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早期的B超、CT和MRI表现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450.03 KB
- 文档页数:5
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生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得到了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手段。
而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在新生儿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新生儿脑损伤影像学诊断进行介绍和探讨。
新生儿脑损伤概述新生儿脑损伤是指在围产期或出生后3天内出现异常现象的儿童,其病因可能为脑缺血、缺氧、感染、中毒、代谢紊乱、颅内出血等,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括胎儿窘迫、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综合征、脑积水等。
新生儿脑损伤的预后与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相关,较轻的损伤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后遗症,而严重的损伤可能导致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严重后果。
影像学诊断方法影像学诊断是指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而在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中,超声和MRI是最为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超声诊断超声诊断是指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
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是最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不需要孔洞穿过颅骨,具有无创、无辐射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通过该方法可以检测到颅内出血、脑积水、脑室扩大以及脑皮质下弥漫性低回声等异常表现。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的颅内异常的筛查和动态监测。
MRI诊断MRI是利用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对人体进行扫描,形成像素非常清晰的影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在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中,MRI具有精准定位、高分辨率和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等优点,但是MRI需要使用对新生儿较具有挑战性的静态和安静的环境,因此不太适于早产儿等特殊儿童群体的诊断。
MRI可以检测到颅内病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能够发现微小异常信号,如脑内出血和微创伤等。
此外,MRI还能够进行序列扫描,比如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多角度成像等,以更好地帮助医生确定出损伤的具体范围和严重程度。
诊断的意义及局限性在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中,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临床的发展和提高了专业医生的诊断准确性。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及MRI诊断比较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常伴随着产程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临床症状。
CT和MRI是常用的HIE诊断手段,两者各有优劣,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HIE的准确诊断率。
首先,CT检查能够准确地显示HIE患者的颅内出血、水肿、脑室扩张等病变,是针对急性病情时的首选检查方法。
在短时间内进行,能够为急救及时提供重要的辅助参考。
但是,CT检查不能反映出脑组织的详细结构和病变范围,也不利于病变的远期观察。
此外,CT检查辐射量大,不利于婴儿个体化的医疗保健需求。
相比之下,MRI检查具有更加优越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描出了脑损伤的更加精细
的结构及脑组织细微变化,并对病变的发生、发展等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具有比CT 更好的诊断价值。
通过不同脉冲序列的组合,MRI可以准确地进行HIE的病变分级(轻、中、重度),在病变定位、性质诊断及预后判断上,证实了MRI具有CT所不具备的超前优势。
当然,MRI的缺点是检查时间和成本较高,不适合紧急情况下急救流程,会受到婴儿
的运动、呼吸等因素影响,需要整合适当的麻醉和固定设备,以保障检查的细微操作。
总的来说,CT和MRI各自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必须因情况而定,根据病情、诊断要求及医疗条件进行相应的检查选择。
尽管MRI检查时间相对较长,但在HIE的诊断中具
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患者在病痛缠绵的同时更需得到医务人员的细心照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指南【HIE的定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
【HIE的诊断标准】本诊断标准仅适用于足月新生儿HIE的诊断1.临床表现:是诊断HIE的主要依据,同时具备以下4条者可确诊,第4条暂时不能确定者可作为拟诊病例。
(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100次/min,持续5 min以上;和/或羊水Ⅲ度污染),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2)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 min≤3分,并延续至5 min时仍≤5分,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 ≤7.00;(3)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 h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征(呼吸节律改变、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和前囟张力增高;(4)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
【HIE的临床分度】HIE的神经症状在出生后是变化的,症状可逐渐加重,一般于72 h达高峰,随后逐渐好转,严重者病情可恶化。
临床应对出生3 d内的新生儿神经症状进行仔细的动态观察,并给予分度。
临床分度表参见《实用新生儿第四版》及2005年HIE诊断指南。
【辅助检查】可协助临床了解HIE时脑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及明确HIE 的神经病理类型,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作为估计预后的参考。
由于生后病变继续进展,不同病程阶段影像检查所见不同,通常生后3天内脑水肿为主,也可检查有无颅内出血。
如要检查脑实质缺氧缺血性损害及脑室内出血,则以生后4~ 10天检查为宜。
3~4周后检查仍有病变存在,与预后关系较密切1、脑电图:脑电图可反映疾病时脑功能障碍改变,在HIE 的早期谚所及预后判断中起一定作用。
脑缺血的 CT、 MRI表现你知道吗脑缺血指的是因为脑血流量变少而使其无法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以及脑组织结构,脑灌注成像上会出现明显的低灌注改变。
脑缺血是一种多见的疾病,它的发生因素有很多,有时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会因各种因素而造成脑缺血损伤,比如脑出血血肿灶周的水肿缺血、代谢中毒引起的脑病、颅内发生感染引起的缺血性脑水肿、肺性脑病、肝性脑病以及肾性脑病等等。
对于脑缺血疾病的发展以及病灶位置的诊断都需要经过CT或是MRI来确定,下面我们了解下脑缺血的CT或MRI的几种表现。
1、糖代谢异常脑缺血高血糖脑损伤:急性高血糖症可能在血管没有损伤的状态下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高血糖还会严重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脑乳酸会出现增加,脑血管发生痉挛和脑缺血,在CT检查下可发现豆状核以及尾状核头部高密度,病变区组织密度较高,通过MRI检查可呈现出T1WI高信号,T2WI有轻度异常或是正常,而MRS指标显示出乳酸增高的情况,肌酐有所降低,这些表现都证明了能量衰退和神经元功能已经变差。
低血糖脑损伤几乎都发生在小孩身上,成年人也会出现,但相对较少。
急性症状主要有脑缺血、脑出血、呕吐、脑梗死以及神经过敏性症状等。
如果足月的小儿血糖在300mg/L之下,成人血糖在450mg/L之下就可诊断为低血糖症。
当小儿中枢神经受到影响后主要表现出弥漫性脑缺血、脑梗死以及脑水肿,主要发生在枕叶以及基地节区。
成人发生低血糖症主要是枕叶和其他部位发生脑梗死,几乎是多发的小片状以及层状坏死,层状坏死部分T1WI皮层的脑回样呈高信号,一过性脑的影像学检查有异常。
2、酒精中毒性脑缺血很多人都有酗酒的不良习惯,酒精中毒会造成身体各脏器以及中枢神经受损。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人体的下肢活动协调性以及运动功能都会出现问题,也可能会发生桥脑中央以及桥脑外髓鞘溶解,在MRI检查下可见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也呈现高信号,脑室部灰质那部分也可呈现高信号。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足月儿多见。
【病因】缺氧是发病的核心,其中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病因很多,缺氧原因有围生期窒息、反复呼吸暂停、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等。
缺血因素有心脏停搏或严重的心动过缓、重度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等。
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脑损伤的部位与胎龄有关。
足月儿主要累及脑皮质、矢状窦旁区,早产儿则易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二)临床表现根据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改变、有无惊厥、病程及预后等,临床上分为轻(兴奋)、中(抑制、迟钝)、重度(重度抑制、昏迷)。
特点是兴奋和抑制交替出现。
症状常发生在生后24h内。
惊厥最常见的表现。
同时有前囟隆起等脑水肿症状体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1.轻度机体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一般不出现惊厥。
症状于24小时后逐渐减轻。
辅助检查,脑电图正常,影像学诊断可无阳性表现。
2.中度机体主要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病情较重者可出现惊厥。
前囟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等。
足月儿出现上肢肌张力减退较下肢重,而早产儿则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减退比上肢重。
辅助检查,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样波或电压改变,影像诊断常发现异常3.重度机体主要表现为意识不清,昏迷状态,肌张力低下,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发作,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明显增高,拥抱、吸吮反射消失,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差,心率减慢等。
辅助检查,脑电图及影像诊断明显异常。
脑干诱发电位也异常。
此期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数留有后遗症。
(三)辅助检查B超具有无创、价廉,对脑室及其周围出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72小时内使用B超(早期)。
CT扫描(首选)有助于了解脑水肿范围、基底核及丘脑损伤、脑梗死、颅内出血类型,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适检查时间为生后2~5天。
颅脑B超检查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卢清辉;戎秋雁【摘要】目的研究颅脑B超检查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期间诊治的49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研究组);并选取同期4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全部入选对象均在出生后24h内与出生后1 ~ 3d之间对其进行一次颅脑B超检查,观察分析两组新生儿的颅脑B超检查结果. 结果全部入选对象的检查操作均完成后,观察分析组间的检查结果,对组间新生儿首次颅脑B超检查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Vs(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时间平均血流速度)、RI(阻力指数)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大脑中动脉Vd(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对比组间的第二次B超检查结果,研究组大脑中动脉Vs、Vm与Vd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的R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患儿首次检查,有27例患儿检出异常(55.10%),而第二次检查,有45例患儿检出异常(91.83%). 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应用颅脑B超检查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为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性依据.【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08)017【总页数】4页(P183-185,195)【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颅脑B超;大脑中动脉;诊断价值【作者】卢清辉;戎秋雁【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超声科,广东惠州 516081;广东省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超声科,广东惠州 516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2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好发于新生儿[1]。
HIE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且患儿在救治存活后,常常也会遗留癫痫、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智力低下及脑瘫等后遗症,对患儿的危害极大[2]。
脑 ct和磁共振的区别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脑部临床影像检查诊断方式进入到普通医院中去。
相对于各种高大上的国外影像诊断专有名词,脑部CT和脑部磁共振(MRI)因其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多种脑部疾病的诊断中,所以也被广大脑疾病病友所熟知。
简单来讲,脑部CT是医疗临床影像诊断的一种,其英文名称为COMPUTERD TOMOGRAPHY,翻译过来就是微机断层成像技术,世界上首台用于医疗的CT扫描机是1976年发明的。
同样,脑部MRI也是医疗临床影像诊断的一个分支,英文总成为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翻译成中文就是大家经常听得到磁共振成像技术,它也是影像断层成像技术的一种。
与CT技术一样,MRI技术也是1976年被医学专家应用到医学临床诊断中来的。
在临床医学上,虽然二者都属于医学诊断工具,但是MRI无论从基本工作方式、适应原始病症、影像诊断方法以及成像方式上都比比CT有着更为先进的技术优势,接下来我们就两者的具体区别做进一步讨论:一、CT和MRI在基础工作方式的不同虽然MRI和CT的中文翻译中都有“影像断层成像”的内容,但其实二者在基础工作方式上的确有很多的不同。
CT的工作原理跟我们以前做的X光有点类似,都是利用准直器和球管发射出的X线束、伽马射线、超声波等光束配合医疗探测器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截界面的环绕扫描,通过光电转换器和A/D装换器将探测器接受到的光信号转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电信号和数字信号,并最终由计算机输出设备形成CT图像。
相较而言,MRI的工作原理就与之天差地别了,核磁共振扫描仪利用人体内的氢原子的在磁场和无线电波的作用下,受到低能级别的射频脉冲刺激,再产生的三维空间编码的射频信号,经过不同的三个方形的磁力梯度场的定位后,由计算机处理重建,最后形成MRI断层图像。
1.CT和MRI在病症的适应度上有所不同1.CT适应症的领域通过对CT工作原理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微机断层成像技术是通过层层扫描人体的断面来确认组织间细小的构成变化和密度差异,所以因为这种优势的存在,CT更多的被应用于对脑骨部位、脑部神经系统以及脑部其他软组织的密度病变观察检测中,CT技术能够更容易的显示出脑部骨质组织的变化,如头骨钙化、颅骨骨折等病变。
医学影像技术中的MRI与CT扫描比较MRI与CT扫描在医学影像技术中的比较引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为医疗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和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作为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MRI与CT扫描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及适用场景,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医学影像技术。
一、原理:MRI扫描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通过对体内水分子的旋转和回复过程进行信号采集,获得体内不同组织的图像。
而CT扫描则是通过X射线在不同角度下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并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得到图像。
从原理上看,MRI扫描更注重对组织结构和信号强度的显示,而CT扫描则更擅长展示不同组织的密度和形态。
二、图像质量:MRI扫描由于利用了磁共振信号的特性,能够提供较高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对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明显。
CT扫描则在骨组织和肺部的成像方面优势明显,能够清晰显示骨骼结构和肺部的血管和肿瘤。
总的来说,MRI扫描适用于对脑、脊椎、关节以及软组织等的疾病诊断,而CT扫描适用于对头颅、胸腹部和骨科病变的评估。
三、安全性:MRI扫描不使用X射线,对人体无放射线辐射,因此相对而言更加安全。
同时,MRI扫描对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不需要注射造影剂。
相比之下,CT扫描由于存在X射线辐射,对患者身体有一定伤害风险,尤其是对于儿童和孕妇应慎重进行。
此外,CT扫描往往需要使用碘酸盐类或其他造影剂以提升对比度,可能引发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四、扫描速度与适用场景:MRI扫描相对于CT扫描来说,扫描时间更长,在对于有躁动不安的患者或者需要大剂量扫描的情况下,MRI扫描的图像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CT扫描则快速、高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清晰的影像结果,适用于急诊情况和有限的时间窗口需求。
MRI与CT检查的优劣势影像学技术是我国对多种疾病诊断与治疗中最常见的技术,其中以MRI技术与CT技术较为常见。
随着我国影像医学的不断进步,MRI与CT在临床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缺少对MRI与CT的了解,因此导致在面临较多的检查时不知所措,也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导致诊疗依从性较差,不利于疾病诊疗。
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MRI与CT检查的有点与缺点,见下文。
1 CT1.1什么是CTCT是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的简称,该种诊断是通过放射线的方式对人体进行扫描,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断层扫描图像。
1.2 CT的优点1.CT图像的密度分辨力高:图像的密度分辨力仅次于磁共振成像,CT图像可以通过调节窗宽和窗位满足各种观察的需要。
CT检查在一些部位具有独特的优势。
如肺部检查,CT明显优于MRI、B超及常规X线摄影。
2.对病灶的定位、定性准确:CT检查可获得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CT图像的层厚准确,图像清晰;与常规X线图像相比,无组织结构重叠。
应用CT测量功能可对病变进行定量分析。
3.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学资料:根据临床需要对病灶进行动态扫描,可观察病灶部位的血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如动态扫描和灌注成像等。
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方位重组,获得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可为外科制订手术方案和选择手术路径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
使用CT的定量分析功能,可知病灶部位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为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骨矿含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测定,有助于临床对骨质疏松和冠心病的诊断。
4.心脏成像:是CT临床应用划时代的突破,可对运动脏器的解剖细节进行细微观察和病变诊断,为影像学开拓了全新的领域。
为了提高心脏检查的空间和时间分辨力,各厂家还推出了众多的心脏检查专用技术,如变速扫描、期相选择性曝光、全自动心电智能算法扫描等。
此外,心脏后处理软件可以对冠状动脉、心肌、瓣膜进行多种重建和分析,从而对心脏进行全面的形态和功能诊断。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及MRI诊断比较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与围产期窒息有关。
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异常、肌张力异常、颅内压增高、癫痫、智力障碍等。
CT和MRI是诊断HIE的关键影像学检查方法。
CT在HIE的早期诊断中作用较小,因为CT在缺血再灌注阶段无法显示多发较小的缺血灶。
CT可以显示脑出血和脑水肿,但对于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却非常困难。
由于CT的肉眼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小的缺血灶或是水肿区域的显示效果也不是非常显著。
因此,CT的诊断敏感性不高,其典型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区域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钳击式MSCT和基于多层次压缩成像技术的MSCT在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优势。
MRI因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对缺氧性脑损伤的显示比CT更为敏感,而且可以更好的显示小的缺血区域和水肿区域。
MRI可以显示出早期病理改变,灰质和白质的异常信号可用于早期诊断。
同时,MRI还可以诊断并区分出各种类型的神经元损伤。
在HIE的不同病理阶段中,CT和MRI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对于轻度HIE,可能没有明显的影像学表现。
对于轻度到中等的HIE,MRI可以显示水肿,脑出血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对于中度到重度的HIE,MRI可表现为灰质和白质的异常信号增强。
而在不同临床类型的HIE中,MRI和CT的影像表现也有所不同。
对于突发型、缓慢型和反复型HIE,MRI和CT 的病理表现也存在差异。
总体而言,MRI在HIE的诊断和病理分析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MRI能够更好地显示灰质和白质区域的异常改变,并与临床表现结合起来,提高了HIE的诊断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HIE的临床评估和分析时,MRI是一种更加可靠的检查方法。
脑部CT和脑部核磁到底怎么选择脑补是人们身体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人们身体的支配中心,人的脑部健康与否,会对人们的的身体健康以及健康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时代不断不断发展、变化和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以及出行等均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我国当前脑部疾病的发生率也在呈逐渐增加趋势,为此,业界各人士及社会广大人群都越发高度关注和重视临床脑部检查问题,而若想保持身体健康,除了日常安全出行等以外,最好的方式便是积极预防脑部相关疾病的发生,并定期对脑部进行检查,而这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脑部的健康,那么,当我们脑部受伤或是需进行脑部检查时,是选择脑部CT检查好些呢还是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稳妥一点呢?本文就在进行脑部有有关疾病检查时,怎样选择脑部CT与脑部核磁更好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如下。
1脑部ct与脑部核磁的区别1.1脑部ct脑部CT检查是为平面检查,相对核磁来说,脑部CT检查成像图像的分辨率略低一些,但对出血尤为敏感,特别是对于新鲜的出血情况特别敏感,可有效分辨出极为细微的新鲜出血状况。
而针对脑干和小脑部位来说,由于骨头的伪影相对较多,因此会出现分辨率并不是很高的现象,而这也是脑部ct检查的一大缺陷所在。
1.2脑部核磁脑部核磁共振检查主要是三维检查,图像呈三维立体形式,更为直观且清晰,同时具有着各种不同序列,分辨率显著高于CT,通过不同序列,可清除地分辨出许多不同类型及症状的脑部疾病。
而对于功能核磁共振,还可以对脑部的具体功能状态进行合理研究[1]。
因此,脑部核磁共振检查属于三维立体检查方式,具有较高分辨率,且针对脑部脑干和小脑部位的检查有着更高分辨率,且检查效果明显比CT更高,不轻易出现伪影,但对于脑部新鲜出血的敏感性不如CT。
2脑部CT检查适用疾病类型CT检查使用与各种各样的急性病发,而需进行临床急救的患者便是急诊的首选检查,特别是适用于脑出血、颅骨骨折,炎性病变,颅脑肿瘤、血管性病变以及钙化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疾病的患者,以上类型疾病的患者采用CT检查时,CT的成像检查诊断价值明显优于核磁共振。
我们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会遇到CT和核磁共振(MRI)检查,有时候医生会让我们去做CT,有时候去做MRI,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在检查过程中该如何选择呢?1什么是CTCT是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的缩写,也被称为CT扫描或CT影像。
它是一种医学诊断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分析技术,生成人体内部的详细三维影像,从而可以检测和定位许多疾病和异常情况,CT扫描的影像清晰度高,并且可以显示出医生无法在其他诊断技术中看到的部位和细节,CT扫描广泛应用于检测骨骼损伤、肿瘤、内脏器官疾病、脑部疾病等多种医疗领域。
2 CT检查的作用(1)检测和定位肿瘤:CT检查可以准确定位体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2)检测骨骼损伤: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脱位、椎间盘疾病等病变,有助于医生进行治疗和手术。
(3)检测和诊断各种内脏器官疾病:CT检查可以用于诊断各种肝脏、肾脏、胰腺、胃肠等内脏器官疾病,如卵巢肿瘤、肝癌、胰腺炎等。
(4)诊断血管疾病:CT血管造影技术可以精确地显示血管的状况,如动脉瘤、血管狭窄、血栓等。
3 什么是MRIMRI全名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不需要使用放射线,因此对患者无电离辐射,它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内部的原子核进行激发和探测,根据原子核的进动特性来生成信号,通过对磁场、无线电波、梯度场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可以获得高清晰度、高对比度、多平面的影像,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人体组织的各项特征,如标本般地观察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和功能。
4 MRI的作用(1)诊断神经系统疾病:MRI可以生成详细的脑部影像,帮助医生检测脑损伤、卒中、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2)诊断骨骼和关节疾病:MRI可以显示骨骼、韧带、肌肉、关节软骨等组织的详细结构,帮助医生诊断骨折、关节疾病和其他骨骼病变。
(3)诊断内脏疾病:MRI可以对内脏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帮助医生检测肝脏、肾脏、胰腺等器官的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进展林存国【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后,与窒息程度、脑损害程度、开始治疗时间以及干预手段有关.目前对HIE的预后主要从临床症状、脑的形态学改变、脑功能变化、实验室检查等多角度综合判断.NBNA评分、头颅影像学检查、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肌酸激酶、8-异前列腺素F2α、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检查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脑损害程度,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The prognosis of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 HIE )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ies of asphyxia, cerebral damages, timing of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al regimens. At presen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HIE prognosis is mainly dependent on clinical symptoms, brain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brain function alteration,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NABA scoring, brain imaging, electroencephalography,brainstem induced potential, creatine kinase, 8-iso-prostaglandin F2α, and serum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are useful for the assessment of brain damage and prognosi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10【总页数】3页(P1502-1504)【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作者】林存国【作者单位】天津市泰达医院儿科,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常见病,主要指围生期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小儿脑发育的磁共振(mri)表现
小儿脑发育的磁共振(MRI)可以呈现出多种表现,这些表现可
以根据不同的疾病或情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磁共振表现:
1. 脑结构,MRI可以显示小儿脑部的结构,包括大脑、小脑、
脑干和脑室系统。
正常情况下,这些结构应当清晰可见,大小和形
态符合年龄特征。
2. 白质和灰质,MRI可以帮助区分脑白质和脑灰质,并显示它
们的分布和形态。
异常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白质异常信号或者脑灰
质的异常变化。
3. 脑发育异常,MRI可以显示出小儿脑部的发育异常,如脑发
育不良、脑发育延迟等情况。
这些异常可能表现为脑部结构的异常、大小不正常或形态异常。
4. 脑损伤,MRI可以显示出小儿脑部的损伤情况,如出血灶、
水肿、挫伤等。
这些损伤可能是由外伤、缺氧缺血等原因引起的。
5. 肿瘤和囊肿,MRI可以帮助检测小儿脑部的肿瘤和囊肿,显
示它们的位置、大小、边界和组织特征。
总的来说,小儿脑发育的磁共振(MRI)可以提供关于脑部结构、发育、异常情况、损伤、肿瘤等多方面的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儿
童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当然,具体的磁共振表现还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MRI与CT的区别CT的空间分辨率高于MRI,而MRI的对比分辨率高于CT,特别是软组织对比明显优于CT。
MRI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部位:①头部。
可清晰分辨脑灰质和白质,对多发性硬化等一类脱髓鞘病优于CT。
对脑外伤、脑出血、脑梗塞、脑肿瘤等同CT类似,但可显示CT为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肿。
脑梗塞或脑肿瘤的早期,CT不能查出,而MRI有可能显示。
对钙化和脑膜瘤显示不好。
脑干及小脑病变的MRI图像由于没有伪影是首选检查方法。
②脊柱。
不需要造影剂就能清晰区分脊髓、硬膜囊和硬膜外脂肪。
对肿瘤、脊髓空洞症、脱髓鞘病变等均有较高诊断价值。
显示骨折或脱位不如常规X射线或CT,但能观察脊髓损伤情况。
显示椎间盘较好,可以分辨纤维环和髓核,特别是矢状面图像可以同时显示多个椎间盘突出。
③四肢。
对骨质本身病变显示不如常规X射线或CT。
对软组织及肌肉病变包括肿瘤及炎症都能清晰显示,特别是对早期急性骨髓炎,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检查方法。
也是检查膝关节半月板病变的首选方法。
④盆腔。
对直肠及泌尿生殖系统优于CT,无辐射损害,特别适用于孕妇及胎儿检查。
⑤胸部。
对肺的检查不如常规X射线,对纵隔检查则优于CT,不用造影剂即可分辨纵隔血管和肿物,也是一项有价值的心血管检查技术。
⑥腹部。
主要用于肝、胰、脾、肾等实质脏器。
(一)MRI的优点与19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普通X射线或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相比,磁共振成像的最大优点是它是目前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
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1. 对人体没有游离辐射损伤;2.各种参数都可以用来成像,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这使得医疗诊断和对人体内代谢和功能的研究方便、有效。
例如肝炎和肝硬化的T1值变大,而肝癌的T1值更大,作T1加权图像,可区别肝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3.通过调节磁场可自由选择所需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