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全市)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 格式:pdf
- 大小:383.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
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
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38.44万人。
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
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
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
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
酒市场的调研报告第一部分:市场概况阳泉市是山西第三大城市,是山西省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中心,是中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辖城、郊、矿三个市辖区和盂县、平定两个县。
全市总人口137.42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84.67万,乡村人口52.76万,全市城镇化率达61.61%。
2023年全市GDP为602亿元。
长治现辖10个县、2个区、1个县级市: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壶关县、黎城县、平顺县、襄垣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城区、郊区、潞城市。
人口333.4万人,2023年全市GDP为1328亿元。
晋城是中原经济区13个核心城市之一,晋城市下辖城区、泽州、高平市、阳城、陵川和沁水六县(市、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227.91万人。
2023年全市GDP为1011.6亿元。
其次部分:三地白酒行业现状分析四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生产厂长王维忠带着我们一行六人对阳泉,长治,晋城三个地级市进行市场调研。
通过对三地终端渠道及消费者调查、当地业务人员协同拜见重点经销商、酒店、商超及名烟名酒店,把握以下状况:一、爱好度数本地消费群体爱好度数以42—53度之间为主。
二、市场环境分析1.中国经济总体增速放慢,整体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
2.各项针对食品特殊是白酒政策的落实客观上使白酒市场增长缓慢。
3.白酒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而且不断加剧。
4.各酒厂、各级经销商的库存很大,但白酒产量仍是上升趋势。
5.销售终端的营销手段单一、老旧、缺乏创新。
小结:综合上述缘由,造成白酒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但是却缺乏对消费的的有效刺激,造成动销困难、产品积压、资金积压、风险积聚的`恶性循环。
三、竞争状况分析1.消费区间分布:低档白酒为25~45元;中档白酒为46~80元;高档白酒为81元以上。
我厂产品主要为低档白酒和少部分中档白酒。
2.主要竞争对手:汾阳王、北特加、杏花春、白酒老根等,主要竞争存在于低档白酒。
3.优势:在本地经营多年,有比较完善的营销渠道;在本地建立有专卖店,为产品结构调整做好铺垫。
第1篇2023年,我国建筑业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对2023年建筑业产值年度的总结:一、总体情况2023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686.73亿元,同比增长8.4%,超额完成年度预期调度目标。
其中,建筑业增加值为707.7亿元,同比增长5.9%。
全省房地产完成投资1263.07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496.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
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为25.04个月,同比下降13.71%。
二、主要特点1. 建筑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2023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中,住宅建筑业占比持续下降,非住宅建筑业占比逐步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 建筑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
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慧建筑等领域,我国建筑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2023年,我国建筑业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4. 建筑业产业链逐步完善。
2023年,我国建筑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链延伸不断拓展,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问题1. 市场竞争激烈。
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部分城市建筑市场需求下降,企业面临较大市场竞争压力。
2. 人才短缺。
随着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
3.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部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四、2024年展望1.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2. 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慧建筑等发展。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建筑行业人才素质。
4.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2023年我国建筑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晋城市装配式建筑市场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模式,通过将建筑组件在工厂内生产完成,然后再进行现场安装。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本报告将对晋城市的装配式建筑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市场现状和潜在机会,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晋城市的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和使用装配式建筑的客户进行,以了解他们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程度、使用情况和意向等。
市场调研则主要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和项目的实地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3. 调查结果3.1 装配式建筑市场概况晋城市装配式建筑市场整体规模较小,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程度相对较低。
目前市场上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工业厂房和公共建筑方面,住宅和商业项目相对较少。
3.2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根据调查结果,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降低施工周期: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效率。
•资源节约:装配式建筑可以减少现场施工对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质量可控:工厂化生产可以更好地控制建筑质量,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系数。
•灵活性:装配式建筑具有拆装和移动的能力,适应性强。
3.3 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分析调查发现,晋城市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有一定潜力和需求。
主要需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厂房:由于晋城市的工业发展比较快速,对工业厂房的需求较大,可以成为装配式建筑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公共建筑:晋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建设也有一定需求,装配式建筑可以满足这些领域的快速建设需求。
•临时建筑:一些展览会、活动等临时性场所的建设也是市场的一个潜在需求点。
3.4 装配式建筑市场前景展望尽管晋城市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较小,但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施工周期等要求的提高,装配式建筑市场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2022年《焦点访谈》观后感2022年《焦点访谈》观后感2今天,我观看了《焦点访谈》这个节目,一幅幅的画面,一件件的事情无不令人气愤,让人深思。
春节期间,不少家庭为了丰富业余生活,结伴外出旅行,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旅途中,本应该是快乐、开心的,但他们那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却与那里的美景是那样的不协调。
比如,在一座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物雕像上,可以看到许多人都骑在上面,甚至可以算的上是“全家总动员”了。
而在雕像的旁边,就竖立着一块很醒目的牌子,“爱护文物,请勿攀爬”。
当记者问起游客时,游客匆匆忙忙的说一声“不好意思,没有看见”,就飞快的走了。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名成年女游客竟然爬上树去照张“美照”。
照完后,想要下来,男游客却没有托住她,结果两人一起摔在了地上,弄得好不尴尬。
再看这一幅画面。
“请勿吸烟”的牌子就竖在旁边,一旁却站着一位摆着架子抽烟的游客,并把抽完的烟头随手就扔到了地上。
越看越让人气恼。
再看看路边这位吃着苹果的女士,边吃边把果皮吐到地上,而她的旁边就是垃圾桶,她却连一步都懒得走。
同样,这样的“懒”人也有许多。
明明厕所就近在咫尺,不负责任的家长却还是让孩子随地大小便,还强词夺理的说孩子憋不住了。
这让环卫工人们都很无奈。
再看这里,本来是供游客休息的停车场,游客下车却随手把吃剩的东西一扔而变成了“垃圾堆”。
.据环卫工人说,每天停车场的垃圾他们都要扫十五麻袋,而且还需要别人的帮助,不然根本清理不完。
这些行为不仅给环卫工人增加了负担,也让他们自己丢失了一份文明和素养,遗失了一份公德之心。
看完这些画面,对我触动很大: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与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背道而驰。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些坏习惯的形成,与他们平时的行为是分不开的,是来自自身的每一个小细节。
从现在起,就让我们与这些坏习惯告别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我们旅游的时候,不光要欣赏那里的美,还要留下自身的美。
晋城煤炭产业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中国煤炭产业重要的基地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晋城煤炭产业的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评估。
1. 晋城煤炭产业的基本情况晋城煤炭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晋城市境内煤炭蕴藏量大,储量丰富,煤种多样,以无烟煤、气煤、褐煤为主。
2. 煤炭产业的发展与现状2.1 生产水平晋城市煤炭产量居全国煤炭生产省份前列,年产煤炭量超过1亿吨。
煤炭产业为晋城市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企业规模晋城市拥有一批规模较大的煤炭企业,如晋城煤矿集团、晋城能源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煤炭开采、加工、运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3 煤炭品种晋城市主要生产无烟煤、气煤和褐煤。
其中,无烟煤是主要品种,品质优良,广泛用于电力、炼焦、化工等行业。
2.4 产业链条晋城煤炭产业链条完善,包括煤炭开采、加工、销售等环节。
煤炭加工业发展较快,涵盖了煤炭深加工、煤化工和煤电联产等产业。
3.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3.1 煤炭资源消耗晋城煤炭产业长期以来依赖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资源消耗较大,煤炭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3.2 环境保护压力煤炭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环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3.3 产业升级难度大晋城市煤炭产业长期以来发展较为依赖于传统市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难度较大。
4. 发展前景与建议4.1 发展新兴产业晋城市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煤炭深加工等,以降低对煤炭的依赖。
4.2 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晋城市应加大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力度,推广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技术,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4.3 完善环境保护措施晋城市应加强对煤炭产业的环境监管,推动企业治理污染,加大对污染物的排放治理和处理力度。
4.4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晋城市的煤炭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
结论晋城煤炭产业虽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但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条,在煤炭清洁利用、环境保护和企业创新方面仍有巨大潜力。
晋城工业旅游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工业旅游的兴起,晋城市加大了对工业旅游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我将就晋城工业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晋城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工业资源的城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发展工业旅游。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工业遗产和工业景观资源,通过对工业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打造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旅游景点。
例如,我们对晋城市的传统手工业作坊进行了保护和改造,将其打造成了具有观赏价值和体验性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晋城市在工业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们结合工业特色,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工业旅游产品,如工业主题展览、工业遗产保护区开放等,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工业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向外界展示了晋城工业旅游的独特魅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再次,晋城市在工业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加大了对工业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和环境,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工业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水平和素质,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最后,晋城市在工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工业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开发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旅游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同时,工业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管理也需要加强,以确保工业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晋城工业旅游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大对工业旅游的投入和支持,进一步完善工业旅游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以促进晋城工业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晋城工业旅游的发展贡献力量。
住宿和餐饮业包含什么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发展研究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下简称批零住餐业或批零业、住餐业),一般又称之为商业,是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晋城作为一个能源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中第三产业中的批零住餐业到底发展如何、如何发展,是本课题的研究主旨。
一、发展现状的纵向评价(一)经济成分趋于多元化计划经济时代所人为设置的城市国营商业与农村供销社集体商业两种简单的经济成份,目前已演进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局面。
2007年底,晋城从事国内贸易活动的限额以上的批零住餐业的法人企业达102个,产业活动单位达472个。
其经济成分除尚无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私营企业等统计类型的经济成分均应有尽有。
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活动单位占到了总数的69%。
(二)经营业态呈现多样化晋城批零住餐业的经营业态,已挣脱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简单经营形式,呈现多样化。
在零售业,既有包括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连锁店、购物中心和仓储式等有店铺经营业态,也有电视购物、电子商务等非店铺经营业态;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起步最早、起点最高、发展最快、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餐饮业,既有以菜系区分的中高档餐馆酒店和以家常菜为主的大众餐馆等经营业态,又有以方便个人消费的快餐店摊、以老字号命名或突出个性特色的其它经营业态;在住宿业,既有高星级、低星级经营业态,也有经济型和单体型经营业态,还有城乡家庭型经营业态;如,适应商品流通和生活服务需要,物流业及服务业的连锁经营业态在晋城也有很大发展。
2007年底,全市已有49个物流配送中心和100家第三方物流公司。
连锁经营企业延伸到晋城的连锁门店达到450个,其中本部在晋城的有169个,在外埠的有281个。
经营业态的多样化,进一步繁荣了晋城的批零住餐业,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晋城市城区与高平市经济发展比较情况报告书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晋城市包括城区、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陵川县和沁水县六县(市、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人口228万人。
我的家乡位于城区,本文就城区和高平市进行比较。
一.城市简介(一)城区晋城市城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总面积149.6平方公里。
为晋城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地域。
晋城市城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以煤与石灰岩为著;城区手工业历史悠久,名冠全市;城区组建后,随着市区的扩大,人流物流的增多,城区的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晋城市城区城乡兼半,优势互补,城乡一体化建设在不断推进;在着力建设市区的同时,以小康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乡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工作也在大步前进。
(二)高平市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南边缘,1993年撤县设市,是晋城市唯一的县级市。
全市总面积946平方公里,辖9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461个行政村和居委会,总人口48万人。
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是:集中精力、财力、物力,认真搞好六大基地建设。
即清洁能源基地、化肥化工基地、冶炼铸造基地、轻工食品基地、优质生猪基地、旅游文物基地。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六个倾斜”:向“三农”倾斜;向重大调产项目倾斜;向城市建设倾斜;向教科文卫特别是教育倾斜;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向生态环境倾斜。
二.数据分析过程:1.2006年至2011年期间城区与高平市的经济指数状况比较:(表1~表6)图1 2006年经济指数状况比较县级单位城区高平市项目绝对数排位为年度计划(%)排位比去年同期增减(%)排位绝对数排位为年度计划(%)排位比去年同期增减(%)排位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18.484 72.19 4 13 253.351 77.88 1 16.8 1财政总收入(万元)3.24 5106.23232.82110.791108.991 29.17 2固定资产投资(万元)7.28 2137.361 26 3 6.94 3 30.18 6-63.57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3623 1 ————8.79 5 2905 4 ————13.3 1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万元)1.34 6 83.75 4 0.22 626.481166.861 30.43 3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23.561 93.5 318.311 9.92 93.53 2 17.63 2图2 2007年经济指数状况比较县级单位城区高平市项目绝对数排位比去年同期增减(%)排位绝对数排位比去年同期增减(%)排位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77.8 4 14.5 5 93 2 21.8 1 财政总收入(万元)40142 5 19.4 3 151688 1 33.2 1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372537 3 8.4 5 362741 4 55.1 2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5074 1 8.7 6 4688 3 16.1 1 一般预算收入(万元)20591 5 20.8 2 50864 1 -12.1 6一般预算支出(万元)38630 6 37.6 2 75486 2 27.4 3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万元)57728 5 34 1 347092 2 16.3 3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506477 1 20.7 4 176042 2 38 1图3 2008年经济指数状况比较县级单位城区高平市项目绝对数排位比去年同期增减(%)排位绝对数排位比去年同期增减(%)排位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100.3 4 10.5 3 120.3 1 12.8 2 财政总收入(万元)50312 5 24.3 4 215888 1 29.1 2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597013 2 118.2 1 463444 3 27.8 2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5506 2 8.5 5 5184 3 10.6 3 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元)3448 4 16.4 3 3722 1 43.4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146 1 ——12556 3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9223 1 ——7359 4 ——一般预算收入(万元)27636 5 32 2 58624 2 24.8 5 一般预算支出(万元)45318 6 16 5 100688 1 33.4 2 第一产业肉类总产量(吨)1097 6 20.3 6 46238 1 35.5 4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万元)52887 5 -13 7 563207 2 20.4 3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万元)14113 6 -28.6 6 292607 1 133.1 2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万元)2745 5 152.7 5 1187 3 -73.2 1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798340 1 23 4 224903 2 30.4 1房地产开发投资(万元)74356 1 94.6 3 4070 5 69.6 4图4 2009年经济指数状况比较县级单位城区高平市项目绝对数排位比去年同期增减(%)排位绝对数排位比去年同期增减(%)排位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124.8 3 8.3 2 137.4 1 5.8 5 财政总收入(万元)56779 5 12.9 5 288000 1 30.4 2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905246 1 51.6 2 538326 3 16.2 4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5968 1 8.4 3 5629 3 8.6 2 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元)4681 1 35.8 1 3826 3 2.8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161 1 7.2 5 14086 3 12.2 2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9470 1 2.7 6 9057 2 23.1 2支出(元)一般预算收入(万元)32510 5 17.6 5 73457 2 25.3 3 一般预算支出(万元)56787 6 24.1 6 127688 1 26.8 4 第一产业农业总产值(万元)18536 6 6.7 1 139764 1 5.8 2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万元)112541 5 -2.1 7 609522 2 2.4 5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万元)33964 5 -46.3 6 202926 2 -31.7 5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万元)7768 4 114.7 3 31707 7 1965.5 6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955402 1 19.7 4 284846 2 26.7 1房地产开发投资(万元)159566 1 114.6 3 22188 4 445.2 1图5 2010年经济指数状况比较县级单位城区高平市项目绝对数排位比去年同期增减(%)排位绝对数排位比去年同期增减(%)排位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149.2 3 13.3 5 163.1 115.8 1财政总收入(万元)64317 5 13.3 4 314288 1 9.1 7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113595 1 23 5 663776 3 23.3 2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6655 1 11.5 4 6340 3 12.6 2 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元)4407 1 -5.9 6 4239 2 10.8 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7353 1 14.5 1 15853 3 12.5 3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10586 2 11.8 3 11959 1 32 1 一般预算收入(万36208 5 16.6 75485 1 4元) 2 11.2一般预算支出(万元)67404 6 18.7 3 143688 1 12.5 6第一产业农业总产值(万元)21831 6 5.8 6 156913 1 10.1 4 羊生产情况(万只)0.5 6 0.5 6 1 5 1.3 5 禽生产情况(万只)17.8 6 22.9 5 68.9 2 59 2 猪生产情况(万只)0.961.4 6 24.8 1 62.9 1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万元)161561 5 32.4 3 884950 1 22.7 6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万元)30931 5 57.6 5 288170 2 44.8 6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万元)6315 4 -21 3 44259 7 38.9 7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999017 1 17.3 6 298914 2 19.7 3房地产开发投资(万元)215456 1 35 2 20049 4 -9.6 5图6 2011年经济指数状况比较县级单位城区高平市项目绝对数排位比去年同期增减(%)排位绝对数排位比去年同期增减(%)排位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126.5 3 15 3 157.4 1 161财政总收入(万元)79699 5 34.4 3 338435 1 19.5 5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981743 1 52.9 3 708365 3 50.8 4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49845 5 37.7 2 92782 2 22.9 6 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元)64077 5 26.7 7 140243 1 32.1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472 1 14.9 6 12728 3 15.2 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9149 3 13.4 4 9727 1 9.3 5支出(元)一般预算收入(万元)49845 5 37.7 2 92782 2 22.9 6 一般预算支出(万元)64077 5 26.7 7 140243 1 32.1 6第一产业农业总产值(万元)18935 6 5.3 4 148102 2 6 3 羊生产情况(万只)1 6 0.5 6 3.1 5 1.5 5 禽生产情况(万只)20 6 7.8 6 90.4 3 39.1 3 猪生产情况(万只)1 6 0.8 6 35.3 1 50.1 1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万元)199692 6 21 4 1088818 1 19.5 5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万元)31352 6 23.8 5 462123 1 84.7 2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万元)14191 3 90.6 5 37074 7 -8.2 2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809698 1 18.6 1 242887 2 14.1 6房地产开发投资(万元)220098 1 15.8 1 16736 3 -12.1 42.下图为2006年至2011年城区和高平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状况:3.下表为2009年至2011年农业、工业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状况:县级单位年份农业总产值(万元)工业增加值(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总计农业总产值所占比例(%)工业增加值所占比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比例(%)城区2009 18536 112541 955402 1086479 0.02 0.10 0.88 2010 21831 161561 999017 1182409 0.02 0.14 0.84 2011 18935 199692 809698 1028325 0.02 0.19 0.79高平2009 139764 609522 284846 1034132 0.14 0.59 0.28 2010 156913 884950 298914 1340777 0.12 0.66 0.22 2011 148102 1088818 242887 1479807 0.10 0.74 0.16三.得出结论:由以上表格和折线图分析可以得出:在2006年时,城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和增长速度都要逊于高平市,但其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和增长速度要高于高平市。
晋城市(全市)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晋城市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进行深度剖析,从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晋城市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晋城市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晋城市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晋城市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晋城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晋城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三、晋城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3
四、晋城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晋城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晋城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晋城市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晋城市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晋城市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
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晋城市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晋城市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晋城市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图表目录
表1:晋城市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1)
表2:晋城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3)
表4:晋城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3 表5:晋城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4)
表6:晋城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晋城市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晋城市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
表12:晋城市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7)
表13:晋城市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晋城市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9表17:晋城市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