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 QA检查单
- 格式:xls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6
CMMI3评估问答记录(EPG和QA)Scripted questions for EPG/QA FARSession: Date and Time: Duration: Questions PA RefWould you please describe how do you plan for QA activities?你是如何编制质量保证计划的?PPQA SP 1.1,1.2, GP 2.1 2.2,.2.3.2.4, 2.7Would you please describethe conduct of processaudits?过程审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PPQA SP1.1Would you please describethe conduct of productaudits in the projects?文档审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PPQA SP1.2How do you handle findings of the audit?审计的结果你是如何处理的?PPQA SP 2.1 AND SP 2.2Would you please describe how senior management is involved in QA activities 高层如何参与质量保证活动的?PPQA SP2.1, GP2.10, 2.8Would you please describewho audits QA function?谁审计QA的工作?PPQA SP 1.1Would you please describe QA measurement activities? QA 有那些度量?PPQA GP2.8, GP 3.2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of process improvementscarried out in yourorganization based on auditfindings?QA审计结果是怎样运用到过程改进活动的?PPQA SP 2.11、你是如何编制质量保证计划的?我们的质量保证计划是这样来编制的:在一个项目的里程碑进度计划制定出来后,我们开始编制《质量保证计划》,编制前我们会参考组织资产库里面历史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数据和查询OSSP里面定义的这类项目需要满足的质量目标。
CMMI实施经验总结-检查单设计CMMI实施经验总结-检查单设计睿泰科技王高球本文来源于多年从事CMMI研发管理咨询的经验总结,相信很多实施过CMMI的企业都会被各种各样的“检查单”所淹没,甚至到最后所以人员看到检查单就烦,从而变成了一种负担。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而如何保证企业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呢?这一直是质量管理知识领域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就目前来讲,保证产品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一、 QA检查:保证公司通过长时间一点一滴积累形成的企业财富(例如公司管理及工程技术相关过程和标准)能很好的在以后项目中得到充分应用。
二、评审(技术或者管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也是很多企业为什么会投入资源执行这项活动的根本目的。
三、测试: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量,并评估其满足设计、需求、乃至客户诉求的程度。
相信大家对上面三种质量手段概念都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在这里我也不过多详细阐述了。
但就我多年的咨询经验来讲,上述几种质量手段,除了测试在各个公司还算是得到应有的重视并充分实施外(因此测试在本文中也就不阐述了),其他两种手段要么是没有做,要么是浮于形式。
其实并不是企业不想好好去应用好“QA检查”和“评审”这两项质量手段,而是不知道怎么去利用好这两种质量手段去提升公司产品质量。
通过这些年的经验积累,以及跟同行的交流,大家基本上都赞同要让“QA检查”和“评审”这两种质量手段产生明显的效果,核心在于这两种质量手段都会用到的“检查单”,下面将给大家介绍怎样才能设计并使用好“检查单”这种工具。
检查单(Checklists)是软件质量管理活动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通过检查单的作用是提醒检查人员检查哪些内容,避免遗漏。
在设计、使用检查单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六点:(1)2种类型的检查单要分开设计检查单可以分为针对形式的检查单与对针对内容的检查单针对形式的检查单是一种有法可依的检查单,他们需要依据公司的过程、规程、模板、指南等而定义,是由QA人员来使用,主要是用来检查活动、工作产品与规范的符合性问题。
Scripted questions for EPG/QA FARSession: Date and Time: Duration:我们的质量保证计划是这样来编制的:在一个项目的里程碑进度计划制定出来后,我们开始编制《质量保证计划》,编制前我们会参考组织资产库里面历史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数据和查询OSSP里面定义的这类项目需要满足的质量目标。
再结合本项目的特征确定项目的质量要素和质量目标,质量要素可能包括进度偏差、工作量偏差、成本偏差、质量成本、生产率、需求稳定指数、系统测试缺陷密度、系统测试缺陷清除率、验收测试缺陷密度等等。
同时我们还会根据这些质量项定义这些质量项的检查时间点、频率、参与的人员、以及这些质量目标要在哪些活动中进行检查。
另外还要去定义整个质量活动的过程安排以及过程质量的检查安排,一般一个项目我们会安排检查的几个主要过程域有项目规划活动、项目监督与控制活动、需求开发与管理活动、统测试活动、配置管理活动等等以上这些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我会把这些都写入《质量保证计划》里,纳入整体项目计划中,然后进行评审,最后会得到公司高层的批准。
2、过程审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我们的过程审计工作是这样开展的:我们在项目规划期间会制定《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保证计划中会包括过程审计的活动安排(活动安排有:1、对阶段工作的审计 2、对重大问题的审计 3、对决策活动的审计 4、对配置管理的审计等等),同时还包括每项活动审计的时间点、时机、频率、参与的人员等等。
主要手段是采取检查单的形式来进行审计,检查单里面包括针对这个项目定义好的检查项,这些检查项都是一些比较客观的是非题,检查项根据每个项目的不一样,我们都会制定出不同的检查项,以此来审计整个过程。
3、文档审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我们的文档审计工作是这样开展的:我们在项目规划期间制定的《质量保证计划》中会包括文档的审计活动安排,活动安排有审计的时间点、时机、参与人员等等。
.1. 请说明组织的质量保证政策?QA有哪些职责(PPQA GP2.1/PPQA GP2.4)组织定义了《组织方针指南》其中定义了各岗位角色的工作方针,其中包括质量保证工作执行的指导性原则:客观的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1.独立于项目的质量保证人员(QA)负责客观评价“产品”和“过程”2.QA负责向项目组通报不符合项,确保问题解决3.QA负责分类统计不符合项,发现改进机会,向项目组和EPG建议改进.2.什么时候开始制定QA计划?QA计划中有哪些内容?提供了哪些资源(PPQA GP2.2/PPQA GP2.3)《项目级质量保证计划》在项目策划阶段制定,她的主要内容包括:QA的资源、QA角色与职责、项目审计周期和频率(如:代码抽查准则),不符合项解决途径等。
.3.如何执行过程质量保证和工作产品质量保证?(PPQA SP1.1/PPQA SP1.2/All Pas GP2.9/ OFP GP2.9/OPD GP2.9/OT GP2.9)项目层面:1.项目审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过程审查任务:1.项目生命周期子过程:项目启动过程、项目计划过程、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过程、设计过程、代码实现过程、产品集成过程、测试过程、验收过程等2.项目支撑过程:集成项目管理过程、度量与分析过程、风险管理过程、配置管理过程、决策分析过程b.产品审计任务:1.《项目计划书》、《需求调研报告》、《用户需求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书》、《数据库设计书》、《详细设计书》、《代码》、《测试用例》《测试计划》等2.作为QA人员我们还会通过周例会和日常工作,对项目组做培训和引导,使项目组了解、熟悉组织标准过程模板;通过产品和过程的审计,帮助项目组发现过程和产品的不符合项,和项目组沟通、协商解决组织层面:1.针对EPG的过程改进和组织培训过程的审计制定了《组织级质量保证计划》2.按照季度进行审计,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组织级过程产品审计报告》中,审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组织级培训过程的审计关注:要有培训需求的收集、培训计划安排、具体培训通知、准备培训教材、培训签到、培训反馈、培训总结b.组织过程改进过程的审计关注:改进计划、组织财富库的建立、过程改进意见的收集和评审、改进过程的跟踪、过程试点计划、EPG对过程的评估(一年一次现状调查报告),过程改进报告等.4.质量保证活动产生哪些工作产品? 这些工作产品如何管理?(PPQA SP2.2 / PPQA GP2.6)项目级产生的质量保证活动产品:项目级质量保证计划、项目级过程和产品检查单、不符合项管理表、质量保证报告组织级产生的质量保证活动产品:组织级质量保证计划、组织级过程和产品检查单、组织级不符合项管理表这些工作产品均放入SVN中进行管理.5.质量保证活动所发现的不符合事项,你如何处理?(PPQA SP2.1)。
项目名称/编号
检查日期
检查人
状态检查项状态标记这是第几次对本过程的检查所用工时主要检查项
说明1. 是否进行系统概述和文档概述?
2. 是否列出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3. 是否列出参考资料及相关信息?
4. 是否描述了设计的主要功能及需求之间的依赖关
5. 是否设计了项目的处理流程和步骤?
(最好能画出处理流程图)
6. 是否对非功能需求的实现进行了设计?(包括有效性、效率、灵活性、完整性、安全性、互操作性、可靠性、键壮性、可用性等)
7. 是否对性能方面要求的实现进行了设计?(包括数据精确度、时间特性、存储空间等)
8. 设计是否包括了所有的需求?
9. 是否设计了用户接口?
10. 内部接口的定义是全面的?(文件、数据和信号)
11. 每个内部接口的定义有写入和使用模块?
12. 是否每项设计都有信息来源和依据,确实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确实能满足项目的预期目标?
13. 是否设计都不冲突或重复?
14. 描述是否正确、简明、无二义性?
15. 对系统结构的设计进行合理性和可行性判断?
16. 对处理流程进行合理性和可行性判断?
17. 对接口设计进行合理性判断?
18. 故障处理设计是否有效?
24.
19. 在现有条件和限制下,根据本文档能否开发出符合需求的项目产品?
20. 所有设计的编写是否在细节上都一致?
21. 是否每个设计都可以追溯至需求?
25.
26. P :合格 O : 不合格 TBD: 待完成 NA: 不适用《概要设计说明书》同行评审检查单
编号:
22. 是否每个需求都有对应的设计?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