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_山东临朐弥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3
湿地生态公园设计方案和对策设计方案:1.确定公园范围和湿地保护区域:根据湿地面积和其周边环境,确定公园范围和湿地保护区域,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建立生态教育中心:在公园内设立生态教育中心,开展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向游客、学生传授湿地生态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设立步道和观景点:在公园内规划湿地步道,并设置观鸟、观植物等观景点,供游客观赏湿地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
4.建设湿地植物园:在湿地公园内建设湿地植物园,收集扩繁各类湿地植物,为湿地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
5.设置湿地保护设施:在湿地公园范围内设置湿地保护设施,如湿地边界标识牌、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等,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
6.引入湿地修复工程:通过湿地修复工程,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提高湿地的生态稳定性。
7.发展湿地保护的经济手段:在公园内规划湿地采摘区、湿地路线游等经济活动,探索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方式。
对策:1.增加湿地保护区域:加大湿地生态公园的湿地保护区域,限制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并通过政策措施鼓励湿地保护。
2.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湿地水质、植被及野生动物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强化湿地生态教育:加大湿地生态教育力度,通过讲座、展览、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建立湿地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湿地管理机构,统筹协调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保障湿地公园的顺利运行。
5.配套设施建设:为湿地生态公园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卫生间、休息区等,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6.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专家参与湿地生态公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7.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湿地公园的特色和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案和对策,湿地生态公园能够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健身和学习的场所,并在湿地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休闲等功能,特制定本专项设计方案。
二、项目目标1.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2. 优化湿地景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湿地公园。
3. 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提升城市品质。
4. 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核心,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稳定。
2. 综合性原则:兼顾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多方面需求。
3.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地方特色原则: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湿地公园。
四、设计方案1. 生态恢复与保护(1)加强湿地植被恢复,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
(2)实施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确保湿地水质达标。
(3)建设生态护岸,防止水土流失,维护湿地生态平衡。
2. 景观规划(1)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节点,如湿地博物馆、观鸟塔、亲水平台等。
(2)沿水系布置景观带,形成景观轴线,串联各景点。
(3)利用植物配置、地形塑造等手法,营造丰富的景观层次。
3. 休闲设施(1)建设游步道、自行车道等休闲设施,方便游客游览。
(2)设置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材等,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3)提供餐饮、购物、咨询服务等,提升游客体验。
4. 文化展示(1)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展示馆,展示湿地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2)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湿地摄影展、民俗表演等,丰富游客文化生活。
5. 管理与维护(1)建立健全湿地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确保湿地生态安全。
(2)加强湿地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生态问题。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
五、实施计划1. 项目前期准备: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招标等工作。
湿地公园设计规范湿地公园设计规范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绿地类型,具有保护湿地生态、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等多重功能。
为了更好地规范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以下是一些湿地公园设计规范的要点。
1. 充分考虑生态功能湿地公园的设计首要考虑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湿地的水文条件、土壤特性、植被组成等因素,并依据不同的湿地类型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湿地水体的自然净化、植被的合理布局、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等。
2. 合理规划景观元素湿地公园的景观元素应与湿地特色相融合,营造出与湿地生态相协调的景观效果。
建筑、景观雕塑、水体、植被等元素的布局应与湿地的水系、地形、植被等特点相协调,形成景观景色的变化和层次感。
3. 注重参与性体验湿地公园的设计应注重参与性体验,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和活动设施,让公众能够深入了解湿地生态,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设置观鸟台、湿地教育展示馆、生态步道、亲水平台等,供公众进行观赏、学习和体验。
4. 考虑公众需求与安全要求湿地公园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和安全要求。
根据公众需求设置合适的休闲活动区域、休息设施、游憩设施等,同时加强路灯、围护栏等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公园的安全性。
5. 制定管理与维护计划湿地公园的设计应考虑管理与维护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
包括定期清理湿地水体和植被、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检修、管理园区的安全、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等。
6. 考虑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利用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
例如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设置降雨收集设施等。
同时,提高公园内的水利用效率,降低用水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7. 融入城市规划湿地公园的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
公园的位置、规模、布局等应与周边的建筑和绿地环境相匹配,确保公园的整体环境和谐一致。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的设计规范需要从生态功能、景观元素、参与性体验、公众需求与安全要求、管理与维护计划、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利用、融入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与规划。
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景观设计说明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
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
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
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湿地公园规划方案一、背景湿地公园是一种城市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湿地公园的规划旨在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本文档将介绍湿地公园规划方案,包括设计原则、功能区划和景观设计等。
二、设计原则1.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公园的核心,规划方案应致力于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湿地植被保护、水质监测和生境恢复等,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2.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湿地公园可以成为公众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场所。
规划方案应包括教育中心、观测站和研究设施等,以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增加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3.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湿地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规划方案应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
如散步小道、观鸟台、儿童游乐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人们的需求。
4.融入城市环境湿地公园应与周边城市环境融合,在规划方案中考虑公园与周边建筑物、街道和交通系统的关系。
同时,还应考虑公园的可持续性,如节能、环保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三、功能区划根据湿地公园的规划原则,可以将湿地公园分为以下功能区:1.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主要用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该区域应有严格的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干扰并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教育与研究区教育与研究区用于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
该区域应包括教育中心、观测站和实验室等设施,用于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教育和研究活动。
3.休闲活动区休闲活动区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
可以包括散步小道、观鸟台、游乐区、咖啡厅等设施,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4.管理与服务区管理与服务区用于湿地公园的管理和服务。
包括停车场、管理办公室、洗手间、休息区等设施,为公园的日常运营提供支持。
四、景观设计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应以自然为主导,追求和谐与美感。
以下是一些景观设计要点:1.湿地植被:根据湿地类型,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湿地植被,如芦苇、稻草等,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湿地公园生态工程规划方案一、项目概况湿地公园生态工程是为了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工程项目。
本项目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500公顷,项目包括湿地保护区、游憩区、生态教育区等功能区,项目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集湿地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二、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资源逐渐遭受破坏,湿地环境逐渐恶化,生态系统遭遇了许多威胁。
因此,湿地生态保护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提高人们对湿地环境的认识,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开展此湿地公园生态工程规划。
三、项目内容1. 湿地保护区:占地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60%,主要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对自然湿地进行保护和修复,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人工湿地进行规划和建设,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生存和繁衍条件。
2. 游憩区:占地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20%,主要包括休闲娱乐设施、体育健身场所等。
为游客提供一个安静、轻松的休闲场所,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健身锻炼和文化娱乐的场所。
3. 生态教育区:占地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10%,主要包括科普展示馆、生态示范区、生态教育活动场所等。
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湿地生态知识,让人们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意识。
4. 其它:包括管理服务区、设施配套区等。
管理服务区为项目提供必要的行政办公、维护保洁等服务;设施配套区为项目提供停车场、餐饮服务等配套设施。
四、工程规划1. 自然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规范化管理和生态修复,保护和恢复湿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
2. 人工湿地规划与建设工程:通过植被恢复和水体治理,提高湿地的水质、水量和水文特征,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生存和繁衍条件。
3. 游憩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建设休闲广场、健身步道、游园设施等,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4. 科普展示馆建设工程:建设湿地生态科普展示馆,展示湿地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及湿地保护知识等,为公众提供生态教育和科普知识。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文本湿地公园设计方案引言湿地公园是一种以湿地资源为核心,融合生态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本设计方案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生态、景观、教育、互动体验等多功能的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愉悦、健康、教育的休闲空间。
设计原则1. 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公园运行期间实施可持续的管理和维护。
2. 景观设计与湿地主题融合:结合湿地的特点,营造自然、开放、和谐的景观环境,使市民能够亲近大自然,感受湿地的独特魅力。
3. 教育和科普功能:通过设立湿地科普馆、观鸟塔、生态教育区等设施,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科学素养。
4. 互动体验:设置步道、观景平台、儿童游乐区等互动空间,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以打造一个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休闲空间。
设计内容1. 构建湿地生态系统:根据湿地地形和植被特点,设计合理的湿地水系,包括湖泊、河流和人工湿地等。
保护和修复湿地植被,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并合理规划植物群落。
将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2. 创造景观亮点:在湿地公园中设置观景平台、休闲广场、花坛和景观小品等景观节点,提供观赏湖泊、河流和湿地植被的机会。
景观设计采用植物进行色彩和层次的搭配,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创造宜人的视觉效果。
3. 建设生态教育区:在湿地公园内设立湿地科普馆和生态教育区,通过展示湿地的生态特征、植物和动物稀有物种,以及湿地保护的意义,向市民普及湿地知识。
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如讲座、亲子活动和实地考察,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 创建互动空间:设计儿童游乐区,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乐设施和互动装置,如滑梯、秋千等,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
规划步道和观鸟塔,方便市民近距离观察湿地生物,让市民能够亲身感受湿地的魅力。
结语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意义。
生态修复工程方案湿地保护与绿化生态修复工程方案:湿地保护与绿化湿地作为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自然价值。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背景介绍湿地是指当水源充足时,土壤饱和或部分饱和,以及半水栽植植物生长的地区。
湿地生态系统拥有独特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对水文调节、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和农业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湿地面积减少或变为严重退化的状态,给生态系统的均衡与稳定带来威胁。
二、湿地保护与修复目标为了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的目标如下:1.保护湿地的完整性,遏制湿地的进一步退化;2.恢复湿地的水文系统和生态过程,提高湿地的水质和水量调节能力;3.增加湿地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湿地的土壤保持能力;4.鼓励湿地自然再生,培育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三、湿地保护与修复措施为了实现湿地的保护与修复目标,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湿地保护区的设立: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划定边界,加强对湿地的管理和监测,保护湿地的生态完整性。
2.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避免湿地干旱或过度湿润,维持湿地的生态平衡。
3.生态疏浚:清除淤泥和堆积物,恢复湿地的水流通畅性,增加水域面积。
4.湿地植被恢复:通过引种和补植等方式,增加湿地的植被覆盖率,增强湿地的生态功能。
5.禁止破坏性人类活动:禁止湿地内的采矿、捕鱼等破坏性活动,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6.科学监测与评估:建立湿地保护与修复的监测与评估系统,及时获取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信息,为湿地修复方案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四、湿地保护与修复的意义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方案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维护水生态平衡:湿地是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修复湿地有利于维护地球的水生态平衡。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精选)(一)引言概述:湿地公园是一种自然保护和城市绿化的重要载体,其景观设计方案能够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创造出宜人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休闲空间。
本文将通过分析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的五个大点,探讨如何打造宜人的湿地公园。
正文:1. 优化湿地公园布局与规划- 定义主题和目标:湿地公园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城市需求来确定主题和目标,例如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提供多功能休闲空间等。
- 划定区域和功能区: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划分出湿地保护区、游憩区、教育区等功能区域,并在布局中合理安排各个区域的位置。
- 考虑访客流线与可达性:优化公园的访客流线,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并提供便捷的交通、停车和出入口设施。
2. 打造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 增加湿地景观的展示:通过合理布置观景台、步道和观鸟塔等设施,提供观赏湿地生物和自然景观的机会,增加湿地公园的吸引力。
- 引入湿地植物与动物:根据当地湿地生态特点,合理选择并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湿地植物与动物,增加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 设计湿地水景:通过合理设置湖泊、河流和小溪等水体,增加湿地公园的景观层次和水景欣赏价值。
3. 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设施与活动空间- 设计开放的休闲空间:在湿地公园中设置开放的草坪、广场和休闲椅等设施,提供舒适的休息和聚会空间。
- 建设儿童游乐区: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和攀爬框架等,提供儿童乐园的感受。
- 提供户外运动设施:考虑到人们的运动需求,设计篮球场、足球场和健身器材区等设施,以促进公众的健康活动。
4. 融入科普教育与文化元素- 设计科普教育设施:在湿地公园中设置科普教育展示馆、生态实验室和专题展区,让公众了解湿地生态环境和保护知识。
- 开展生态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生态教育活动,如观鸟讲座、植物标本制作和野外探险等,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 引入文化元素: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如传统建筑、雕塑和艺术装置等,丰富公园的文化氛围。
临朐弥河湿地保护工程的认识和思考作者:张瑞祥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04-01一、湿地现状临朐弥河湿地公园南起冶源水库大坝以下,北至弥河临朐县与青州市交界处,由南向北贯穿县城,以水碧草丰的弥河河道为主体,包括河岸两侧的坑塘、粟山、朐山等部分沿河景观资源。
现状湿地面积445.8公顷,湿地率达58.3%。
临朐弥河湿地公园内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如表1)。
临朐弥河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环境良好,公园内现有维管植物65科150属280种,脊椎动物35目65科171种,水草丰茂、林木蔽日,鹰飞鱼跃,野生动植物资源相对较为丰富。
但是因为临朐弥河省级湿地公园穿城而过,周边的企业运营、生活区发展会导致部分湿地的退化,湿地的生态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尚不稳定,其生态脆弱性较为明显,随着水文、土壤、气候等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因素,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恢复的后果。
二、湿地保护的思考临朐弥河湿地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特别是改善水质、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其建设过程中应将湿地的保护和珍稀鸟类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实施一系列湿地保护工程,可有效地保护湿地的水体、土壤和动植物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湿地保护原则1.1 完整性、系统性保护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在于最大限度地保持临朐弥河湿地公园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使尽量多的生物种群按自己的生态定位、代谢类型和种性去充分占领相应空间,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综合调控功效和生态自然修复功能。
1.2 多样性、协调性湿地的资源利用和保护,应坚持维护其多样性特点,须从协调性原则出发,充分考虑各因素间关联关系的协调性,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湿地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山东临朐弥河湿地公园规划
设计
孟瑾;陈良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9)013
【摘要】基于山东临朐弥河湿地公园的地理特色,解读了临朐自然浸润、人杰地灵、文风昌盛、世外桃园的地方历史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弥河湿地公园的规划
策略和规划内容,从湿地系统的生态修复、休闲系统的统筹构建、地域特征的充分
表达等方面,探讨了湿地修复与景观营造的新途径.湿地系统的构建着重于水系设计、地形处理、植被构建、生物多样性营造;休闲系统与湿地系统相叠加,划分为湿地休
闲区、湿地娱乐区、人文景观区、湿地科普区和湿地体验区,分别进行特色构建.规
划充分解读了场地特征,分别在河流与植物、土壤、人之间寻求一种能量的平衡和
物质转化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总页数】3页(P7918-7919,7985)
【作者】孟瑾;陈良
【作者单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天津3002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5.12+9
【相关文献】
1.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理念——以微山湖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J], 张力丹;李瑞君
2.湿地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山东临朐弥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英文) [J], 孟瑾;陈良;
3.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技术及施工策略探究--以湖州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为例 [J], 王晔
4.湿地景观的恢复与营造浙江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及启动区规划设计 [J], 王向荣;林箐;沈实现
5.生态修复下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滇池生态湿地公园为例 [J], 霍达;段广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朐弥河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工程措施张瑞祥【摘要】通过分析临朐弥河湿地公园生态状况,阐明了弥河水体和栖息地恢复的原则,结合水系疏通、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及水生植被恢复和动物生境改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2页(P62-63)【关键词】弥河;湿地公园;水体修复;栖息地【作者】张瑞祥【作者单位】临朐县弥河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山东临朐 26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7临朐弥河湿地公园南起冶源水库大坝以下,北至弥河临朐县与青州市交界处,由南向北贯穿县城,以水碧草丰的弥河河道为主体,包括河岸两侧的坑塘、粟山、朐山等部分沿河景观资源。
现状湿地面积445.8hm2,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
临朐弥河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环境良好,但由于湿地公园穿城而过,周边的企业运营、生活区发展导致了部分湿地的退化,生态系统不稳定,生态脆弱性较为明显,湿地应有的生态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水文、土壤、气候等因素的改变,会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因素,当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随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因而及时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十分必要。
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和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一方面是指对受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另一方面是指在湿地生境退化和损失较为严重的区域,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尽可能地使湿地接近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提高和恢复湿地公园生态功能,特别是净化水质能力,使得湿地公园真正成为动植物的天堂。
因此,湿地恢复原则是:尊重自然,最小干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原则;整体恢复,重点实施原则;全面规划,分期建设原则;人工促进恢复为主的原则。
2.1 湿地水体恢复水体是湿地公园的灵魂,水体的保护和修复是湿地公园的首要任务,保证湿地水系的连通、水体的流动和水质的安全是湿地水体修复的根本目标。
第一部分弥河城区段开发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1、为顺利实施弥河城区段开发规划,促进弥河景观带的开发建设,特制订本规划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1.2、本细则适用于弥河城区段开发规划范围内各景区、景点以及各项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并作为工程项目设计的依据,但不能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依据。
1.3、本细则与控制性规划的图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1.4、弥河城区段开发规划范围内各项建设项目,均应符合本细则和图则的规定和要求。
1.5、本细则和图则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山东省的有关技术规定。
1.6、本细则的解释权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直接处理,由临朐县国土规划局负责。
第二章景观带规划2.1、开发控制层次规划控制范围:规划对弥河两岸的开发实施三个圈层的控制。
第一圈层:总体规划确定的滨河公园绿地中五大主题广场、公园以及沿河150米以内的绿地,定为基本绿地,只布置与绿地功能有关的游览游玩设施。
第二圈层:第一圈层以外总体规划确定的滨河公园绿地,低密度地规划设置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建筑,服务于基本绿地的游人和城区的市民,规划控制较高的绿地率,开发收益将投入基本绿地的建设。
第三圈层:开发规划确定的两岸开发建设用地,按照城区中心地段的要求进行高标准地规划控制。
2.2、控制面积第一圈层:滨河绿地区面积563.24ha第二圈层:控制绿化区面积76.91ha第三圈层:开发用地面积597.63ha弥河水面面积151.89 ha 。
2.3、指导原则规划应最大限度保留现状林木,突出自然生态的景观风格,展现临朐独有的滨河景观特色,实现“湖映青山千林绿,一带碧水绕朐城”的意境。
2.4、规划结构弥河景观带的结构框架为:“一脉、两山、三支、四园”一脉:弥河及沿河绿化为景观带的主脉络。
两山:朐山、粟山作为景观带的重心。
三支:营子河、黄龙沟、卜家小河是是景观带向城区扩展的分支。
四园:粟山公园、体育公园、朐山公园、化石公园是景观带的重要节点,是景观和活动内容的集中区域。
风景优美的青州弥河湿地公园
青州弥河湿地公园风光揽胜
弥河是鲁中地带的一条主要河流之一,在《国语》中记载为“具水”,《水经注》中记载曰“巨洋水”,其主流发源于临朐县沂山的天齐湾,全长206公里,流域面积3800平方公里,流经临朐、青州、寿光三个县市,最终流入渤海湾。
弥河在青州境内30公里,自南向北穿境而过,是青州的母亲河。
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由于对沙资源无序开采、污水排放等原因, 弥河沿岸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从2010年10月起,青州市对弥河开展全面的生态治理,总投资6亿元,恢复生态湿地, 打造生态公园,建设弥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并卓见成效。
2012年获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水利风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2014年进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行列。
规划中的弥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南北长11.8公里,总面积110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75%。
湿地公园以弥河的原生态为基底,融合了水文化、佛文化、花卉文化和状元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符号,再充分融合弥河当地花卉农业特色,旨在将弥河打造成一条生态文化之河、休闲旅游之河。
自南外环到胶济铁路由南向北依次打造了“山水相依”花都湖、“银瓜飘香”巨弥滩、“荷塘清趣”黄楼湾和“海岱云影”弥水园四大景区。
目前,弥河沿岸已经成为森林河流、花滩湿地, 形成一幅三季花红柳翠、全年草青水碧,山水相依,水映繁花,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
(图文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