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文去旅行》微课脚本
- 格式:docx
- 大小:10.52 KB
- 文档页数:3
《我们去旅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旅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旅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旅行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内容:1. 旅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旅行的准备和技巧。
3. 旅行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旅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旅行的实际案例。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旅行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旅行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旅行的准备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旅行的基本方法。
3. 分析旅行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旅行的具体操作。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旅行的知识和技巧。
5. 总结旅行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旅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旅行的兴趣和热情。
3. 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效果。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旅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旅行的准备和技巧。
3. 旅行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难点:1. 旅行技巧的灵活运用。
2. 旅行相关词汇的准确表达。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我们去旅行》。
2. 教学课件。
3. 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旅行图片,激发学生对旅行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旅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旅行的目的和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旅行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旅行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4. 技巧讲解:讲解旅行的准备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旅行的基本方法。
5.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旅行的知识和技巧。
6. 总结回顾:总结旅行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九、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旅行准备和技巧的思维导图。
2.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简单的旅行计划。
3. 练习运用旅行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与同学进行交流。
跟着课本去旅行——葡萄沟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新课,齐读课题1.回顾本单元去过的地方,引出跟着书本去旅行大单元,引出新疆吐鲁番有这样一个地方叫葡萄沟。
2.板书课题(板书;葡萄沟)学生齐读课题。
给沟组词,通过水沟、山沟等词语理解沟的含义,点出葡萄沟就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
3.学生朗读来自葡萄沟的邀请函。
读出新疆小朋友的热情。
邀请函为第一段的内容。
4.引出生词“出产”、“盛产”字卡使用,多读几遍,板书盛产水果二、闯关,赢取葡萄沟门票1.集中识字,读好多音词种葡萄好客葡萄干水分2.四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3.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预设“葡萄、葡萄干、热情好客、出产水果在此随文识字,认识产,并从出产引申到盛产。
产的水果种类多、数量多,就可以说这里盛产水果。
葡萄沟之所以叫葡萄沟是因为这里盛产葡萄。
三、助农计划,我是带货小达人(一)引入1..从老乡入手,引导学生读文找出老乡的特点”热情好客”。
随文点出好的四声是指喜爱,引申词串:喜爱客人可以说好客,喜爱学习可以说好学,喜爱说话可以说好说。
2.引导学生说出从哪几个词语感受到老乡的热情好客的?预设:准会最甜的吃个够3.学生通过把握关键词,结合课文插图,读好这句话,如果这时候,你到葡萄沟来,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过渡语:现在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也遇到了困难,需要你们的帮助。
现在葡萄沟的农产品滞销,请你以直播的形式为这里的产品带货。
)(二)观看董宇辉直播带货蓝莓干。
学生从他诗意的语言中提炼出带货的关键。
1.生产在什么地方。
2.制作工艺3.色泽、口感(三)带领学生带货葡萄:(1)葡萄生长在什么地方?生: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2)茂密的枝叶像四面展开,这两幅图哪个是茂密?文中哪句话帮助了你理解茂密的意思?这位同学很会读书,联系了下文中的话。
附件1研学旅行课程推荐汇总表推荐单位(盖章):联系人:联系电话:文档填表说明:1.课程简介在200字以内;2.资源单位是课程开发所依托及应用的单位,请填写规范名称。
3.用宋体四号字体填写,行间距为20磅,左对齐。
文档附件2跟着课本去研学资源单位:安丘市青云山齐鲁民俗村安丘市青云湖青州博物馆潍坊科技馆研发单位:安丘市兴安街道城北小学研发主持人:刘文娟研发成员:陈桂友曹敏唐新强徐正博申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刘文娟42224002018年3月资源单位简介安丘青云山齐鲁民俗村:其民俗展示,如:书画、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剪纸、缝缀、木版年画、烧黑陶、扎风筝、核雕等民间手工艺的现场制作和民间婚俗、地方戏剧等民间文艺表演,是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开展研学活动,体验知行相生的实践智慧的最方便本土资源。
青州博物馆:收藏文物丰富品类珍贵,在中国同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
馆内现存文物已达两万件,是中国规模最大、收藏文物最多、门类最全的县级博物馆,有"小大博物馆"之称。
便于学生开展人文类研学。
安丘青云湖:湖面600公顷是山东省最大的人工湖。
依托汶河自然地形地貌,注重生态保护,以大水面、大森林、大草地、金色沙滩围合。
有多种鸟类栖息。
适合学生进行自然类研学实践。
潍坊科技馆:位于潍坊市人民广场南的文化艺术中心。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单位是学生进行科技类研学的最佳资源。
跟着课本去研学课程对象小学中年级课程主题:跟着课本去研学课程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家乡、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把课堂搬到阳光下”“在实践探索与体验中学习”。
弘扬、传播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在体验反思中提升,快乐中学习。
课程内容:从中年级语文教材中挖掘研学资源,有目的筛选便于进行研学的课文。
跟着课本去旅行【教学目标】1、学会搜集相关资料。
2、在分享资料过程中全方位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人物、风景等。
3、感受苏州的古典美与现代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在分享资料过程中全方位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人物、风景等。
难点:感受苏州的古典美与现代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技术】多媒体、ppt【学习资源】视频、图片、吟唱知识【教学过程】1、古诗导入师: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远方不止用于“憧憬”,再美好的远方也可以从脚下生发。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跟着书本去旅行,跟着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走进苏州。
师:(出示《枫桥夜泊》)你怎么知道《枫桥夜泊》是写苏州的呢?生:“姑苏”指的就是现在的苏州。
师:(补充)没错,枫桥是苏州西郊上塘河上的一座古桥,寒山寺是在枫桥不远处的一座寺庙,它们俩因唐朝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而闻名天下。
其实苏州除了“江枫渔火”的美妙景色之外,这里还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温婉娇媚,也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气干云。
苏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我眼中的苏州1、初识苏州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我们一起乘坐G1234号列车,从沈阳北站出发,经过1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到了距离沈阳1652.19公里的苏州。
现在让我们睁开眼睛,一起来感受一下苏州是个怎样的城市吧!生:对于苏州的初印象。
2、了解苏州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查找了关于苏州历史、文化、风景等方面的资料,谁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你感兴趣的部分呢?先了解一下苏州的历史吧!生:介绍苏州的历史师:你觉得苏州是怎样的呢?生:历史悠久师: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苏州,肯定会产生很多灿烂的文化吧,你都知道哪些呢?生:介绍苏州的文化师:那么你觉得苏州是什么样的呢?生:文化繁荣师:谁还查找了其他的资料?生:苏州人物师:这是怎样的苏州?生:人才辈出师: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还是我国重点旅游城市,那么它都有哪些好玩的呢?生:介绍苏州的美景。
《跟着语文课本去旅行》语文课堂创新学习项目案例教学主题:语文实践活动课时:三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教材和相关资料:人教版二——六年级语文课本中国儿童地图百科全书·世界遗产教材分析: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课文中提到的风景名胜实在是太多了。
例如《黄山奇石》,《日月潭》,《桂林山水》等,这还只是课文题目直接呈现出的景点名称的文章,那些古诗暗藏的名胜更是不胜枚举。
我们的语文书里竟然藏了这么多美景,不同的文章学习重点不同,有写作方法指导的《颐和园》,有教给学生历史知识的《圆明园的毁灭》,也有涉及到民风民俗的《北京的春节》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有必要带领学生细细研读我们的教材,来一次“旅行”。
学情分析: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可是目前学生的学生学业负担很重,即使假期也是奔波于各种辅导班,很难抽出时间到外面走走看看。
每次学到这样的课文时,孩子们也只是浅显地感知文字而已,不能对当地文化民风深入了解,即使查找资料补充书中的不足,也只是纸上谈兵,如果没有迈开脚步走出去,根本不可能有实践经验。
所以我萌生了带领孩子们“跟着语文课本去了旅行”的想法,鼓励孩子们动手查资料,做攻略,经过这样的实践体验,原本平淡无奇的课本也就变得鲜活起来,也锻炼了孩子们的统筹安排能力和选择决策能力。
教学目标本次项目化学习是基于人教版12册教材的静态语文研学活动。
用“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哪些风景名胜并且哪些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这一事实性问题设计项目活动,用“你想去哪里?你想完成一次怎样的旅行?你怎样完成这次旅行?”这一系列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性实践,创造性实践和审美性实践。
(1)通过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并梳理出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的风景名胜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
(2)通过教给学生简单制作旅游攻略的方法,提高学生统筹安排和选择决策的能力,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3)通过教师的抛砖引玉,和学生一起以旅行者的视角从不同方面分析典型课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并能利用所学语文知识把对“美”的体验表达出来。
《我们去旅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编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教材》第三单元“我们去旅行”,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旅行的意义”,了解旅行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旅行准备”,学习如何制定旅行计划、准备旅行物品;第三章“旅行中的安全与文明”,掌握旅行中的安全知识和文明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行的意义,提高对旅行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独立制定旅行计划、准备旅行物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旅行中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旅行计划的制定、旅行物品的准备、旅行中的安全与文明。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旅行计划,旅行中的安全与文明细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旅行计划模板、旅行物品清单、安全与文明宣传册。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旅行图片,引发学生对旅行的兴趣,进而引入课题。
2. 讲解:讲解旅行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旅行的重要性。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制定一份旅行计划。
4. 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旅行计划,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5. 举例:讲解旅行物品的准备,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旅行物品清单。
6. 演示:通过视频和现场演示,教授旅行中的安全知识和文明礼仪。
7. 练习: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旅行中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旅行的意义2. 旅行计划制定3. 旅行物品准备4. 旅行中的安全与文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为自己即将到来的假期旅行制定一份详细计划,包括旅行目的地、时间、行程、物品清单等。
2. 答案: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如户外拓展、亲子旅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旅行技能。
《我们去旅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我们去旅行》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旅行前的准备、旅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旅行后的反思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制定旅行计划、预订机票和酒店、整理行李、了解旅行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安全防范措施、旅行中的沟通交流、记录旅行日志以及旅行后的照片整理与分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旅行前、中、后各个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解决旅行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旅行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旅行计划的制定。
教学重点:预订机票和酒店、整理行李、旅行中的沟通交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旅行手册、安全知识卡片。
2. 学具:笔记本电脑、手机、旅行箱、行李清单、旅行计划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旅行照片,引发学生对旅行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a. 旅行前准备:讲解如何制定旅行计划、预订机票和酒店、整理行李。
b. 旅行中注意事项:介绍旅行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沟通交流技巧。
c. 旅行后反思:分享旅行心得,整理旅行照片和日志。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模拟制定旅行计划,预订机票和酒店,整理行李。
4. 例题讲解:讲解旅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旅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旅行前准备:a. 制定旅行计划b. 预订机票和酒店c. 整理行李2. 旅行中注意事项:a. 安全防范措施b. 沟通交流技巧3. 旅行后反思:a. 分享旅行心得b. 整理旅行照片和日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制定一份自己的旅行计划,包括旅行目的地、时间、预算等。
b. 模拟预订机票和酒店,了解预订流程。
c. 整理一份行李清单,确保旅行所需物品齐全。
2. 答案:a. 略b. 略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旅行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提高自己的旅行技能。
学写游记
——《跟着课文去旅行》微课脚本
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唐春梅
一、引入微课
【点击图片】同学们,课文《三亚落日》激起了你们对南国的向往了吗?这
里蓝天碧海,椰树摇曳,美不胜收。
三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留下唐代宰
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的足迹。
如今的三亚成了全国旅游胜地,有位
作者“跟着课文去旅行” ,在游览三亚的海棠湾小镇之后,写了一篇游记。
【点击】什么是游记呢?顾名思义,就是记录旅游经历的文章。
同学们也有
过不少游山玩水的经历吧?想把这些经历与别人分享吗?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
作者分享的在三亚小镇的旅行经历。
二、阅读游记片段
她把目光首先停留在小镇的农家院子,看到了这些景。
【点击图片】这样写道【点击】片段——来三亚,住在海边小镇,小镇离海边很近,步行约摸十来分钟就
到海滩。
小镇人家的院子里养着狗、鸡,通常大狗后面跟着几只小狗,母鸡
后面跟着一群小鸡。
房前屋后长着高大的椰子树,树顶都结着一嘟噜的椰果,四季
不断。
菠萝蜜树上挂着几个像大布袋子的大菠萝蜜,“布袋子”静静地吊着,等拳击手去练拳似的。
路旁随意栽着只有一人一手高的木瓜树,树干上挂着木瓜,自上而下
挨个儿排着队,逗人去采摘。
有些人家二层小楼,一根鸡蛋果藤攀沿而上,成百上
千个鸡蛋果挂在阳台上,令人叹为观止。
同学们,海边小镇人家院子里的哪些奇特的植物让你产生好奇?(稍作停顿)作者又是如何去写的呢?【点击】
三、掌握游记方法
方法一:有独特视角
一次旅程,可以写的内容很多。
【点击图片】三角梅,水桶椰,美丽异木棉⋯⋯作者把目光锁定小镇渔民家的院子,独特的视角发现了很有生活气息的事物,读者听了身临其境,这就是写好游记方法之一【点击】----有独特视角
海边小镇人家的院子看过,作者循着地上斑斑驳驳的槟榔汁,了解了民风民俗,跟着当地人嚼槟榔。
【点击】“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 。
这就是高高的槟榔树,青青的槟榔果。
作者又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呢?让我们来听【点
击出示】片段二——在三亚,随处可见直指苍穹的槟榔树,岛上的人都喜欢嚼槟
榔果儿,这是火火的热带风情。
【点击】卖槟榔的人把青果切成三份儿,拿起一份儿让你连同“蒌叶”包裹的干粉一起嚼,干粉是贝壳磨成的粉。
才放入口中还没有嚼,当地人会赶紧提醒:“第一口水要吐掉,一定要吐掉!”即使慌忙吐掉殷红的汁水,再吐掉两口。
你仍然会觉得口
腔和脸发热。
这种感觉迅速蔓延到喉咙和胸口,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头晕乎乎的,眼珠子也不听使唤了。
这是槟榔醉!内地过来的,没人敢嚼生
槟榔的。
海南人这样说:“槟榔加烟,法力无边!”
听了作者的描述,你想到了自己旅行时各种有趣的尝试了吗?敢于去体验,
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文字也生动,能吸引读者。
这就是写游记的第二种方法——【点击】方法二:敢切身体验
很多人到三亚,都先去看海,作者却把看海的经历放到最后来写。
【点击】南
海的海水澄澈,透明,沙滩干净得让人就想着席地而坐,就地而卧。
在三亚,
不同的海湾看到的海还不一样。
未开发的海棠湾,沙滩上没有什么人。
没有风,海也激起层层巨浪,如波澜壮阔的画卷铺展,涛声轰鸣,似雄浑的交响乐激越豪迈。
当卷起的千堆雪贴着细沙退去时,又似温柔呢喃的细语,就这样,周而复始,永不疲
倦⋯⋯
早晨七点零八分,太阳像个大红气球从海面浮起,弄潮儿已经在海上了。
远远地,瞧见两三个黑点点,一个浪头就将他们整个儿吞没,定睛瞧,他们又奇迹
般地出现在海上。
弄潮儿“出没风波里” ,你惊叹于他们的胆量,他们是最熟悉海
的人。
此刻,顿觉自己渺小如一粒沙,不敢靠近海水,觉得一个浪头就会将自己
卷进茫茫的水中。
彼时,你对它产生敬畏之情,顿觉大自然才是真正的主宰。
只
不过,它从不按自己的意志去行事,它只会敞开胸怀,容纳天地之万物。
三亚归来不看海!
【点击图片和视频】不同的海域,风景不一样。
风平浪静的海,波涛滚滚的海,为什么作者只写了波翻浪涌的海棠湾?那是为了表达对海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折服。
这是作者的高妙之处 ,借写景表达自己的内心。
这也是学写游记的第三个方法
【点击】“要寓情于景”
四、结束微课
【点击】同学们,“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要讲究方法,那样才能有
收获。
今后旅行时,及时捕捉旅途中新奇有趣的见闻,我们在作文时也就能“下笔如有神”,一篇好的游记就水到渠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