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PM_2_5_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_朱倩茹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7
广州冬季霾天气大气PM2.5污染特征分析广州冬季霾天气大气PM2.5污染特征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在冬季日益凸显。
尤其是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冬季霾天气现象频繁出现,给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诸多影响。
因此,针对广州冬季霾天气中大气PM2.5污染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大气PM2.5的来源大气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由粉尘、颗粒物物质和细菌等组成。
在广州冬季霾天气中,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两类:自身排放和外部输送。
自身排放主要指广州本地产生的颗粒物,包括工业活动、车辆尾气、建筑施工等;外部输送主要指来自周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颗粒物传输,尤其是北方的工业污染和燃煤排放。
二、大气PM2.5的浓度变化规律广州冬季霾天气中大气PM2.5的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
从时间上看,大气PM2.5的浓度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这与交通高峰期和能源消耗高峰期相吻合。
从空间上看,大气PM2.5的浓度在城市内部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主要受到排放源的分布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通常来说,工业和交通密集区的浓度更高,而郊区的浓度较低。
三、大气PM2.5的化学成分大气PM2.5的化学成分对其来源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研究,广州冬季霾天气中的大气PM2.5主要由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物和元素碳等组成。
硫酸盐和硝酸盐主要来自燃煤和尾气排放,而有机物和元素碳则主要来自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
此外,铵盐的成分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湿度较高时,硝酸盐和铵盐会相互反应生成颗粒物。
四、大气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广州冬季霾天气的重要问题。
研究表明,大气PM2.5中的细颗粒物可被吸入人体呼吸系统,对肺部有直接损害,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增加。
此外,大气PM2.5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珠江三角洲PM2.5高污染天气的区域污染特征分析珠江三角洲PM2.5高污染天气的区域污染特征分析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PM2.5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阻碍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和悬浮性,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较长,对人体和环境健康具有较大危害。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PM2.5高污染天气的区域污染特征时,我们需要探究其来源、传输和浓度变化等方面。
首先,珠江三角洲地区PM2.5的污染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煤炭燃烧以及区域传输等。
工业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该地区有着众多的工业园区和制造业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
交通尾气也是重要的污染源,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密集,大量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运行,燃烧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颗粒物。
此外,煤炭燃烧也是PM2.5污染的重要原因,该地区仍然有大量居民使用煤炭作为能源,燃烧产生的烟尘中存在着大量的细颗粒物。
另外,珠江三角洲地区也会受到区域传输的影响,即来自远方其他地区排放的颗粒物随着大气风流的传输而到达该地区。
其次,珠江三角洲地区PM2.5的污染也显示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冬季是该地区PM2.5污染最为严重的季节,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的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
冬季季风较弱,气候稳定,形成较强的逆温层,使得污染物积聚在大气中,难以消散。
而夏季则相对较好,由于季风影响,有利于湿润空气的流通,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因此夏季PM2.5污染相对较轻。
另外,珠江三角洲地区PM2.5的浓度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一般来说,工业密集区和交通集中区的PM2.5浓度较高,而郊区和海岸线附近的浓度相对较低。
这是由于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污染源的分布不均导致的。
此外,地形对PM2.5浓度分布也有影响,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平原和丘陵组成,丘陵地势相对较高,易受污染物扩散的限制,因此丘陵地区的PM2.5浓度普遍较高。
广东广州PM浓度居高不下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广东广州的PM浓度居高不下,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重,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
本文将以分析该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主线,探讨广州PM浓度居高不下空气质量问题的根源和应对措施,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1. 背景介绍广州作为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人口众多,工业发展迅速,交通繁忙,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空气质量问题。
近年来,广州的PM浓度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冬季,雾霾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 PM污染的危害PM(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肺部造成刺激和损害,引发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此外,PM还会影响人们的视力、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健康,对老人和儿童的影响尤为明显。
3. PM污染的原因(1)工业排放:广州拥有大量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排放不合理和治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大量的PM排放。
(2)机动车尾气排放:广州的机动车辆数量庞大,尾气排放是PM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建筑施工扬尘:广州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活动频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是PM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4. 应对措施(1)加强工业排放治理: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力度,推动企业采取减排措施,加强尾气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2)加强车辆尾气治理:政府应推行更加严格的车辆排放标准,加大对重型柴油车等高污染车辆的处罚力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辆。
(3)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建筑施工扬尘的监管,推动施工单位采取合理的扬尘控制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5.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对PM污染的科学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治理方法,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治理效率和水平。
6. 加强公众意识和参与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公众采取环保行动,如减少机动车使用、节能减排等,共同参与改善空气质量的努力。
《粤港细粒子(PM2.5)污染导致能见度下降与灰霾天气形成的研究》篇一粤港细粒子(PM2.5)污染导致能见度下降与灰霾天气形成的研究一、引言近年来,粤港地区细粒子(PM2.5)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带来的环境影响愈发明显。
尤其是在冬季,能见度明显下降,灰霾天气频发,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PM2.5污染对能见度下降与灰霾天气形成的影响机制,对改善粤港地区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PM2.5污染现状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来源广泛,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扬尘等。
在粤港地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PM2.5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据相关数据显示,粤港地区的PM2.5浓度常年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冬季,由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PM2.5浓度更是居高不下。
三、PM2.5污染与能见度下降的关系PM2.5污染对能见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吸收和散射太阳光,降低大气透明度;二是作为气溶胶粒子参与大气中的光学过程,影响光线的传播。
当PM2.5浓度较高时,大气中的光散射增强,导致能见度下降。
此外,PM2.5中的有害成分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四、PM2.5污染与灰霾天气形成的关系灰霾天气是指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较高,能见度较低的天气现象。
在粤港地区,灰霾天气与PM2.5污染密切相关。
一方面,PM2.5作为灰霾天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浓度的增加会导致灰霾天气的加剧;另一方面,灰霾天气的形成还与气象条件、大气稳定度等因素有关。
在粤港地区,由于冬季气温低、湿度大、风速小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导致PM2.5等污染物在大气中积累,进而形成灰霾天气。
五、研究方法与结果为了研究PM2.5污染对能见度下降与灰霾天气形成的影响机制,我们采用了现场观测、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
通过对粤港地区多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PM2.5浓度与能见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PM2.5浓度越高,能见度越低。
广州市污染天气类型与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广州市污染天气类型与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广州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和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工业发展与机动车增加,广州市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在过去几年里,广州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给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州市污染天气的类型和化学组分特征,通过对广州市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制定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广州市污染天气的类型。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相关标准,将广州市的污染天气分为三类: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
轻度污染以PM2.5浓度在75-150μg/m³之间为主要特征;中度污染以PM2.5浓度在150-250μg/m³之间为主要特征;重度污染以PM2.5浓度超过250μg/m³为主要特征。
根据广州市的监测数据,可以发现轻度污染的天数最多,其次是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天数比较少。
这说明广州市的空气质量整体上还是相对较好的,但依然不能忽视污染问题的存在。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广州市污染天气的化学组分特征。
根据监测结果,广州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
其中,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之一,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气排放、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SO2和NO2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升高。
而O3是广州市夏季的重要污染物,其主要来源是光化学反应。
高温、光照和污染物排放等因素会促进O3的生成。
研究发现,广州市夏季的O3污染往往较为严重。
此外,除了上述主要污染物外,广州市的污染天气还伴随着其他的化学组分特征。
例如,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广州市空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其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燃烧过程和机动车尾气。
VOCs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致癌性和毒性较高的物质更是需要特别关注。
Chenmical Intermediate当代化工研究2017·0262绿色化工广州市城郊近地面PM2.5、PM10与臭氧污染状况分析及改善对策*孔 彬(广州市环境监理所黄埔监理二站 广东 510700)摘要: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逐年增加,受雾霾影响的地区和城市也不断增多,环境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峻,而PM10、PM2.5与臭氧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因子。
本文通过广州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空气自动站数据,分析PM2.5与臭氧在2014-2016年的季节分布规律和污染状况,并对三种污染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PM2.5;臭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相关性;改善对策中图分类号:T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the PM2.5, PM10 and Ozone Pollution Situation for Guangzhou Suburb Near theGround and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Kong Bin(No.2 Huangpu Supervision Station,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Station of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Abstract :Recently, China’s haze weather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the number of regions and cities affected by haze is also growingbesides, the ambient air pollution probl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the PM10, PM2.5 and ozone are the main pollution factors forming haze.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ir automatic station data provide b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Guangzhou, it has taken analysis of the season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and pollution condition of PM2.5 and ozone in the year of 2014-2016, besides, it has carried o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three kinds of pollution factors, finally it ha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PM2.5;ozone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correlation ;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1.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而以PM2.5与臭氧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尤为突出,引起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第29卷第2期2013年4月中国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Vol.29No.2Apr.2013广州PM 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朱倩茹,刘永红,徐伟嘉,黄敏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摘要:对广州市2008—2010年PM 2.5质量浓度、影响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及对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得出PM 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PM 2.5质量浓度变化呈现夏季和非夏季2种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月平均值0.049mg /m 3,主要分布在0.03 0.05mg /m 3,非夏季月均值为0.063mg /m 3,分布于0.05 0.08mg /m 3之间;夏季、非夏季PM 2.5质量浓度超标率(采用美国EPA 标准)分别为70.7%、77.8%,质量标准2倍、3倍以上出现的概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M 2.5与温度正相关,和其他因素负相关,其中与能见度相关性最大,其次是温度、风速,与降雨量相关性最差,与气压、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季节性特征显著。
关键词:PM 2.5;污染特征;气象因素;相关性;超标率中图分类号:X8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002(2013)02-0015-07Analysis on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M 2.5in Guangzhou ZHU Qian-ru ,LIU Yong-hong ,XU Wei-jia ,HUANG MinResearch Centre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ChinaAbstract :Through sorting the data of PM 2.5concentr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Guangzhou from 2008to 2010,with qualit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and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physical quantities ,obtaine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M 2.5concentr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nfluencing factories.Results showed that :PM 2.5concentration showed two typical summer and non-summer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average monthly concentration in summer was 0.049mg /m 3,mainly distributed in 0.03-0.05mg /m 3,and in non-summer was 0.063mg /m 3,distributed in 0.05-0.08mg /m 3;The over standard rate (based on the USEPA Standards )in summer and non-summer was 70.7%and 77.8%,the surpassing times exceeding 2or 3times of the quality standard showed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s ;PM 2.5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emperatur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other factors.The most relevant factor was visibility ,followed by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and the final one was rainfall.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M 2.5and air pressure 、relative humility showed obviou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PM 2.5;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meteorological factors ;correlation ;over standard rate收稿日期:2011-06-09;修订日期:2012-09-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471)作者简介:朱倩茹(1986-),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通讯作者:刘永红大气气溶胶是当今国际上大气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物理化学特征的研究一直是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且普遍的问题[1-2]。
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因为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而受到高度重视。
环境监测显示,可吸入颗粒物是中国大部分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质之一。
相对而言,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细颗粒物(PM 2.5)因其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更容易富集有毒物质,并可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体内,甚至进入到肺泡和血液中,导致各种疾病[3-4],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远比粗颗粒物大,而且它还是导致城市大气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因素[5-6],因而备受人们关注。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007—2008年广州灰霾天数达132d 和110d ,作为珠三角地区最大城市,频繁出现的灰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的身心健康,PM 2.5的污染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7]。
虽然对广州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以及变化规律已经有相关的研究报道[8-10],但是对PM 2.5质量浓度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以及与气象因子之间相关系数的研究还很少[11-12]。
国内PM 2.5研究表明,城市PM 2.5污染有相对加剧的趋势,其中广州所在的珠三角地区发生与PM 2.5污染密切相关的16中国环境监测第29卷第2期2013年4月霾天气现象越来越频繁[13],因此在广州开展PM 2.5的研究很有必要。
在此前提下利用采集到的PM 2.5质量浓度数据和同期的气象条件数据对PM 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期提高人们对广州市PM 2.5污染特点、影响因素的认识,同时可为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防治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1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广州中山大学力学楼大气环境自动监测平台,监测平台能自动实时监测各种污染物浓度,水平能见度以及风速、风向、降雨量、相对湿度、气压、温度等各种气象参数。
其中,FH62C14型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仪(美国)通过连续实时尘采集和β射线衰减测量检测PM 2.5实时浓度,每5s 记录1组数据,实时分辨率为ʃ1μg /m 3,24h 平均检测精度达到ʃ2μg /m 3。
风速风向仪、湿度计、雨量计等仪器自动监测气象参数。
收集统计数据时间为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数据项包括实时监测记录的5s 间隔PM 2.5质量浓度值,风速、风向、降雨量、相对湿度、气压、温度气象参数值以及15s 间隔能见度数值,并将其处理成5min 、1hour 、1d 、1月等多种尺度下的平均值。
2PM 2.5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分析2.1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2008—2010年PM 2.5年均值分别为0.062、0.050、0.055mg /m 3,3年均值0.056mg /m 3。
从图1中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36个月PM 2.5质量浓度变化折线图中可以看出,广州市PM 2.5污染具有明显的夏季和非夏季2种季节性特征,非夏季(11月到次年4月),污染较严重,主要集中在0.05 0.08mg /m 3之间,平均值达到0.063mg /m 3;夏季(5到10月)污染相对较轻,主要集中在0.03 0.05mg /m 3,平均值为0.049mg /m 3;个别月份污染较为严重(2008年10月),主要集中在每年夏季和非夏季交接的10月份。
这种季节性的差异主要由于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地表温度较高(7月份平均温度31.2ħ),空气对流与湍流强,风速较大(7月份平均风速为1.9m /s ),不容易形成逆温天气,可以促使PM 2.5得到有效扩散,同时广州夏季主要受海洋气团影响,盛行偏南风,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对悬浮于空气中的PM 2.5有明显的冲刷作用,降低空气中PM 2.5的质量浓度,起到自然净化空气的作用;冬季气温相对较低(12月份平均温度17.5ħ),风速小(12月份平均风速为0.58m /s ),受强冷高压脊影响,冷空气活动频繁,逆温天气发生的频率高且持续时间长,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同时冬季降水稀少,对PM 2.5的冲刷作用不明显。
图1PM 2.5质量浓度月平均值2.2特殊月份分析2010全年PM 2.5的质量浓度变化较为平稳且维持在较低水平,亚运会期间的11月份质量浓度有明显上升,并且远大于前2年的月平均值,分别是2008年和2009年的1.50、1.27倍,对比其气象因素可以发现,最大差别集中在风速和降雨量(风朱倩茹等:广州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17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降雨对污染物有冲刷作用,都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物质量浓度)。
2008、2009年11月份风速平均值分别为1.36、1.72m/s,是2010年11月份平均值0.52m/s的2.6、3.3倍;2008、2009年11月份降雨量分别为619.4mm、87.6mm,是2010年11月份降雨量54.4mm的11.4、1.6倍:这些是造成11月份PM2.5质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2.3超标情况分析美国EPA在1997年颁布了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年均值为0.015mg/m3,日均值为0.065mg/m3[14],2006年又将日平均值订正为0.035mg/m3[12],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PM2.5的标准。
以0.035mg/m3的日均值为标准计算3年各月超标率和各月平均超标率,总体来看广州市PM2.5超标情况较为严重,2008、2009、2010年超标率分别为77.1%、68.4%、76.7%,其中有的月份较为严重,超标率甚至达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