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化学发光技术用于单细胞表面磷脂酰胆碱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73.16 KB
- 文档页数:3
金纳米粒子及硫酸特布他林和尿酸的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检测法研究研究生:王坚石指导老师:赵书林教授学科专业:分析化学年级:2004级摘要毛细管电泳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新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仪器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和试剂消耗少、容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
毛细管电泳已经成功地与许多检测器联用,如紫外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电致化学发光检测器、化学发光检测器等。
化学发光检测无需激发光源、无背景光源干扰、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线性响应范围宽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微量和痕量分析手段,已在环境科学、临床医学、药物分析、工业分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将毛细管电泳和化学发光联用,同时具有毛细管电泳的高效分离和化学发光的高灵敏度,该联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氨基酸、蛋白质和多肽、三磷酸腺苷、生物碱、药物等的分析检测。
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对生命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光学、电学、磁学、催化、生物医药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准确快速地表征和检测纳米材料,对于促进纳米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分析主要有光度法和色谱法等,一般需要对复杂的生物样品进行前处理,同时需要的样品及试剂用量大。
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样品的需求量少,因此,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毛细管电泳药物检测方法,对其药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生物体液中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直接检测,对其含量的高低进行评价,可以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结论。
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对其临床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论文基于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体系,采用实验室自组装的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仪,对金纳米粒子、硫酸特布他林和尿酸的检测进行了研究。
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于金纳米粒子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检测金纳米粒子的新方法。
含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张胜兰1陈润锋1,2* 姜鸿基1,2刘斌1,2黄维1,2*(1.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南京 210046 )(2.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6 )摘要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有机电子学和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有机π共轭体系中引入杂原子是一种有效调节材料光电性能的手段。
磷原子既可以通过其d 轨道与π共轭体系间的σ-π相互作用来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又具有很好的可修饰性,如被氧化、硫化或与金属配位等,从而能有效地调控材料的光电性能。
因此,磷原子的引入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光电性能改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得到了研究者较多的关注。
本文根据引入磷原子的不同方式,综述了磷杂环戊二烯、二噻吩并磷杂环戊二烯、磷芴以及磷杂聚苯撑乙烯等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含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磷杂环戊二烯磷芴含磷有机光电材料中图分类号: O63 O62 O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90707Progress in Phosphorus-Contain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MaterialsZhang Shenglan1Chen Runfeng1*Jiang Hongji1Liu Bin1Huang Wei1*(1. Institute of Advanced Materials,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46, China)Abstract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due to their great potentials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The incorporation of heteroatoms into π-conjugated system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modify the properties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Phosphorus atom not only possesses d orbits for σ-π interactions, but also allows chemical modifications in diverse ways, such as oxidation, sulfuration and metal-coordination to fine-tune the properti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hosphorus-containing π-conjugated materials greatly broaden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optoelectronic property improvement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In this review, various phosphorus-containing π-conjugated materials we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ncorporation modes of the phosphorus atoms, including phosphole, dithenophosphole, phosphalfluorene, and phosphorus substituted polyphenylene vinylene et al. The progress of phosphorus-containing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has been summarized and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is prospected.Keywords phosphole; phosphafluorene; phosphorus-containing functional materials*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20804020)、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面上项目(08KJB150012)、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2009CB930600)和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TJ207035)资助;通讯联系人E-mail: iamrfchen@Contents1.Introductionmon types of Phosphorus-Contain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2.1Phosphole-based2.2Dithienophosphole-based2.3Dibenzophosphole-based2.4Phosphorus-Containing Polyphenylene Vinylene-based2.5Iminophosphorane-based3.Other types of Phosphorus-Contain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4.Conclusion and Outlook1. 引言目前基于有机π共轭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十分活跃,在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1]、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2]、非线性光学(Nonlinear Optical Devices,NLO)[3]、传感器(Sensor)[4]等领域都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力促进了有机电子学的发展[5,6]。
刘树萍,邢珂,韩博林,等.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的种类及在食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1):325−334.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110292LIU Shuping, XING Ke, HAN Bolin, et al. Types of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Sensing Techniques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Food Analysis[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4, 45(1): 325−33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110292· 专题综述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的种类及在食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刘树萍1, *,邢 珂2,韩博林2,关桦楠2,*(1.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2.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摘 要: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是一种结合了电化学和光化学的分析方法,因其可控性强、灵敏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食品分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ECL 是通过改变发射物或共反应物的浓度,使其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灵敏检测。
首先,该文总结了经典ECL 检测体系及基于新型发射物和共反应物的检测体系,并重点介绍了新型发射物中金属纳米团簇和量子点的最新进展,举例阐述其ECL 传感器的结构和检测原理。
其次,综述了ECL 传感器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最后对ECL 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食品中营养成分和污染物的检测提供参考,同时也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助力未来食品检测发展。
电化学发光技术及其在生物传感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电化学发光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简称ECL)是一种能够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发光的技术,具有响应灵敏度高、信噪比高、荧光测量结果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例如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等。
ECL的基本原理是将电活性分子引入到电极间隙中,这些电活性分子可以通过反应产生激发态的分子,从而产生发光。
ECL技术常用的电极材料有金、碳和氧化铁等,在电极表面覆盖上电活性分子,如TPrA(三苯基胺)、Ru(bpy)32+等。
ECL技术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免疫分析的ECL检测,另一种是基于生物传感器的ECL检测。
在免疫分析中,ECL技术可以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非常低浓度的生物分子。
这种方法常用于肿瘤标志物、病毒、细菌等生物分子的检测。
例如,有学者使用ECL检测方法检测免疫抗体卵黄素(IgY)的浓度,该方法具有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生物分子,ECL技术还可以使用不同的标记分子,例如碳纳米管、荧光染料等。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ECL检测则是一种利用生物识别与电信号转换的技术,将生物分子的特异性通过转化为电信号来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并且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体内、外的生物检测领域。
例如,在病毒荧光检测方面,有学者使用ECL技术实现了灵敏的病毒检测,检测信号与病毒浓度呈线性关系,可以检测到低至几百个病毒颗粒的浓度。
在肿瘤检测上,利用基于ECL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来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ECL技术近年来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速度快、重复性好等优点使其成为生物传感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随着ECL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将为人们提供更多更精确的生物检测服务。
苏州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考试科目:考试得分:________________ 院别: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专业:分析化学学生姓名:饶海英学号:20114209033授课教师:考试日期:2012 年 1 月 6 日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在分析上的应用趋势摘要:电致化学发光(ECL)方法已经在HPLC和流动注射、免疫分析、DNA探针分析应用,成功用于疾病诊断、临床分析、DNA测序等领域。
近些年,该技术已成功与毛细管电泳(CE)技术联用,显示出快速,高效,灵敏等优点,本文论以ECL-CE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且展望了该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分离电致化学发光毛细管电泳法(CE)作为一种新型微量分离技术, 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消耗量少、装置简单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复杂物质分离检测中。
由于其进样量低( nL级) , 因此对检测器的灵敏度有较高的要求。
发展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用于CE成为分析科学的研究热点。
电致化学发光( ECL)是电化学技术和化学发光方法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高灵敏检测新技术, 具有灵敏、原位、高选择性和高重复性等优点。
将CE与ECL联用, 兼有CE的高分离率及ECL的高灵敏度等特点, 可直接用于样品中微量组分的分离和测定[ 1]。
因此, CE-ECL在药物分析、生物样品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分析等各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联用技术概述1.1 CE-ECL技术的原理电致化学发光或电化学发光( Electrogenerate Chemilumnescence or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简称ECL) 是在化学发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其基本过程是在电极表面产生电活性物质经历电子转移反应形成激发态,之后激发态能量一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利用检测器对光信号进行检测,对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
电化学发光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化学发光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简称ECL)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分析技术,在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和生物传感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ECL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研究。
一、ECL技术的原理和特点ECL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反应的发光技术。
其发光是由于在电解液中存在的可发光物质,经过电化学反应在电极上被激发而产生的。
ECL技术具有多种优点。
首先,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其次,它可以检测复杂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细胞等。
此外,ECL技术操作简便、灵敏性高、时间短、无毒、无污染,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高通量、低荧光背景和多重检测等特点。
二、ECL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ECL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分子诊断和生物试剂盒等方面。
1、生物传感生物传感是指将生物分子与传感器相结合,通过传感器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
ECL技术在生物传感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传感器参数的测定和传感器信号的处理。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利用ECL技术,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人类白蛋白在生物液体中的浓度变化。
该传感器既能检测物质浓度,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2、分子诊断分子诊断是通过检测特定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方法。
ECL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在分子诊断中应用广泛。
例如,有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ECL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PSA(prostate-specific antigen),即前列腺癌标志物。
该传感器在复杂生物液体中灵敏检测PSA,具有良好的靶向和选择性,是一种潜在的肿瘤诊断手段。
3、生物试剂盒生物试剂盒是一种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试剂体系,包括酶标、免疫分析和核酸分析等。
ECL技术在生物试剂盒中具有广泛应用。
电化学发光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电化学发光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来产生光的技术。
它一般是指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通过自发的化学荧光产生光信号。
电化学发光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可用于细胞分析、分子检测、疾病诊断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电化学发光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1. 电化学发光技术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细胞分析是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电化学发光技术可以应用于细胞分析,通过检测细胞内的化学物质,了解细胞的状态以及某些细胞反应的生物学特征。
例如,研究者可利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来检测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了解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机制。
此外,电化学发光技术还可将荧光探针与细胞内分子结合起来,从而精细探测细胞内分子的浓度和活性。
因此,电化学发光技术在细胞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电化学发光技术在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分子检测是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通过分析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可以了解生命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发光技术可以应用于分子检测,通过与化学分子结合,利用荧光强度来测定分子含量、鉴定分子结构和功能。
例如,在分子诊断方面,研究者可以将电化学发光技术用于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和筛选,从而达到更高效、更准确的诊断效果。
3. 电化学发光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疾病诊断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电化学发光技术在疾病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者通过荧光标记特定的分子,如抗体或核酸,来检测样本中特定分子的存在。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研究者可以利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液样本中的病原体,如HIV和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快速诊断疾病并开展相应的治疗。
总之,电化学发光技术是一种在生命科学中应用广泛的技术。
它可以应用于细胞分析、分子检测和疾病诊断等领域,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发光技术有望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