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2节买文具∣北师大版
一、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 1. 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具; 2. 掌握数学课上购买文具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要理解如何进行文具购买;
2.帮助学生选择和辨别所需要的文具;
三、课前准备
1.准备所需的学习资源;
2.确定学生已经学会选择和辨别所需的文具;
四、课堂活动
1. 导入
老师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一些问题、时间比赛等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
2. 学习内容
老师向学生介绍数学课上购买文具的基本技巧。
教师应提醒学生一些关键的地方,例如:
•需要购买什么样的文具?
•如何辨别文具的好坏?
•价格和质量的关系?
3. 学习活动
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组讨论购买文具的问题。
每个小组要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4. 练习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如何选择和辨别文具,可以进行模拟购买的操作,课后自己再进行实际操作。
5. 总结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提问。
五、课程作业
1.选择一件学习用品,分析差别,写一份购买说明书;
2.下载一份文具购买清单,完成清单项的选择、价格计算和购买凭证的提交。
六、教学反思
在学习和教授过程中,我意识到学生们对于文具的本质理解不足,即使是针对基础的文具用品的认识也很零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注重补充相关的知识结构,建立更加严格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彻底地认识文具,并对其了解更加深入。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买文具(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元、角、分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正确使用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
(3)学会根据价格和数量计算总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元、角、分(1)元、角、分的定义和特点(2)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2. 简单的计算(1)使用元、角、分进行加、减、乘、除运算(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计算问题3. 购物问题(1)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2)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角、分的概念和换算关系(2)使用元、角、分进行计算(3)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2. 教学难点:(1)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计算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元、角、分(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认识元、角、分(1)讲解元、角、分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角、分(3)引导学生总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3. 简单的计算(1)讲解使用元、角、分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步骤(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 购物问题(1)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2)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6. 课后作业(1)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 终结性评价:(1)组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2)分析测试结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学会使用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买文具》导学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买文具》导学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买文具》导学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说说压岁钱—人民币的作用
活动二:
请你来购物—人民币的认识
说说有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说说人民币正反面图案的意义。
1、“估一估”商品的`价格。
2、自由购物。
选出自己喜欢的商品,只要付对了钱,就可以拿走商品。
3、“限时抢购”。
每件商品只售1元钱,付钱的方法要不同才可以买到文具。
活动三:
我们的买卖—人民币的应用
4人小组合作进行买卖文具的游戏。
活动四:
谈谈你的感受—爱护人民币。
谈谈你的收获—买到了哪些商品,怎样才能做到不浪费。
二、巩固提高
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71页的题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购物情景,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3.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点:
1、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2、以角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以分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
教学重难点:
结合购物情景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
1 提前了解人民币的基本情况。
2了解人民币的重要性。
3 了解其他国家的货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导学案设计教学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导学案设计教学案第四单元运算律 1.买文具导学案设计课题买文具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买文具”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利用迁移法、讨论法、练习法学习新知。
2.注重教学中数学的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要让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建构学习。
从学生已有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探究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新知。
3.操作感悟。
小学数学课堂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脑、手三个感官系统并重参与,教学的效果才能有效持久的提高。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操作经验,引导学生在操作、计算中体会中括号的意义,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买文具(一)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几种运算。
2.组织学生交流已经掌握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学过的几种运算并回答: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其中加法、减法叫作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作第二级运算。
2.思考后回答: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买文具(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引入】小明开学了,他需要买文具,他的心情非常兴奋。
他来到文具店,看到了很多文具,但他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于是他向阿姨咨询。
【探究】问题一:小明需要什么文具?小明需要买以下文具:•铅笔•尺子•橡皮•小刀•笔袋问题二:小明要买多少支铅笔?小明要买6支铅笔。
因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普遍写字速度较快,用一支铅笔写1-2天就会用光,所以他需要备用铅笔。
问题三:小明要买多长的尺子?小明需要买一把15厘米长的尺子。
因为15厘米的尺子刚好够用,而且便于携带。
问题四:小明要买多少个橡皮?小明需要买2个橡皮。
因为他平时上学写字不多,所以橡皮不用备太多。
问题五:小明要买多少个小刀?小明需要买1个小刀。
因为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一般不需要削铅笔,只要保证自己的铅笔在使用过程中尖锐就行。
问题六:小明需要选什么样的笔袋?小明需要选择一款合适的笔袋,充分考虑自己的需求与经济能力。
•第一种是价格较高,但质量比较好,有很多小隔间方便存放铅笔、尺子、橡皮等,而且可以挂到书包上,非常方便;•第二种是价格便宜,但质量一般,只有一个大隔间,不方便分类存放,但是价格非常便宜。
小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笔袋。
【总结】小明在向阿姨咨询之后,终于知道自己需要买什么文具了,同时也明白了怎样选择文具,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了合适的文具。
文具虽然是小事,但是却是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小明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文具是否齐全,以免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买文具-北师大版(2012)导学目标
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够:
•了解文具的种类和功能
•能够正确选择所需的文具
•练习数学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文具的种类和用途,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任务(20分钟)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有一份文具清单,要求从文具清单中选择所需文具,计算出其总价值,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3. 引导思考(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买文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什么样的文具是质量好的?
•现在的文具市场上有哪些新产品?
4. 课堂练习(15分钟)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
•班里有20个学生,每个学生需要购买笔、本子、橡皮、尺子、铅笔刀、彩笔等文具,问需要花费多少钱?
•小明有5块钱,需要购买铅笔、橡皮、尺子,铅笔价格是0.5元一支,橡皮价格是1元一块,尺子价格是2元一把,问小明是否足够购买这些文具?
5. 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回答以下问题:
•你们小组选择了哪些文具?
•怎样才能正确选择所需的文具?
•你认为哪些文具品牌值得信赖?
思考题
1.文具的种类有哪些?
2.如何选择质量好的文具?
3.你觉得文具市场上有哪些新产品?
课后作业
1.整理自己的文具清单,不少于10种,并计算出总价值。
2.在家中查找一些不常用的文具,找出其使用方法和特点。
参考资料
1.中国文具网。
2.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买文具知识要点一、认识人民币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到人民币,而在购买文具这件事情上,也需要使用到人民币。
人民币有几个面值?每个面值有什么图案?不同面值之间需要注意什么?1. 人民币有以下几个面值:•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 每个面值对应的图案如下:•1元:毛泽东头像•5元:国家印章•10元:钱钟书•20元:泰山•50元:鲁迅•100元:孔子3. 不同面值之间需要注意的是:•挑选面值时,要看清楚数字,避免打错或选错;•收到人民币后,要认真辨别真伪,以免被坑。
二、练习购买文具小明身上带了70元的钱,他想买一支笔、一个本子和一块橡皮,但不确定够不够。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下面提供的物品价格进行计算,看看小明是否能够买到他想要的文具。
物品价格(元)笔15本子25橡皮擦10小明可以采取以下两种购买方案:1. 直接买:小明直接买一支笔、一个本子和一块橡皮,总价为:15+25+10=50元,即小明的钱够了。
2. 分别买:小明分别用20元和15元购买一支笔和一个本子,然后他用剩下的35元购买一块橡皮擦,总价为:20+15+10=45元,小明的钱够了。
三、拓展思路1.除了买文具以外,还有哪些场景可以使用到人民币?2.你在购买文具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3.你认为在购买文具方面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总结现在,同学们一定已经掌握了如何购买文具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也对人民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会运用这些知识,更加聪明地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
1.买文具(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1 学生能正确理解购物中的价格和金额,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1.2 学生能正确使用“角”、“分”、“元”的单位,并进行换算。
1.3 学生能熟练使用所学的知识,计算文具的价格和数量,并能进行简单的优惠活动计算。
1.4 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学会预算和选购文具。
二、教学重难点2.1 重点:理解购物中的价格和金额,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2 难点:熟练使用所学的知识计算文具的价格和数量,并进行优惠活动计算。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分享最近购物的经历,并提出“你购物时会看到哪些价格单位?”、“如何判断哪种商品更划算?”等问题。
3.2 展示文具的图片和价格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文具的图片和价格,并让学生列出价格单位。
3.3 解释价格单位的概念讲解“角”、“分”、“元”的概念,比如“1元=10角”、“1元=100分”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熟练掌握。
3.4 复习加减法复习加减法,让学生通过口算方式回忆,其中应重点加强临近数的加减运算。
3.5 练习让学生计算价格以案例形式,让学生进行价格计算练习,如:“小明需要买一个5元的笔袋,他拥有2元和1元的硬币各若干个,他还需要几个硬币才能付清?”等。
3.6 练习让学生计算数量以案例形式让学生进行数量计算练习,如:“班长同学需要购买30只笔,如果每支笔3元,那么她需要支付多少钱?”等。
3.7 制定购物计划让学生制定一个自己的文具购物计划,包括需要购买的文具名称、数量、单价、总价、购买日期,以及有没有优惠券等,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文具更划算,如何节省开支等。
3.8 策划优惠活动组织学生分组策划优惠活动,设计文具满减、买赠等优惠活动方案,以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商业头脑。
四、教学效果评估4.1 对学习的检测在课程结束时,通过给学生一组价格计算练习题或一组比较文具价格优惠活动的题目进行测试。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1 买文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元、角、分2. 买文具三、教学过程1. 认识元、角、分(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文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具的价格。
(2)讲解:介绍元、角、分的概念,让学生明白1元=10角,1角=10分。
(3)练习:让学生列举一些文具的价格,并尝试用元、角、分表示。
2. 买文具(1)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买家和卖家,进行买文具的模拟活动。
(2)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买文具的过程,包括挑选、计算价格、付钱等。
(3)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买文具的活动,实际操作中掌握买文具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购买文具,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元、角、分的概念。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3. 买文具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知识。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3.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培养良好的理财意识。
4. 鼓励学生多参与买文具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打下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买文具”的活动设计,因为这个环节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的关键步骤,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元、角、分概念的掌握程度,并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买文具活动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活动前的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各种文具的图片或实物,以及模拟货币(元、角、分的纸币和硬币)。
同时,设计好买文具的活动流程和规则,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买文具》(导学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元、角、分的认识及换算。
2. 买文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元、角、分。
3. 讨论如何合理消费,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元、角、分的认识及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元、角、分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元、角、分,并学会换算。
3. 情境创设:教师创设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元、角、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消费,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5.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角、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消费。
6. 课后作业:布置与买文具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使用元、角、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具备初步的理财意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总之,《买文具》这一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使用元、角、分,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情境创设:教师创设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元、角、分。
”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