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4课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8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讲解(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2.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并熟练掌握以上内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了解两个圆相离(外离、内含),两个圆相切(外切、内切),两圆相交,圆心距等概念.理解两圆的位置关系与d、r1、r2数量关系的等价条件并灵活应用它们解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1) 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2) 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3) 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否像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样通过一些条件来进行分析判断呢?由于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因此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可以转化为直线和点(圆心)的位置关系.下面图(1)中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图(2)中直线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图(3)中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那么要点诠释:这三个命题从左边到右边反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所具有的性质;从右边到左边则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要点二、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要点诠释:切线的判定定理中强调两点:一是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二是直线与过交点的半径垂直,缺一不可. 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3.切线长: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要点诠释:切线长是指圆外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不是“切线的长”的简称.切线是直线,而非线段. 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要点诠释:切线长定理包含两个结论:线段相等和角相等.5.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6.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都相等.要点诠释:(1) 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且只有一个内切圆,但任意一个圆都有无数个外切三角形;(2) 解决三角形内心的有关问题时,面积法是常用的,即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周长与内切圆半径乘积的一半,即(S为三角形的面积,P为三角形的周长,r为内切圆的半径).要点三、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两圆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两圆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两圆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圆相交.两圆内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两圆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2.两圆的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间的数量关系:设⊙O1的半径为r1,⊙O2半径为r2,两圆心O1O2的距离为d,则:两圆外离d>r1+r2两圆外切d=r1+r2两圆相交r1-r2<d<r1+r2 (r1≥r2)两圆内切d=r1-r2 (r1>r2)两圆内含d<r1-r2 (r1>r2)要点诠释:(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既考虑它们公共点的个数,又注意到位置的不同,若以两圆的公共点个数分类,又可以分为:相离(含外离、内含)、相切(含内切、外切)、相交;(2) 内切、外切统称为相切,唯一的公共点叫作切点;(3) 具有内切或内含关系的两个圆的半径不可能相等,否则两圆重合.【典型例题】类型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高清ID号: 356966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经典例题1-2】1.(优质试题•盐城)如图,在△ABC中,∠CAB=90°,∠CBA=50°,以AB为直径作⊙O交BC 于点D,点E在边AC上,且满足ED=EA.(1)求∠DOA的度数;(2)求证:直线ED与⊙O相切.【答案与解析】(1)解;∵∠DBA=50°,∴∠DOA=2∠DBA=100°,(2)证明:连接OE.在△EAO与△EDO中,,∴△EAO≌△EDO,∴∠EDO=∠EAO,∵∠BAC=90°,∴∠EDO=90°,∴DE与⊙O相切.【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连接OE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高清ID号: 356966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经典例题1-2】【变式】如图,P点是∠AOB的平分线OC上一点,PE⊥OA于E,以P为圆心,PE为半径作⊙P .求证:⊙P与OB相切.【答案】作PF⊥OB于F,则可证明△OEP≌△OFP,所以PF=PE,即F在圆P上,故⊙P与OB相切.2.(优质试题•黄石)如图,⊙O的直径AB=4,∠ABC=30°,BC交⊙O于D,D是BC的中点.(1)求BC的长;(2)过点D作DE⊥AC,垂足为E,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思路点拨】(1)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得∠ADB=90°,然后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BD,进而求得BC即可;(2)要证明直线DE是⊙O的切线只要证明∠EDO=90°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1)解:连接AD,∵AB是⊙O的直径,∴∠ADB=90°,又∵∠ABC=30°,AB=4,∴BD=2,∵D是BC的中点,∴BC=2BD=4;(2)证明:连接OD.∵D是BC的中点,O是AB的中点,∴DO是△ABC的中位线,∴OD∥AC,则∠EDO=∠CED又∵DE⊥AC,∴∠CED=90°,∠EDO=∠CED=90°∴DE是⊙O的切线.【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以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要注意连接过切点的半径是圆中的常见辅助线.类型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1)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cm,5cm,且其圆心距为7cm,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外切 B.内切 C.相交 D.相离(2)已知⊙O1与⊙O2相切,⊙O1的半径为3cm,⊙O2的半径为2cm,则O1O2的长是( )A.1cm B.5cm C.1cm或5cm D.0.5cm或2.5cm【答案】(1)C ;(2)C.【解析】(1)由于圆心距d=7cm,R+r=5+3=8(cm),R-r=5-3=2(cm).∴ R-r<d<R+r,故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2)两圆相切包括外切和内切,当⊙O1与⊙O2外切时,d=O1O2=R+r=3+2=5(cm);当⊙O1与⊙O2内切时,d=O1O2=R-r=3-2=1(cm).【总结升华】由数量确定位置或由位置确定数量的依据是: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r;④两圆内切⇔d=R-r;⑤两圆内含⇔d<R-r.4.已知:如图,⊙O1与⊙O2外切于A点,直线l与⊙O1、⊙O2分别切于B,C点,若⊙O1的半径r1=2cm,⊙O2的半径r2=3cm.求BC的长.【思路点拨】首先连接O1B,O2C,O1O2,过点O1作O1D⊥O2C于D,由直线l与⊙O1、⊙O2分别切于B,C 点,可得四边形O1BCD是矩形,即可知CD=O1B=r1=2cm,BC=O1D,然后在Rt△O2DO1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O1D的长,即可得BC的长.【答案与解析】【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相切两圆的性质、切线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作出辅助线,掌握相切两圆的性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ABC中,AB=BC=2,以AB为直径的⊙O与BC相切于点B,则AC等于( )A..【答案】因为以AB为直径的⊙O与BC相切于点B,所以∠ABC=90°,在Rt△ABC中,AC=C.。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在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解决许多几何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我们称直线与圆相交。
想象一下,就好像直线穿过了圆,与圆有两个交点。
当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称直线与圆相切。
这时候,直线就像是轻轻触碰了一下圆,只有那一个瞬间的接触点。
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就是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和圆仿佛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没有任何交集。
二、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1、几何法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与圆的半径 r 的大小来判断。
若 d < r,则直线与圆相交。
比如,圆的半径是 5,圆心到某条直线的距离是 3,因为 3 < 5,所以直线与圆相交。
若 d = r,则直线与圆相切。
比如半径为 6 的圆,圆心到某直线距离恰好为 6,那这条直线就与圆相切。
若 d > r,则直线与圆相离。
比如圆半径 4,圆心到某直线距离 7,因为 7 > 4,所以直线与圆相离。
2、代数法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消去其中一个变量(比如 y),得到一个关于另一个变量(比如 x)的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判断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 的值来确定位置关系。
若Δ > 0,则直线与圆相交,意味着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若Δ = 0,则直线与圆相切,只有一个交点。
若Δ < 0,则直线与圆相离,没有交点。
三、直线与圆相交1、弦长公式当直线与圆相交时,所形成的线段称为弦。
弦长的计算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推导。
设直线方程为 Ax + By + C = 0,圆的方程为(x a)²+(y b)²= r²,直线与圆的交点为 P(x₁, y₁),Q(x₂, y₂)。
首先求出圆心(a, b) 到直线的距离 d =|Aa + Bb + C| /√(A²+ B²) 。
第4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最新考纲】 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问题,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计算弦长、面积,考查与圆有关的最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要 点 梳 理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C :(x -a )2+(y -b )2=r 2,直线l :Ax +By +C =0,圆心C (a ,b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由⎩⎨⎧(x -a )2+(y -b )2=r 2,Ax +By +C =0消去y (或x ),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Δ.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 ,r ,R >r ,圆心距为d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下表来表示:[友情提示]1.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1)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2)过圆(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3)过圆x2+y2=r2外一点M(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0x+y0y =r2.2.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两条,若仅求得一条,除了考虑运算过程是否正确外,还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以防漏解.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如果两个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则两圆外切.()(3)如果两圆的圆心距小于两圆的半径之和,则两圆相交.()(4)过圆O:x2+y2=r2外一点P(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O,P,A,B四点共圆且直线AB的方程是x0x+y0y=r2.()解析(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除外切外,还有可能内切;(3)两圆还可能内切或内含.答案(1)×(2)×(3)×(4)√2.圆(x+2)2+y2=4与圆(x-2)2+(y-1)2=9的位置关系为()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解析两圆圆心分别为(-2,0),(2,1),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d=42+12=17.∵3-2<d<3+2,∴两圆相交.答案 B3.已知直线y=mx与圆x2+y2-4x+2=0相切,则m值为()A.±3B.±33 C.±32 D.±1解析将y=mx代入x2+y2-4x+2=0,得(1+m2)x2-4x+2=0,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Δ=(-4)2-4(1+m2)×2=8(1-m2)=0,解得m=±1.答案 D4.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1,则在y轴上截距为2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在y轴上截距为2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显然不是切线,故设切线方程为y=kx+2,则|2|k 2+1=1,所以k =±1,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 =x +2或y =-x + 2. 答案 x -y +2=0或x +y -2=05.圆x 2+y 2-4=0与圆x 2+y 2-4x +4y -12=0的公共弦长为________.解析 由⎩⎨⎧x 2+y 2-4=0,x 2+y 2-4x +4y -12=0,得x -y +2=0.又圆x 2+y 2=4的圆心到直线x -y +2=0的距离为22= 2.由勾股定理得弦长的一半为4-2=2,所以,所求弦长为2 2. 答案 22题型分类 深度解析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1)已知点M (a ,b )在圆O :x 2+y 2=1外,则直线ax +by =1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B.相交C.相离D.不确定(2)(一题多解)圆x 2+y 2=1与直线y =kx +2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1)因为M (a ,b )在圆O :x 2+y 2=1外,所以a 2+b 2>1,而圆心O 到直线ax +by =1的距离d =|a ·0+b ·0-1|a 2+b 2=1a 2+b 2<1,故直线与圆O 相交.(2)法一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方程,得(k 2+1)x 2+4kx +3=0,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Δ=16k 2-12(k 2+1)<0,解得-3<k < 3. 法二 圆心(0,0)到直线y =kx +2的距离d =2k 2+1,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d >1, 即2k 2+1>1,解得-3<k < 3. 答案 (1)B (2)-3<k < 3规律方法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 (1)几何法:利用d 与r 的关系. (2)代数法:联立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适用于动直线问题.【变式练习1】 (1)圆(x -1)2+(y +2)2=6与直线2x +y -5=0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相交过圆心D.相离(2)已知圆C :(x -1)2+y 2=r 2(r >0),设条件p :0<r <3,条件q :圆C 上至多有2个点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为1,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由题意知 圆心(1,-2)到直线2x +y -5=0的距离d =|2×1-2-5|22+12=5<6且2×1+(-2)-5≠0,所以直线与圆相交但不过圆心.(2)由题意知,圆心C (1,0)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d =|1+3|2=2,至多有2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时,0<r <3;反之也成立,故选C. 答案 (1)B (2)C考点二 圆的切线、弦长问题【例2】 (1)设直线y =x +2a 与圆C :x 2+y 2-2ay -2=0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23,则圆C 的面积为________.(2)过点P (2,4)引圆(x -1)2+(y -1)2=1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1)圆C :x 2+y 2-2ay -2=0,即C :x 2+(y -a )2=a 2+2,圆心为C (0,a ),C 到直线y =x +2a 的距离为d =|0-a +2a |2=|a |2.又由|AB |=23,得⎝ ⎛⎭⎪⎫2322+⎝ ⎛⎭⎪⎫|a |22=a 2+2,解得a 2=2,所以圆的面积为π(a 2+2)=4π.(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2,此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直线与圆相切,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 -4=k (x -2),即kx -y +4-2k =0,∵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 =|k -1+4-2k |k 2+(-1)2=|3-k |k 2+1=1,解得k =43,∴所求切线方程为43x -y +4-2×43=0,即4x -3y +4=0. 综上,切线方程为x =2或4x -3y +4=0. 答案 (1)4π (2)x =2或4x -3y +4=0 规律方法 1.弦长的两种求法(1)代数方法:将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判别式Δ>0的前提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弦长公式求弦长. (2)几何方法:若弦心距为d ,圆的半径长为r ,则弦长l =2r 2-d 2. 2.圆的切线方程的两种求法(1)代数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令判别式Δ=0进而求得k .(2)几何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表示出圆心到切线的距离d ,然后令d =r ,进而求出k .【变式练习2】 (1)过点(3,1)作圆(x -2)2+(y -2)2=4的弦,其中最短弦的长为________. (2)过原点O 作圆x 2+y 2-6x -8y +20=0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P ,Q ,则线段PQ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1)设P (3,1),圆心C (2,2),则|PC |=2,半径r =2,由题意知最短的弦过P (3,1)且与PC 垂直,所以最短弦长为222-(2)2=2 2.(2)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x -3)2+(y -4)2=5,则圆心为(3,4),半径长为 5. 由题意可设切线的方程为y =kx ,则圆心(3,4)到直线y =kx 的距离等于半径长5,即|3k -4|k 2+1=5,解得k =12或k =112,则切线的方程为y =12x 或y =112x .联立切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解得两切点坐标分别为(4,2),⎝⎛⎭⎫45,225,此即为P ,Q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PQ |=4. 答案 (1)22 (2)4 考点三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 已知两圆x 2+y 2-2x -6y -1=0,x 2+y 2-10x -12y +m =0. (1)m 取何值时两圆外切? (2)m 取何值时两圆内切?(3)当m =45时,求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公共弦的长. 解 因为两圆的标准方程分别为(x -1)2+(y -3)2=11, (x -5)2+(y -6)2=61-m ,所以两圆的圆心分别为(1,3),(5,6),半径分别为11,61-m ,(1)当两圆外切时,由(5-1)2+(6-3)2=11+61-m ,得m =25+1011. (2)当两圆内切时,因为定圆半径11小于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5, 所以61-m -11=5,解得m =25-1011.(3)由(x 2+y 2-2x -6y -1)-(x 2+y 2-10x -12y +45)=0,得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x +3y -23=0. 故两圆的公共弦的长为2(11)2-⎝⎛⎭⎪⎫|4+3×3-23|42+322=27.规律方法 1.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一般不采用代数法.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消去x 2,y 2项得到. 【变式练习3】 (1)已知圆M :x 2+y 2-2ay =0(a >0)截直线x +y =0所得线段的长度是22,则圆M 与圆N :(x -1)2+(y -1)2=1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2)已知圆C 1:(x -a )2+(y +2)2=4与圆C 2:(x +b )2+(y +2)2=1 相外切,则ab 的最大值为( ) A.62B.32C.94D.2 3解析 (1)∵圆M :x 2+(y -a )2=a 2,∴圆心坐标为M (0,a ),半径r 1为a ,圆心M 到直线x +y =0的距离d =|a |2,由几何知识得⎝ ⎛⎭⎪⎫|a |22+(2)2=a 2,解得a =2.∴M (0,2),r 1=2.又圆N 的圆心坐标N (1,1),半径r 2=1,∴|MN |=(1-0)2+(1-2)2=2,r 1+r 2=3,r 1-r 2=1. ∴r 1-r 2<|MN |<r 1+r 2,∴两圆相交,故选B.(2)由圆C 1与圆C 2相外切,可得(a +b )2+(-2+2)2=2+1=3,即(a +b )2=9,根据基本不等式可知ab ≤⎝ ⎛⎭⎪⎫a +b 22=94,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答案 (1)B (2)C课后练习A 组(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圆x 2+y 2-2x -8y +13=0的圆心到直线ax +y -1=0的距离为1,则a =( ) A.-43B.-34C. 3D.2解析 由圆的方程x 2+y 2-2x -8y +13=0得圆心坐标为(1,4),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1×a +4-1|1+a 2=1,解之得a =-43. 答案 A2.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则该切线的方程为( ) A.2x +y -5=0 B.2x +y -7=0 C.x -2y -5=0D.x -2y -7=0解析 ∵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 ∴点(3,1)在圆(x -1)2+y 2=r 2上, ∵圆心与切点连线的斜率k =1-03-1=12,∴切线的斜率为-2,则圆的切线方程为y -1=-2(x -3),即2x +y -7=0. 答案 B3.(2018·洛阳一模)直线l :y =kx +1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则“k =1”是“|AB |=2”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依题意,因|AB |=2,则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2-⎝ ⎛⎭⎪⎫222=22,即有1k 2+1=22,k =±1.因此,“k =1”是“|AB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答案 A4.圆x 2+2x +y 2+4y -3=0上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 圆的方程化为(x +1)2+(y +2)2=8,圆心(-1,-2)到直线距离d =|-1-2+1|2=2,半径是22,结合图形可知有3个符合条件的点. 答案 C5.过点P (1,-2)作圆C :(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y =-34 B.y =-12 C.y =-32D.y =-14解析 圆(x -1)2+y 2=1的圆心为(1,0),半径为1,以|PC |=(1-1)2+(-2-0)2=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1)2+(y +1)2=1,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得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y +1=0,即y =-12. 答案 B 二、填空题6.已知直线l :x -3y +6=0与圆x 2+y 2=12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l 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D 两点,则|CD |=________.解析 由圆x 2+y 2=12知圆心O (0,0),半径r =23, ∴圆心(0,0)到直线x -3y +6=0的距离d =61+3=3,|AB |=212-32=2 3.过C 作CE ⊥BD 于E .如图所示,则|CE |=|AB |=2 3. ∵直线l 的方程为x -3y +6=0,∴直线l 的倾斜角∠BPD =30°,从而∠BDP =60°, 因此|CD |=|CE |sin 60°=23sin 60°=4. 答案 47.已知直线l :x +ay -1=0(a ∈R )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过点A (-4,a )作圆C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 ,则|AB |=________.解析 由于直线x +ay -1=0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 则圆心C (2,1)满足直线方程x +ay -1=0, 所以2+a -1=0,解得a =-1,所以A 点坐标为(-4,-1). 从而|AC |2=36+4=40.又r =2,所以|AB |2=40-4=36.即|AB |=6. 答案 68.点P 在圆C 1:x 2+y 2-8x -4y +11=0上,点Q 在圆C 2:x 2+y 2+4x +2y +1=0上,则|P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把圆C 1、圆C 2的方程都化成标准形式,得 (x -4)2+(y -2)2=9,(x +2)2+(y +1)2=4.圆C 1的圆心坐标是(4,2),半径长是3;圆C 2的圆心坐标是(-2,-1),半径是2.圆心距d =(4+2)2+(2+1)2=35>5.故圆C 1与圆C 2相离,所以,|PQ |的最小值是35-5.答案 35-5 三、解答题9.已知圆C 经过点A (2,-1),和直线x +y =1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 =-2x 上. (1)求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经过原点,并且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1)设圆心的坐标为C (a ,-2a ), 则(a -2)2+(-2a +1)2=|a -2a -1|2.化简,得a 2-2a +1=0,解得a =1. 所以C 点坐标为(1,-2),半径r =|AC |=(1-2)2+(-2+1)2= 2. 故圆C 的方程为(x -1)2+(y +2)2=2.(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0,此时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满足条件.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 由题意得|k +2|1+k2=1,解得k =-34,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34x .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x =0或3x +4y =0.10.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x -2)2+(y -3)2=1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OM →·ON →=12,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解 (1)易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 =1, 由题设,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 因为l 与C 交于两点,所以|2k -3+1|1+k 2<1. 解得4-73<k <4+73.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4-73,4+73.(2)设M (x 1,y 1),N (x 2,y 2).将y =kx +1代入方程(x -2)2+(y -3)2=1,整理得 (1+k 2)x 2-4(1+k )x +7=0.所以x 1+x 2=4(1+k )1+k 2,x 1x 2=71+k 2. OM →·ON →=x 1x 2+y 1y 2=(1+k 2)x 1x 2+k (x 1+x 2)+1=4k (1+k )1+k 2+8.由题设可得4k (1+k )1+k 2+8=12,解得k =1,所以l 的方程为y =x +1. 故圆心C 在l 上,所以|MN |=2.B 组(时间:20分钟)11.已知圆C :(x -1)2+y 2=25,则过点P (2,-1)的圆C 的所有弦中,以最长弦和最短弦为对角线的四边形的面积是( ) A.1031B.921C.1023D.911解析 易知P 在圆C 内部,最长弦为圆的直径10, 又最短弦所在直线与最长弦垂直,且|PC |=2, ∴最短弦的长为2r 2-|PC |2=225-2=223, 故所求四边形的面积S =12×10×223=1023.答案 C12.过点A (1,2)的直线l 将圆C :(x -2)2+y 2=4分成两段弧,当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 的斜率k =________.解析 易知点A (1,2)在圆(x -2)2+y 2=4的内部,圆心C 的坐标为(2,0),当直线l 被圆截得的弦的弦心距最长时,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此时l ⊥CA ,如图所示,所以k =-1k CA =-1-2=22. 答案 221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y =x 2+mx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0,1).当m 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1)能否出现AC ⊥BC 的情况?说明理由;(2)证明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1)解 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理由如下:设A (x 1,0),B (x 2,0),则x 1,x 2满足方程x 2+mx -2=0,所以x 1x 2=-2.又C 的坐标为(0,1),故AC 的斜率与BC 的斜率之积为-1x 1·-1x 2=-12, 所以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2)证明 BC 的中点坐标为⎝⎛⎭⎫x 22,12,可得BC 的中垂线方程为y -12=x 2⎝⎛⎭⎫x -x 22. 由(1)可得x 1+x 2=-m ,所以AB 的中垂线方程为x =-m 2.联立⎩⎨⎧x =-m 2,①y -12=x 2⎝⎛⎭⎫x -x 22,② 又x 22+mx 2-2=0,③由①②③解得x =-m 2,y =-12.所以过A ,B ,C 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m 2,-12,半径r =m 2+92. 故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2r 2-⎝⎛⎭⎫m22=3,即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
直线与圆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本讲教育信息】⼀. 教学内容:直线与圆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习⽬标:1、能根据给出的直线和圆的⽅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在学习过程中,进⼀步体会⽤代数⽅法处理⼏何问题的思想;3、进⼀步体会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法。
三. 知识要点: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设△是联⽴直线⽅程与圆的⽅程后得到的判别式,dO-L是圆⼼O到直线L的距离,则有: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0——dO-L∈[0,R];直线与圆相切:有⼀个公共点——△=0——dO-L=R;直线与圆相离:⽆公共点——△<0——dO-L>R.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0——dO-O’∈[|R-r|,R+r];两圆外切:有⼀个公共点——△=0——dO-O’=R+r;两圆内切:有⼀个公共点——△=0——dO-O’=|R-r|;④两圆相离:⽆公共点——△<0——dO-O’>R+r;⑤两圆内含:⽆公共点——△<0——dO-O’<|R-r|.【典型例题】考点⼀ 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已知直线L过点(-2,0),当直线L与圆x2+y2=2x有两个不同交点时,求斜率k的取值范围。
法⼀:设直线L的⽅程为:y=k(x+2),与圆的⽅程联⽴,代⼊圆的⽅程令△>0可得:。
法⼀:法⼆:设直线L的⽅程为:y=k(x+2),利⽤圆⼼到直线的距离dO-L∈[0,R]可解得:。
法⼆:考点⼆ 研究圆的切线例2 直线y=x+b与曲线有且仅有⼀个公共点,求b的取值范围。
分析:作出图形后进⾏观察,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分析:解:曲线即x2+y2=1(x≥0),当直线y=x+b解:与之相切时,满⾜:由观察图形可知:当或时,它们有且仅有⼀个公共点。
例3 过点P(1,2)作圆x2+y2=5的切线L,求切线L的⽅程。
解:因P点在圆上,故可求切线L的⽅程为x+2y=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