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沙质土滨水绿地生态修复探讨——以西咸新区钓鱼台湿地公园规
- 格式:pdf
- 大小:10.84 MB
- 文档页数:6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导则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绿地生态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尤其是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干旱缺水的特殊环境,城市绿地的生态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导则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和讨论,为您带来一篇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高质量文章。
一、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特点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缺水是一个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高原、沙漠、草原等地貌特点也为城市绿地的生态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进行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地理、气候等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设计导则。
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遥感技术对地表覆盖、土地利用等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
利用生态学、环境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合植被种植、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实现城市绿地的生态平衡,减缓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三、强调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中,应强调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
这意味着在设计城市绿地时,要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促进自然界的平衡。
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景观、引入适宜的植被、构建湿地等手段,保护和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实现城市绿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导则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在设计城市绿地时,不仅要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还要兼顾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方面的考量。
只有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城市绿地的生态设计目标。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导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通过合理科学地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可以有效缓解干旱缺水带来的压力,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3. 研究范围与方法 (5)二、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7)1. 自然地理条件 (8)2. 生态环境状况 (9)3. 社会经济状况 (10)三、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分析 (11)1. 生态保护与恢复 (12)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14)4. 土地利用与规划 (16)5. 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 (17)四、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19)1.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21)2. 技术与人才储备 (22)3. 资金筹措与投资回报 (23)4. 市场需求与营销策略 (24)5. 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估 (26)五、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27)1. 总体规划与布局 (29)2. 功能分区与设施配置 (30)3. 交通组织与游览路线 (31)4. 景观设计与艺术表现 (33)六、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 (34)1. 建设进度计划与实施安排 (36)2. 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 (37)3. 公园运营与维护方案 (38)4. 安全保障与应急预案 (39)七、结论与建议 (41)1. 结论总结 (42)2. 建议与展望 (43)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5)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功能,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本报告旨在对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力度。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管理滞后等。
陕西合阳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造林生态修复及植被恢复初探【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陕西合阳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与植被恢复问题。
通过对湿地公园生态现状进行调查,设计适合该地区的造林方案,并在实验中设置样地进行方法验证。
结果分析显示,合适的造林和植被恢复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
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水质、土壤以及气候条件对植被生长和修复效果有显著影响。
为此,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总结本研究取得的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陕西,合阳,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造林,生态修复,植被恢复,调查,方案设计,样地设置,实验方法,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建议,研究成果,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陕西合阳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境内,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植被恢复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造林和植被恢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存在着植被覆盖率低、物种丰富度不高、生态系统结构松散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开展对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造林生态修复及植被恢复的研究,有助于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造林生态修复及植被恢复问题,可以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
对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造林生态修复及植被恢复进行初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陕西合阳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现有生态状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造林和植被恢复方案,并通过对不同样地的设置和实验方法进行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的湿地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浅析西北地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思路发布时间:2021-07-01T10:07:54.36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寇宇立[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内河治理生态治理要求日趋明显。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西安 710001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内河治理生态治理要求日趋明显。
原先仅满足防洪安全需求逐渐转向防洪与生态修复并举的治理理念,往往采用河道蓄水以及修建滨水生态带的工程措施。
西北地区大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除汛期外平日缺水少水,人们对滨水而居的需求愈加强烈。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该地区如何合理实现河道蓄水进行分析。
关键词:西北地区;城市河道治理;蓄水工程;工程布置。
1前言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治水十六字方针,呼吁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生态水利成为我国水利发展的主要方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江河治理的终极目标。
鉴于西北地区水资源情况,并结合以往城市河道治理实践中的经验,河道水生态治理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建设人、水、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西北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小,缺水严重。
河流多为山区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峰高量大,泥沙含量大,洪水破坏性强;非汛期河道干涸无水,滩面裸露。
河道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滨河沿线绿地空间缺乏。
城市内河穿城而过,干涸杂乱的河道与城市风貌极不协调,因此亟需推进河道生态综合治理。
本文针对平日干涸无水、汛期大水大沙的城市河道如何形成一定规模的清水水面,并维持长期运行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论证。
2治理思路治理思路分两大主线:一是该河段防洪工程达标治理;二是在防洪达标治理的基础上,进行河道内生态蓄水治理。
作为城市河道生态蓄水工程,如何解决汛期洪水、泥沙的安全下泄,以及生态蓄水工程自身的运行安全,是工程的关键;如何延长和维持生态蓄水区的运行周期,同样是重点所在。
钓鱼台施工设计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2)1. 项目背景 (3)2. 设计理念与目标 (4)3. 工程规模及特点 (5)二、工程地点及现状分析 (6)1. 地理位置与环境 (6)2. 现场条件评估 (7)3. 周边设施及交通情况 (8)三、总体设计方案 (9)1. 总体布局规划 (10)2. 景观设计与绿化配置 (11)3. 建筑风格及材料选择 (12)四、详细施工方案 (13)1. 钓鱼台主体结构施工 (14)(1)基础工程 (15)(2)主体结构施工 (17)(3)防水与保温工程 (18)2. 配套设施建设 (19)(1)休息区设计施工 (20)(2)餐饮区设计施工 (21)(3)卫生间及更衣室建设 (22)(4)停车场及配套道路建设 (24)五、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25)一、项目概述本次设计的主题为“钓鱼台施工设计方案”。
该方案旨在为钓鱼台这一工程项目提供全面而细致的规划与指导。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座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钓鱼台,以满足人们对于户外休闲活动的需求,同时提升周边环境的品质。
钓鱼台项目位置经过精心选址,位于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的市区近郊。
此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升周边区域的旅游产业价值,丰富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同时也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一种保护与提升。
项目的定位是以高品质、高舒适度、高环保要求为标准,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胜地。
本项目的施工设计将注重功能性、环保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融合。
我们将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环境因素,如地形、气候、植被等,力求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改造。
设计方案将注重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使钓鱼台在体现现代化设计的同时,展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本项目施工设计还将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我们将充分考虑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以及后期的收益预期,力求在保证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其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92北方沙质土滨水绿地生态修复探讨——以西咸新区钓鱼台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Sandy Soil in North China—Tak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Diaoyutai Wetland Park in Xixian New District as An Example摘 要: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粗放型发展遗留了许多生态问题,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总体思路指导下,国家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具体技术策略。
在理论层面探讨了生态修复的定义、意义及生态修复的关键问题;在实际的项目实践中斟酌研究,探索了北方沙质土滨河绿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在采沙弃地、坑塘湿地、河口湿地、建筑垃圾4个方面量身定制了针对性的思考与解决方案;提出了生态修复工作的技术路线,强调了本类项目后期监测的重要性,分析了“生态设计”用词的合理性,论述了对于风景园林行业生态修复类项目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发生变化的体会。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北方;沙质土;滨水绿地;生态修复文章编号:1000-6664(2017)03-0092-06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05-27; 修回日期:2017-01-09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urbanization, urban extensive development left many 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guidance of general ide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the specific technical strategi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urban repair are put forwar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ignificance and key issu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actual project practice, as appropriate stud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thod of the sandy soil green space in the north. In the mining desert, pond wetlands, estuary wetlands, construction waste four aspects, tailored thinking and solutions are made. The technical rout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put forward, the importance of post monitoring of this type of project is stresse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erm "ecological design" is analyze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of the change of values and working method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dustry.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orth China; sandy soil; waterfront green spa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方式亟须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由功能型城市向特色型城市转变、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由单体向网络型发展转变。
因此,中央提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图改变高速、粗放、外延扩张的城市发展模式。
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海南省三亚市列为“双修双城”试点,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研究探索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
风景园林师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将专业知识应用到解决城市中魏 巍 / WEI Wei 的现实问题上,以负责任的态度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 关于生态修复的探讨1.1 生态修复的定义生态修复至今尚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学者在生态修复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过程等方面持不同意见。
一般的文献资料中多存在生态修复、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等概念,更加详细的有文献资料将其细分为挽救、更新、再植、改进、修补[1]等,或是重建、改良、修补、减缓、重造、更新、再植等[2]。
根据其核心内容,生态修复的主要定义包含以下3个方面[2]。
1)强调恢复到干扰前的理想状态。
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定义:使一个生态系统恢复到较接近其受干扰前的状态即为生态修复。
2)强调应用生态学过程。
我国学者彭少麟提出:生态修复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与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
3)强调生态整合性恢复。
国际恢复生态学学会的定义:生态修复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其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
1.2 生态修复的意义生态修复的内涵远远超出以稳定水土流失地域为目的的种树,也不仅仅是种植多样的当地植物,“生态修复”是试图重新创造、引导或加速自然演化过程。
人类没有能力去修复自然的生态系统,但是我们可以帮助自然,把一个地区需要的基本植物和动物放到一起,提供基本的条件,然后让它们自然演化,最后实现恢复。
因此生态修复的目标不是要种植尽可能多的树,而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一个群落发展成为由当地物种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
1.3 生态修复的关键问题通过案例的研究、文献的汇总,可以看出,生态修复不是多种树、不是绿化、不是简单的封禁、不是低产群落的改造,其关注点在于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生态功能是否得以改善、生态结构是否合理等。
按照部分学者的理念[3],生态修复要恢复生态系统4个方面的功能:1)生态功能;2)生态结构;3)生态的可持续性;4)文化、人文特色。
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生态修复可以分为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低层次,受损生态系统的乡土植被恢复,也就是通常理解的绿化或是植物的恢复阶段。
第二个层次:中层次,营造生态系统,本阶段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可持续性、生态文化等方面。
需要考虑人、动物、植物以及现在尚没有引起重视但对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要素等。
第三个层次:高层次,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2 西咸新区钓鱼台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实例2.1 项目简介本项目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渭河南岸,场地东西长约9 000m,南北宽100~1000m,整体面积约为500hm2。
场地内现状有大量的挖沙后坑塘、历史遗留的挖沙场、农民承包的鱼塘、成群结队的水鸟。
场地的特点有以下4个方面。
1)水质浑浊,径流丰富。
渭河水质浑浊,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约占黄河泥沙总量的1/3,水质改善的压力较大。
设计地段位于渭河中游,从渭河全段看,中游比下游径流丰富。
2)局部地块植被破坏较严重。
由于采沙过多,渭河滨水绿地中遗留大量的沙坑、沙丘,植被破坏较严重,部分地块急需生态修复措施。
3)文化积淀厚重。
渭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古河,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应予以重点考虑。
4)亲水性较差。
渭河现状堤与水的距离较远,设计地块内堤水距离最远达到1 000m,最近距离也有100m。
亲水的感觉较差,大部分滨水绿地感觉不到水的存在。
结合甲方的诉求,项目组重点在4个方面开展工作:(1)有针对性地开展滨水绿地的生态修复,这部分工作是整个项目后期能否达到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应的关键所在;(2)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的节点进行风景园林设计;(3)落实上位规划,设计贯穿整个西咸新区的健身长廊;(4)落实当地水利部门规划意图,与水利设计单位同步合作进行防洪工程的设计。
本文重点介绍工作的第一方面,即滨水绿地的生态修复工作。
2.2 北方沙质土滨水绿地的特点北方沙质土滨河绿地依据其所在区位的位置、气候、土质的物理条件不同,可以看到有3个方面的特殊性:滨水绿地、北方绿地、沙质土绿地。
下面简要分析其特点。
1)滨水绿地的特点。
《防洪法》[4]第二十二条规定:“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和岸线的利用,应当符合行洪、输水的要求。
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禁止在行洪河道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秆作物。
”防洪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城市建设中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从以上文字中,可以解读出:滨水绿地不能影响行洪;不能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不能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秆作物。
另一方面,出于对大江大河堤岸保护的考虑,种植于堤防临水侧护堤地内,用于防浪护堤和抢险取材的专用林称为防浪林,它是防洪工程和堤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抵御洪水的一道有效防线,也是沿河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
防浪林的技术要求由于河流的宽度、级别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各个省份对此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要求。
2)北方绿地的特点。
一般认为我国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最突出的不同,就是有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在这个冬季里,乔、灌木进入休眠或生长延缓,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大多枯萎。
3)沙质土的特点。
沙质土土壤的特点有7个方面。
(1)沙粒含量高,颗粒粗,组成的粒间大孔隙数量多,故土壤通气透水性好,土体内排水通畅,不易产生托水、内涝和上层滞水。
(2)保蓄性差。
保水、持水、保肥性能弱,雨后容易造成水肥流失,水分蒸发速率快,失墒多易引起土壤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