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煤地质说明书2020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6
石门(井巷)揭煤防突设计编报内容一、说明(一)概述。
简述石门(井巷)工程用途,施工标高、方位、范围,巷道断面形状、尺寸、支护方式。
迎头位置及测点控制。
周边开采关系(包括煤柱、采空、地面钻孔)及采掘活动。
施工队伍情况。
•一、说明•(一)概述。
一、说明(一)概述。
•煤(岩)层倾向、倾角、厚度,所揭煤层顶底板岩性、结构,邻近煤层。
简述区域地质情况(水文地质),巷道前方影响到揭煤范围内的构造及控制程度。
一、说明(一)概述。
•构造单元内及相邻区域煤层瓦斯含量、涌出量、突出指标参数(实测的最大瓦斯压力),历史上突出发生点及基本情况。
预计揭煤处的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
初步评价揭煤区域的突出危险性程度。
一、说明(一)概述。
•巷道掘进供风(局扇、风筒、风量)情况,局部通风系统,揭煤回风影响到的相关区域。
一、说明(一)概述。
•地质说明书(二)揭煤工序安排。
•简述揭煤防突工序及每道工序的施工组织安排,附防突工序流程图。
二、前探钻孔•(一)明确前探孔数量、控制范围和取芯钻孔的孔号,实施时距待揭煤层的法距。
二、前探钻孔•(二)附:钻孔施工钻孔编号、孔径、施工方位、俯角或仰角,预计见煤深度、止煤深度、终孔深度等参数表。
二、前探钻孔•(三)要求:• 1. 前探钻孔控制范围、测斜取芯等内容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 2. 前探钻孔施工后必须提交的资料:钻孔开孔位置、见煤深、止煤深、孔长、取芯钻孔岩(煤)芯的采取率,以及施工过程有无喷孔、顶钻等异常现象。
三、测压(取样)•明确:测压孔数量不得少于3个(具备条件的,哪些前探钻孔兼作测压孔);开孔位置(距待揭煤层的最小法距),选择岩层完整的地方开孔;施工方位、俯角或仰角、终孔深度、终孔点控制范围;哪些孔取样,以及所取煤样测定的内容。
简述测压方法、封孔工艺。
要求:三、测压(取样)• 1. 测压钻孔必须穿透全煤,一次不能穿透的,必须进入煤层不少于3m。
封孔深度应大于10m。
三、测压(取样)• 2. 取样时应测定△P、f值及a、b吸附常数值等,并必须计算待揭煤层的瓦斯含量W。
井巷揭煤管理规定一、揭煤原则(一)尽量避开地质构造破坏带和应力集中带,避免小角度长距离揭煤。
(二)层位、构造探测不清不准揭煤,瓦斯压力测量不准不得揭煤。
(三)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
二、基本要求(一)前探距待揭煤层最小法距10m前(地质构造复杂带20m前),至少施工2个前探钻孔,探明前方煤层赋存、构造及瓦斯情况,并至少有1个前探钻孔沿井巷掘进正前方布置.所有前探钻孔必须测斜,并至少有2个取芯。
(二)区域预测距待揭煤层最小法距10m外实施测压(取样),进行区域预测。
1、测压(取样)预测孔不少于3个,并至少有1个测压孔布置在井巷轮廓线外15m,测压钻孔与其它钻孔见煤点间距不少于10m.设计的前探孔可以兼作测压(取样)预测孔。
近距离煤层群的层间距小于5m或层间岩石破碎时,可测定煤层的综合瓦斯压力。
2、区域预测采用实测瓦斯压力P和瓦斯含量W,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为突出危险区:①瓦斯压力P≥0。
74MPa;②瓦斯含量W≥8m3/t;③前探、预测等各类钻孔施工过程中有吸钻、顶钻、喷孔等动力现象.(三)区域防突措施预测有突出危险,距待揭煤层最小法距7m外(构造破坏带最小法距8m外)必须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1.瓦斯压力P<2MPa,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是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12m(急倾斜煤层底部或下帮6m),同时还应当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包括预计前方揭煤段巷道的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
2.瓦斯压力P≥2 MPa或打钻过程有动力现象的,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是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15m(急倾斜煤层底部或下帮8m),同时还应当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包括预计前方揭煤段巷道的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7m.严重突出危险区揭煤(瓦斯压力P≥2MPa),推广“闭合环形底(顶)板巷道”区域预抽法.(四)区域措施效果检验采用直接法测定残余瓦斯压力和残余瓦斯含量对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效果检验。
附件1煤矿井巷揭煤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基本要求第一条必须从设计源头避开地质构造破坏带、应力集中带揭煤,不应小角度(井巷与待揭煤层夹角≤15°)、长距离揭煤。
确实避不开的,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地质层位、地质构造探测不清不得揭煤,瓦斯压力、瓦斯含量测试不准不得揭煤。
第二条矿井开拓新水平、准备新采区时,水平大巷或采区上下山至少有一条布置在煤层底板。
第三条井巷揭煤穿层治理钻孔直径不得小于94mm ,辅助水力冲孔等增透措施,卸煤率不低于10 ‰,充分卸压增透。
下向穿层钻孔施工时,应当采用吹水装置。
第四条井巷揭煤作业优先采用大角度揭煤方式,合理缩短巷道穿煤长度。
详见图1-1~1-6图1-1 下山巷道煤层底板揭煤剖面示意图图1-3 上山巷道煤层底板揭煤剖面示意图图1-6 上山巷道煤层顶板揭煤剖面示意图第五条小角度揭煤作业,当煤层原始瓦斯含量≥8m3/t 或瓦斯压力≥0.74MPa (禹州和登封区域瓦斯含量≥6m3/t 或瓦斯压力≥0.6MP)时,必须采取施工措施巷、调整揭煤角度等方法,优化揭煤作业,便于区域防突措施钻孔布置。
(一)小角度煤层底板揭煤,包括下山巷道、水平巷道和上山巷道煤层底板揭煤,应下扎施工措施巷:即距待揭煤层法距7m 前,在工作面迎头或一帮下扎施工措施巷,便于区域措施钻孔布置。
详见图2-1~2-3。
(二)小角度煤层顶板揭煤,包括下山巷道、水平巷道和上山巷道煤层顶板揭煤,应上挑施工措施巷:即距待揭煤层法距 7m 前,在工作面迎头或一帮上挑施工措施巷,便于 区域措施钻孔布置。
详见图 3-1~ 3-3。
(三)回采巷道:不应采用小角度揭煤方式。
(四)开拓巷道、准备巷道:不宜采用小角度揭煤,宜 采取变更设计、多段措施巷等技术措施实现大角度揭煤。
待 揭煤 层≥ 区 域措 m 施钻 孔控制 范 ≥围区域措 施钻孔图 2-1 下山巷道煤层底板揭煤下扎措施巷剖面示意图措施巷≥7m措施巷区域措 施钻孔5m ≥掘进方向30m 区 域措施钻孔控制 范围范围m7m≥待揭煤层区域措施钻图 2-2 水平巷道煤层底板揭煤下扎措施巷剖面示意图 图 2-3 上山巷道煤层底板揭煤下扎措施巷剖面示意图掘进方向措施巷区域措 施钻孔图 3-3 上山巷道煤层顶板揭煤上挑措施巷剖面示意图[注:穿层钻孔有效控制范围, 应为有效边缘孔见煤点或止 煤点圈定的最小范围。
煤矿揭煤地质说明书一、背景介绍二、煤矿地质揭露的目的揭露煤矿地质的目的是为煤炭资源的开发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规划。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煤炭资源所在的地层和矿层的位置和分布;2.了解煤炭资源的储量、质量和品位;3.评估矿层开采的难易程度和可行性;4.预测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瓦斯、水害等;5.为煤炭的选矿和利用提供参考。
三、揭露地质的方法和步骤揭露煤矿地质主要依靠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
1.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是揭露煤矿地质的基础工作,主要目的是收集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基本资料,并进行样品采集和调查。
野外地质调查应包括的内容有: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层厚度和分布、煤炭质量和品位等。
2.钻探工作钻探是揭露煤矿地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井下钻孔和井外钻孔进行。
井下钻孔主要用于获取煤层内部的地质信息,如煤层的厚度、倾角、煤层序列和煤的品位等;井外钻孔主要用于获取煤层下伏地层的地质信息,如煤层的底板、顶板、伴生层和层间岩性等。
3.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揭露煤矿地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对采集的煤样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如根据采集的煤样进行煤的品位测定、煤的硫含量、灰分含量和挥发分含量等。
四、揭露地质的内容和要点煤矿揭露地质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地层分析通过对地层的研究,明确煤层的厚度、煤层倾角、煤层的分布范围和煤层的序列。
2.地质构造分析对煤矿区域的构造进行分析,包括断裂、褶皱的走向和倾角等。
3.煤的品位分析对采集的煤样进行全面的物理化学分析,测定煤的品位、灰分含量、挥发分含量等指标。
4.瓦斯和水害的预测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如瓦斯的涌出、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下陷和水害等。
五、煤矿揭露地质的应用1.煤炭开采规划揭露煤矿地质提供了煤炭开采的科学依据,为煤矿的规划提供参考,包括矿井的布局、矿层开采顺序和采煤方法的选择等。
2.矿井设计揭露煤矿地质对矿井的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包括矿井的开拓方向和巷道的布置等。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莲盛煤业有限公司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技术科编制:朱岩审核:刘金龙总工程师:高日寛一、地形地貌及地层1、地形地貌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地表均为黄土覆盖,经长期冲刷切割,呈现为低山丘陵地貌。
纵观井田,沟谷纵横,梁峁绵延,地形比较复杂。
井田总的地势为西高东低,地形最高点为西部边界处山梁,标高+1565.00m,地形最低点为井田东部边界处沟谷,标高+1365.00m,地形最大相对高差200.00m。
主斜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各井口标高分别为:+1425.587m、+1436.876m、+1436.876m。
2、地层井田范围地表均被黄土覆盖,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并结合详查资料,对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为含煤系基底,埋于井田深部,在井田外马营河东侧有零星出露,本组厚180m左右,主要为青灰—深灰色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有灰黄色泥岩、泥质灰岩和钙质泥岩。
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在井田范围无揭露资料,根据详查报告资料,本溪组厚度25.00—44.00m,平均30m左右,主要由灰色、灰白色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中部一般有2层石灰岩,其中下部一层比较稳定,定位标志层K1。
底部常见山西式铁矿,呈鸡窝状赋存,在其上发育一层品味较高的铝土泥岩,最大厚度可达7—8m,中上部可见1—2层不稳定的薄煤线。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据钻孔揭露,本组厚度76.00—85.00m,平均厚80.83m,由灰白色、灰色砂岩、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中下部夹1—2层泥灰岩、钙质泥岩。
主要厚煤层赋存于本组顶部及底部,按岩性5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下段为K2砂岩底至9号煤层顶,主要由煤层、砂岩、粉砂岩夹泥灰岩组成,平均厚32.50m,本段含9号、11号二层主要可采煤层。
中段由9号煤层顶至4号煤层底,为一厚层砂岩带,在其顶部和中部含5号和8号煤层,其中5号煤层极不稳定,不可采,8号煤层层位不稳定,零星可采。
一、揭煤地点概况及揭煤方法㈠位置关系及支护情况北三采区18#层运输石门,需从19#煤层底板掘进穿过19#煤层,进入18#煤层。
其标高为1433.5米,方位为117度,按7‰的坡度掘进。
支护形式:采用树锚支护。
㈡煤层顶、底板岩性19#层直接顶顶为黑色页岩,往上为粉砂岩;底板为砂岩。
㈢煤层特征19#煤层为半暗型煤,呈块状。
根据打钻探煤资料揭煤地点煤厚0.9米,煤层倾角14度。
㈣揭煤方法18#层运输石门与专用风道相连,回风从18#层运输石门掘进头至专用风道,经联络巷进入5#井排出地面,形成独立的回风系统。
18#层运输石门掘进从19#煤层底板揭穿19#煤层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01》第二百条、二百零一条的规定,我矿已进行了下列工作。
①掘进工作面距煤层垂距10米时,通风区已打了两个穿透煤层全厚的钻孔,已经确切掌握了煤层的赋存情况,煤厚0.9米,倾角14度。
②掘进工作面距煤层垂距5米时,通风区已打了两个钻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其压力分别为0.1Mpa和0.2Mpa,并进行了突出等级预测,瓦斯解吸指标K1=0.3。
③现掘进工作面距煤层垂距只有1.5米,准备采用远距离放炮揭穿煤层。
二、安全技术措施1、进行揭煤工作前,由通风区对通风设施进行检查,完善和加固,以确保回风系统牢固、可靠。
2、生产技术科地质组必须控制掘进工作面距煤层的距离,根据要求作出打钻或进尺的决定,当两者为1.5米净岩柱时,即施行远距离放炮。
3、施行远距离放炮前,由通风区、安检科和北三采区组织人员对相关的通风系统和通风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只有当系统及各设施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放炮。
4、放炮前,必须关闭18#层运输石门进风侧的反向防突风门。
5、放炮前,必须支护到迎头,并由瓦检员检查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只有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方可进行装药放炮。
6、施工中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具体由通风区负责落实。
7、实行远距离放炮期间,放炮时,整个回风系统都必须做到停电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