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西医综合14三年高职-冠心病2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7
冠心病教案2以下是根据题目《冠心病教案2》的要求,为您撰写的1500字文章:冠心病教案2导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增加。
了解并正确处理冠心病是预防心脏病发作的关键。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冠心病的基本知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冠心病。
一、冠心病的基本概念与病因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动力学异常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
其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管壁变硬、增厚,进而导致冠脉供血不足。
2.血液脂质异常:如血脂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增多等,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更高,同时冠心病也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4.吸烟: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功能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5.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冠心病,个体发病的风险更高。
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胸痛、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1.胸痛: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胸闷、疼痛,疼痛可向左肩、左臂放射。
2.心绞痛:通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疼痛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
3.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心律不齐、心率过速或过缓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心脏骤停。
三、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1.心电图(ECG):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2.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
3.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脂、血糖、血液中的心肌酶等指标,评估冠心病的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
4.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检查方法,但其较为侵入性。
四、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以控制症状并改善心肌供血。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临床见习教案冠心病的诊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冠心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冠心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冠心病的定义和病因2.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3. 冠心病的诊断方法4. 冠心病的基本治疗原则5.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病例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通过观看视频或讲解,使学生了解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
3. 采用模拟操作,让学生掌握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四、教学评估:1. 通过对病例讨论的评估,了解学生对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对心电图的识别和解读,评估学生对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对模拟操作的评估,了解学生对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掌握程度。
4. 通过对小组讨论的评估,了解学生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的意识的形成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冠心病病例讨论资料2. 冠心病心电图资料3. 冠心病模拟操作设备4. 冠心病预防和控制宣传资料六、教学准备: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课件、病例、心电图等。
2. 确保模拟操作设备正常运行,并准备好相关的医疗器械。
3. 准备小组讨论的议题,并提前分发宣传资料。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冠心病的背景信息,引发学生兴趣。
2. 授课:教师讲解冠心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病例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病例,分析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
4. 心电图解读:教师展示冠心病心电图,学生识别和解读心电图特点。
5. 模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掌握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6. 小组讨论:学生针对冠心病预防和控制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和措施。
7. 总结:教师点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冠心病教案x教案名称:冠心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
介绍冠心病的定义、病因和症状。
讲解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冠脉造影等。
介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冠心病的定义、病因和症状。
2. 掌握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3. 了解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冠心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难点: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出冠心病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冠心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3.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冠心病的症状,加深学生对疾病症状的理解。
4. 举例:通过PPT展示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如心电图、冠脉造影等。
5. 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冠心病的定义2. 冠心病的病因3. 冠心病的症状4. 冠心病的诊断方法5.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冠心病的定义和病因。
2. 列举三种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3. 描述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答案:1. 冠心病的定义: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疾病。
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血流减少,引起心肌缺血。
2. 三种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了解心脏功能和冠心病的程度。
冠脉造影:通过注射造影剂,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判断是否有狭窄或闭塞。
心脏超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了解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改变。
3.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缓解症状和预防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进入冠状动脉,进行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扩张或支架植入。
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建立新的血管通道,改善心脏血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和举例,使学生了解了冠心病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分型。
2.掌握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含分型);诊断与鉴别;3.掌握心肌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
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学改变的重要价值;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Killp's分级。
4、熟悉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原则;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5、了解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指征及方法的进展;心绞痛严重程度的分级教学重点: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鉴别与典型病例诊断;心肌梗塞的并发症。
教学难点: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的辅助检查的应用、两病的治疗原则与主要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使用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等思考题:1、试述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的鉴别要点有哪些?2、心绞痛缓解期的治疗原则与措施有哪些?3、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是什么?参考资料:《内科学》《实用心脏病学》冠心病CH(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闭塞,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亦称缺血性心病Ischemic Heart Diseas一、病、冠脉发A:五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年龄、高体重、冠脉痉挛:冠脉无论有A病变,都可发生痉、其它:冠脉炎症、创伤、畸形等引起的冠脉狭窄均可起但少见、冠脉易发A的原因:物理因素、营养方二CH的分WH197CHINA无症状型冠心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绞痛心肌梗塞(死)心肌梗塞(死)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注:)冠心病分型的优点与局限):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ASTEMNSTENSTEM 主要由于红色血栓所致的冠脉完全性闭NSTEM主要由于白色血栓所致的冠脉非完全性闭三、受累冠脉的病变判断(冠脉造影为、国际上惯用狭窄直径表示:以邻近狭窄段近端和远端的“正常”血管的直100标50狭窄直径减—面积减可代偿,不发生运动后缺75—面积减狭窄直径减 7090% 运动可诱发心肌缺99% 90狭窄直径减—面积减引起静息冠脉流量的下、病变表现:狭窄最常见(同心性、偏心性);完全阻塞;EC缓解期50的患EC正常50的患者有缺血ST-变心律失发作期S段压0.m波低平、倒(三)临床分类WH建议、稳定A:疼痛的发生与心肌负荷增加有特点)其发作符合典A的疼痛特点,1-月内稳定)一般系多支冠脉固定性狭窄(75)病变所致)斑块的形态学趋向是稳定的。
冠心病教案2第一篇:冠心病教案 2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六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心肌梗塞一、概述概念: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特征: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
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发病原因:急性心梗为冠心病严重类型。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
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这些情况是:1、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2、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用力排便或血压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
4、心肌梗死往往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晨6时至12时或用力大便时发生。
这与餐后血脂增高,血粘度增高,易于发生血栓,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易使冠状动脉痉挛,用力大便时心脏负荷增加等有关。
心梗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进一步使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二、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危险因素:询问病人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
2、既往史: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及严重心律失常和心绞痛发作史等。
3、诱因:有无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血压突然升高、饱餐及用力排便等。
(二)身心状况先兆:1、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心绞痛和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2、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症状1、疼痛:为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与清晨。
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