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5-遗传因子的发现(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0.83 KB
- 文档页数:14
单元目标检测卷五遗传因子的发觉和伴性遗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因子彼此独立,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逝B.孟德尔用测交试验验证了他所提出的假说C.在进行杂交试验时,须要在花粉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D.F1的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不影响F2出现3∶1的性状分别比2.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觉了两大遗传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探讨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料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别比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为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试验D.孟德尔发觉的遗传规律可以说明全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3.已知某种植物果皮的有毛和无毛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限制的,让多个果皮有毛的亲本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有毛∶无毛=7∶1(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致死状况)。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植物果皮的有毛对无毛为显性B.亲本的基因型有DD、Dd两种,且比例为1∶1C.F1中d基因的频率为1/4D.F1果皮有毛植株中DD∶Dd=4∶14.在家兔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确定毛色的复等位基因:A、a1、a2、a。
其中A基因对a1、a2、a为显性,a1基因对a2、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
该系列基因在确定家兔毛皮颜色时其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让全色的家兔和喜马拉雅色的家兔杂交,则不会出现的状况是( )A.后代出现7种基因型B.后代出现4种表型C.后代会产生基因型为a1a1的个体D.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根本区分是基因中的碱基排列依次不同5.某种植物的果皮颜色有白色、绿色和黄色 3种,分别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限制。
高三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测试题典型例题【例1】小麦易倒伏(D)对抗倒伏(d)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
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Tt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用抗病但易倒伏的纯种品种和易病却抗倒伏的纯种品种杂交,来培育抗病又抗倒的高产品种。
请回答:(1)F2中,选种的数量大约占F2的()A.9/16 B.3/16C.1/16 D.4/16(2)抗病又抗倒个体中,理想基因型是()A.DT B.DC.ddTT D.Ddtt(3)F2选种后,理想基因型应占()A.1/3 B.2/3C.1/16 D.2/16(4)F2代选种后,下一步应()A.杂交B.测交C.自交D.回交【例2】下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据此回答(注: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1)该病是一种染色体上的性遗传病。
(2)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则Ⅱ4和Ⅱ5的基因型依次为和。
(3)Ⅲ9与Ⅲ10婚配,后代子女患病的几率是。
(4)若该病的携带者在人群中占0.2%,当Ⅲ10与Ⅲ11婚配时,预计后代患病的几率是。
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人的正常肤色与白化病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2.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过程经过A、观察→问题→假设→演绎→实验→结论B、问题→观察→假设→实验→演绎→结论C、问题→观察→实验→分析→假设→结论D、观察→问题→实验→演绎→假设→结论3.遗传因子为Aa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下列哪项最有可能A、性状表现是1:2:1B、遗传因子组成是1:2:1C、性状表现是2:1D、遗传因子组成是3:1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是A、F1形成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且他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B、F1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C、F2的各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D、以上都是5.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常用的方法是( )A .杂交B .测交C .检查染色体D .观察性状2.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
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 .一定是白色的B .一定是黑色的C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3.关于测交,不正确的说法是( )A .F 1×隐性类型→检测F 1的基因型B .通过测定F 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 .测F 1的基因型是根据F 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表现型反向推知的D .测交时,与F 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4.隐性性状是指( )A .测交后代中未显现的性状B .杂种F 1中未显现的性状C .自交后代中未显现的性状D .后代中始终未显现的性状5.某种基因型为Aa 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 )A .雌配子︰雄配子 = 1︰1B .雌配子︰雄配子 = 1︰3C .A 雌配子︰a 雄配子 = 1︰1D .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6.下列关于性状分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性状分离就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B .性状分离就是指杂合的F 1产生的两类配子C .性状分离就是指杂合的F 1的后代出现不同的性状表现D .性状分离就是指同一生物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类型7.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长毛与卷毛B .蚕豆的高茎与豌豆的矮茎C .玉米叶鞘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D .兔的长毛与短毛8.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后统计过的小球要重新放回桶内,其原因是( )A .表示两种配子的数目要相等B .避免小球的丢失C .避免小球损坏D .小球可再次使用9.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其原因是( )A .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B .原核生物没有核物质C .原核生物没有膜性细胞器D .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主要进行无性生殖10.人类多指是一种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若夫妇俩一方是患者,另一方正常,则子女出现的情况是( )A .全部是患者B .全部是正常C .一半是患者,一半是正常D .子女的情况要根据患者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来决定11.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引起的遗传病,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孟德尔成功的关键。
下列特点不是其成功原因的是( ) A.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 B.相对性状易于区分C.自然状态下,亲本一般都是纯种 D.等位基因的数量少2.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占总数的( )A.116B.416C.616D.8163.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褐色是由显性因子控制,蓝色由隐性控制,已知一个蓝眼男人,和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A.1/8 B.1/4 C.1/6 D.1/24.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A.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C.两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5.金鱼藻纯合红花(RR)与白花(rr)杂交,F1杂合子表现为粉红色,这种现象属于( )A.完全显性B.不完全显性C.共显性D.表现型与环境有关6.基因型为RrYY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 )A.3:1 B.1:2:1 C.1:1:1:1 D.9:3:3:17.赤霉素是一种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将纯种矮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了高秆玉米 (玉米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这种高秆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为( )A.全为高杆 B.全为矮杆 C.高杆:矮杆=" 3" :1 D.高杆:矮杆=" 1" :1 8.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和D、 d)所控制;基因A、B和D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三对基因对黑色的作用程度是一样的,而且每对基因以微效、累积的方式影响黑色性状。
两个基因型为AaBBDd的婚配,则子代表现型种类数()A.3种 B.5种 C.7种 D.9种9.下列关于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个体数量比隐性性状个体多B.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易于表现C.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D.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大的是显性基因10.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aaXXY的残翅白眼果蝇。
必修二第一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质量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0·广州质检)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前提是后代数量多,样本大,但是在后代数量不够多的情况下,可能和理论值有差距。
答案:D2.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主要是通过 ( ) A.性状的遗传推知的 B.显微镜观察发现的C.理论分析总结的 D.测交实验总结的解析: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研究属于个体水平的研究,通过观察个体的性状表现来假设、推知内在的规律。
答案:A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 ) A.4∶4∶1 B.3∶2∶1C.1∶2∶1 D.8∶1解析:由题意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
用杂合的灰身果蝇交配,除去黑身果蝇后,灰身果蝇中杂合体∶纯合体=2∶1,即1/3为纯合体,2/3为杂合体。
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的结果可以用下列方法计算:因为含A的配子比例为2/3,含a的配子比例为1/3,自由交配的结果为4/9AA、4/9Aa、1/9aa,三者比例为4∶4∶1。
答案:A4.(2010·深圳调研)一个基因型为BbRr(棕眼右癖)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bbRr(蓝眼右癖)的女人结婚,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1/8的类型是 ( ) A.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 B.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C.棕眼右癖和蓝眼左癖 D.棕眼左癖和蓝眼右癖解析:Bb和bb杂交后代出现棕眼和蓝眼的几率各为1/2,Rr和Rr杂交后代出现右癖和左癖的几率分别为3/4、1/4,所以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1/8的类型是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
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定律)一、选择题1.某非常大的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有A1、A2和A3,它们互为等位基因,且A1对A2和A3为完全显性,A2对A3为完全显性,若三个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则在群体中表现出A3所控制的性状的比例为()A.1/3 B.1/9C.4/9 D.5/92.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3.玉米子粒颜色由E、e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基因型为EeRr的紫粒玉米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紫粒∶白粒=5∶7。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A.基因E、R同时存在的玉米子粒颜色为紫色,否则为白色B.基因型为E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导致性状分离比出现偏差C.基因型为EeRr的玉米作父本或母本进行测交,可判断致死配子种类D.基因型为EERr和eeRr的玉米进行正反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相同4.在某小鼠种群中,毛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A Y、A、a)控制,A Y决定黄色、A决定鼠色、a决定黑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基因A 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且基因A Y对基因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
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考情专能提升重点题型突破——遗传规律特例题型一基因致死问题【题型例解】剪秋萝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经研究发现,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
现将杂合子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 ) A.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0∶0B.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0∶1C.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1∶0D.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1∶1【解析】由题意可知,杂合子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 B X b,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b Y,又知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则窄叶雄株只能产生一种花粉,即含有Y的花粉,雌株能产生含X B、X b的两种卵细胞,则后代的表现型为宽叶雄株和窄叶雄株,无雌株。
【答案】 C【方法技巧】致死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阶段,在配子期致死的称为配子致死,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为合子致死。
(1)某些致死基因有可能使雄配子死亡,从而使后代只出现某一性别的子代,所以若后代出现单一性别的问题,考虑是“雄配子致死”的问题。
(2)对于合子致死问题,需根据亲代基因型确定出子代每一对相对性状基因情况,将致死基因去掉,从而求出后代基因型或比例。
【技巧试用】1.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女娄菜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请回答:(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
(4)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加固练遗传因子的发现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父本的雌蕊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2.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1,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定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A.1∶2∶1 B.5∶2∶1C.3∶5∶1 D.4∶4∶1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眼大和眼角上翘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D.豌豆的高茎和玉米的矮茎4.下列哪组个体都是杂合子()A.AA、bb B.AA、BbC.Aa、Bb D.Aa、bb5.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中,下列叙述与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无关的是()A. 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同B. 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活性相同C. 个体表现型不受环境影响D.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6.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适用于哪些生物()①噬菌体②乳酸菌③小麦④蓝藻⑤东北虎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②④7.某豌豆品种植株的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
一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其子一代出现高茎:矮茎=6:1,原因最可能是()A.含有显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B.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C.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D.隐性个体有50%死亡8.某种开紫花的植物有雌株、雄株和两性植株三种性别类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A、A+、a 控制,其中A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雌株,不含A基因但有A+基因时表现为两性植株,只含a 基因时表现为雄株。
下列围绕该植物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体内,原生质层无色的细胞不是叶肉细胞,而是根尖等处的无色细胞B.控制该植物性别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可组成6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有3种C.该植物中雌株与雄株杂交,子代雌株所占的比例应大于50%D.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两代,理论上F2中雄株所占的比例为1/6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测交实验能检测显性个体形成的不同基因型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纯种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的现象叫性状分离D.杂合子的双亲至少有一方是杂合子,纯合子杂交后代全是纯合子10.在遗传实验中,测交是指()A.F1与双亲之一杂交 B.F1与显性纯合子杂交C.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D.F1与杂合子个体杂交11.玉米的顶端是雄花序,叶腋处为雌花序。
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A组基础巩固练1.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A2.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B.“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D∶d=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D.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答案】A【解析】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再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
3.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①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答案】C【解析】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容易区分的性状,便于观察,即①②④正确。
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时,必须保证雌花没有自花受粉,因此,进行人工异花授粉之前,要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然后套袋,即⑥正确。
4.(2023年广东广州名校期中)某班学生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甲、乙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若干D或d小球代表配子,球混匀后从两桶内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记录结果后放回原桶内,重复以上操作多次。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备考特供(五)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题型一基因致死问题【题型例解】剪秋萝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经研究发现,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
现将杂合子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 ) A.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0∶0B.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0∶1C.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1∶0D.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1∶1解析由题意可知,杂合子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 B X b,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b Y,又知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则窄叶雄株只能产生一种花粉,即含有Y 的花粉,雌株能产生含X B、X b的两种卵细胞,则后代的表现型为宽叶雄株和窄叶雄株,无雌株。
答案C【方法技巧】致死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阶段,在配子期致死的称为配子致死,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为合子致死。
(1)某些致死基因有可能使雄配子死亡,从而使后代只出现某一性别的子代,所以若后代出现单一性别的问题,考虑是“雄配子致死”的问题。
(2)对于合子致死问题,需根据亲代基因型确定出子代每一对相对性状基因情况,将致死基因去掉,从而求出后代基因型或比例。
【技巧试用】1.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女娄菜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 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请回答:(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4)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5)能否出现后代全为窄叶,且雌雄各半的情况,若能写出亲本的基因型,若不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质检卷五遗传因子的发现(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2016北京通州期中,16)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实验都设计了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B.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2.(2016江西赣州期末,10)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学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须考虑雌、雄蕊的发育程度B.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是纯合子C.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D.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3.(2016北京四中期中,5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一位研究者检验了东非某人群中290个儿童的血样。
在这个人群中疟疾和镰刀型贫血症都流行,调查结果见下表,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基因患疟疾不患疟总数/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4.(2016甘肃天水一中三次考,40)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A.1∶1∶1B.4∶4∶1C.2∶3∶1D.1∶2∶15.(2016北京通州期中,1)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Bb ABAbaBab配子间M种结合方式子代:N种基因型P种表现型(12∶3∶1)A.A、a与B、b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6.(2016江西上饶下学期一模,6)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
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 )A.1/2B.4/9C.5/9D.17.(2017湖南长郡中学期初测试,6)已知等位基因H、h及复等位基因I A、I B、i共同控制A、B、O血型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若小明的血型为O型,他的爸爸为A型,妈妈为B型,哥哥姐姐皆为AB型,则小明爸爸、妈妈的基因型可能是( )A.爸爸为hhI A i,妈妈为HhI B I BB.爸爸为HhI A I A,妈妈为HhI B I BC.爸爸为HHI A i,妈妈为HhI B I BD.爸爸为HHI A I A,妈妈为HHI B i8.(2016山东烟台期末,21)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子代,则子代成熟植株中( )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3∶1B.有9种基因型C.高产抗病类型占1/4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9.(2016河北定州中学期中,15)下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卷叶(B)对直叶(b)为显性,红花(C)对白花(c)为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C.由图判断图乙可能发生染色体的易位,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D.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410.(2016吉林松原期末,26)虎皮鹦鹉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野生种都是稳定遗传的,若将野生的绿色和白色鹦鹉杂交,F1全部都是绿色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所得F2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不同表现型,比例为9∶3∶3∶1。
若将亲本换成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则F2不同于亲本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A.2/7B.1/4C.1/5D.2/511.菜豆种皮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A—显性基因—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显性基因—修饰效应出现,BB使色素颜色完全消失,Bb使色素颜色淡化)。
现有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下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P1×P2F1黄褐色F2黑色黄褐色白色3 ∶ 6 ∶7A.P1和P2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B.F1的基因型是AaBbC.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D.F2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5种12.(2016重庆大足一中一模,4)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
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单位: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桃树树体矮化对乔化是隐性B.甲组亲本基因型不全为纯合子C.乙组亲代乔化圆桃自交后代不全为圆桃D.上述两对相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二、非选择题(共28分)13.(8分)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卡拉库尔羊以适应荒漠和半荒漠地区而深受牧民喜爱,卡拉库尔羊的长毛(B)对短毛(b)为显性,有角(H)对无角(h)为显性,卡拉库尔羊毛色的银灰色(D)对黑色(d)为显性。
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以下问题。
(1)现将多头纯种长毛羊与短毛羊杂交,产生的F1进行雌雄个体间交配产生F2,将F2中所有短毛羊除去,让剩余的长毛羊自由交配,理论上F3中短毛个体的比例为。
(2)多头不同性别的基因型均为Hh的卡拉库尔羊交配,雄性卡拉库尔羊中无角比例为1/4,但雌性卡拉库尔羊中无角比例为3/4,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3)银灰色的卡拉库尔羊皮质量非常好,牧民让银灰色的卡拉库尔羊自由交配,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色卡拉库尔羊,其余均为银灰色,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4.(20分)(2016云南曲靖一中质检三,31)某二倍体豌豆种群有七对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如上述七对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该豌豆种群内,共有种基因型、种表现型。
(2)将高茎、花腋生、白种皮的豌豆与矮茎、花顶生、灰种皮的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茎、花腋生、灰种皮的豌豆占27/64,则F2中杂合子的比例为,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3)现有各种类型的该豌豆的纯合子和杂合子(单杂合子、双杂合子、多对基因的杂合子等)的豌豆种子,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实验方案是。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如果出现,则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则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1.A 两实验都设计了F1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A项错误;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项正确;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分析实验数据,C项正确;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D项正确。
2.C 研究花的构造必须研究雌、雄蕊的发育程度,A项错误;不能根据表现型判断亲本是否是纯合子,因为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现型一样,B项错误;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也就是等位基因要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两种雄配子数量相等,两种雌配子也相等(不是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这是分离规律的实质,是假说的核心内容,C项正确;测交方法可以检测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也能检测某一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D项错误。
3.A Bb、bb的儿童中,不患疟疾∶患疟疾=31∶12,说明镰刀型贫血症患者和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而BB的儿童中,不患疟疾∶患疟疾=134∶113,说明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A项正确。
4.C 由于含d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因此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D∶d=1∶1,而雄配子D∶d=2∶1,自交后代中三种基因型之比为DD∶Dd∶dd=(1/2×2/3)∶(1/2×1/3+1/2×2/3)∶(1/2×1/3)=2∶3∶1,C项正确,A、B、D项错误。
5.D A、a与B、b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A项正确;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即受精作用,B 项正确;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是4×4=16(种),基因型=3×3=9(种),表现型为3种,说明具备A或B基因的表现型与同时具备A和B基因的表现型相同,C项正确;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_B_)∶1(A_bb)∶1(aaB_)∶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2∶1∶1,D项错误。
6.A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则黄鼠的基因型只能是Aa,所以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为Aa∶aa=2∶1,基因A的频率为1/3,基因a的频率为2/3,则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Aa=2×1/3×2/3=4/9,aa=2/3×2/3=4/9,因此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1/2。
7.B 由题意可知,小明的基因型为hh__或H_ii,结合其爸妈的血型可判断爸爸的基因型为H_I A_,妈妈的基因型为H_I B_,由于其哥哥姐姐皆为AB型血,因此其爸爸、妈妈的基因型可能为HhI A I A、HhI B I B。
8.D 有茸毛的基因型是Dd(DD幼苗期死亡),无茸毛基因型为dd,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茸毛∶无茸毛=2∶1,A项错误;由于DD幼苗期死亡,所以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只有6种基因型,B项错误;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高产抗病类型为AaDd,占4/12=1/3,C项错误;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宽叶有茸毛类型为AADd和AaDd,占2/12+4/12=1/2,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