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课后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5.42 KB
- 文档页数:4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反思篇一: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反思《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反思四十四团一中赵菊邦在上周,我有幸参加农三师举办的同课异构大赛,在这次比赛中听多为老师精心准备的实验课《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以及五位评委的点评受益匪浅。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进行定量测量综合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完成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听农三师中学一位女老师的课。
听完她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很舒服,上课就是一种享受。
语言简练是她最大的特点,每一句话都精雕细琢,而且感情丰富。
从教学的角度看,本节课有几大亮点:1、投影和实物演示仪运用充分。
通过投影演示实物图连接非常直观,而且通过实物演示仪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调动学生去纠错。
2、注重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
3、注意实验数据记录表设计。
实验数据记录表的设计可以说是这节课的亮点,这充分体现了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把握42团肖桂凌老师的课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验前的讲解,排除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实验前的详细讲解可能可以让学生实验进行得更顺利,但是我觉得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不利。
而且在评估交流环节,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自己交流,让他们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解决方法表达出来会更好。
从这几课我真正理解到什么是探究实验课,怎样去组织探究实验课。
在我以前的探究实验课中,我把它上成一节简单的动手实验课,学生没有重视数据记录,怎样去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不知道要交流什么。
通过这节课,我找到了方法。
我觉得我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引导,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对探究实验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实验课中,我会有更大的进步。
在这次赛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很多学生的实验失误出现在对电表的使用上,包括电表的连接、量程的选取、数值的读出等,所以练习对电表的使用,仍是实验的关键。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教学反思引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是一个常见的实验,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计算得到小灯泡的电功率。
本文将对这个实验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装置:包括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源。
2.连接电路:将小灯泡、电流表和电压表依次连接在一起。
3.调节电流和电压:通过调节电源输出的电流和电压,使得小灯泡发出正常的光。
4.测量电流和电压: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5.计算电功率:利用测得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问题及解决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1. 测量时的误差较大由于学生对电表的使用不熟练,测量时经常出现误差较大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实验开始前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并鼓励学生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2. 实验操作步骤不清晰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理解不清,容易出现操作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强调每一步操作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南,并鼓励学生在实验前阅读并理解操作步骤。
3. 数据处理不准确在计算电功率时,有些学生在使用计算公式时容易出错,导致电功率计算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实验中提供了计算公式的详细说明,并示范了正确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纠正,在实验结束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互相核对。
教学改进建议基于以上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经验,我提出以下教学改进建议:1. 加强实验前讲解和演示在实验开始前,加强对实验操作步骤和使用电表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流程和操作要点。
2. 提供实验操作指南针对实验操作步骤不清晰的问题,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南,包括文字说明和图示,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一步操作要求。
3. 提供更多实验练习机会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实验练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来熟悉实验流程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反思(通用3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反思(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反思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进行定量测量综合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完成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重点: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的方法,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
本节实验与前面做过的探究实验相比较,更突出了实验探究过程及实验过程中应思考的问题。
通过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实际功率的理解,从实验角度使学生了解电流、电压如何影响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由于试验器材缺乏,学生试验没开展好;学生没有连接过电路,对电路图的设计也很欠缺;而且教学进度上,学生还没有学习前一节电功率,学生不知道用伏安法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方法,还没有建立起公式P=UI的认识,这就给教学增添了很大的难度。
要让本节实验探究顺利展开,在与学生见面时,我大略地介绍了电功率的定义及公式;并让学生接触试验器材,知道看电路图连接电路的顺序。
在课堂教学中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1、新课引入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思维冲突中引出本课题。
让学生看灯泡,说出它们的瓦数并用生活体验判断60w 的灯泡与25w的相比较,哪个会更亮?并出示两个台灯,通过让学生对比两灯泡的亮度,质疑: 60w的灯泡一定比25w的灯泡亮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功率。
2、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引导学生设计试验时,我先给学生回顾了电阻的公式R=U/I,再复习了电功率的公式P=UI,分析了两个公式的相同点是都有U与I;不同点是计算方式的不同。
测量灯泡的电阻可用伏安法,那么测量电功率也可用伏安法。
它们的试验器材,电路图,连接方式都是一样的。
这样通过对测量灯泡电阻试验的回顾来展开测量电功率试验教学。
《测量小灯泡小灯泡电功率》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已体验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不同,了解了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
学生已经学习了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及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并且已用过伏安法测电阻,已基本掌握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同时接到一个电路中测电阻的技能。
对本节实验有很大帮助。
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学期的物理,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但在有些方面学生发展还比较薄弱,学生已经对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有一定的基础,对于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都有了一些了解,电路图的设计、实验表格的设计以前也都接触过,但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
例如:撰写实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上、评估交流能力上等,教学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效果分析通过上一节学习,学生已体验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了解了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
学生已经学习了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及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并且已用过伏安法测电阻,已基本掌握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同时接到一个电路中测电阻的技能。
对本节实验有很大帮助。
本节课学生活动充分,积极探究,合作意识强,实验操作规范,同时提高了动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评估交流的同学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台下同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积极提问,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具体有效,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使教学评价成为学生情感、知识、能力的增长点。
学生学习活动组织有序,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学生表现出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较高。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教材分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它是在上一章学生“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
本节课的重点是“测量小电灯的功率”的测量和探究实验活动。
实验中要求学生自行判断待测物理量并设计实验步骤,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活动以使学生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实际电压和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大小之间的关系。
测小灯泡功率实验教学设想、实践与反思1. 引言测量小灯泡功率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并巩固对电能和功的理解。
本文将对测小灯泡功率实验的教学设想、实践和反思进行详细介绍。
2. 教学设想2.1 实验目标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功率的概念,并掌握用电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方法和步骤。
2.2 预期结果通过本实验,预期学生能够:•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使用电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步骤;•形成正确的实验思维和操作习惯。
2.3 实验材料和仪器•小灯泡 x 1•电路板 x 1•电源 x 1•电表 x 1•导线 x 22.4 教学流程1.实验准备:组织学生检查仪器和材料是否齐全,并给出实验步骤说明。
2.授予实验任务: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次实验。
3.实施实验: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4.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小灯泡功率。
5.实验总结: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
3. 实践过程3.1 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将小灯泡、电源和电表依次连接在电路板上。
2.测量电压:将电表的两个测量引线分别与小灯泡两端的导线相连,记录电表显示的电压数值。
3.测量电流:将电表的两个测量引线依次与小灯泡两端的导线相连,记录电表显示的电流数值。
4.计算功率:根据测得的电压和电流数值,计算小灯泡的功率。
3.2 实验结果假设测得的小灯泡电压为 3V,电流为 0.5A,则根据功率的定义,计算可得小灯泡功率为 1.5W。
3.3 学生反馈在本次实验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基本正确。
部分学生在测量电流时存在误操作导致数据不准确的情况,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训练。
4. 反思与改进4.1 实验设计的优点•实验内容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操作;•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简单易得,成本低廉;•实验步骤简洁清晰,易于教学和学生掌握。
4.2 实验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实验时间较短,学生对功率理解不够深入。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 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探究实验的步骤;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学会了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求和步骤;通过学习《伏安法测电阻》已基本掌握了用伏安法测量的基本方法。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设计表格并记录分析数据, 在此基础上自己总结得出影响小灯泡亮度的因素, 可以更好的区别和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效果分析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可以学到了以下内容:1. 通过实验, 进一步巩固了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2.通过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归纳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变化规律。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能区别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凸显出一些问题, 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予以加强:1.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电路的连接, 说明动手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以后的实验中需要加强。
2.当实验过程中出现小灯泡不能发光时, 学生不会主动检查电路, 排除故障, 对于电路故障题目的练习要进一步加强。
教材分析本节课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继“伏安法测电阻”之后的又一综合性实验, 对于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区别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 读出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 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计算出实际功率的, 进而得出影响小灯泡亮度的因素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评测练习由于本节课是一节实验课, 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为主, 整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进行, 故而没有设计太多的习题, 由于时间关系, 只设计了一个和数据处理有关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想是从实际问题出发, 让学生自主探究, 尝试解决问题, 力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成功之处: 1. 在探究前理顺了实验原理、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实验器材、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的事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表格的设计后, 为学生探究实验清理了障碍。
教学设计活动1:【导入】出示例题(通过这个小题目让学生体会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方法)例题:已知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3V,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则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活动2:【讲授】设计实验自主感知一:(通过完成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电路图有进一步的理解。
)学生阅读课本P96—97,对比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过程,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导学案活动一的内容: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是什么?实验方法是什么?2、实验中要测量灯泡几种情况的电功率?应该如何改变灯泡的电功率?实验需要什么器材?3、根据所选的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图。
自主感知二: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教师将学生设计的一些表格通过实物投影仪投放到白板上,引导学生对表格中的错误之处不进行改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表格的要求。
活动3:【活动】进行实验实验前由学生说出实验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利用相机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操作进行拍摄,投放到白板,然后指导学生更正错误,以促进实验顺利完成。
活动4:【讲授】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请一组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实验结论,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活动5:【拓展与提高】实验拓展(通过例题1帮助学生建立利用图像分析实验结论的思想;通过例题二总结出如何利用电能表测量出用电器的电功率?)例1:如图是一个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变化规律图像。
(1)根据图像将表格中缺失的数据补充完整。
(2)由图像可知,小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工作时灯丝的电阻______,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例2:根据电能表表盘上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此电能表的工作电压为_____V,允许的最大电流为____A,表盘上“480 r/kW·h”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课后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电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学生实验,它涉及的器材最多、操作步骤最复杂,教材中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完成的,我认为对
学生来说难度不小,所以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东师理想初中物理
虚拟实验室软件,像学生展示实验步骤,并且利用多媒体课件给予
适当的引导、启发,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这样学
生的正确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验也比较顺利地完成。
很多学生
的实验失误出现在对电表的使用上,包括电表的连接、量程的选取、数值的读错等,所以练习对电表的使用,仍是实验的关键。
对于电
路故障的排除,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提供可能的位置和
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现象排除故障,进一步加深对电路方面通路、短路和断路的体会。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电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是在上一章学习“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实验中要求学生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这电学
中的三大基本仪器,实验涉及的器材最多、操作步骤最复杂,对学
生的要求比较高。
学好本节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安排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完成的,但这对学生来有一定的
说难度,所以对于本节教学的设计上可考虑:
1、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启发,对一些关键性的
问题须给予必要的提示,这样学生探究问题的正确率才能得到了明
显的提高,才能保证实验探究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
2、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创设情境,问题
设置,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探究的方式,让
学生全程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让实验探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
3、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
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和一些创
造性的想法,力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人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实际课堂
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的去贯彻实施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有成功之处,也有较多的遗憾。
主要收获:
①.教学中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要求,克
服了教学中的教师“大包大揽课堂”现象,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在教
师的点拨引导下由学生得出来的。
②努力实践了“民主课堂”的先进理念,每个教学环节中各教学主体都是平等的,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学相长,课堂气氛民主愉悦,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互相探讨互相学习的气氛浓厚。
③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自己以后的教研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实际将大有裨益。
④在探究前理顺了实验原理、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实验器材、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的事项、电压表和
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表格的设计后,为学生探究实验清理了障碍。
实验结束后,通过学生交流评估,师生互动,使学生基本弄清了实
际电压和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能更好的使学生
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通过课后作业及与学生的谈话沟通,学
生对本节知识基本掌握,事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有待改进:
①、三大仪器的连接与规范使用决定着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和实验的成败,所以对电压表和电流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和读数要
格外注意,由于教师管理实验能力欠缺的原因,有的小组在做实验
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去做,个别小组的导线损坏严重,浪费较多时间,以至没有得出实验数据和实验没有完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
加强管理。
②、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几组的电路连接出现问题,导致实验无法进行,由于担心无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替学生排除了电路故障,其实我可以只提出故障可能出现的位置,尽量让学生想法去解决,让学生会根据现象排除故障,对通路、断路、短路有更深的体会。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进行定量测量综合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完成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重点: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的方法,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
本节实验与前面做过的探究实验相比较,更突出了实验探究过程及实验过程中应思考的问题。
通过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实际功率的理解,从实验角度使学生了解电流、电压如何影响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由于试验器材缺乏,学生试验没开展好;学生没有连接过电路,对电路图的设计也很欠缺;而且教学进度上,学生还没有学习前一节电功率,学生不知道用伏安法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方法,还没有建立起公式P=UI的认识,这就给教学增添了很大的难度。
要让本节实验探究顺利展开,在与学生见面时,我大略地介绍了电功率的定义及公式;并让学生接触试验器材,知道看电路图连接电路的顺序。
在课堂教学中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新课引入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思维冲突中引出本课题。
让学生看灯泡,说出它们的瓦数并用生活体验判断
60w的灯泡与25w的相比较,哪个会更亮?并出示两个台灯,通过让学生对比两灯泡的亮度,质疑:60w的灯泡一定比25w的灯泡亮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功率。
2.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引导学生设计试验时,我先给学生回顾了电阻的公式R=U/I,再复习了电功率的公式P=UI,分析了两个公式的相同点是都有U与I;不同点是计算方式的不同。
测量灯泡的电阻可用伏安法,那么测量电功率也可用伏安法。
它们的试验器材,电路图,连接方式都是一样的。
这样通过对测量灯泡电阻试验的回顾来展开测量电功率试验教学。
3.理顺了实验原理、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实验器材、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的事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表格的设计后,为学生探究实验清理了障碍。
4.通过对比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能更好的使学生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5.由功率的大小联系到生活中用电器的耗电.让学生意识到节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将试验中出现的电路故障以投影的方式展现,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教师只提供可能的位置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现象排除故障,进一步加深对电路方面通路、短路和断路的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前置知识铺垫,逐步深入,层层梯进地展开试验探究活动;使得原本没有做过分组试验的学生们很顺利地设计了电路,连接电路,并测出数据,最后还分析数据,总结得出结论。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本课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
1.有些小组仪器使用不太熟练耽误了实验时间;而有的小组在做实验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去做,损坏了小灯泡,以至没有得出实验数据。
很多学生的实验失误出现在对电表的使用上,包括电表的连接、量程的选取、数值的读出等,所以练习对电表的使用,仍是实验的关键。
2.因为学生的基础薄弱,要展开探究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过多,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去探究,具有一定得局限性;如何给学生多些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地过程中来?如何多渠道、多方位让学生进行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这是我课后反思的最多的问题。
看了初二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课后教学反思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