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新《安全生产法》
- 格式:pptx
- 大小:5.17 MB
- 文档页数: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最新版)2022.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最新版)2022.9.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公共利益和私人财产,预防和减少事故灾害的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合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从事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中的安全生产活动。
第三条国家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化、全民化、法制化,鼓励群众参预安全生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安全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第四条安全生产是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重要职责,必须纳入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营管理和组织体系,实行综合管理。
第五条国家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设立专门岗位,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人员和设施设备。
第六条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生产措施,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分别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第七条有关生产经营的职能部门应当指定组织对产品、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和消防设施等进行安全技术监督检验。
第八条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不得影响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组织,及时查处事故隐患和事故责任,保障事故损失的迅速控制和恢复重建。
第十条国家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发布,及时通报和处理安全生产重大事故。
第三章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十二条进入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职工、访客和协作单位,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定。
第十三条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国家的安全、卫生、环保和防火标准,不得伤害职工、公众和社会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利益。
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消除事故发生的条件和因素。
新安全生产法全文新安全生产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事故灾害预防和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综合防控的方针,加强事前预防,完善事中应急控制,强化事后救援,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综合能力。
第四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依法履职、综合治理、全过程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防控,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格局。
第二章安全生产目标第五条安全生产目标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条国家安全生产目标是建立以安全第一为核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在社会全体成员中形成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协调统一,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七条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和现代化,使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逐步达到国家、行业、地方的安全生产标准和要求,从而保护劳动者、公众、环境的安全与利益。
第八条社会组织安全生产目标是增强社会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参与和支持,发挥社会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推动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
第九条安全生产目标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相统一。
第三章安全生产组织体系第十条国家建立安全监管和监察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监察,维护公众安全利益。
第十一条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履行预防和减少事故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
第十二条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履行预防和减少事故灾害、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职责。
第十三条社会组织参与安全生产,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和教育活动,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第十四条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应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安全生产法图解《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
为了更好地普及和宣传安全生产法,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这部法律,下面将通过700字的图解方式来阐述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首先,我们看一下图中的第一部分,它涵盖了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安全生产法主要包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法律为依据”的基本原则,并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管理机构以及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
第二部分是图中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调查处理、安全生产检查等方面。
其中,对于生产经营单位而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十分重要的。
图中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分为四个层次:国家层面的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职工,以及安全生产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第三部分是图中的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内容。
根据安全生产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同时,要鼓励科研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支持和服务。
最后,我们要重点关注图中的第四部分,即安全生产法的执法和监督。
根据安全生产法,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于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要建立高效、科学的机制,确保事故责任追究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总之,安全生产法是我国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它的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图解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提高大家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意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向更加规范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新《安全生产法》(2023版)全面解析引言2023年,新一版的《安全生产法》将会于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
作为中国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新《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安全生产制度,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本文将全面解析新《安全生产法》(2023版),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变化。
一、新《安全生产法》的背景新《安全生产法》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和安全生产领域的实践经验进行修改和完善的。
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和管理。
二、重要内容解读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强调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执行,要求企业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安全生产的权责。
企业必须制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安全生产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2.安全生产标准和措施的规范新《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标准和措施的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3.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机构的职责新《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机构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相关执法机构将依法进行处罚。
4.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新《安全生产法》强调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工作,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机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同时,要求企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新《安全生产法》的意义新《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对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新《安全生产法》的实施将促使企业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新《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机构的职责,加强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
新的安全生产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法》)于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为了推动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国家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本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全体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遵循生产安全的基本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范事故灾害,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预警、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等制度。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责任明确、依法治理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创新,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安全的主体,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的组织、职责和要求。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当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农民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社会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防范安全生产风险。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第七条国家建立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安全生产相关标准,推动标准与法律相衔接。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要求,制定应急管理措施,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器材,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十五章法律责任第七十二条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十三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吊销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责令关闭等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