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与文史哲素质的互动
- 格式:ppt
- 大小:521.01 KB
- 文档页数:57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融合苏丹【摘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两种精神,二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包含着人文意蕴,具体体现为宽容的激励、服务人类和民主平等.在科学精神中充分融入人文精神是把握人类社会均衡发展的关键,人类的发展和行为既要符合规律性也要符合目的性,科学为符合规律性提供依据,而人文则为符合目的性提供价值指向和评判基准.只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持久进步.【期刊名称】《学术交流》【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5页(P59-63)【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发展【作者】苏丹【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寻求产生行动的手段,科学不仅仅是一种方法,科学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都不过是笨拙的工具。
”科学作为人类一种特定社会活动,它发展着人类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产品;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就是精神生产的过程;科学成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不断撞击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类的世界观。
科学精神与科学活动密切相关,但又超越了科学活动本身。
科学精神不是科学知识,也不是科学方法,它从具体的科学活动中产生,经由提炼、升华,成为人类社会实践各领域中共同价值导向,成为人类的一种道德品质。
这种科学活动中产生的精神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也由于其所蕴含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准则和伦理学规范而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而,探索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同时,研究体现在其中的科学精神,无疑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科学精神的人文内涵1.科学精神的定义。
关于科学精神的定义,学者们从不同侧面给以了界定。
从狭义上看,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群体行为规范所体现的一种理想的精神气质,它包含着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作风等诸多因素,它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之上,是对科学研究主体要求的一种理性升华,是激发科学活动的思想动力。
文史哲三者的关系
一、文史哲三者的内涵
文史哲是指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学科的总称,它们是文化素养的三大基石,是认知世界和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础,是一种文化审美的主要特征。
二、文史哲三者的关系
1、文、史、哲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的相互交叉叠加,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关系。
2、历史是文学的资料素材,文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个性观点,给历史赋予了丰满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3、哲学是文史的理论基础,它以系统的逻辑思维,概括总结文史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将其转化为驱动文史发展的原则。
4、历史是哲学的反思基础,哲学思想以其细腻的观念,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审视人生,寻找人生的意义。
三、文史哲三者的意义
1、文史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化历史,对过去的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文史哲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世界,增强认识能力,从而增强对社会的参与。
3、文史哲可以加强我们的审美观念,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文学等文化形式,从而推动文化发展。
- 1 -。
简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摘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使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具体人的精神世界的统一。
实现两者的统一,有利于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统一一般地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
我们常说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重视实践,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
这是科学精神的范畴。
什么是人文精神?它的内涵是什么?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
我们常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
这便是人文精神的范畴。
人文精神的内涵:一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
二是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
三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四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度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本事。
五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什么是科学精神?它的内涵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对真理不懈的追求精神,它的核心是“求真”。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的核心是求善、求美。
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作者:王海英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3期摘要: 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高校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的理念和重要性,并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出高校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高校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融合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这对高校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指明了方向。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成为科学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叉融合,也就成为当今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走向融合,是高等教育的必须选择,是未来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上,伴随着科学重要性的与日俱增及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中只限于寻求知识,割裂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通互动,振荡了两者之间必要的张力平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设置狭窄单一,分科过细,学科之间画地为牢,各自为阵,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失衡,缺乏驾驭多门学科的综合的知识能力,难以对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复杂系统展开综合性、交叉性的大科学研究。
2.课程设置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脱节。
部分公共必修课占据了较多的课时,有些专业课程内容陈旧,需要不断的更新内容或者调整课时数,但是在办学过程中,一些学校和院系往往不是根据社会需求来更新调整,而是根据现有师资力量或教师兴趣来改革,同时存在随意更改或设置课程的现象。
专业内部课程之间缺乏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甚至相互脱节或相互冲突,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课程设置定位不当。
综合性高校和专业性高校、名牌高校和地方普通高校、教学型高校和研究型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各有特色,但有些高校和院系往往采用照搬其他同类院校的方式,难以体现自己的特色。
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当代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两种素养。
科学素养强调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而人文素养则更注重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和道德修养。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人们全面发展的素养体系。
首先,科学素养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科技发展迅速。
缺乏科学素养的人往往会被社会淘汰。
而科学素养不仅仅是了解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使个体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其次,人文素养同样至关重要。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忽略了对人类情感、历史渊源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尊重。
人文素养强调人类的独特性和尊严,注重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个体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更具有社会亲和力和影响力。
在当代社会,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科学素养更偏向于客观、理性,强调分析、实证和技术;而人文素养则更强调主观、情感,注重人类性格、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素养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科学需要人文的启迪,人文需要科学的支撑。
科学家也需要人文素养来引导科技发展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而人文工作者同样需要科学知识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因此,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教育是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基础,学校教育应当注重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传承和发展。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也应该给予个体更多的人文关怀,培养出更全面、更有品德的新一代。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促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共同提升,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是当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种素养。
增强科学素养可以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而培养人文素养则可以提升个体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平。
当代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统一科技工作者应该具有怎样的素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继推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开展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如何造就具有卓越科研能力和优秀人文素养的新世纪领军型科学家就成为社会FI益关注的话题。
当代科技工作者担当时代所赋予的重要使命,所以科技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有效地建构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素质结构,使其不仅具有专业的学术知识,而且要有开阔的学术事业和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
一、提升科技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深刻时代背景新世纪是中国进入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为人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同时,激烈的国际竞争、深层次的经济矛盾和问题也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
因此,2021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就确定了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
全社会形成了激励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目前在尖端科学研究领域仍然没有发言权,诺贝尔奖依然是国内广大科技工作者心中的痛。
除了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创造有利于科学研究的环境之外,人们更应该深刻反思的是科技工作者自身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们的教育体制应该从哪些方而进行改革以适应这样的人才。
这是时代的要求, 更是社会良性发展和国家不断进步的必要前提。
二、中国科技队伍的总体状况以2021年显示的数据为例,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800万人,比2022年增加T 300万人,增长8.6%;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力资源数从2021年的268人增加到289人,人口科技素质继续上升。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从2021年的2000万人增加到2021年1600万人,其比重从2021年的40.0%提高到2021 年的42.1%o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美国具有大学学位的科学与工程劳动力总量(相当于中国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总量)2999年为1300万人,2021年为2570万人,中国本科级以上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己经赶上美国。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大学教育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中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及其重要性。
首先,人文素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素养指的是对人类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学习人文学科,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和思想精华。
例如,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情感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其次,科学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
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实证研究和创新精神等方面。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学生可以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原理,培养理性思维和实证研究的能力。
例如,通过实验和研究项目,学生可以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中,跨学科的综合教育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的问题往往是复杂和多维度的,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跨学科的综合教育模式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通过设置跨学科课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一些大学开设的环境科学、人工智能等课程,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内容,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
大学还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例如,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举办的文化展览、讲座和读书会,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人类文化和历史的精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同时,大学的科研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和创新探索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国际化的教育视野对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国际交流项目、留学计划和跨文化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科学成就,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理解。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辩论辩题正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它强调对人类历史、文化、价值观和艺术的理解和尊重。
人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加完善的人格和道德修养。
首先,人文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其次,人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具备更加全面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人文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和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说:“文学是人类的最好的朋友,它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品格。
”反方: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的教育,它强调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使他们具备更加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具备更加灵活和务实的思维方式。
其次,科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此外,科学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正如英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人类的最好的朋友,它能够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难题。
”结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都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各自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人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他们具备更加完善的人格和道德修养;而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使他们具备更加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平衡发展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使学生在人文和科学领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