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试卷及答案B
- 格式:doc
- 大小:286.50 KB
- 文档页数:10
专业年级理论力学试题考试类型:闭卷试卷类型:B卷考试时量:120分钟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共10题)1、只要保持平面力偶的力偶矩大小和转向不变,可将力偶的力和力臂作相应的改变,而不影响其对刚体作用效应的大小。
()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既适用于刚体,也适用于弹性体。
()3、力偶可以与一个力等效,也可以用一个力来平衡。
()4、二力构件的约束反力必沿两约束点的连线方向。
()5、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一点的主矩同时等于零。
()6、静不定问题中,作用在刚体上的未知力可以通过独立平衡方程全部求出。
()7、固定铰链支座约束既能限制构件的移动,也能限制构件的转动。
()8、同一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的速度在这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
()9、平面运动中,平移的速度和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无关,而平面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有关。
()10、轮系传动中两轮的角速度与其半径成正比。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共7题)1、作用在刚体上两个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在上。
2、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构件称为。
3、刚体作平移时,其上各点的轨迹形状,在每一瞬时,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刚体的简单运动包括和。
5、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三个要素,力的、和。
6、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速度等于它在该瞬时的与的矢量和。
7、平面力系向作用面任一点简化,一般情形下,可以得到一个和。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1、下列不是研究点的运动学的方法是()(A)基点法(B)矢量法(C)直角坐标法(D)自然法2、下列不属于理论力学研究容的是()(A)静力学(B)运动学(C)动力学(D)材料力学3、刚体受处于同一平面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 ) (A)汇交于一点(B)互相平行(C)都为零(D)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垂直4、如果两个力系满足下列哪个条件,则该两个力系为等效力系()(A)两个力系的主矢相等(B)两个力系的主矩相等(C)两个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分别对应相等(D)两个力系作用在同一刚体上5、如图所示,点M沿螺线自向外运动,它走过的弧长与时间的一次方成正比,则点的加速度越来越,点M越跑越。
专科《理论力学》一、(共76题,共152分)1.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效应,力是( )。
(2分)A。
滑动矢量; B。
自由矢量; C.定位矢量。
.标准答案:C2。
梁AB在D处受到的支座反力为( ). (2分)A.5P/4B。
P C。
3P/4 D.P/2.标准答案:A3.图所示结构中,如果将作用于构件AC上的力偶m搬移到构件BC上,则A、B、C三处反力的大小( )。
题3图(2分)A。
都不变;B.A、B处反力不变,C 处反力改变;C.都改变;D.A、B处反力改变,C处反力不变。
.标准答案:C4.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2分)A.三力平衡定理; B.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C。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D.力的可传性原理;E。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标准答案:D5.三力平衡定理是。
(2分)A。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相互平衡必汇交于一点;B.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C.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
标准答案:A6。
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B,满足F A=—F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2分)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力;B。
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偶;C。
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标准答案:A7. 点的运动轨迹由直线和弧线组成,点作匀加速运动,如果保证直线与圆弧相切,则点的运动速度是函数,加速度是函数.(2分)A。
不连续,不连续B。
连续,连续C.不连续,连续 D。
连续,不连续。
标准答案:D8。
两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矢量始终相等,这两点的运动轨迹相同。
(2分) A。
一定 B.不一定C.一定不.标准答案:B9。
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的方向都指向同一点,则此瞬时平面图形的等于零。
(2分)A.角速度 B。
角加速度C.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标准答案:B10.重为G的钢锭,放在水平支承面上,钢锭对水平支承面的压力为FN,水平支承面对钢锭的约束力是F N。
第一题(16分)已知:图示平面结构中各构件的自重不计,杆AB 与杆CD 在B 点为光滑接触,尺寸与载荷情况如图所示,其中:P=2 kN ,q =1 kN/m 。
求:A 、C 两支座处的反力。
第二题(16分) 不计自重三铰架的尺寸及载荷如图所示。
求:支座A 、B 处的约束反力。
解:研究杆CBD,画受力图,列方程000,cos 4500,sin 4500,240C B C B B B X X F Y Y F P M F P ⎧=-⋅=⎪⎪=+⋅-=⎨⎪=⋅-⋅=⎪⎩∑∑∑ 再研究杆AB,画受力图,列方程 解得:42,4,2B C C F KN X KN Y KN ===- '0'0'00,cos 4500,sin 4500,2cos 4540A B A B B A B X X F Y Y F M m Q F ⎧=+⋅=⎪⎪=-⋅=⎨⎪=+⋅-⋅⋅=⎪⎩∑∑∑其中:'48,42B B Q q KN F F KN =⋅=== 解得:4,4,8A A A X KN Y KN m KN m ===⋅ 解:研究ACEF,画受力图,列方程 解得:20,20A B Y KN Y KN == 再研究杆ADC,画受力图,列方程 10,210C A M X P =⋅+⋅=∑解得:10A X KN =- 将10A X KN =-代入方程*,解得10B X KN =- A B C 1m 1m D P 1=20 kN1m1m P 2=40 kN E C BDPY CF BX C Q B F ’B A X A Y Am AP 1 X A Y A A B C DP 2 E X BY BP 1 X AAC D X C Y CY A Y B B C P 2EX B X C Y C1220,00,00,210A B A B B B X X X P Y Y Y P M Y P ⎧=++=⎪⎪=+-=⎨⎪=⋅-⋅=⎪⎩∑∑∑* Pq BAC D4503m 4m1m第三题(16分) 已知:图示平面机构,杆AC 水平滑动,借滑块C 带动摇杆OB 绕轴O 摆动,杆DE 以铰链与滑块E 相连,滑块E 可以沿水平轨道滑动。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本科生期末测试1 《 理论力学 I 》注意事项:1. 开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形式:(闭)卷;4. 本试卷共 ( 六 )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 号 一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 分一、 判断题 (正确打“√”,错误打“×”,将答案填在下表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XXX√√XX√√√1. 力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力沿这两个坐标轴方向进行分解得到的分力的意义是相同的。
2. 力偶无合力的意思是说力偶的合力为零。
3. 质点系惯性力系的主矢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而惯性力系的主矩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无关。
4. 平面力系向某点简化之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
则此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偶,且此力系向任一点简化之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5. 某瞬时刚体上各点的速度矢量都相等,而各点的加速度矢量不相等,因此该刚体不是作平动。
6. 两齿轮啮合传动时,传动比等于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转速比,若主动轮转速增大,则传动比也随之增大。
7. 若刚体内各点均作圆周运动,则此刚体的运动必是定轴转动。
8. 不管质点做什么样的运动,也不管质点系内各质点的速度为何,只要知道质点系的质量,质点系质心的速度,即可求得质点系的动量。
9. 质点系的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与动量矩。
10. 刚体受到一群力作用,不论各力作用点如何,此刚体质心的加速度都一样。
姓名 学号学院 专业班级 座位号( 密 封 线 内 不 答 题 ) ……………………………密………………………………………………封………………………………………线……………………………………得分oyxFF'c 二、 单项选择题(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将答案填在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DAADBBC1. 二力平衡条件的使用范围是( )A . 刚体 B. 刚体系统 C. 变形体 D. 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 2. 不经计算,可直接判定出图示桁架中零力杆的根数为( )。
专业年级理论力学试题考试类型:闭卷试卷类型:B卷考试时量:120分钟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共10题)1、只要保持平面力偶的力偶矩大小和转向不变,可将力偶的力和力臂作相应的改变,而不影响其对刚体作用效应的大小。
()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既适用于刚体,也适用于弹性体。
()3、力偶可以与一个力等效,也可以用一个力来平衡。
()4、二力构件的约束反力必沿两约束点的连线方向。
()5、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一点的主矩同时等于零。
()6、静不定问题中,作用在刚体上的未知力可以通过独立平衡方程全部求出。
()7、固定铰链支座约束既能限制构件的移动,也能限制构件的转动。
()8、同一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的速度在这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
()9、平面运动中,平移的速度和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无关,而平面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有关。
()10、轮系传动中两轮的角速度与其半径成正比。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共7题)1、作用在刚体上两个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在上。
2、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构件称为。
3、刚体作平移时,其上各点的轨迹形状,在每一瞬时,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刚体的简单运动包括和。
5、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三个要素,力的、和。
6、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速度等于它在该瞬时的与的矢量和。
7、平面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一般情形下,可以得到一个和。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1、下列不是研究点的运动学的方法是()(A)基点法(B)矢量法(C)直角坐标法(D)自然法2、下列不属于理论力学研究内容的是()(A)静力学(B)运动学(C)动力学(D)材料力学3、刚体受处于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 ) (A)汇交于一点(B)互相平行(C)都为零(D)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垂直4、如果两个力系满足下列哪个条件,则该两个力系为等效力系()(A)两个力系的主矢相等(B)两个力系的主矩相等(C)两个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分别对应相等(D)两个力系作用在同一刚体上5、如图所示,点M沿螺线自内向外运动,它走过的弧长与时间的一次方成正比,则点的加速度越来越,点M越跑越。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A、B及其标答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理论力学A 姓名:学年学期:2007-2008-1 学号:考试时间:2008-1-23 班级: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正确用√,错误用×,填入括号内。
)1、动平衡的刚体,一定是静平衡的;但静平衡的刚体,不一定是动平衡的。
()2、质点系有几个虚位移就有几个自由度。
()3、若在作平面运动的刚体上选择不同的点作为基点时,则刚体绕不同基点转动的角速度是不同的。
()4、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
()5、质点系中各质点都处于静止时,质点系的动量为零。
于是可知如果质点系的动量为零,则质点系中各质点必都静止。
()6、凡是力偶都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7、任意空间力系一定可以用一个力和一个力偶来与之等效。
()8、两个作曲线运动的点,初速度相同,任意时刻的切向加速度大小也相同,则任意时刻这两点的速度大小相同。
()9、对于做平面运动的平面图形,若其上有三点的速度方向相同,则此平面图形在该瞬时一定作平动或瞬时平动。
()10、若质点的动量发生改变,则其动能也一定发生变化。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
)1、曲柄OA 以匀角速度ω转动,当系统运动到图1所示位置(OA 平行O 1B 、AB 垂直OA )时,有A V B V ,A a B a ,AB ω 0,AB α 0。
① 等于;② 不等于。
图1 图22、边长为l 的均质正方形平板,位于铅垂平面内并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若给平板一微小扰动,使其从图示位置开始倾倒,平板在倾倒过程中,其质心C 点的运动轨迹是。
① 半径为l /2的圆弧;② 抛物线;③ 椭圆曲线;④ 铅垂直线。
3、半径为R 的圆盘沿倾角为?的斜面作纯滚动,在轮缘上绕以细绳并对轮作用水平拉力F (如图3所示)。
当轮心C 有位移r d 时,力F 的元功是____________。
工程力学(Ⅱ)期终考试卷(A )专业 姓名 学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题分 251515201015100 得分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 杆AB 绕A 轴以=5t (以rad 计,t 以s 计)的规律转动,其上一小环M 将杆AB 和半径为R (以m 计)的固定大圆环连在一起,若以O 1为原点,逆时针为正向,则用自然法 表示的点M 的运动方程为_Rt Rs 102π+= 。
2.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
已知AB //O 1O 2,且AB =O 1O 2=L ,AO 1=BO 2=r ,ABCD 是矩形板, AD =BC =b ,AO 1杆以匀角速度绕O 1轴转动,则矩形板重心C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 =_ r _,a =_ r 。
并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3. 两全同的三棱柱,倾角为,静止地置于 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质量相等的圆盘与滑块分 别置于两三棱柱斜面上的A 处,皆从静止释放, 且圆盘为纯滚动,都由三棱柱的A 处运动到B 处, 则此两种情况下两个三棱柱的水平位移 ___相等;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因为_两个系统在水平方向质心位置守恒 。
4. 已知偏心轮为均质圆盘,质心在C 点,质量 为m ,半径为R ,偏心距2ROC =。
转动的角速度为,角加速度为,若将惯性力系向O 点简化,则惯性力系的主矢为_____ me ,me2;____;惯性力系的主矩为__2)2(22αe R m +__。
各矢量应在图中标出。
5.质量为m 的物块,用二根刚性系数分别为k 1和k 2 的弹簧连接,不计阻尼,则系统的固有频率为_______________,若物体受到干扰力F =H sin (ωt ) 的作用,则系统受迫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系统将发生共振。
二、计算题(本题15分)图示平面机构中,杆O 1A 绕O 1轴转动,设O 2B = L ,在图示= 30°位置时,杆O 1A 的角速度为,角加速度为零。
2010 ~2011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理论力学 》试卷(A 卷)一、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1、如图1.1所示结构,已知力F ,AC =BC =AD =a ,则CD 杆所受的力F CD =( ),A 点约束反力F Ax =( )。
2、如图1.2 所示结构,,不计各构件自重,已知力偶矩M ,AC=CE=a ,A B ∥CD 。
则B 处的约束反力F B =( );CD 杆所受的力F CD =( )。
E 1.1 1.23、如图1.3所示,已知杆OA L ,以匀角速度ω绕O 轴转动,如以滑块A 为动点,动系建立在BC 杆上,当BO 铅垂、BC 杆处于水平位置时,滑块A 的相对速度v r =( );科氏加速度a C =( )。
4、平面机构在图1.4位置时, AB 杆水平而OA 杆铅直,轮B 在水平面上作纯滚动,已知速度v B ,OA 杆、AB 杆、轮B 的质量均为m 。
则杆AB 的动能T AB =( ),轮B 的动能T B =( )。
1.3 1.45、如图1.5所示均质杆AB 长为L ,质量为m,其A 端用铰链支承,B 端用细绳悬挂。
当B 端细绳突然剪断瞬时, 杆AB 的角加速度 =( ),当杆AB 转到与水平线成300角时,AB 杆的角速度的平方ω2=( )。
6、图1.6所示机构中,当曲柄OA 铅直向上时,BC 杆也铅直向上,且点B 和点O 在同一水平线上;已知OA=0.3m,BC=1m ,AB=1.2m,当曲柄OA具有角速度ω=10rad/s 时,则AB 杆的角速度ωAB =( )rad/s,BC 杆的角速度ωBC =( )rad/s 。
AB1.57、图1.7所示结构由平板1、平板2及CD 杆、EF 杆在C 、D 、E 、F 处铰接而成,在力偶M 的作用下,在图上画出固定铰支座A 、B 的约束反力F A 、F B 的作用线方位和箭头指向为( )(要求保留作图过程)。
1.7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28 分)1、如图2.1所示,四本相同的书,每本重均为P ,设书与书间的摩擦因数为0.1,书与手间的摩擦因数为0.25,欲将四本书一起抱起,则两侧手应加的压力至少大于( )。
理论力学考试试卷(附答案)一、 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刚化原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3、相对运动、牵连运动4、质点系动量守恒定理5、质点系动能定理二、 单项选择题(每个4分,共20分)1、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A 、B 、C 、D 四点的平面一般力系,其力矢关系如下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可知 ( )。
2(A )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力偶 (B )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力(C )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D )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2、物块重P ,与水面的摩擦角o20m ϕ=,其上作用一力Q ,且已知P=Q ,方向如图,则物块的状态为( )。
(A )静止(非临界平衡状态) (B )临界平衡状态(C )滑动状态 (D )不能确定 3、图(a )、(b)为两种结构,那么( )。
(A )图(a )为静不定,图(b )为静定 (B )图(a )、(b )均为静不定 (C )图(a )、(b )均为静定 (D )图(a )为静定,图(b )为静不定4、点作匀变速曲线运动是指( )。
(A )点的加速度大小a =常量 (B )点的加速度a =常矢量(C )点的切向加速度大小τa =常量 (D )点的法向加速度大小na =常量5、边长为a 2的正方形匀质薄板,截去四分之一后悬挂在A 点,今若使BC 边保持水平,则点A 距右端的距离x= ( )。
(A) a (B) 3a /2 (C) 6a /7 (D)5a /6三、计算题(15分)结构的尺寸及荷载如下图所示,已知q=1.5kN/m ,试求支座A 的反力。
(a)(b)a aaaxBAC四、计算题(15分)已知P=5kN ,试求图示桁架中1、2、3杆的内力。
五、计算题(15分)在图示机构中,已知m r B O A O 4.021===,AB O O =21,A O 1杆的角速度4rad s ω=,角加速度22rad s α=,求三角板C 点的加速度,并画出其方向。
专业年级理论力学试题
考试类型:闭卷试卷类型:B卷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共10题)
1、只要保持平面力偶的力偶矩大小和转向不变,可将力偶的力和力臂作相应的改变,而不影响其对刚体作用效应的大小。
()
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既适用于刚体,也适用于弹性体。
()
3、力偶可以与一个力等效,也可以用一个力来平衡。
()
4、二力构件的约束反力必沿两约束点的连线方向。
()
5、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一点的主矩同时等于零。
()
6、静不定问题中,作用在刚体上的未知力可以通过独立平衡方程全部求出。
()
7、固定铰链支座约束既能限制构件的移动,也能限制构件的转动。
()
8、同一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的速度在这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
()
9、平面运动中,平移的速度和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无关,而平面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有关。
()10、轮系传动中两轮的角速度与其半径成正比。
()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共7题)
1、作用在刚体上两个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在上。
2、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构件称为。
3、刚体作平移时,其上各点的轨迹形状,在每一瞬时,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刚体的简单运动包括和。
5、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三个要素,力的、和。
6、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速度等于它在该瞬时的与的矢量和。
7、平面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一般情形下,可以得到一个和。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不是研究点的运动学的方法是()
(A)基点法(B)矢量法
(C)直角坐标法(D)自然法
2、下列不属于理论力学研究内容的是()
(A)静力学(B)运动学
(C)动力学(D)材料力学
3、刚体受处于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 ) (A)汇交于一点(B)互相平行
(C)都为零(D)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垂直
4、如果两个力系满足下列哪个条件,则该两个力系为等效力系()
(A)两个力系的主矢相等
(B)两个力系的主矩相等
(C)两个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分别对应相等
(D)两个力系作用在同一刚体上
5、如图所示,点M沿螺线自内向外运动,它走过的弧长与时间的一次方成正比,则点的加速度越来越,点M越跑越。
()
(A)大,快
(B)小,慢
(C)大,不变
(D)小,不变
6、若点作匀变速曲线运动,其中正确的是()
(A)点的加速度大小a=常量
(B)点的加速度a=常矢量
(C)点的切向加速度大小
a=常量
t
(D)点的法向加速度大小
a=常量
n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平面运动可取任意基点而分解为平移和转动
(B)平面图形平移的速度和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有关
(C)平面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无关
(D)平面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有关
8、关于平面力系的主矢和主矩,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
(A)平面力系的主矩是唯一的,其与矩心的位置选择无关
(B)平面力系的主矢是唯一的,与矩心位置的选择无关
(C)平面力系的主矩不是唯一的,其与矩心的位置选择有关
(D)如果两个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对应相等,则两个力系为等效力系
9、分析点的运动的自然坐标系包含三个坐标轴,其中下列哪项不属于之一()(A)切线(B)主法线
(C)副法线(D)公法线
10、下列属于二力构件的是( )
(A)杆件AC
(B)杆件BC
(C)杆件DE
(D)杆件AC、BC和DE均是二力构件
四、画出下列构件AC、BC的受力图(物体的自重不计):(10分,每题10分,共1题)
五、计算题:(45分,共4题)
1、直角折杆所受载荷、约束及尺寸均如图所示,试求A处约束?(10分)
d,,试求图示静定梁在A、B、C三处的约束力?(10分)2、已知q
3、已知OA=AB=200mm ,CD=DE=AC=AE=50mm ,杆OA 的角速度πω0.2=rad/s ,t =0时,φ=0;求点D 的运动方程和轨迹。
(10分)
4、椭圆规尺的A端以速度
v沿x轴的负向运动,如图所示,AB=l。
用基点法求B端的速
A
度以及尺AB的角速度。
(15分)
理论力学答案(B卷)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填空题
1 相等相反同一条直线;
2 二力构件;
3 相同相等;
4 平移绕定轴转动;
5 大小方向作用点;
6 牵连速度相对速度;
7 主矢主矩;
三、选择题
1(A)2(D)3(A)4(C)5(D)6(C)7(D)8(A)9(D)10(C)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1 解
(1)∑=0x F 0=Ax F (2分)
(2)∑=0y F F F Ay =(方向向上)(3分) (2)∑=0A M 0=-+Fd M M A (3分)
∴M Fd M A -=(2分)
2 解
(a ) (b )
由图(a )可得:
∑=0x
F
0=Bx F (2分)
∑=0)(i B
F M 0=RC F (2分)
∑=0y
F 0=By F (1分)
由图(b )可得:
∑=0x
F
0=Ax F (2分) ∑=0y
F
qd F Ay 2=(1分)
∑=0)(i A
F M
02=⨯-d qd M A (2分)
所以:22qd M A =
3 解
由图可知,t πφ2.0=,所以点D 的运动方程为:
)2.0cos(200t x D π= mm (3分) )2.0sin(100t y D π= mm (2分)
消去时间t ,得点D 的轨迹方程:
1100
2002
222=+D
D y x (椭圆)(5分) 4 解
尺AB 作平面运动,因而:
BA A B v v v +=(5分) ϕcot A B v v =(2分) ϕ
sin A
BA v v =
(3分)
ϕ
sin l v
l v AB v w A BA BA BA ===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