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融洽媒介关系塑造企业形象

融洽媒介关系塑造企业形象

融洽媒介关系塑造企业形象
融洽媒介关系塑造企业形象

融洽媒介关系塑造企业

形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融洽媒介关系塑造企业形象

CARNOC 顾问陈淑君

摘要:"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媒介就是这能"载舟"和"覆舟"的水。在民航业已经进入市场经

济的今天,融洽媒介关系,争取媒介的了解、理解、支持与合作是现代民航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公共关系手段。

关键词:媒体宣传尊重融洽

了解媒体

我们应该与媒体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对立情绪,这样,媒体才可能报道更多对我们企业服务有利的信息。曾经有人向我寻求怎样识别媒体人员的偏方,我感到纳闷,仔细了解后才知道,他们讨厌媒体人员。不好的企业服务被媒体爆光后,他们没有检讨自己的问题,把责任归结为记者的"可恶",(因为记者总是"报忧不报喜")。所以他们希望自己有"火眼金睛",能够一眼分辨媒体人员,然后小心服务以不授"记"于柄。我没有偏方,只有正方,那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服务。

媒体,也称媒介、传播媒体。媒体在英文中表述为media,意思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计算机、光盘、网络、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录音、录像、图片、幻灯片、投影片和印刷材料等都属于媒体。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先出现了媒体这一术语,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

从理论上讲,媒体应该负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应该对祖国和人民负责!特别是在我国全面进入市场经济后,尤其是在政府更大程度地减少对社会许多方面的具体管理后,社会的正义将受到"利益驱动"的更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为社会监督化身的媒体维护社会正义、维护人民大众利益,惩恶扬善应是媒体的基本工作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应表现出理性的、自觉的社会责任感。但是,我们还应该明白,媒体是为社会负责,而不是单纯的为某一个体负责,为某一企业服务。所以怎样让为社会工作的媒体为企业所用,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要让媒体为企业所用,首先就要了解媒体的生存法则,换句话说就是媒体靠什么生存,如果企业能够向媒体提供其生存的养料,媒体才可能为企业所用。目前,普遍认为媒体的生存法则是"内容为王"。"内容为王"要求媒体的内容能够迎和公众的心理需求,事实上不同媒介的做法在很大程

度上是相同,相通的。那么公众的兴趣又是什么呢

公众兴趣

要说明什么是公众兴趣,首先要看什么是公众。笔者认为公众是因共同利益而结合,由个体组成的自愿的、随机的、松散的集合体,该集合体随着共同利益的达成而解体。换句话说公众这个定义:"公众是指一定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态度的人群。"(《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P46)

"公众兴趣"可视为公众对身外某些现象或事物公开表现出的普遍的关注。公众可能会是因为无聊、解闷消愁、回避压力、偷窥、学习应付现实问题的方法等的需要而关注媒体。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公众,本身客观上就倾向于选择不费力气的轻松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失控必然导致"公众兴趣"趋向于新鲜刺激、甚至是追逐官能反应的快感,因此公众在多数情况下还有一个共同的需要:对新、奇、特的兴趣和灾难的极度关注。这一需要使得为了生存发展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也乐于提供这样的信息。源源不断的向公众提供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新、奇、特和灾难信息等内容,媒体"报忧不报喜"就成了一个较普遍的媒体行为。

媒体协调

媒体是公众,更是舆论把关人。在传统媒介中,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决定权:"(1)决定传播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对信息进行把关、过滤、筛选;(2)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搜集、编辑、制作和传递;(3)对整个传播进程进行控制和制约。"由此可见,在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社会中,传统类型的传播者在大众传播中承担着"把关人"的角色。他们掌握着对信息的垄断权,对信息的选择上行使着自己的"天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媒介就是这能"载舟"和"覆舟"的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是魏征说过的一句话,本是最简单的道理,但通常在覆舟之后才明白。同一物体,可载又可覆,因为大多数人只看其一边,想不到有另一边。这个载与覆的变动,在于观察是否走极端,凡事一见走极端,就会出现大的反极端,这一反复就是波涛,就会把一批企业打下去,但同时又把一批企业抬上来。媒体在很多时候就是这"翻手为云,俯手为雨"的水。因此,做好媒体协调,搞好与媒体以及媒体从业者的关系就显得犹为重要。所以,在国际足联新闻官尼古拉斯的眼里,新闻媒体是真正的上帝。

一、转变观念、调整心态。

在中国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航空运输资源非常有限,因此,乘坐民航班机的人员受到了限制,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高贵"的空中交通,所以,民航业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很"神秘"。长期以来,民航自成系统,与外界(其他行业)的业务交往比较单一,其他方面的联系也不多。民航机场因飞行、空防安全需要设立了等级不同的隔离区,形成内外有别的阻隔;飞机更是养在深闺不让旁人识;相关人员,甚至包括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地面服务和维修保障人员、机场安检人员、边检人员和海关人员等,大都在严格要求的环境中作业。因此,形成了民航的相对封闭性。

从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可见,反复被军事化管理的民航业,由于还肩负"专机"的重大政治任务,政府对该行业的改革显的非常慎重。在稳重的改革思想指导下,民航业的改革是最稳、最慢和最有争议的。换句话说,民航业与中国其他行业相比,是最后进入市场的一个行业。这种传统民航业的封闭性已经与市场经济下对民航开放要求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

市场经济最典型的表现是市场的客观变化影响、决定甚至代替企业的主观决策和管理。企业必须自觉接受消费者监督、消费者的选择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民航企业必须主动的、自觉的打破传统的封闭性,以开发的胸怀去接纳消费者的评判,接纳媒体的监督。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部分媒体的挑剔和责难,"有则改之,无则加免",这是一句古话,更是我们民航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态度。心态影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换一个心态去看待媒体的责难,我们会发现媒体并不可怕,媒体的从业者也不是那么可恶。

二、尊重媒体

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市井小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自尊和体面,所以对尊重的渴望都一样。当你对他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你会得到出乎意料的回报。尊重,许多人都将这两个字时刻挂在嘴上,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它的却不多。事实上,真正的尊重就是由对方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行为方式。那么对媒体的尊重就是由媒体自己选择报道的材料和内容,通俗的说,就是新闻自由!也许有人会说,他的新闻自由可以,但不能以伤害、甚至损害我们企业的形象、甚至前途作为代价呀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这样来看待,如果媒体违法了,我们可以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维护企业的权益;如果还够不上这样的程度,那么我们是没有任何理由去要求媒体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这就是尊重,这也是新闻自由!),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改变我们自己,改善我们与媒体的关系。我们应该与媒体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对立情绪,这样,媒体才可能在新闻自由的前提下报道更多对我们企业有利的信息。

王克勤先生(丹麦嘉士伯啤酒公司中国区行政副总裁)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先是谦和地递给记者一张自己的名片。然后委婉地告诉记者:"嘉士伯公司有规定,接受记者采访必须是公司的新闻发言人。我可以帮助你联系,尽快答复你的问题。"随后,王克勤先生给记者写下了丹麦嘉士伯啤酒公司中国区行政总裁柯铭先生及秘书的联系电话,还告诉记者嘉士伯公司的网址,里面有公司的相关资料。两天后,记者接到了在香港的嘉士伯中国区总部的电话。一位管理人员很有礼貌地告诉记者,柯铭先生已看过记者的提问并且一一作出了回答。他已将柯铭先生的答复发至记者的电子邮箱,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再打电话联系。

王克勤先生不仅仅表现了对新闻自由的尊重,更表现出了对媒体从业者的人格的尊重。

三、联络感情

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和近三十年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市场经济成分中有很大比例的权力经济和人情经济成分。人是感情的动物,讲人情似乎是人的天性。一般情况下,在制度和规则比较健全的市场机制下,人情是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可是,"人情大于天"的情况却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有了人情,不能办的事情也可以有变通之道;没有了人情,能够办的事情也会困难重重。所以,感情联络在中国的企业经营中成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过去的民航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企业较少考虑与外界的联系,比较重视联络政府主管部门的感情;而现在走市场的民航企业则需要加强与民航业外的感情联络,特别是与可"载舟"、"覆舟"的媒体的感情联络显得尤为重要。

联络感情还是社交礼仪的第三大职能。礼仪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表现为一些礼节、礼貌等等。联络情感不仅是社交礼仪的重要职能,也是社交礼仪的一个重要特征。民航企业要塑造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主动的联络与消费者的感情,特别是与媒体的感情。

四、媒体服务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生存的媒体一定要报道普通百姓关心的事情,这是他们的卖点。人性的弱点是:人们对别人的灾难和打击总是津津乐道,这很悲哀吧。因此,生存的压力需要他们去迎合

人们的需要,"报忧不报喜"已成为了他们的习惯。企业的好和喜靠什么来报道,靠企业与媒体的良好关系,靠企业的主动提供。

或许你已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些时候占上风的并不是那些最优秀的,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规则在那里不起作为。

有一句话叫"天鹅常被第一只癞蛤蟆吃掉",说的是美丽女生有一个平庸的男朋友,而优秀男生的女友又常常长相平平。好的产品和服务却没人问津,而招摇撞骗的劣等产品和服务却被世人热烈追捧。这样的情况频频出现,决非偶然。怎样解释它呢用一句经济学的术语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着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开创者是美国加洲大学经济学教授乔治o阿克洛夫,他描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

假设有一个二手车市场,里面的车虽然表面上看来都一样,但其质量有很大的差别。卖主对自己车的质量了解得很清楚,而买主却没法知道自己车的质量。假设汽车的质量由好到坏分布比较均匀,质量最好的车价格为50万元,买方愿意出多少钱买一辆他不清楚质量的车呢最正常的出价是25万元。那么,卖方会怎么做呢价格在25万元以上的"好车"主人将不再在这个市场上出售他的车了。这样一来,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当买车的人发现有一半的车退出市场后,他们就会判断省下的是中等质量以下的车了,于是,买方的出价就会降到15万元,车主对此的反应是再次将15万元以上的车退出市场。依次类推,市场上的"好车"将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这个二手车市场的瓦解。

"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并不是无法摆脱的,只要使信息流动充分,这个问题就能够解决。利用一切机会"Show"自己的企业,"Show"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提供充分信息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或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佳效果的宣传、让社会大众感觉不到是作秀的、不动声色的宣传、让现实客人感觉到是光荣的宣传、让潜在客人感觉到不加入客人的行列是一种遗憾的宣传、让已经加入别人客人行列的客人感觉到后悔的宣传,等等才是最有效的宣传。但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非常难的。在宣传方面可以参考采取以下方法:

主动报道:企业自己主动写稿,将企业中的一切好人好事,好的产品和服务、客人的称赞和表扬等等主动写出来。但要防止夸大其词,更要防止编造事实。

重视媒体采访报道:企业应该把媒体采访报道认为是更好地取得社会监督的心态,和建立更广泛的社会性交流渠道,因为媒体的报道宣传能引起社会关注,起点更高。同时,媒体身份的客观性,客人更能够相信和信任。重视媒体采访报道不是被动的等待媒体的注意,而是要主动与媒体组织和人员搞好关系,主动邀请他们来宣传、报道企业好的服务。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民航企业在继

续学习雷锋的同时,要注意一个小小的变化,就是把"默默无闻"变成"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做好事。

定期召开记者招待会:就常态而言,企业、百姓、媒体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典型的"多次博弈"的过程,没有长期的相互摸底,就没办法建立真正的互信。所以,企业要经常性的展开记者招待会,既能提供媒体所需要的信息,又能够联络与媒体和媒体从业者的感情。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对有意刁难的记者不要厌恶和排斥,更不能对抗和冲突。我们可以暂时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事态平息,特别要避免媒体"群体心态"(群体心态是指人聚集在一起后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与人在个别独处时的心理状态完全不同的。群体心态更多的是一种非理性的、缺乏正常的逻辑思维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有非常强烈的破坏性。在一个社会心态还属于封建和小农范畴的社会里,最容易爆发具有乌合之众的群体心态。)的爆发。在企业的所有行为中,与媒体人士交恶是所有公关行为中最愚蠢的!!!所以,在民航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融洽媒介关系,争取媒介的了解、理解、支持与合作是现代民航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公共关系手段。

与媒体沟通与接受采访的技巧

与媒体沟通与接受采访的技巧 一、与媒体沟通的技巧 1.举行记者招待会 (1)善待记者,态度友好 (2)把握时间,控制提问 (3)直视发问记者,注意力集中? (4)回答诚恳,简明扼要 (5)重申主要信息,避免说“无可奉告” 2.接受采访 (1)准备接受采访的提纲,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2)接受采访时,如在办公室接受采访,还需做好室内外环境、桌面等的清洁整理工作 (3)态度友善、诚恳 (4)准备充分的资料 (5)审核采访期间所录制的材料,及时纠正 3.参加访谈

(1)根据访谈提纲,收集准备资料 (2)注意形象、声音以及语调和语速 (3)态度友善、诚恳 4.撰写稿件 (1)明确目的,紧扣主题 (2)层层把关,领导审核 二、接受记者采访的技巧 了解谁将来采访 了解记者将涉及的范围,并将采访控制在此范围内 了解采访的形式及时间长短 了解谁还将被采访,及谁已接受过采访了 预测问题 拆分复杂的问题 当你不宜回答某个问题时,给记者以提示 对于包含有过激或圈套性语言的问题,在消除此类语言后再给予答复 先阐明你的观点 即便在开玩笑时都不要对任何人进行贬低的评论 如果记者所提的问题带有诱导的色彩,要请他把问题提得更明确一些 如果你已经回答完毕,记者仍然把话筒对着你,应该直截了当地说:“这个问题我已

经回答完 了,还有其他问题吗” 三、与媒体沟通的禁忌 不要说“无可奉告” 不要让记者回顾他们的文章及采访 不要回答假设的问题 不要编造 不要因为记者宣称已有人对此发表过看法而盲信记者已对之有了正确的认知 不要重复记者的话 不要让记者假借你来发表言论 不要对记者提供的而你又未掌握的新信息表态 不要回答与采访主题无关的问题 不要与记者发生争执,或对他反唇相讥 不要接受记者当场递交的东西 不要按照记者的要求指名道姓地评论他人 不要提及你不希望被报道或发表的事情 记者想知道什么 这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记者想要他们问题的答案、与专家的接触机会,以及能支撑版面的视觉元素。在突发事件期间更是如此,只是他们即刻就需要这些信息。突发事件中比较常见的几个问题如下: 这里谁负责你事先警告过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新闻媒介的性质

新闻媒介的性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七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把握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和特性,尤其要重点掌握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内容提要: 本章涉及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特性,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基本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基本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难点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有关提示: 共性、个性与特性。双重属性所产生的要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主要设计: 由一般事物的共性、个性导入对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和特性的讲述。 提问: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带来了什么变化。 为何要强调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中社会效应第一,经济效应第二,最好是两者统一。 讲稿内容: 注意关于共性、特性、个性的说法。从一般到个别。 共性指整个新闻事业的所共有的基本特点;特性指一类新闻媒介较之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个性指一家新闻媒介较之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旅游新报>案例 《旅游新报》是在重庆市政府主导下,重庆出版集团、重庆旅游文化传媒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重庆市唯一专业旅游报媒,被誉为重庆旅游“十个一”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和重庆旅游“5+1”宣传推广平台之一,《旅游新报》每一期都会送达市级领导,以及各区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手中,是全市各级旅游主管部门了解重庆旅游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媒体。2008年5月,因用汶川地震做噱头刊登违背社会公德的内容而停刊。 严重违背社会公德《旅游新报》被停刊整顿 重庆日报5月20日报道 5月19日出版的第60期《旅游新报》在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刊发了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报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昨日,市新闻出版局根据有关规定,决定给予《旅游新报》停刊整顿的行政处罚。 与此同时,《旅游新报》的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对《旅游新报》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决定免去该报社社长职务,撤销该报总编辑和副总编辑职务,并对相关直接责任人予以除名。 据悉,旅游新报社已通过网络发表致歉信表示,尽管该期周刊系提前编印,但报道严重违背社会公德,亵渎了神圣的民族尊严,伤害了崇高的民族情感,在全社会造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6,分数:26.00) 1.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美国人______ ?A.卢因 ?B.哈罗德·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麦库姆斯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科发展史的了解。传播学中,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是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2.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成为传播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是______ ?A.拉斯韦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麦库姆斯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传播学中,拉斯韦尔是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他在1948年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使其成为传播学的创始人之一。 3.拉斯韦尔提出的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是______ ?A.香农模式 ?B.5W模式 ?C.两级传播模式 ?D.议题设置论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本题属于识记内容,考生需认真掌握。5W模式是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界

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 4.“把关人”这一概念出自______ ?A.《原则宣言》 ?B.《修辞学》 ?C.《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D.《群体生活的渠道》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本题属于识记内容,考生需牢记。1947年,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最早提出了“把关人”这一概念。 5.传播学学者十分重视把关人的作用,并认为这是一种信息传播的______ ?A.特殊现象 ?B.简单现象 ?C.普遍现象 ?D.复杂现象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把关人”这一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属于识记内容。传播学学者十分重视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枢纽作用,认为把关人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普遍现象。 6.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是______ ?A.守门人 ?B.媒介 ?C.舆论指导者 ?D.监督人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______ 把关人原有的意见、经验、兴趣和精神状态的总和指的是7. ?A.知识资源 ?B.预存立场

媒体和媒介有何区别

1、媒体和媒介有何区别?信息和资讯有哪些联系?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物体,二是指储存、呈现、处理、传递信息的实体。 提问者采纳 媒介是一个基本称谓,指的是信息源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中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可以传递信息的物体,比如小纸条:) 区别:媒介和媒体就是两个互相联系名词,媒体是一个主题,媒介是媒体利用某个方式才传递信息或者获取信息的。简单点说就是电视台是一个媒体,然后网络,记者采访的途径属于媒介,属于采集信息。电视也属于媒介,传输信息。 信息就是消息。一切存在都有信息。对人类而言,人的五官生来就是为了感受信息的,它们是信息的接收器,它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信息。 资讯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它必须被消费者利用;并且“提供-使用(阅读或利用)-反馈”之间能够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CS链,具有这些特点才可以称之为资讯。 联系:资讯是信息的一种。 2、教学媒体与新闻媒介有何联系?什么是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 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 新闻媒介是指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联系:教学媒体也可当做新闻媒介传递信息。 信息素养是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学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 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

(店铺管理)卖场经理如何与媒体有效沟通

作为连锁卖场的最高的经营管理者,在公司品牌建设方面承载着重要的使命。但是,绝大多数卖场经理虽然是“经营高手”,但是媒体公关尤其是危机公关能力成为他们的软肋。危机公关新闻事件中“好心办坏事”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一位优秀的卖场经理更应该是优秀的卖场“新闻发言人”和公司品牌建设者。 据我们针对400名卖场经理展开的关于媒体及媒体沟通的调查发现,其中如何看待媒体关系一项:其中有45%的卖场经理认为处理好媒体关系“很重要”;35%的人认为“一般”;20%的卖场经理没有考虑过这一问题,认为“无所谓”。在媒体分类、媒体作用、媒体沟通等其他调查选项调查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判断至少80%以上的卖场经理缺乏与媒体沟通的工作实践,仅有不足5%的卖场经理具备较强的媒体公关协调能力。 基于此,我们成立了**连锁卖场经理媒体公关能力提升专项组,重点研究和推进卖场经理媒体公关沟通能力的提升问题,并组织了多次调查、培训,促进了**连锁公司643位卖场经理、市场策划经理、客户服务经理团队媒体沟通能力的提升。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引领卖场经理总结归纳媒体的类型以及消费连锁卖场重点关注的媒体。 我们将媒体传播介质分为:纸质媒体、广电媒体、网络媒体三类。其中纸质媒体进一步细分为报纸、期刊。广电媒体细分为电视、电台、手机短信。上述两类媒体是我们经常利用发布公司新闻和广告的媒体,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基础和沟通经验。但是,由于上述媒体种类众多,渠道复杂,我们的广告发布面仅仅定位于全国性、行业内、各省市地方主流报纸媒体,尽管我们85%的市场宣传经费用投放在每周末各地报纸广告;而对于新生媒体或非主流媒体我们的关注度还不高,广告投放面还很小,恰恰是新生媒体或非主流媒体为了提高发行量,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在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和“裁判心理”方面报道大量负面信息。相比较纸质

中国主要新闻媒体的媒介定位资料

中国主要新闻媒体的媒介定位资料(新概期末加油~)来源:赵勤勤的日志 看到去年的第二题表示很慌乱,因为对新闻媒体都没啥了解,感叹自己知识的匮乏……于是动手凑集了一些资料,希望有用哈~~~欢迎补充! (先发这么多吧,下午有空再整点……) 《环球时报》 办报宗旨 首先,在内容上,《环球时报》开发中国人关心的国际新闻。长期以来,中国媒体上的国际新闻,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西方媒体帮我们选择的。他们的经济强势,造就了传播上的强势。西方的新闻产品像可口可乐、辣鸡翅一样,大量生产,大量推销,其他国家很难抗拒。因此,美国人持续关注的地区,比如中东,已经成为国际新闻报道的传统热点。发达国家的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如高尔夫,也时常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 《环球时报》一直坚持把新闻的观测点放在中国,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我们重点开发了几个领域。 第一,开发中国周边的新闻。在中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原本中国记者比较少,报道力量不强。《环球时报》试图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在中亚五国、东南亚各国,都培养了自己的特约记者,请他们帮助中国人了解,我们的邻国现在是什么状况,中国人到这些国家可以做什么,应该注意什么。这方面的稿子很多,如《蒙古还想修三条铁路到中国》、《中国人闯荡越南股市》、《中哈公路没有王法》、《尼泊尔有上千人研究中国》、《投资柬埔寨别急于求成》、《中国人到金边炒房地产》等等。 第二,在传统大国开发跟中国有关的新闻。其中包括这些国家的对华政策、华人消息,还有,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大国关系以及地缘政治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外国元首访华,国内媒体的报道曾经比较单调,但《环球时报》开创了一种新的报道模式,客观谈论这些重大外交的意义。如1998年克林顿来中国,我们在文章中配了一张漫画,漫画上克林顿身上被射了很多箭,说明了当时克林顿对中国的访问是抵住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媒体中是非同寻常的。 第三,在公共新闻中开发中国人感兴趣的侧面。打个比方,伊拉克有10人被炸死了,如果是美国的媒体,它就会调查被炸死的这10个人的名字、所属的部队,这起事件该由谁来负责等等。而日本人则关心当爆炸发生的时候,日本的军队在哪里,他们是否安全,被炸的1 0个人是被误炸还是有针对性专门选择的。但是这些与中国人关心的都不同,如果《环球时报》上出现了一篇让日本人说好,而中国人看不懂的文章,那这就不是一篇好文章。再如,一个记者到国外采访汽车展,我们要求先看看汽车展上有没有中国车,如果有,放在什么位置。不光是车展,还有航展、艺术展和其他世界性的活动,我们都要求记者主动发掘中国人爱看,对中国有价值的内容。又如,阿尔巴尼亚、刚果(金)发生大骚乱的时候,国内最关心当地中国人的安危。我们把越洋电话拨到当地使馆,开创了从国内采访驻外使馆的先河。

第五章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本章重点】拉斯维尔的“5W”模式;受众选择“3S”论;议题设置论;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 传播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要素。作为以树立组织自身形象为最终追求的公共关系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展示组织存在的价值,传递组织的各种信息。这种价值的显现和信息的传递所依赖的唯一手段就是传播,离开了传播,一切的形象均无法确立,所有的信息将不存在。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公众和组织之间可能产生误解,导致公共关系的失调,其原因在于传播渠道缺乏,彼此不能互相理解。所以,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学会传播的基本技巧,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同公众进行多方面的沟通。本章我们从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理论出发,科学而全面地阐述传播的技巧及其运用。 第一节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一、拉斯维尔的“5W”模式 5W的基本含义:(1)谁传播(who);(2)传播什么(says what);(3)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4)向谁传播 (to whom);(5)传播的效果怎样 (what effects)。 因为这五个要素的英文表述各有一个以w打头的疑问词,这个5要素理论也叫5W模式。 在对传播的研究中,拉斯韦尔所提出的研究对象的五大部分也完全可以视为传播研究的五个基本范畴。 (一)传播的控制分析; (二)传播的内容分析; (三)传播的媒介分析; (四)传播的对象分析; (五)传播的效果分析。

二、把关人理论 (一)把关人的概念 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 一般地说,把关人的传播行为包括“疏导”与“抑制”两个方面。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的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置便是抑制行为。 三、两级传播模式 “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两级传播”的假设:“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这里所提出的中间环节“意见领袖”,其作用与意义举足轻重。 指社会活动中能有较多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即“消息灵通人士”,或对于某一领域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即“权威专家”,而其态度和意见对广大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 四、受众选择“3S”论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传播学者发现受传者在接触媒介和接收信息时有很大的选择性,这就是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 这个选择过程表现为三种现象,简称为“3S”: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一)选择性注意 1、指向性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去电影院看电影,当然全部兴趣与精力都集中在电影内容、情节发展、演员表演上,若有人问你邻座的观众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你十有八九答不上来。这里就牵涉到一个注意的指向性问题。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某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一些对象。注意的指向性是关系到注意力在哪个方向上活动的问题,方向选择不同,接收的外界信

四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四中传播媒介的优点和不足 一、印刷媒介: 1、定义:印刷媒介,就是指将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薄页上形成的报纸、杂志、书籍等物质实体。 2、优点: (1)读者拥有主动权。读者在接触印刷媒介时,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这一点上它优于电子媒介。电子媒介的受众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受众必须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才能接触到其内容。由于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是线性的,所以受众如果想回头再看,必须付出额外的代价,比如将电视节目录下来。可以说,印刷媒介较为充分地照顾到了受众的选择性。 (2)媒介可以有效的保存,信息不易丢失,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是稍纵即逝的,若不经过专门录制,就会很快消失。而印刷媒介如报纸、书籍等却能将信息有效地保存下来。正因为这样,印刷媒介更能达到使受众获得反复接触的积累效果。 (3)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同的印刷媒介往往具有针对性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适应专业化和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除了一些综合性的报纸以外,印刷媒介不像其他媒介那样强调以标准化的内容来适应大部分受众的共同兴趣。电子媒介为了这争取最大数量受众,都力求能适应大众的口味,强调老幼皆宜,雅俗共赏,这就导致了内容上的同一化趋势。而专业化、专门化的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往往以其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并对他们在某一方面施加特殊影响,这就适应了专业化、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在知识界与教育界,印刷媒介更是拥有广泛的类型化受众。 3、不足: (1)时效性不强,制作周期长。 (2)使用印刷媒介需要识字能力,因而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文盲和文化程度低的人无法或不能充分使用。

政府机关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余仁山 余仁山,生于20世纪70年代,豫南商城县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先后任职于《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济时报》、《华夏时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栏目组、社会新闻部《法治在线》,历任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策划人、新闻采编部策划人至今。 一、什么是媒体 (1)如何认识媒体。 媒体是什么?按性质可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传统媒体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现代媒体包括:网络和网络上各种与之相关的手段。现代媒体范围相当广,介质也相当多。需要我们开放视野。通过一切可能存在的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又要防止一切可能在媒体上的负面影响。 按地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媒体。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地域差异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任何一个地方小的新闻事件在全国都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同样,全国大新闻事件在地方也能找到印证。 另一个分类就是所谓“喉舌”与商业媒体。“喉舌”就是党报党刊、主流媒体,是政府的喉舌,商业媒体的生存的本质就是靠新闻。 (2)媒体在哪里? 媒体的从业者无处不在,包括:通讯员、观众、线人及记者。 推荐媒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晚间新闻》、《朝闻天下》推荐网站: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人民网、凤凰网、天涯论坛 (3)媒体何时发力? 无休无止、随时出击,媒体舆论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 (4)媒体报道什么? 报道内容包括有正面和负面,有真的和假的,亲身经历的和道听途说的。报道范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媒体监督的对象,都代表着国家机关,代表着公权。媒体监督什么:1、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或不法行为。2、涉及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3、群众最关心、最直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及其媒介

xxxx/ 第八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一些主要的传播模式与相关理论,如5W模式、把关人理论、两级传播模式、受众选择“3S”论、议题设置论等;同时,掌握一些主要的传播媒介知识,如文字大众传媒、电子大众传媒、国际互联网等,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 学习方法 以基本概念的识记为基础,了解和领会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与相关理论,掌握公共关系所涉及到的主要传播媒介和方式,并能在实践中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运用。 学习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理论本节主要介绍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与理

论。主要有拉斯韦尔5W模式、把关人理论、两级传播模式、受众选择“3S”论与议题设置论等与公共关系紧密相关的传播理论。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拉斯韦尔传播学的始创者之一。 (1)谁传播(Who); (2)传播什么(Says What); (3)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 (4)向谁传播(tO Whom); (5)传播的效果怎样(What Effects)。 图8—1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公关传播过程分析 拉斯韦尔所提出的研究对象的五大部分视为传播研究的基本范畴。 1.传播的控制分析 传播的控制分析主要包括:传播的法规 与政策;传播者的社会控制和自我控 制;传播者对传播的影响;传播者的社 会责任。

2.传播的内容分析 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传播的分 类;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宣传方法等。 3.传播的媒介分析 传播的媒介分析主要包括:传播的媒介 环境;传播的媒介特点等。 4.传播的对象分析传播的对象分析主要包括:传播对象的心理;传播对象的劝 服等。 5.传播的效果分析 传播的效果分析主要包括:传播的效 果类型;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测定 传播效果的定量方法等。 二、把关人理论 (一)把关人的概念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Gate Keeper),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这个概念源出于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所写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

企业与新闻媒体沟通技巧的探讨.

企业与新闻媒体沟通技巧的探讨 关键词:新闻媒体沟通技巧 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努力提高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新闻媒体能帮助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创造发财童话,迅速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当企业发生危机和新闻媒体对企业失去信任的时候,新闻媒体又是企业的地狱。在新闻媒体影响无处不在的信息时代,夸大或轻视媒体的力量都不是正确的做法。企业必须正视新闻媒体的力量,能够巧妙借助舆论,让媒体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同时防范媒体传播可能引发的危机。 1 与新闻媒体保持良好沟通的必要性 随着传播业的发展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如何处理好与这些新闻媒体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般地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传播技术日益发达,从社会定位看,新闻界应是具有影响社会舆论的权威性机构和组织,它对社会的影响力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攀越的。在西方,新闻界可以独立地左右整个社会的舆论,被称作对社会经济、政治局势的变动具有独特作用的一根支柱。在英国、美国等国家,新闻媒介甚至可以左右首相和总统的选举结果,为此,这些政治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 企业中的公关人员的第一要务就是与新闻媒体打交道,保持良好的关系。新闻媒体的工作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反应敏捷、可信度高、传播面广等特点,构成了企业与公众之间信息交互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因此,凡是具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都乐意与新闻媒体打交道,并善于利用媒体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为从某种层面讲,与新闻媒体处好关系是企业创品牌、求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1996年9月,耗尽巨人集团精血的巨人大厦完成地下工程,开始浮出地 面。也就是在这时,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了。在当时,很多知情的人已经看到了巨人集团的危机。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巨人集团的危机会爆发地那么突然和猛烈,其中,新闻媒体在推动巨人大厦加速倒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1997年1月12日,数十位债权人和一群闻讯赶来的媒体记者来到巨人集团总部,恰逢深居简出的史玉柱刚刚驱车从外面进来,发生了一场面对面的“短兵相接”。其间,一位律师对债权人和记者口气凌厉地嚷嚷道:“如果你们不想解决而是来闹事,你们就闹去。作为企业行为,任何事情向社会曝光都没问题。如果你们要曝光,可以先曝光,然后再谈,我们不怕曝光。”巨人集团与新闻媒体的关系迅速恶化。于是,种种原本在地下流传的江湖流言迅速地在媒体上被一一放大曝光,这些耸人听闻的新闻真假参半、泥石俱下,一时间让史玉柱百口难辩。就在这时,又发生了巨人被迫在杭州向娃哈哈道歉的事件。巨人在公众和媒体心目

新闻媒体与媒介区别

“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区别 “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是新闻传播学(或新闻学)的两个术语。 “媒介”是个普通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媒介的含义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在艺术范畴指艺术家所采用的表现手段或技法。如油画、雕塑、版画等的表现手段或技法。在绘画专业领域,媒介是指绘画颜料的结合剂和溶解剂。如混合颜料的油(油画颜料用)、胶水(胶质颜料用)、蛋黄(蛋彩颜料用)等。用这些媒介还能使颜料与画布、画纸等相粘结。 “新闻媒介”是新闻传播媒介的简称,主要指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些用于传播新闻的大众传播媒介。它是由硬性工具、软性工具和中性工具组成的复合工具系统。例如,组成报纸媒介的硬性工具是版面。报纸版面是利用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编排手段,并由标题、正文、图片、报头、报眼、报尾等版面元素编印出来的有规格纸张;组成报纸媒介的软工具包括采编、印制

的程序、规则和方法;组成报纸媒介的中性工具就是语言文字等符号。对于电视来说,组成电视媒介的硬性工具是指录制声像的技术设备、发射台和接收机等;软性工具包括录制声像的技术和技巧、发射和接收的程序、规则和方法;中性工具就是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系统。 “新闻媒体”是新闻传播媒体的简称,主要指称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通讯社等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作为社会组织实体,新闻媒体的有形构成要素是人、财、物。其中人员是核心要素,没有人员则不能构成社会组织;其次是资金、技术设备等物质要素。新闻媒体是被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是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组织目标将人们的行为联合并协调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每个新闻媒体都有确定的组织目标,其中的每个成员也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每个新闻媒体都有特定的组织系统、技术结构和运行机制;每个新闻媒体都要运用权力和领导行为,依靠决策和沟通来推动新闻媒体的正常运行和管理。新闻媒体无论是

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总分:100.00 ,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B}} 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6,分数:26.00) 1. 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美国人 ______ A. 卢因 B. 哈罗德?拉斯韦尔 C. 拉扎斯菲尔德 D. 麦库姆斯 (分数: 1.00 ) A. B. V C. 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科发展史的了解。传播学中,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是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 2. 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成为传播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是_________ A. 拉斯韦尔 B. 卢因 C. 拉扎斯菲尔德 D. 麦库姆斯 (分数: 1.00 ) A. V B. C. D. 解析:[解析]传播学中,拉斯韦尔是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他在1948年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使其成为传播学的创始人之一。 3. 拉斯韦尔提出的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是_______ A. 香农模式 B. 5W模式 C. 两级传播模式 D .议题设置论 (分数: 1.00 ) A. B. V C. D.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内容,考生需认真掌握。5W模式是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 4. “把关人”这一概念出自 _____ A.《原则宣言》 B.《修辞学》 C.《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D.《群体生活的渠道》 (分数:1.00) A. B. C. D. V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内容,考生需牢记。1947年,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最早提出了“把关人”这一概念。 5. 传播学学者十分重视把关人的作用,并认为这是一种信息传播的________ A. 特殊现象 B. 简单现象 C. 普遍现象 D .复杂现象 (分数: 1.00 ) A. B. C. V 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把关人”这一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属于识记内容。传播学学者十分重视把关人在信息 传播过程中的枢纽作用,认为把关人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普遍现象。 6.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是___________ A. 守门人 B. 媒介 C .舆论指导者 D. 监督人 (分数: 1.00 ) A. V B. C. D. 解析:[解析]“把关人”又称“守门人” ,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把关人原有的意见、经验、兴趣和精神状态的总和指的是7.

主要传播媒介的特点

一、报纸广告媒介 (一)报纸媒介与报纸广告的优点 1.报纸在编辑方面的优势 (1)报纸的版面大、篇幅广、可供广告主充分地进行选择和利用。 (2)报纸的特殊新闻性,能够增加报纸广告的可信度。 (3)报纸的编排灵活,使得广告文稿改换都比较方便。 2.报纸内容上都优势 (1)报纸的新闻性强、可信度较高。 (2)报纸的权威性较高。 (3)报纸具有保存价值。 3.报纸在印刷方面的优势 (1)报纸能够图文并茂。 (2)印刷成本较低。 4.报纸在发行方面的优势 (1)报纸的发行面广,覆盖面宽。在我国,报纸历来是主要的媒介形式。发行量大,传播面广,读者众多,遍及社会的各阶层。 (2)报纸的发行对象明确,选择性强。报纸的发行区域和接受对象明确,发行密度较大。 (3)报纸的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在我国,报纸有旬报、周报、日报、晚报、晨报等形式。报纸的出版频率高和定时出版的特性,使得信息传递准确而及时。 (二)报纸媒介与报纸广告的缺点 1.报纸在编辑方面内容繁多,易导致阅读者对于广告的注意力分散。加之由于版面限制,经常造成同一版面的广告拥挤不堪,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 2.报纸在内容上众口难调 报纸并不是根据人的职业和人的受教育程度来发行和销售的,因此,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人那里,报纸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3.报纸在印刷上比较粗糙,色彩感差 在我国,报纸多黑白印刷,彩色印刷尚未普及。受到印刷水平的限制,在文字和图片上质量较粗糙,在图片色彩上比较单调。 4.报纸在发行上寿命短暂,利用率较低 由于报纸出版频繁,使每张报纸发挥的时效都很短。一般情况下,许多读者在翻阅一遍之后即顺手弃置一边。 二、杂志广告媒介 (一)杂志媒介与杂志广告的优点 1.杂志面向的对象明确,针对性较强 杂志一般是针对某一专业、某一读者群进行宣传、出版,其内容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那样包罗万象。 2.杂志的编辑精细,印刷精美,图文并茂 杂志广告的编辑极少不规则地划分面积,力求整齐统一,编辑较报纸精细。 3.杂志的有效使用期较长,保存期久 在四大媒介中,杂志广告的寿命最长。 4.杂志读者比较固定,易接受杂志宣传

浅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区别

浅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区别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研究媒介的学说虽然都是诞生不过百年的新兴学说,然而它们的重要意义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此诞生了传播学、新闻学、广播学等诸多学说。其中,研究媒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尤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区别,正是我们初学新闻人中所应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这里所谈的媒体,即指广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例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等。 其中报纸、广播、电视由于诞生时间较早,应用时间较之网络媒体较久,因此被称为传统媒体。而网络媒体由于其诞生时间短、发展迅猛、媒介资源的丰富以及其的双向传播性等种种特点,因此人们将其与传统媒体区分开来,有些称之为“新媒体”。 传统媒体的发展,主要是由视觉媒体(报纸)逐渐向听觉媒体(广播)、甚至是视听合一的(电视)发展着。但是我认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一个第一区别,便是它是“多感官媒介”,即我们所称的,它具有“多媒体”的效果。传统媒介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而新媒介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合于一个系统中。所谓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连为一体,对音声、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以我们常见的QQ为例,用户在使用QQ时,不仅可以利用网络传播文字信息,还可以传播图片,甚至即时传播动态的声音、图像等(视频通话、语音通话、电影分享),对信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解读。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对信息便有了多种媒介感受。这些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第二是网络媒体传播过程中双向性的增强。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虽然也有受众来信来访等反馈渠道,但这种反馈并不是即时的,而是存在非常严重的延迟,并且在反馈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媒介(邮政、电话)等参与。与此相比,新媒体的传播系统本身即具有传播的双向渠道。例如常见的论坛、贴吧,以及现在网络媒体新闻后面的用户评论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受众的反馈过程,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受众有时也成为了传播者,例如受众对新闻的补充说明等等。 第三,网络媒体的媒介资源极其丰富。传统媒体的信息需要经过采集、制作、传播的过程,其中前两步网络媒体与之相差不大,而传播的过程中网络媒体可以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发布更多更有效的信息,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媒介资源。例如,传统的地上波电视采用的是模拟方式,这种方式占用的频率域带宽,一个地区只能播出有限的几个频道。而现在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可以让受众同时接受更多更好更清晰的数字化节目,大大提高了信息接受的效率。 第四,网络媒体的时效性非常强。网络发布信心往往具有即时性的特点,甚至同步报道,这些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网络媒体可以使新闻发生现场同步展示在受众面前,而时效性无疑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所在。这些都为网络媒体带来了丰富的受众与随之而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 第五,网络媒体的可控性和可控性较差。如果说前面几点都是网络媒体的优势所在,那么这一点就是网络媒体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所在。由于网络媒体的隐秘性和

与媒体沟通与接受采访的技巧

与媒体沟通与接受采访的技巧■、与媒体沟通的技巧 1?举行记者招待会 (1)善待记者,态度友好 (2)把握时间,控制提问 (3)直视发问记者,注意力集中 (4)回答诚恳,简明扼要 (5)重申主要信息,避免说“无可奉告” 2.接受采访 (1)准备接受采访的提纲,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2)接受采访时,如在办公室接受采访,还需做好室内外环境、桌面等的清洁整理工作 (3)态度友善、诚恳 (4)准备充分的资料 (5)审核采访期间所录制的材料,及时纠正 3.参加访谈 (1)根据访谈提纲,收集准备资料 (2)注意形象、声音以及语调和语速 (3)态度友善、诚恳 4.撰写稿件 (1)明确目的,紧扣主题 (2)层层把关,领导审核 .、接受记者采访的技巧 了解谁将来采访 了解记者将涉及的范围,并将采访控制在此范围内 了解采访的形式及时间长短 了解谁还将被采访,及谁已接受过采访了 预测问题 拆分复杂的问题 当你不宜回答某个问题时,给记者以提示 对于包含有过激或圈套性语言的问题,在消除此类语言后再给予答复■先阐明你的观点 即便在开玩笑时都不要对任何人进行贬低的评论 如果记者所提的问题带有诱导的色彩,要请他把问题提得更明确一些

如果你已经回答完毕,记者仍然把话筒对着你,应该直截了当地说: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完 了,还有其他问题吗?” 三、与媒体沟通的禁忌 不要说无可奉告” 不要让记者回顾他们的文章及采访 不要回答假设的问题 - 不要编造 不要因为记者宣称已有人对此发表过看法而盲信记者已对之有了正确的认知不要重复记者的话h不要让记者假借你来发表言论 ■不要对记者提供的而你又未掌握的新信息表态 ■ 不要回答与采访主题无关的问题不要与记者发生争执,或对他反唇相讥不要接受记者当场递交的东西不要按照记者的要求指名道姓地评论他人不要提及你不希望被报道或发表的事情 记者想知道什么? 这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记者想要他们问题的答案、与专家的接触机会,以及能支撑版面的视觉元素。在突发事件期间更是如此,只是他们即刻就需要这些信息。 突发事件中比较常见的几个问题如下: 这里谁负责?你事先警告过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受到伤害的人怎样得到帮助?-为什么没有阻止它(再次)发生? 某事与此次的事件有关吗?还有哪些失误之处 我们可以期待什么?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处理这件事的? 我们应该做什么?这项数据/信息或结果意味着什么? 这为什么会发生?哪些坏情况是你没有告诉我们的? 怎样给记者他们想要的信息 在突发事件中,媒体行为不似平日,可能会有以下的情形: 弱化对信息的查证和核实 不再刻意的挑剔 视频国家级主流媒体在重大危机中将起主导作用 期待从应急指挥中心”得到确切的信息可能采信非专业人士提供的信息因此,我们应该定期向媒体提供新闻通稿和联系电话,召开通气会、发布会,以便所有媒体都能获取到权威信息。

与媒体沟通与接受采访的技巧

与媒体沟通与接受采访的技 巧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与媒体沟通与接受采访的技巧 一、与媒体沟通的技巧 1.举行记者招待会 (1)善待记者,态度友好 (2)把握时间,控制提问 (3)直视发问记者,注意力集中 (4)回答诚恳,简明扼要 (5)重申主要信息,避免说“无可奉告” 2.接受采访 (1)准备接受采访的提纲,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2)接受采访时,如在办公室接受采访,还需做好室内外环境、桌面等的清洁整理工作(3)态度友善、诚恳 (4)准备充分的资料 (5)审核采访期间所录制的材料,及时纠正 3.参加访谈 (1)根据访谈提纲,收集准备资料 (2)注意形象、声音以及语调和语速 (3)态度友善、诚恳 4.撰写稿件 (1)明确目的,紧扣主题 (2)层层把关,领导审核 二、接受记者采访的技巧 了解谁将来采访 了解记者将涉及的范围,并将采访控制在此范围内 了解采访的形式及时间长短

了解谁还将被采访,及谁已接受过采访了 预测问题 拆分复杂的问题 当你不宜回答某个问题时,给记者以提示 对于包含有过激或圈套性语言的问题,在消除此类语言后再给予答复 先阐明你的观点 即便在开玩笑时都不要对任何人进行贬低的评论 如果记者所提的问题带有诱导的色彩,要请他把问题提得更明确一些 如果你已经回答完毕,记者仍然把话筒对着你,应该直截了当地说:“这个问题我已经 回答完 了,还有其他问题吗” 三、与媒体沟通的禁忌 不要说“无可奉告” 不要让记者回顾他们的文章及采访 不要回答假设的问题 不要编造 不要因为记者宣称已有人对此发表过看法而盲信记者已对之有了正确的认知 不要重复记者的话 不要让记者假借你来发表言论 不要对记者提供的而你又未掌握的新信息表态 不要回答与采访主题无关的问题 不要与记者发生争执,或对他反唇相讥 不要接受记者当场递交的东西 不要按照记者的要求指名道姓地评论他人 不要提及你不希望被报道或发表的事情 记者想知道什么 这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记者想要他们问题的答案、与专家的接触机会,以及能支撑版面的视觉元素。在突发事件期间更是如此,只是他们即刻就需要这些信息。 突发事件中比较常见的几个问题如下: 这里谁负责?你事先警告过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受到伤害的人怎样得到帮助?为什么没有阻止它(再次)发生? 某事与此次的事件有关吗?还有哪些失误之处 我们可以期待什么?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处理这件事的? 我们应该做什么?这项数据/信息或结果意味着什么? 这为什么会发生?哪些坏情况是你没有告诉我们的? 怎样给记者他们想要的信息 视频

媒体与新闻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报道 在新科技下背景下,人们可以从报摊,智能手机上,晚间新闻中,几乎零时差的从那些为全球新闻社和其他新闻机构工作的新闻记者特约记者和通讯员的报道中了解到千里之外的世界。每天从北京胡同里一个阅读《人民日报》的中国人到BBC的广播,全球新闻无处不在。 也就在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相连的时候,新闻的狭隘主义发挥着越来越危险的误导作用。虚假的消息在新媒体报道下,传得越来越远,比如2011年3月发生福岛核辐射物质泄漏事件以后,在中国掀起的一股“抢盐风”还有2012年的世界末日说。这些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虚假新闻报道不在少数,有些甚至严重影响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 同时媒体报道方式的变革,改变着人们的接受新闻信息的方式和习惯。从广播,电视,报刊为主导的旧媒体时代到如今的新媒体世纪,媒体的传播也在经历“全球化”历程。新闻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同时也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流通。如世界前三大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在128个国家运行。路透提供新闻报导给报刊、电视台等各式媒体,并向来以迅速、准确享誉国际。 但“全球化”所带来的麻烦是,它并没有我们向想象的那么完整,甚至与我们相关的新闻报道被严重的扭曲,以至于把整个国家或社会贬低或某种偏见或形象。据世界银行的消息,在全球70亿左右的人

中,只有80%可以用上电,75%拥有电脑,只有区区35%可以使用上互联网。这个星球上大多数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与国际媒体”相连。相反,新闻传播的差距越来越两级分化,媒体传播的对象也越来越集中在一部分权力中心.,在非洲,南美洲,有些国家只能依靠其他国或者公益组织才能建立起媒体传播机构,如广播,电视网络。 开发新的市场和对象,需要很高的投入和宣传,这使得许多媒体公司和经营者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发新的市场,这就必然会有新闻媒体传播的死角。 这是由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的马克.格雷汉姆所绘制的一张标有地理信息的条目,显示在维基百科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