讲演⑫讲述、讲解、报告、讲演⑬讲读、讲演、讲评、讲述⑭讲述、讲解、讲评、报告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⑪教育的性质⑫教育的方法⑬教育的效益⑭教育的规模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⑪做人教育⑫职业教育⑬基础教育⑭专业教育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⑪基础知识,基本技能⑫基本理论,基本技能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⑭基础理论,基本原理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⑪积极作用⑫影响作用⑬制约作用⑭导向作用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⑪主导作用⑫主动作用⑬领导作用⑭能动作用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⑪有明确的奋斗目标⑫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⑬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⑭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⑪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⑫主体价值⑬创造价值⑭教育价值三、简答题(共32分)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专业知识部分一、完成1—5题。
2010年江苏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2010年江苏中小学教师公开聘请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单项挑选题(每小题1分,共6分)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A. 工作关系B. 心理关系C. 道德关系D. 个人关系2.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A. 治理型B. 放任型C. 专制型D. 民主型3.专家型教师相关于新手型教师在解决咨询题过程中的优势要紧在于()。
A. 经历容量大B. 动机强烈C. 智力水平高D. 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优势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
A. 预备律、应用律、消退律B. 预备律、练习律、泛化律C. 预备律、练习律、效果律D. 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5.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 画线B. 记笔记C. 列提纲D. 经历术6.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靠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依照外界的事情作出自个儿的行为,这属于()认知方式。
A. 高智能性B. 高制造性C. 场依存性D. 场独立性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7.教师道德8.师生关系三、简答题(6分)9.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师有何要求?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积存与运用(14分)1.按拼音写汉字。
(3分)世界是wǔ cǎi bīn fēn()的,有令人chōng jǐng()的神农架,也有令人táo zuì()的桂林山水……这些地点都离别开色彩。
啥颜色最美丽?有人讲是淡蓝色,因为淡蓝色代表bīng qīng yù jié()的海洋,使人心旷神怡;有人讲是粉红色,因为粉红色给人一种y ùn wèi wú qióng()的感受,使人联想到温和而又hài xiū()的青年。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A. 仲(zhòng)裁阿(ē)谀入场券(quàn)捕(pǔ)风捉影B. 袅娜(nuó) 勒(lēi)紧嚼(jué)舌头百孔千疮(chuāng)C. 精辟(pì)躯壳(qiào)横剖(pōu)面一语中的(dì)D. 柏(bǎi)树模(mó)具配给(jǐ)制否(pǐ)极泰来3.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浙江省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小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朱选均无分。
1.下列加点字生詈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颠簸(bŏ)诘问(jié)调试(tíao)倔强(juè)B.波澜(lán)颤动(zhàn)缰绳(jiāng)脊背(jĭ)C.野雉(zhì)絮絮(xù)澎湃(bài)峰峦(Luán)D.于涸(hé)言殿(diàn)憨宣(hān)新颖(yĭ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含辛如苦姗姗来迟厉兵秣马迁移默化B.喜出往外莫不关心和中共济真知卓见C.变本加利浸不径心阴谋鬼计再接再厉D.不屈不挠高屋建瓴相形见绌专心至志3.下列台成词的组合方式归类错误的是()。
A.语言、矛盾、分寸、上下p.铁路、农业、微笑、墨绿C.地震、月亮、耳鸣、性急D.管家、签名,动员、改正4.下列各句甲,加点词语能被句后括号里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国际金融危机凸显“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些产业正处山重水复之时.另一些产业则兴旺发达,出国留学市场就是这样一个逆市飞扬的红火产业。
(山崩地裂)B.有些官员讲成绩口若悬河,洋洋洒洒;说同题吞吞吐吐,云雾缭绕,巧于直付。
(期期艾艾)C.尽管俄罗斯仍面临国内外各种挑战,但“梅普组合”的支持率始终居高不下,广大民众对领导人充满了信心。
(如日中天)D.“碳排放”如不加以遏制.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造成全球性的大灾难,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制定一系列应对性的战略措施。
(防患耒然)5.不属于莎±比亚四大悲剧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B.《威尼斯商人》C.《李尔王》D.《奥塞罗》6.“闻渠那:得清如诈.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0年小学语文招聘考试试题(总分80,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1. 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___________,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
4.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
5.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
6. 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1. “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和。
2. “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和。
3. 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 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和。
4. 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和的合称。
5.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
其中,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
(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1. 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2. 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3. 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4. 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1. 把成语补充完整陈词调以效尤虚无缥再接再按就班颠不破床架屋枕待旦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2.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3.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孟子》)4.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5. 感时花溅泪,。
(杜甫)6. 了却君王天下事,。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综合模拟试题教育理论部分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1、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通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强制教育),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课程计划)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⑪《论语》⑫《孟子》⑬《学记》⑭《劝学篇》17、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⑪《大教学论》⑫《论演说家的教育》⑬《普通教育学》⑭《我的教育信条》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⑪赞科夫⑫巴班斯基⑬苏霍姆林斯基⑭凯洛夫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⑪和谐教育思想⑫教学过程最优化⑬教学发展观⑭全面发展观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⑪痒⑫序⑬校⑭学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⑪讲述、讲解、讲读、讲演⑫讲述、讲解、报告、讲演⑬讲读、讲演、讲评、讲述⑭讲述、讲解、讲评、报告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⑪教育的性质⑫教育的方法⑬教育的效益⑭教育的规模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⑪做人教育⑫职业教育⑬基础教育⑭专业教育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⑪基础知识,基本技能⑫基本理论,基本技能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⑭基础理论,基本原理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⑪积极作用⑫影响作用⑬制约作用⑭导向作用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⑪主导作用⑫主动作用⑬领导作用⑭能动作用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⑪有明确的奋斗目标⑫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⑬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⑭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⑪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⑫主体价值⑬创造价值⑭教育价值三、简答题(共32分)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分)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3分)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
(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
(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
(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
(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
(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
(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
(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
(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
(6分) 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
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专业知识部分专业知识部分一、完成1—5题。
(30分)l.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答题。
8分)读书是跨越时空的邂逅。
在书中,你可以和苏东坡共赏jiǎo洁的明月,领略乐观旷达的情怀,还可以和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徜徉,信手采撷满天的星星;你可以和吴承恩一起步入神魔世界,帮助孙悟空降妖除恶,还可以和笛福一道随鲁滨孙流落荒岛,感受搏击风浪、百折不no的英雄气概……(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jiǎo 洁百折不no(2)给加点字注音。
(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做答,如三个都答,按前两个计分(2分)邂逅()徜佯()采撷()(3)依照画线例句,仿写句子。
以分,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可多可少)在书中,你可以,,还可以,。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3分)许广平当学生时曾写过一篇论文,题目别罗素的刑,写完后,她把论文交给鲁迅先生批阅。
鲁迅阅后写下这样几句话:“批给go分,其中5分给你(抄工3分,末尾几句议论2分),其余85分都批给罗素。
”(注:罗素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鲁迅这几句批语的意思是:3.默写。
(10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4)陆游《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于景物描写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5)在古代诗歌史上,酒是诗人吟咏的灵感源泉,请你从背诵过的古诗词中,写出含有“酒”字的完整的两句:,。
(6)请从下面所列的作者中任选一位,写出一则课文中所学的名言警句,表达其志趣、追求,或展示其胸怀、抱负,意思要相对完整。
作者:孟子、诸葛亮、杜甫、龚自珍作者:名言警句:。
4.名著阅读。
(6分)(1)阅读《伊索寓言》中“乌龟和兔子”的故事,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其寓意。
(3分)(提示:能按原文写出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当然很好。
如果一时记不清了,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重新解释这则寓言,或许你的新解还目光独到呢。
)乌龟和鬼子为他们俩谁跑得快而争论不休。
于是,他们定好了比赛的时间和地点。
比赛一开始,兔子觉得自己是天生的飞毛腿,跑得快,对比赛掉以轻心,躺在路旁睡着了。
乌龟深知自己走得侵,毫不气馁,不停地朝前奔跑。
结果,乌龟超过了睡熟了的兔子,夺得了胜利的奖品。
这故事是说(2)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名称。
(3分)示例:赤兔马单刀赴会败走麦城对应人物:①“冒险号”商船利里浦特皇帝怪物“野胡”(雅虎)作品名称:②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对应人物:③圣婴大王三昧真火善财童子对应人物:。
5.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在这温馨的节日里,你有什么话要对妈妈说吗?有什么祝福要献给妈妈吗?请在你的贺卡中,向母亲奉上最真挚的情感!(要求:语言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
)(3分)你的贺词:阅读(60分)二、阅读下面文盲文,完成6一12题。
(20分)(一)阅读《石潭记》,完成6—10题。
(16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代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近,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本语段文字以苏教版为准。
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7.解释加点词在句子里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俶尔远近()(3)斗折蛇行()(4)以其境过清()8.用选文中的句、段回答下列问题。
(4分)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蒋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段落是:第()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