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貌与经济建设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27
中国地貌特征软件二班欢欢摘要: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外力共同作用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本文讲述了中国地貌特点及分类,人口分布、城市选址、农业发展等经济建设与地貌分布间的关系。
以及民族地区地貌与全国地貌的异同,同时介绍了几个世界著名地貌以及它们的特征分布。
关键词:中国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经济建设,著名地貌一、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1、类型复杂多样有被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
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
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是全国最低的洼地。
广西、和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强烈,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湟水流域,经六盘山麓、鄂尔多斯高原,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围,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黄土地貌。
在长白山、大岭、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
如长白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黔东南、桂中、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
中国大陆民族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多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区濒临南海,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著名的海湾有湾,湾淤泥质海滩为红树林海岸。
2、山地高原广泛分布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
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青藏高原上。
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高一地理学案5 专题6 岩石与矿物专题7 地貌班级姓名学号1、①化学元素——矿物——岩石之间的关系;②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③地壳物质循环2、主要地貌类型的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课前预习】一、岩石与矿物1、岩石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规律形成的集合体。
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地壳中含量排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是氧、硅、铝,其中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花岗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黑云母、石英、长石。
4、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1.地球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称为地貌,它是在地球_内力___和__外力__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 主要地貌类型有_流水_地貌、_喀斯特__地貌、海岸地貌、__风成___地貌、_黄土___地貌。
3. 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
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谷_深切而狭窄__;中游流水减缓,河谷宽阔,河床遭受_侧蚀___形成_曲流__,凹岸不断遭受__侵蚀__,而泥沙在凸岸不断_堆积;下游河床平缓,流水_堆积_作用强盛,往往形成广阔的_三角洲平原___。
以我国广东省丹霞山命名的___丹霞__地貌,也是一种流水侵蚀地貌。
4 . 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_石灰__岩地区,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___西南__各省区。
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
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有石芽、_石林__、溶蚀盆地、__落水洞__,还有相对高度较大的“__峰林_”和“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指__溶洞___。
5. 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我国的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_杭州湾以南__以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_杭州湾以北__的沿海地区。
6. 风成地貌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在干旱和沙漠地区常见的风蚀地貌有__风蚀洼地___、风蚀柱、_风蚀蘑菇____、风蚀城堡等;风积地貌主要有__沙漠(沙丘)_和黄土。
分布于中国内陆荒漠里的雅丹地貌也是一种_风蚀__地貌。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地形与地貌特征分析公路交通在山区地区的发展对于改善交通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山区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在进行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时,地形与地貌特征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地形与地貌特征进行分析,为合理选择公路路线提供参考。
1. 山区地形特征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包含了山脉、山峰、峡谷、河流等地貌形态。
首先,山区地势起伏,山峰高度悬差较大,地形陡峭。
因此,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时,需要考虑山体的稳定性和坡度的合理控制。
其次,山区交通通道狭窄,路线选择十分有限,需要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构造,避免选择过于陡峭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
此外,山区气候变化大,降水量较多,路面易受到降雨的影响,铺设排水系统是必要的。
2. 地貌特征对路线选择的影响地貌特征是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路线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山区的地形起伏和地质条件会对公路的线路选择和铺设方式产生影响。
例如,山区常见的峡谷地形会增加道路的穿越难度,需要选择适应地貌特征的桥梁或隧道设计,提高路线的可通行性。
其次,地貌特征也与山区公路的安全性息息相关。
山区常见的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需要在设计中进行充分考虑,选择远离地质灾害点的路线,或通过加固地质灾害点来保障公路的安全性。
另外,地貌特征也会对公路的通行能力产生影响,对于峡谷、河流等倒挂谷地形,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基斜坡稳定方案,确保公路在各种地貌条件下的正常通行。
3.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几种模式在面对山区地形与地貌特征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路线设计模式。
首先是山区公路多隧道模式。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道路穿越困难的区域,可以选择隧道作为解决方案,提高路线的可通行性。
其次是山区公路顺山行驶模式。
根据地形的起伏情况,选择合适的路线,尽量使公路的上下坡度平缓,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另外,还可以采用山区公路分段设计模式,根据地形与地貌特征的不同,在设计时将公路划分为不同的区段,分段选用不同的路线和建设方案。
《地貌与经济建设》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使学生了解不同地貌类型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包括其优势和限制。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思考的能力,能够从地理角度思考经济发展问题。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梳理1、让学生查阅资料,总结常见的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2、要求学生分析每种地貌类型在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二)案例分析1、提供一些国内外不同地貌区域的经济发展案例,如我国的四川盆地、东北平原,以及国外的瑞士山地等。
2、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地貌是如何影响当地的农业、工业、交通、旅游等经济活动的。
(三)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或所在城市的不同地貌区域进行实地考察。
2、学生需要记录所考察区域的地貌特征,并观察当地的经济活动类型,如工厂分布、农田状况、交通线路等。
(四)方案设计1、假设给定一个特定的地貌区域,如一片丘陵地带,要求学生设计一份经济发展方案,包括适合发展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2、学生需说明设计方案的依据,即如何考虑地貌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三、作业形式1、书面报告(1)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知识梳理和案例分析的作业,要求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2)书面报告应包括图表、数据等支撑材料,以增强说服力。
2、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地考察后的讨论和交流。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上汇报考察结果和小组的观点。
3、个人方案展示(1)学生个人展示自己设计的经济发展方案。
(2)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
四、作业评估1、知识掌握(30%)(1)对不同地貌类型及其特征的描述是否准确。
(2)对案例中地貌与经济关系的分析是否深入、全面。
2、实践能力(30%)(1)实地考察记录是否详细、准确。
(2)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观察和分析中。
3、创新思维(20%)(1)设计的经济发展方案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
教案初中二年级地理中国的经济建设教学教案:初中二年级地理《中国的经济建设》教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经济建设的背景和历程;2. 理解中国经济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3. 掌握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经济建设的背景和历程;2. 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3. 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4. 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2. 掌握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一、中国经济建设的背景和历程中国经济建设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改革开放时期。
1949年以前,中国经济落后、贫困,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如农村改革、城市工业化等,逐渐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经济建设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经济建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中国经济建设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最后,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
其次,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如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
再次,中国的农业生产迅速增长,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给。
最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四、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的挑战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经济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变,加强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其次,中国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地貌特征软件二班张欢欢摘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着特征。
本文讲述了中国地貌特点及分类,人口分布、城市选址、农业发展等经济建设与地貌分布间的关系。
以及民族地区地貌与全国地貌的异同,同时介绍了几个世界着名地貌以及它们的特征分布。
关键词:中国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经济建设,着名地貌一、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1、类型复杂多样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
如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
又如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面海拔─155米,是全国最低的洼地。
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作用强烈,发育了典型的地貌。
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流域,经麓、,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内,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
在、大岭、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滇东、、桂西有广泛的喷发,形成。
如长白山峰顶的就是一个;在、桂中、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
中国大陆民族地区的多居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区濒临,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着名的海湾有钦州湾,湾内淤泥质海滩为。
2、山地高原广泛分布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
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青藏高原上。
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56.7%。
这里集中了全国以外的主要中山。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4.1 常见的地貌类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二、课标解读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辨别不同种类的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的特点。
2.掌握地表各类型地貌的分布区。
3.掌握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地貌与“地形”概念趋同,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
根据地表各种各样形态划分五大类基本地形,地貌又称地形,而按照其成因可分为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等;处理地貌类型时,可拓展相应次级地貌类型及成因;对地貌景观特征描述时,可从分类、分布范围、形态特征、次级地貌组合等方面授课。
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在本节课标中体现明显,强调以学生的野外或户外地貌景观的观察和理解等实践活动为主,外出条件达不到时通过图像、视频、模型帮助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地貌。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授课后可留作业寻找家乡(锦州市)的多种地貌类型,分析其成因、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安排在选择性必修1中第四章第一节,是在大气圈、水圈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第三个重要的圈层——岩石圈,从宏观角度认知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进一步讲述地貌与人类经济活动的联系,贴近日常生活,对认知自然地理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地貌”的知识为接下来选择性必修2中的“人口分布”、“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在初中阶段学习了5种基本地形,但其学习主要以简单的外部形态分类为主;现阶段学习则从成因入手,更加深入的学习地貌知识。
高一年级的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活跃的思维,但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层次思索能力,尚不能形成完整知识框架。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提出有效问题,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空间,并鼓励学生从生活入手,更好理解和接受本节课知识内容。
五、教学目标综合思维1.从不同地貌的图片、描述、次级地貌类型、分布区等角度综合分析,准确判断出地貌类型。
2.讨论获得地貌形态对农业生产布局、工程选址建设、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等经济建设活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如综合分析天眼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原因等。
湖北省黄石市《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犯罪的未遂可能发生在()。
A、犯罪着手以前B、犯罪着手以后C、犯罪预备阶段D、犯罪中止以后【参考答案】B2. 某单位两座办公楼之间有一条长 204 米的道路,在道路起点的两侧和终点的两侧已栽种了一棵树。
现在要在这条路的两侧栽种更多的树,使每一侧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不多于 12 米。
如栽种每棵树需要50 元人工费,则为完成栽种工作,在人工费这一项至少需要做多少预算。
()A.800B.1600C.1700D.1800【参考答案】B3. 某有色金属公司四种主要有色金属总产量的1 /5为铝,1/3为铜,镍的产量是铜和铝产量之和的1/4,而铅的产量比铝多600吨。
问该公司镍的产量为多少吨?()A.600B.800C.1000D.1200【参考答案】A4.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任何费用。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可以B、应当C、视情况而定D、不得【参考答案】D5. 我国的经学形成于西汉时期。
西汉统治者接受了()的建议,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确立了儒学的官学地位。
A、萧何B、霍去病C、卫青D、董仲舒【参考答案】D6. 下列对谚语“扬一益二”的评述,正确的是()。
A、反映了成都是三国时的政治中心之一B、反映了唐朝时成都经济地位的重要C、反映了宋元时成都市民文学的勃兴D、反映了明朝时成都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参考答案】B7.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下列情形中处理结果错误的是()。
A、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依法改判B、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法院重审C、原判决遗漏当事人,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依法改判" />D、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裁定驳回上诉【参考答案】C8. 根据事由:“××公司发行重点钢铁企业债券”,应使用的文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