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主编王学梅)第四章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104
第四章经济法规范论 ⼀、主体理论: 1、经济法主体的概念:指依据经济法⽽享有权⼒或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体或个体。
2、经济法主体的界定:同⼀主体,由于受不同的法律规制,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只要其依据经济法来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是经济法的主体。
3.经济法主体的分类:可分为宏观调控法主体和市场规制法主体两类,其中前者可分为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后者可公分为规制主体和受制主体。
4.经济法上的主体组合: (1)经济法的主体组合是“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调制⾏为来实现的,其地位是⾮平等的。
(2)在经济法的主体组合中,还存在着主体的差异性,这是经济法特殊性的⼀种表现。
5、经济法主体的⼆元结构:经济法主体的构成体现为⼀种“⼆元结构”,即可分为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并可以进⼀步分为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以及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
这种主体⼆元结构,也会体现在各个具体部门法中,如财政法中有财政收⼊的征收主体与缴纳主体、财政⽀出的拨付主体与受益主体等等。
经济法所体现出的多个层次的“⼆元结构”,体现了经济法主体的“复杂性” 6、经济法主体的能⼒:在经济法领域,调制主体必须具有调制能⼒,调制受体必须具有博弈能⼒。
主体的能⼒问题,关系到相关的主体权利或权⼒,也关系到主体的⾏为,进⽽也可能关系到主体的责任。
7、主体资格取得的多维性与特殊性: 多维性: (1)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是不同的。
通常,调制主体的资格,需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特别是专门的组织法或体制法的规定才能取得。
⽽调制受体的资格⼀般不需要有专门的法律做出特别的规定,主要是依据反映主体平等精神的民商法。
不过在经济法的调整⽅⾯,也不排除对某些特殊⾏业的市场主体做出特殊的要求。
(2)具体的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都有各⾃不同的法律依据。
例如财政调控主体和⾦融调控主体,其权原、具体的法律依据等都是不同的。
同样作为调制受体,虽在总体上都是市场受体,但其具体⾝份往往也要随具体法律⽽定。
模块二合同法律制度
一、合同法
1.概念
合同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合同: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调整范围
(1)调整:政府机关作为平等主体与对方签订的合同。
(2)不调整
①涉及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
②劳动合同。
3.基本原则
(1)平等: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自愿: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公平: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实信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5)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二、纵向流程。
第四章合同法律制度本章简介:1.本章属于重点章节,平均分值在16分左右,而且每年都会考查主观题。
本章教材在13年和14年都有明显新增内容,所以今年考核中仍需继续关注.2.本章出题往往是在具体合同的背景下,容易涉及大题的合同有买卖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租赁合同。
3。
本章学习以理解为主,入门难度不大,但是题目比较灵活,所以需要学员能够结合历年考题体会出题思路.【考点一】合同的基本理论(两星)【考点介绍】本考点偶尔出题,考核形式为客观题,重点在于合同法的适用情形和实践合同的例子。
一、《合同法》的适用1。
适用:平等主体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
2。
不适用:(1)特定合同中非平等的关系:政府用于公权力进行行政管理,如行政奖励的合同。
【注意】并非所有牵涉政府的都是非平等:政府采购合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合同受合同法调整。
(2)身份关系: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例题·多选题】(2009年)下列协议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
A。
监护协议B。
政府采购协议C。
专利转让协议D。
股权转让协议『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合同的分类(2)实践合同: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以外,还须实际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注意】常见的实践合同:保管合同、自然人借款合同、定金合同、借用合同。
★【考点二】合同的相对性理论(两星)【考点介绍】本考点本身虽然只是偶尔出题,但是它的观点在教材很多内容中都有体现,考核的也很多。
一、理论分析合同的相对性:指合同是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只能基于合同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不能向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
——债权是相对权1.涉他合同(P74):(1)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2)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结论】合同具有相对性,不论是向第三人履行,还是由第三人履行,责任只约束债务人和债权人。
经济法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嘿,朋友!咱们来聊聊经济法第四章的那些事儿。
先说说市场规制法吧,这就好比是一个大管家,管着市场里的各种“调皮捣蛋”。
比如说反垄断法,你想想,如果市场上有个企业像个霸道的大胖子,把其他人都挤得没地方站,那这市场还能健康吗?这时候反垄断法就得出马,把这个“大胖子”给管管,让大家都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再瞧瞧反不正当竞争法,这就像是个警察,专门抓那些偷偷摸摸、使坏心眼的家伙。
像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这不就是在欺骗咱们消费者嘛,反不正当竞争法可不能让他们得逞。
还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可是咱们消费者的“护身符”。
咱们买东西、享受服务,要是受了委屈,它就来给咱撑腰。
比如说买到了质量差的东西,商家还不给退换,这能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会说:“不行!必须给消费者一个公道!”
产品质量法也很重要哦。
一个产品质量不过关,那不是害人嘛。
就像一辆车,要是刹车不灵,这得多危险啊!产品质量法就是要让生产厂家对产品负责,不能马虎。
价格法呢,就像是个秤砣,保证价格公道合理。
要是有人乱涨价,把东西卖得贵得离谱,价格法就会出来说:“你可别乱来!”
广告法也不能少,那些夸大其词、虚假的广告,不就像个骗子在忽悠人嘛。
广告法就是要让广告老老实实,不能骗人。
你说,要是没有这些法律,这市场不得乱套啦?所以经济法第四章的这些知识点,那可都是为了让咱们的市场更有序、更公平、更让咱们放心呐!咱们得好好学,懂了这些,咱在市场里才能不被忽悠,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权益,不是吗?。
初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考点解析:第四章2018年初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考点解析:第四章2018年初级经济法基础考试教材第四章和2017年初级会计教材版相比,今年新教材发生以下变动:1、将原“增值税法律制度”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合并为全新的“增值税法律制度”2、新增“税收法律制度概述”3、根据现行税收政策,更新了一系列内容①住宿业、建筑业和鉴证咨询业等行业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②增值税的11%税率③增值税的5%征收率④农产品进项税额的抵扣⑤超豪华小汽车加征零售环节消费税第一节税收法律制度概述一、税收与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与税法1税收。
2税法。
(二)税收法律关系1主体。
2客体。
3内容。
二、税法要素1纳税义务人。
2征税对象。
3税目。
4税率。
(1)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
5计税依据。
6纳税环节。
7纳税期限。
8纳税地点。
9税收优惠。
10法律责任。
第二节增值税法律制度一、增值税纳税人(一)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以及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
(二)纳税人的分类1小规模纳税人。
2一般纳税人。
(三)扣缴义务人(四)纳税人会计核算二、增值税征税范围(一)销售货物(二)提供应税劳务(三)进口货物(四)销售服务1交通运输服务。
2邮政服务。
3电信服务。
4建筑服务。
5金融服务。
6现代服务。
7生活服务。
(五)销售无形资产(六)销售不动产(七)非经营活动的界定(八)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九)混合销售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服务,为混合销售。
(十)兼营兼营,是指纳税人的经营中包括销售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销售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的行为。
(十一)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三、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一)税率1基本税率。
(1)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除《增值税暂行条例》列举的外,税率均为17%。
(2)一般纳税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税率为17%。
第四章公司法第一节公司法的基本理论一、公司的特征与分类(一)公司的概念公司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但由于各国立法习惯以及法律体系的不同,公司的概念也不相同。
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时期,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公司的外延和内涵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公司法理论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公司的概念。
英美法系不太注重抽象概念的界定,因而未形成一个明确的公司的定义,例如:有些英美法系国家,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实现共同目的、从事共同事业就可以采用公司形式,公司分为商事公司和非营利公司,非营利性公司不一定是企业。
大陆法系较为注重概括性法律含义的界定,所以对公司概念一般采取概括规定的方式。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指股东依法以投资方式设立,以营利为目的,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独立法人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二)公司的特征公司不同于其他企业组织,也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公司是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设立的企业法人我国《公司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在中国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右限公司。
”第六条规定:“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不得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因此,公司的设立必须依法定条件、法定程序进行。
如果公司的设立必须符合其他法律规定的,还应当依照其他法律规定,如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等。
2.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股东设立公司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公司的经营活动获取利润,因此,以营利为目的是公司企业性的重要表现。
公司为了满足股东营利性的要求,也必须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
同时,公司的营利目的不仅要求公司本身为营利而活动,而且要求公司有盈利时应当分配给股东。
某些具有营利活动的组织,获得的盈利用于社会公益等其他目的,而不分配给投资者,则属于公益性法人,这种组织不能称之为公司。
第四章合同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北京的甲公司向大连的乙公司订购了一批海鲜,约定由乙公司于2月23日运抵北京的甲公司。
2月23日当天,乙公司因渔民未能向其交付海鲜,而无法履行与甲公司之间的海鲜买卖合同。
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公司应当要求渔民承担违约责任B.乙公司不必向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C.甲公司应当要求乙公司和渔民承担连带责任D.乙公司应当向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2.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承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B.承诺自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C.承诺人可以撤销承诺D.承诺期限为要约确定的期限3.甲纺织厂向乙棉花厂发出要约,称“购买一级皮棉1吨,价格5000元,由甲纺织厂上门取货。
”乙棉花厂收到该要约后,回函“同意,但由乙棉花厂负责送货上门,甲纺织厂不必上门取货。
”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乙公司的回函属于()。
A.要约邀请B.新要约C.承诺D.拒绝要约4.甲企业于1月1日以信件的形式向乙企业发出一份订购药材的要约,要求10日内答复,乙企业于1月3日收到该要约,次日回函表示同意;但因甲企业所在地区连续数日遭遇暴雨导致通讯中断,甲企业至1月11日仍未收到该回函;因该药材价格下跌,甲企业遂于1月8日再次发函至乙企业,表示撤销其要约;1月14日,甲企业收到乙企业先前的回函,未作处理。
假设正常情况下,乙企业的函件可在5日内送达甲企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企业与乙企业之间的合同于1月4日成立B.乙企业的回函属于迟延承诺,该承诺有效C.乙企业的回函属于迟到承诺,该承诺有效D.甲企业1月8日的函件属于对要约的撤销,导致原要约失效5.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B.应当由双方协商决定C.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D.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予以确定6.《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漆多俊《经济法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经济法的立法体系)【圣才出品】第四章经济法的立法体系4.1复习笔记一、经济法法律规范的分类和结构1.经济法立法内容上的分类和结构经济法的内容,是指经济法的各种制度和规定,是为经济法所规定的人们各种行为规范。
依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1)国家调节经济采取市场规制、国家直接参与投资经营和对社会经济引导调控等三种基本方式;分别发生国家对市场规制关系、国家投资经营关系、国家引导调控关系。
因此,调整以上国家经济调节关系的经济法,便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法律:①市场规制法,主要含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责任法。
②国家投资经营法,主要含国家投资法,国有企业法。
③国家引导调控法,主要含计划法、各种经济政策法及关于各种调节手段运用的法律规定。
(2)按照国家调节的目标和任务所主要侧重的方面国家调节可分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与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发生经济运行调节关系与经济结构调节关系。
因此经济法的立法内容包含经济运行调节法与经济结构调节法。
(3)按照国家经济调节关系可分为宏观经济调节关系与微观经济管理关系两方面经济法的立法内容包含关于宏观经济调节的法律规范与同其相关的微观经济管理的法律规范。
(4)按照国家经济调节实施过程各环节,可分为经济调节的决策、组织实施、监督与纠纷和违法的调解处理等方面经济法的内容包含关于经济调节的决策、组织实施、监督与纠纷和违法调解处理等方面立法。
(5)国家经济调节涉及国民经济的计划、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市场等各主要职能方面和工业、农业、商业、运输、通讯等各行业部门经济法内容也便可分为在以上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即包括关于国民经济各职能方面的经济法与关于各行业部门的经济法。
(6)按照经济成分,国家经济调节可分为国家对国有经济调节管理与对非国有经济调节管理经济法内容可分为关于国有经济的经济法规范与关于非国有经济的经济法规范。
(7)按照国家经济调节包括国家对国内经济领域与对涉外经济领域的调节,分别发生国内经济调节关系与涉外经济调节关系经济法内容可分为关于国内经济的经济法规范与关于涉外经济的经济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