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第9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可编辑word)学习专用
- 格式:docx
- 大小:16.24 KB
- 文档页数: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因为什么重大问题,而仅仅因为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个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第1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一.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 德育渗透点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 重、难点重点:熟读、背诵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
(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三)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1. 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 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 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四)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1. 学习《使至塞上》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
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
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②指名读,思考:A. 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B. 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C. 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③讨论: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词释义】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随风:指“随君”。
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古诗今译】
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在听到王昌龄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风”字亦作“君”。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值得细细玩味。
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随君一作:随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一作:随君)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赏析鉴赏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赏析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赏析鉴赏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②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③。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④西。
【重点字词解释】①左迁:尊右卑左,即贬官。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②子规;即杜鹃鸟。
③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④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令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鉴赏】从诗题中可知这是李白听说王昌龄已赴贬所之后写的,朋友被贬,自己未及相送,只有寄上一首诗来表达对他的关切和同情。
前两句用杨花落尽和子规啼两个意象,既说明时间在暮春初夏,也用花落飘飞、零落成泥、杜鹃声声这些隐含着的意韵表达心中的苦闷、彷徨、感伤。
以叙写实,更准确、更清晰地表达了自己复杂而又伤感的心理状态。
三、四句上面地远天高无法相聚的遗憾而来,希望将自己的.同情关切与安慰寄托给天上那澄明的月亮,让它飞到友人身边,传达我的问候吧!明月是皎洁、柔美的,这明月再带上我的一片问候和关心,也许会给远在贬所的朋友进去一片温馨和宽慰,冲淡他心中的悲戚。
李白对月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这首诗就是借月寄友,聊以释其愁怀的奇想之作。
王昌龄见到诗,每当月明之夜,就会有远方送来的一片友情来与他相伴,是安慰,也是鼓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文学家杜甫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以王昌龄为主题的题材诗歌。
这首诗以平仄适度的五言律诗形式,娓娓道来了王昌龄的壮志豪情以及他被贬谪的遭遇。
下面是该诗的原文及翻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将军,清秋节,垂杨碧树,西北望晴川。
草木凋零虫声绝,谁伴明月空照人。
欲素才难立,蹉跎日已多。
泽畔黄鹂连怨啼,建康衡阳两已过。
巴童享钓力,邛子持兰樽。
不资身后期,为酿末年尊。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奉帚平明勉至公,让袍缤纷锦。
尘生北地雪,关山夜半云。
卷地风来忆昔游,翻天覆地搅兴云。
飞蜩与天远,烟波随岸分。
射入长安分老去,青楼丧乱多惆怅。
王昌龄尚未达,韩古尔新汉。
凄凉切近鸣条酒,嘉名尘土看来难。
江上鸥鱼弄晚晴,夕阳山花似海情。
明朝望乡处不见,满眼青楼空念盈。
此曲有柳花无数,家家扬酒黄昏雨。
挑尽波头漫不遂,谁忍独去欢娱地。
翻覆着鱼肠,乱绕着飞絮。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寒烟翠袖多开胸,独坐幽篁泉下听。
闲吟怀古空自语,浩荡离愁百千重。
当年董贼争娇妻,一虎两雄不相宜。
窈窕淑女有颜色,遥指暗中山有棱。
却道天凉好个秋,却道风光有独游。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山中何事?松叶鹿尘。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素手青条揽,纤腰红绡裙。
卧多情人绕枕边,独语北窗众咏迁。
忆君远,忆君远,扇席箫声处处。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外流莺一般绿。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子。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里孤雁哀。
虽乘槎桥风欲便,吹折笛花落波澜。
连枝欲拂琼户根,独步天下怪石行。
蛟龙自弄圆章笔,羲皇亦敢衔宝麟。
不惜贴身书百卷,恰应犹抱五云心。
对客无言,对山斜晖。
笑问客从何处来?把酒临风倾十杯。
寻儿桥边忆旧游,夜月星稀。
校尉光风漏透碧,铺天翠幕杳茫里。
轧轧戈声至寒骨,一夜满天风雨起。
名园寂寞径花未开,白面冯唐泪血红灯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第【1】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实录一、导入师:星河耿耿,银汉迢迢。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
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和“春蚕到死丝方尽”忠贞不渝的李商隐。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师生一起朗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2.简介作者。
师:通过这些诗歌,谈谈你对李白诗歌特色及为人的认识。
生: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唐朝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生: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风格豪迈,个性鲜明。
生:他的诗歌常常运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多种手法,营造一种瑰丽的色彩。
生:他很重感情,在他的诗歌当中常常流露出对家乡和亲的怀念,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
今天,我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看看这首诗又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
(温故而知新,在琅琅的读诗声中,巧妙地将新内容的学习渗透其间,学生兴致勃勃,教学水到渠成,没有斧凿痕迹)师:知道了诗人,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为了深入地理解诗歌,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当时的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
因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时代和当初特定背景下的产物。
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生:天宝初年,王昌龄为了一细枝末节的小事,竟然被贬谪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遐荒”,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叹惜。
好朋友李白在扬州听到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远方的好朋友王昌龄,表达了他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篇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知识与能力】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
(重点)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一)学生说诗(二)教师评诗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一)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
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带拼音、注释、译文)《闻wén王wáng昌chāng龄líng左zuǒ迁qiān龙lóng标biā遥yáo有yǒu此cǐ寄jì》作zuò者zhě:李lǐ白bái杨yáng 花huā落luò尽jìn 子zǐ规guī啼tí,闻wén道dào龙lóng标biāo过guò五wǔ溪xī。
我wǒ寄jì愁chóu心xīn与yǔ明míng月yuè,随suí君jūn直zhí到dào夜yè郎láng西xī。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与:给。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译文:在杨花落完,杜鹃鸟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情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赏析古诗,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赏析篇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左迁:贬官降职。
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称。
龙标:唐代县名。
唐武德七年(624)设置,治所在今湖南黔阳县。
王昌龄贬官龙标,故后世习称王龙标。
诗中“闻道龙标”,即以贬官之地龙标代指王昌龄。
这是李白的一首七绝名作。
据考证,王昌龄贬为龙标尉约在天宝七载(748)。
第二年杨花飘落、子规鸣啭的暮春季节,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贬谪远方的王昌龄。
王昌龄为何被贬?当时殷?[在《河岳英灵集》评语中说是“不矜细行”,新旧唐书也都说是“不护细行”,可见王昌龄没有犯大的过错,充其量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的小事,竟然被贬滴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遐荒”,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叹惜。
第9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近五年未考)
唐李白
对应赏析
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主旨归纳
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官的消息,便题诗抒怀,表达自己的感愤,慰藉远方的友人。
写作特色
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关切与同情。
满分精练
1.诗歌首句中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答:
2.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答:
3.古诗词中作为意象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有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来入诗呢?
答: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的妙处。
答:
满分精练答案
1.杨花,子规。
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解析做这类题,需要记住一些常用诗歌意象的解说词句。
2.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以“明月”入诗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象征了二人的友谊就像皓月一样长久。
3.子规叫声凄凉,其鸣若曰“不如归去”,古人把子规当作悲情之鸟。
李白用“子规”入诗,表达了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及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解析在这里,李白将月亮人格化,他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还要让明月代替自己,伴随不幸的友人“直到夜郎西”,足见其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