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532.38 KB
- 文档页数:5
ISO9001精华案例分析(100例)〖案例001〗某四星级饭店有南、北两栋楼,南楼设施较北楼差些,房价也便宜些。
一天客人张先生住进南楼,因旅途劳累,不愿到餐厅就餐,于是打电话到餐厅要求送餐到客房。
但是餐厅值班员回答:“对不起,先生,南楼不提供送餐服务。
”张先生大为不满地问道:“既然是四星级饭店,即使南楼较便宜,也应该有送餐服务。
”值班员回答:“对不起,先生,这是本饭店的规定。
”案例分析:根据《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 14308——1997)的6.4.8条款的规定“v.有送餐菜单和饮料单,24h提供中西式早餐、正餐送餐服务。
……”虽然本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但是饭店一旦采用即变成强制性的标准(因为饭店已经被评为四星级),应该百分之百地执行标准的规定。
因此饭店规定对南楼不提供送餐服务就违反了国家标准的规定,应立即更改。
本案违反了标准“1.1总则”的“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及“5.1管理承诺”的“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的规定。
〖案例002〗某公司生产系列高压硅堆,据总经理说他们生产的都是定型产品,因此没有设计开发的工作。
审核员在现场审核时看到一位技术员正在对某种新型高压硅堆进行测试,审核员问:“这是定型产品吗?”技术员回答:“这是我们刚刚由外单位引进的新产品,目前正在工艺调整阶段。
” 审核员问:“对于工艺的转化你们做了哪些工作?”技术员答:“由于该类型产品我们从来没有生产过,而且还要增加一些新的设备,加上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在工艺科的指导下已反复做了十几遍试验了,估计最近就可取得成功。
”审核员要求查看这方面有关的技术资料,例如产品的立项、策划、工艺转化的记录等等,技术员说:“我们没有把设计开发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因此这方面的记录很不规范。
”审核员问公司经理:“为什么不把设计开发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经理回答:“听说标准对技术开发的控制要求很麻烦,因此我们就不纳入管理了。
20个质量管理体系经典案例分析ISO9001-2015420个质量管理体系经典案例分析ISO9001:2015依ISO9001:2015判标。
学习案例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判标能力,还可参考他人的审核思路。
【案例1】某厂质量目标规定:成品合格率为98%以上。
审核员问张技术员:“成品合格率指的是什么含义?”他回答:“这是指的成品出库以后的合格率,因为我们的成品检验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检验,只是按检验规程进行抽样检验,因此存在不合格的风险。
”李技术员回答:“这是指的成品入库前的合格率。
”检验员小王却说:“这是指的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案例分析:本案说明在企业内对于质量目标的定义没有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沟通,这势必影响对实现质量目标的考核与控制。
不符合标准:6.2.1 质量目标应:f)予以沟通。
【案例2】审核组在采购部了解到,该厂产品的电镀是外包给某乡镇企业加工的。
最近连续有三家用户反映产品使用不到一年,其产品外观电镀层有脱落现象。
车间主任说,加工回来的产品我们都进行了外观检验,是合格的。
并出具了对该企业的评价材料,上面说明了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检测能力,供应科对其的评价是列入合格供方。
审核员问:“对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你们是否进行了适当控制?”车间主任说:“这个厂离我们较远,因此我们没有派人去看,只是搜集了一些书面材料作为证据。
”案例分析:应该根据外包加工的产品质量对组织提供的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决定对外包方的控制程度和方式。
电镀虽然影响的是产品的外观质量,但是这是产品的第一印象,更何况还具有产品防护的功能。
因此对于外包回来的产品,不能仅仅靠进货检验来把关,还应该对外包方与提供的产品有关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适当的控制。
对供方的人员、设备、原材料、各种作业指导书和检验规范及生产环境等提出要求。
必要时,帮助供方满足这些要求,例如可以采用向供方提供培训、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等各种方式。
不符合标准: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对组织稳定地向顾客交付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获奖案例一、案例背景“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是由国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联合举办的一项评选活动,旨在挖掘和推广国内企业优秀管理案例,以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取得成功。
该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权威奖项,受到了企业和管理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二、获奖案例概述在今年的“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中,某知名制造企业凭借其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卓越实践,成功获得了一等奖。
该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将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提升。
以下将详细介绍该企业的获奖案例。
三、案例分析1. 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该企业在成立初期就确定了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建立了以ISO9001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
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和提升,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架构,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各个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该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创新技术的应用在质量管理实践中,该企业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检测设备,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监测。
通过高精度的检测和分析手段,该企业能够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
3. 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为了有效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该企业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激励,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
通过培训,员工能够全面理解和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激励,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
4. 持续改进和创新在获得一等奖之后,该企业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是继续加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投入,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企业领导层始终保持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不断推动和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使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不断完善和提升的状态。
1. 审核员在销售科查阅到20 0 4年一季度与顾客签订了13份合同,审核员要求查瞧对这些合同进行评审得记录,销售科长说:“所有得合同都评审了,但我们没有书面得评审记录, 我们单位得计算机都就是联网得,所有得合同评审都在网上进行, 评审之后认为可以满足要求时才签订合同,但评审记录都从计算机中删除了,没有保存."答:1、在销售科查阅20 04年一季度与顾客签订了 1 3份合同,要求查瞧对这些合同进行评审得记录,销售科无法提供对这些合同进行得评审记录。
2、不符合GB/ T1 90 0 1: 2 0 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7、2、2条款(GB/T 1 9001: 201 5:8、2、3),评审结果及所引起得措施得记录应予保持。
3、不符合性质, 属一般不符合。
2. 审核员在某食品包装车间里,瞧见工人用一台电子秤称量待包装得食品。
审核员瞧见食品包装袋上注明每袋食品得重量为5 0 +0、50克,审核员抽查现场已称完重量得两袋,发现秤量值分别就是48、30克与48、3 5克.工人解释说:“每袋得重量都就是够得, 只就是这台秤不准.”审核员瞧见秤上贴得校准标签上表明该秤就是在校准周期内得,但该秤在不称量食品时确实不能回“ 0"了.答: 1、在某食品包装车间里,瞧见工人用一台电子秤称量待包装得食品。
瞧见食品包装袋上注明每袋食品得重量为50+0、50克,抽查现场已称完重量得两袋,发现秤量值分别就是48、30克与48、35克。
瞧见秤上贴得校准标签上表明该秤就是在校准周期内得,但该秤在不称量食品时确实不能回“0”了。
2、不符合GB/T 1 9001: 20 0 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7、6条款(GB/T 1900 1:2015 :7、1、5), “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得有效性进行评价与记录。
组织应对该设备与任何受影响得产品采取适当得措施.3、不符合性质, 属一般不符合。
3. 某生产小型家用电器得企业,程序规定:“在订货会上如有客户要订货, 经厂长授权得销售人员可先与客户草签合同, 然后将合同带回, 由销售科长在合同背面加盖合同评审印章并组织评审,如合同可以接受就签字,再在合同上加盖工厂得公章。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案例分析 2《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案例分析2针对下列各场景,判断是否有不合格项,并指出不合格项是不符合iso9001中的哪条,简述其理由。
1、rs有限公司计划在8月下旬拒绝接受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证书。
为此总经理同意在7月16日~18日积极开展内部审查。
审查一组走进公司筹办。
办公室王主任非常热情好客,准备工作了许多瓜果。
张副组长婉拒了王主任的真心,马上瞄准审查正题,问:“办公室的主要质量职能存有哪些?标准中哪些条款由办公室主管?”王主任掏出质量手册关上说道:“办公室的质量职能在手册中已明确规定。
办公室负责管理的标准条款主要存有4.2.2质量手册、4.2.3文件掌控、4.2.4质量记录的掌控、5.3质量方针、5.4策划、5.5.1职责和权限、5.5.3内部沟通交流、5.6管理评审、6.2人力资源、8.2.2内部审查、8.5改良等”。
张副组长问:“除了没?”王主任想要了想要确实地说道:“没”。
答:质量手册中对每个部门都有职能分工,题中并没有提及办公室的职能,所以不能作出判断。
但判断为不符合5.5.1职责和权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2.副组长建议先看看培训,负责管理培训的杨工程师追捧出来两大砌早已准备好的培训资料。
各类人员培训规范齐全,并存有年度培训计划,该计划未构成红头文件印发,但有王主任核准盖章。
在审查主要工种培训时,小组搜到了课堂培训记录、试卷。
除此以外再并无培训记录。
张副组长问至主要、关键、特定岗位上岗情况时,杨工程师甩颁布账,该台账记录了所有颁证人员名单。
张副组长问:“哪些岗位为关键的?”杨工说道:“过去没明晰,文件上也没确认,我自个儿的定的”。
张副组长问:“行车、锅炉工、内审员、电气等人员为何没颁证记录”?杨工工程师说道:“这些人员都就是委托外部培训的,所以不并作记录”。
在搜到为用户代培时,杨工程师小感叹苦经:“你也晓得,公司没场地,这项工作搞出了两次,都就是借予他人场地展开的”。
20个质量管理体系经典案例分析ISO9001-2015420个质量管理体系经典案例分析ISO9001:2015依ISO9001:2015判标。
学习案例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判标能力,还可参考他人的审核思路。
【案例1】某厂质量目标规定:成品合格率为98%以上。
审核员问张技术员:“成品合格率指的是什么含义?”他回答:“这是指的成品出库以后的合格率,因为我们的成品检验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检验,只是按检验规程进行抽样检验,因此存在不合格的风险。
”李技术员回答:“这是指的成品入库前的合格率。
”检验员小王却说:“这是指的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案例分析:本案说明在企业内对于质量目标的定义没有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沟通,这势必影响对实现质量目标的考核与控制。
不符合标准:6.2.1 质量目标应:f)予以沟通。
【案例2】审核组在采购部了解到,该厂产品的电镀是外包给某乡镇企业加工的。
最近连续有三家用户反映产品使用不到一年,其产品外观电镀层有脱落现象。
车间主任说,加工回来的产品我们都进行了外观检验,是合格的。
并出具了对该企业的评价材料,上面说明了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检测能力,供应科对其的评价是列入合格供方。
审核员问:“对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你们是否进行了适当控制?”车间主任说:“这个厂离我们较远,因此我们没有派人去看,只是搜集了一些书面材料作为证据。
”案例分析:应该根据外包加工的产品质量对组织提供的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决定对外包方的控制程度和方式。
电镀虽然影响的是产品的外观质量,但是这是产品的第一印象,更何况还具有产品防护的功能。
因此对于外包回来的产品,不能仅仅靠进货检验来把关,还应该对外包方与提供的产品有关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适当的控制。
对供方的人员、设备、原材料、各种作业指导书和检验规范及生产环境等提出要求。
必要时,帮助供方满足这些要求,例如可以采用向供方提供培训、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等各种方式。
不符合标准: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对组织稳定地向顾客交付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0个质量管理体系经典案例分析ISO9001:2015依ISO9001:2015判标。
学习案例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判标能力,还可参考他人的审核思路。
【案例1】某厂质量目标规定:成品合格率为98%以上。
审核员问张技术员:“成品合格率指的是什么含义?”他回答:“这是指的成品出库以后的合格率,因为我们的成品检验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检验,只是按检验规程进行抽样检验,因此存在不合格的风险。
”李技术员回答:“这是指的成品入库前的合格率。
”检验员小王却说:“这是指的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案例分析:本案说明在企业内对于质量目标的定义没有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沟通,这势必影响对实现质量目标的考核与控制。
不符合标准:6.2.1 质量目标应:f)予以沟通。
【案例2】审核组在采购部了解到,该厂产品的电镀是外包给某乡镇企业加工的。
最近连续有三家用户反映产品使用不到一年,其产品外观电镀层有脱落现象。
车间主任说,加工回来的产品我们都进行了外观检验,是合格的。
并出具了对该企业的评价材料,上面说明了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检测能力,供应科对其的评价是列入合格供方。
审核员问:“对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你们是否进行了适当控制?”车间主任说:“这个厂离我们较远,因此我们没有派人去看,只是搜集了一些书面材料作为证据。
”案例分析:应该根据外包加工的产品质量对组织提供的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决定对外包方的控制程度和方式。
电镀虽然影响的是产品的外观质量,但是这是产品的第一印象,更何况还具有产品防护的功能。
因此对于外包回来的产品,不能仅仅靠进货检验来把关,还应该对外包方与提供的产品有关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适当的控制。
对供方的人员、设备、原材料、各种作业指导书和检验规范及生产环境等提出要求。
必要时,帮助供方满足这些要求,例如可以采用向供方提供培训、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等各种方式。
不符合标准: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对组织稳定地向顾客交付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ISO9001:2015审核典型案例分析1.审核员在销售部查阅到2014年一季度与顾客签订了13份合同,审核员要求查看对这些合同进行评审的记录,销售经理说:“所有的合同都评审了,但我们没有书面的评审记录,我们单位的计算机都是联网的,所有的合同评审都在网上进行,评审之后认为可以满足要求时才签订合同,但评审记录都从计算机中删除了,没有保存。
”不符合:8.2.3.2 适用时,组织应保留与下列方面有关的成文信息:a)评审结果。
不符合事实:查阅销售部2014年一季度与顾客签订的13份合同,要求查看这些合同的评审记录,销售部无法提供。
不符合性质:一般不符合。
2.审核员在加工车间看到三名质检员在进行抽样检测加工好的工件,发现三名质检员对工件抽样的比例不一致,审核员问为什么?一名质检员说:“因为没有对这种工件的抽样比例作出规定,我们都是凭经验进行抽样检验,好在这种工件加工质量挺稳定,多抽一点和少抽一点没什么关系。
”不符合:8.1 组织应通过以下措施对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实施和控制:b)建立下列内容的准则:1)过程;2)产品和服务的接收。
不符合事实:三名检验员的抽样比例不一致,组织未对这种工件的抽样比例作为明确的规定。
不符合性质:一般不符合。
3.在成品车间,审核员看到检验员正在检验H-15型产品,检验员介绍说:“H-15型产品是抽检,通常200件为一批,抽10件检验。
”审核员问:“都要检验哪些项目?”检验员将H-15型产品的检验指导书拿给审核员看,审核员看见检验指导书上规定:H-15型产品200件为一批,每批抽20件检验。
检验员说:“每批抽20件检验工作量太大,我们抽检10件的检验记录很清楚,你可查看,没有不合格的。
”不符合:8.1 为满足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并实施第6章所确定的措施,组织应通过以下措施对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实施和控制:d)按照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不符合事实:在成品车间,看到检验员正在检验H-15型产品,检验员介绍说:“H-15型产品是抽检,通常200件为一批,抽10件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