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的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瓷片电容特点
1. 体积小:瓷片电容采用陶瓷材料作为介质,相比其他类型的电容器,它的体积通常较小,因此在电路板上占用的空间也较小。
2. 高稳定性:由于瓷片电容采用的是高稳定性的陶瓷材料,所以它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和频率特性,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和频率范围内保持稳定的电容值。
3. 低损耗:瓷片电容的介质损耗较低,因此在高频电路中能够提供较好的性能,降低信号衰减和失真。
4. 高耐压:瓷片电容的耐压能力较高,可以承受较高的电压,适用于一些需要高电压工作的电路。
5. 绝缘性能好:瓷片电容的陶瓷介质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止电流泄漏,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6. 价格低廉:相比其他高性能电容器,瓷片电容的生产成本较低,因此价格相对较为低廉,适合大规模应用。
7. 多种容量可选:瓷片电容的容量范围较广,可以提供从几个皮法到数千微法的不同容量选择,以满足不同电路的需求。
总之,瓷片电容因其体积小、稳定性好、低损耗、高耐压、绝缘性能好、价格低廉和多种容量可选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特别是在高频电路和精密电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选择瓷片电容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参数和规格。
不同材料电容特点
不同材料的电容具有不同的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材料电容的特点:
1. 铝电解电容:铝电解电容是一种常见的电容,具有容量大、价格低的特点。
但是,铝电解电容的寿命较短,容易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且容易出现漏电现象。
2. 陶瓷电容:陶瓷电容具有高频特性好、稳定性高、耐高温、耐高压等特点,常用于高频电路和高压电路中。
但是,陶瓷电容的容量较小,价格较高。
3. 薄膜电容:薄膜电容具有容量大、精度高、高频特性好、温度稳定性好等特点,常用于要求高精度和高频特性的电路中。
但是,薄膜电容的价格较高。
4. 钽电解电容:钽电解电容具有容量大、寿命长、稳定性高、耐高温等特点,常用于要求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的电路中。
但是,钽电解电容的价格较高。
5. 超级电容:超级电容具有容量大、充放电速度快、寿命长等特点,常用于需要快速充放电的场合,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
不同材料的电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电容。
电容器的主要特性参数是什么⑴电容主要特性参数①标称电容量标志在电容器上的电容量。
但电容器实际电容量与标称电容量是有偏差的,精度等级与允许误差有对应关系。
一般电容器常用Ⅰ、Ⅱ、Ⅲ级,电解电容器用Ⅳ、Ⅴ、Ⅵ级,根据用途选取。
电解电容器的容值,取决于在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阻抗,随着工作频率、温度、电压以及测量方法的变化,容值将有变化。
②额定电压在最低环境温度和额定环境温度下可连续加在电容器的最高直流电压的有效值,如果工作电压超过电容器的耐压,电容器将被击穿,造成损坏。
在实际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耐压值将变低。
③绝缘电阻直流电压加在电容上,产生漏电电流,两者之比称为绝缘电阻。
当电容较小时,主要取决于电容的表面状态;容量>0.1μF时,主要取决于介质。
绝缘电阻越大越好。
④损耗电容在电场作用下,在单位时间内因发热所消耗的能量叫做损耗。
损耗与频率范围、介质、电导、电容金属部分的电阻等有关。
⑤频率特性随着频率的上升,一般电容器的电容量呈现下降的规律。
当电容工作在谐振频率以下时,表现为容性,当超过其谐振频率,表现为感性,此时就不是一个电容而是一个电感了。
所以一定要防止电容工作于谐振频率以上。
⑵电容器选择常用的几个参数①温度系数,也就是电容值随温度变化的范围。
②损耗因数,因为电容器的泄漏电阻、等效串联电阻和等效串联电感,这三项指标几乎总是很难分开,所以许多电容器制造厂家将它们合并成一项指标,称作损耗因数,主要用来描述电容器的无效程度。
损耗因数定义为电容器每周期损耗能量与储存能量之比。
又称为损耗角正切。
③Q值,又称为品质因数,是损耗因数的倒数。
一般电容的手册中会标注Q或损耗因数。
④介电常数K,电容的不同主要是填充介质的不同,介电常数的大小关系电容的体积和介质吸收不同,介电常数大,在较小的体积上就可以集成很大的容量,但介质吸收就很严重。
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有哪些基本特性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是电路中常见的三种基本元件,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特性。
本文将就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进行探讨。
一、电阻的基本特性电阻是指电路中抵抗电流流动的元件,常用单位是欧姆(Ω)。
以下是电阻的基本特性:1. 阻值(电阻大小):电阻的阻值表示电阻对电流的阻碍程度,阻值越大,电流通过的越困难。
2. 电压-电流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元件的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V=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3. 功率消耗: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阻元件会发生功率消耗,功率的大小与电压和电流的乘积成正比。
4. 发热特性:由于电阻发生功率消耗,因此在高电流通过时会发热,需要特别注意散热问题。
二、电容的基本特性电容是储存电荷的元件,常用单位是法拉(F)。
以下是电容的基本特性:1. 电容量(容值大小):电容的容值表示其储存电荷的能力,容值越大,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越强。
2. 充放电过程:电容器可以通过连接电源进行充电,当电容器充满电荷后,可以通过放电过程释放电荷。
3. 电压-电荷关系:电容器上的电压与其带有的电荷量之间呈线性关系,电容器的电压随电荷量的增加而增加。
4. 频率特性:电容器对不同频率的交流信号具有不同的阻抗,对低频信号直流响应较好,对高频信号表现出较高的阻抗。
三、电感的基本特性电感是储存磁能的元件,常用单位是亨利(H)。
以下是电感的基本特性:1. 电感量(感值大小):电感的感值表示其储存磁能的能力,感值越大,电感器储存磁能的能力越强。
2. 反应速度:电感器对电流的变化有一定的惯性反应,即不会立即改变电流强度,具有瞬态特性。
3. 频率特性:电感器对交流信号的阻抗与频率有关,对高频信号表现出较高的阻抗,对低频信号直流响应较好。
4. 电感耦合:电感可以通过互感耦合方式将信号传递到其他电路中,实现信号的耦合与隔离。
综上所述,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是具有不同特性的基本元件。
电容的特性:电容器是一种能储存电荷的容器.它是由两片靠得较近的金属片,中间再隔以绝缘物质而组成的.按绝缘材料不同,可制成各种各样的电容器.如:云母.瓷介.纸介,电解电容器等.在构造上,又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电容器对直流电阻力无穷大,即电容器具有隔直流作用.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力受交流电频率影响,即相同容量的电容器对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呈现不同的容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这是因为电容器是依靠它的充放电功能来工作的,如图1,电源开关s未合上时.电容器的两片金属板和其它普通金属板—样是不带电的。
当开关S合上时,如图2所示,电容器正极板上的自由电子便被电源所吸引,并推送到负极板上面。
由于电容器两极板之间隔有绝缘材料,所以从正极板跑过来的自由电子便在负极板上面堆积起来.正极板便因电子减少而带上正电,负极板便因电子逐渐增加而带上负电。
电容器两个极板之间便有了电位差,当这个电位差与电源电压相等时,电容器的充电就停上了.此时若将电源切断,电容器仍能保持充电电压。
对已充电的电容器,如果我们用导线将两个极板连接起来,由于两极板间存在的电位差,电子便会通过导线,回到正极板上,直至两极板间的电位差为零.电容器又恢复到不带电的中性状态,导线中也就没电流了.电容器的放电过程如图3所示.加在电容器两个极板上的交流电频率高,电容器的充放电次数增多;充放电电流也就增强;也就是说.电容器对于频率高的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就减小,即容抗小,反之电容器对频率低的交流电产生的容抗大.对于同一频率的交流电电.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容抗就越小,容量越小,容抗就越大.第2讲:电容器的参数与分类在电子产品中,电容器是必不可少的电子器件,它在电子设备中充当整流器的平滑滤波、电源的退耦、交流信号的旁路、交直流电路的交流耦合等。
由于电容器的类型和结构种类比较多,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各类电容器的性能指针和一般特性,而且还必须了解在给定用途下各种组件的优缺点,以及机械或环境的限制条件等。
电容的主要特性参数电容的主要特性参数:(1)容量与误差:实际电容量和标称电容量允许的最大偏差范围。
一般分为3 级:I 级± 5%,II 级± 10%,III 级± 20%。
在有些情况下,还有0 级,误差为±20%。
精密电容器的允许误差较小,而电解电容器的误差较大,它们采用不同的误差等级。
常用的电容器其精度等级和电阻器的表示方法相同。
用字母表示:D—— 005 级——± 0.5%;F—— 01 级——± 1%;G—— 02 级——± 2%;J—— I 级——± 5%;K—— II 级——± 10%;M—— III 级——± 20%。
(2)额定工作电压:电容器在电路中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工作,所承受的最大直流电压,又称耐压。
对于结构、介质、容量相同的器件,耐压越高,体积越大。
(3)温度系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变化1℃,电容量的相对变化值。
温度系数越小越好。
(4)绝缘电阻:用来表明漏电大小的。
一般小容量的电容,绝缘电阻很大,在几百兆欧姆或几千兆欧姆。
电解电容的绝缘电阻一般较小。
相对而言,绝缘电阻越大越好,漏电也小。
(5)损耗: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容器在单位时间内发热而消耗的能量。
这些损耗主要来自介质损耗和金属损耗。
通常用损耗角正切值来表示。
(6)频率特性:电容器的电参数随电场频率而变化的性质。
在高频条件下工作的电容器,由于介电常数在高频时比低频时小,电容量也相应减小。
损耗也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
另外,在高频工作时,电容器的分布参数,如极片电阻、引线和极片间的电阻、极片的自身电感、引线电感等,都会影响电容器的性能。
所有这些,使得电容器的使用频率受到限制。
不同品种的电容器,最高使用频率不同。
小型云母电容器在250MHZ 以内;圆片型瓷介电容器为300MHZ;圆管型瓷介电容器为200MHZ;圆盘型瓷介可达3000MHZ;小型纸介电容器为80MHZ;中型纸。
电容原理特性及应用电容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荷的被动元件,它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电容原理特性及应用如下:1. 电容原理特性:(1) 存储电荷:电容具有存储电荷的能力。
当电容两端施加电压时,电荷会在电容板之间积聚,形成电场。
根据电容的定义,电容器上存储的电荷量与电压成正比关系,即Q = CV,其中Q为电荷量,C为电容值,V为电压。
(2) 充放电能力:电容器可以存储电荷,并且能够通过充放电的方式释放或接收电荷。
当电容两端施加电压时,电容会逐渐充电,电容器上的电流按指数函数减小,直到达到与电源电压相等的稳态电荷量。
而当电源电压移除或逆向时,电容会放电,释放存储的电荷。
(3) 频率依赖性:电容器的阻抗与频率有关,阻抗与电容器的电容值成反比关系。
在低频下,电容器的阻抗非常大,近似于开路;而在高频下,电容器的阻抗非常小,近似于短路。
2. 电容应用:(1) 耦合电容:用于将不同阶段电路的直流分量隔离开来,只传递交流信号。
耦合电容通常连接在信号源和输入端之间,有效去除直流偏置。
(2) 滤波电容:用于滤除电路中的杂散噪声,通过将高频噪声短路,将交流信号通过。
滤波电容通常连接在电源电压线和地线之间,起到平滑电压的作用。
(3) 端子电容:用于提高电路对频率的响应,改变电路的传输特性。
端子电容通常连接在电路输入或输出端,起到通频带的作用。
(4) 多级耦合电容:用于提高放大器的低频响应,增加电路的放大增益。
多级耦合电容将多个放大器级联,通过耦合电容传递信号。
(5) 电源稳定电容:用于稳定电源电压,平衡瞬时负载变化。
电源稳定电容作为电源滤波器的一部分,保护电子元件免受电源电压的波动。
(6) 外箱电容:用于存储高压电荷,供激光器、脉冲电源等设备快速放电使用。
外箱电容容量大、电压高。
(7) 传感器:电容变化可以通过测量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来判断物理量的变化。
例如,湿度传感器中的电容变化可以反映空气中的湿度变化。
总结起来,电容具有存储电荷、充放电能力和频率依赖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耦合、滤波、放大、传感和稳压等领域。
电容特性实验报告电容特性实验报告引言电容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之一,它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
为了深入了解电容的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电容的特性,包括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电容的电压和电荷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容的容值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电容特性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技巧。
二、实验原理1. 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当一个电容器连接到电源时,电荷开始从电源流向电容器,电容器逐渐充电。
充电过程中,电容器两极的电压逐渐增加,直到达到电源电压。
当电容器断开电源连接时,电容器开始放电,电容器两极的电压逐渐减小,直到降至零。
2. 电容的电压和电荷之间的关系电容的电压和电荷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即电容的电压与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量成正比。
这一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 = C × V,其中Q为电荷量,C为电容的容值,V为电容的电压。
3. 电容的容值测量方法为了测量电容的容值,我们使用了一个称为电桥的仪器。
电桥利用了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压变化的特性,通过调节电桥的平衡条件,可以测量电容三、实验过程1. 准备实验所需的电容器、电源、电桥和电压表等仪器。
2. 将电容器连接到电源,并记录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
3. 使用电桥测量电容器的容值,并记录测量结果。
四、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多组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1. 在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呈指数衰减的趋势。
2. 通过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荷量,我们验证了电容的电压和电荷之间的线性关系。
3. 使用电桥测量了几个电容器的容值,结果与标称值基本吻合。
五、结果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电容的特性。
我们观察到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趋势,发现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呈指数衰减的规律。
这是因为电容器内部的电阻和电容的特性导致了这种衰减。
电容元件的特性
【电容】电容是表征电场储能的电路参数,电容器的储能特性借助电容参数来描述。
【储能元件】电容元件是仅储存电场能量的理想化电路元件,又称为储能元件。
【特性】线性时不变电容元件采用图6-2-1所示电路符号与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其特性为
(为电容元件的电容)
【特性】线性时不变电容元件在图6-2-1所示参考方向下,
特性
【动态元件】上式表明电容的电流与其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动态的电容电压才能产生电容电流,因此又称电容元件为动态元件。
【初始电压】代表电容元件在时刻已具有的电压,称为初始电压或初始值。
通常取,且考虑到电容电流可能包含项的情况,积分下限为。
【电容元件的性质】由线性时不变电容元件的特性可以得出线性时不变电容元件的以下重要性质。
(1)当电容的电压不随时间而变时,电容的电流为零,电容相当于开路;
(2)只要电容的电流在处是有限值,电容的电压就在处连续,即有。
(3)具有初始电压的电容元件的等效电路如图6-2-2所示:。
什么是电容的温度特性电容的温度特性是指电容器的电容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电容的温度特性对于电路设计和电子设备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一、电容的基本概念电容是电子元件中的一种pass component,它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
电容器的电容值是指电容器两极的电压之间储存的电荷量与电压之比,通常用法拉(Farad,简写为F)作为单位。
二、电容的温度特性通常情况下,电容的温度特性表现为其电容值随温度的增加或降低而变化。
电容的温度特性可以分为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数两种。
1. 正温度系数正温度系数是指电容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特性。
这种温度特性通常出现在电解电容器和陶瓷电容器中,其电容值在高温环境下会增加。
这是由于在高温下,电容器内的电介质极化现象加剧,使得电荷储存能力增强,电容值也相应增加。
2. 负温度系数负温度系数是指电容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特性。
这种温度特性通常出现在铝电解电容器和有机电解电容器中,其电容值在高温环境下会减小。
这是由于在高温下,电容器内的电解液被加热,导致液体电解质的浓度减少,从而降低了电容值。
三、电容的温度特性对电路设计的影响了解电容的温度特性对电路设计至关重要。
在一些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电子设备中,如汽车电子系统、医疗仪器等,电容的温度特性必须被充分考虑。
1. 温度补偿对于正温度系数的电容器,在一些应用中,可以通过增加一个与温度成反比的电阻来实现温度补偿,以保持电路的稳定性。
温度补偿电路通常被用于需要高精度和稳定性的测量仪器和自动控制系统中。
2. 电容选择在一些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电路中,可以选择负温度系数的电容器,以减小温度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这可以提高电子设备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电容的温度特性是指电容器的电容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电容的温度特性通常分为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数。
正温度系数表示电容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负温度系数表示电容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电容器基本原理及特性分析电容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
一、电容器的基本原理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之间的绝缘介质构成的。
当电容器两极接通电源时,正电荷会聚集在一个极板上,而负电荷则聚集在另一个极板上。
由于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电荷无法通过,因此形成了电场。
根据库仑定律,电容器的电容容量与两极板面积的大小和两极板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电容器根据其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平行板电容器和电解电容器。
平行板电容器由两个平行的金属极板和绝缘介质组成,常见的有金属箔电容器和电解电容器。
电解电容器则是通过电解质溶液在金属极板附近形成的电势差实现电容效应。
二、电容器的特性分析1. 额定容量(容量值)电容器的额定容量表示其储存电荷的能力,通常以法拉(F)作单位。
额定容量越大,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越强。
2. 额定电压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指的是电容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以承受的最高电压。
如果超过额定电压使用电容器,可能会导致电容器破坏。
3. 极性特性电解电容器是极性元件,正极和负极必须正确连接。
而平行板电容器则没有极性要求,可以正反接。
4. 频率响应电容器对不同频率电信号的导通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频率越高,电容器的导通性能越好。
5. 等效串联电阻(ESR)电容器不是理想的电子元件,会存在等效串联电阻。
ESR的存在会导致电容器在高频率下失去一部分能量。
6. 损耗(损耗角正切)电容器在工作实际中会有一定的损耗,损耗通常以损耗角正切表示。
损耗角正切越小,表示电容器的损耗越低,性能越好。
三、电容器的应用领域由于电容器具有存储电荷、滤波、耦合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电路电容器在电子电路中被广泛用于滤波和耦合电路中,以实现电源稳定性和信号传输的需求。
2. 能量储存电容器能够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能量。
因此,它们在电子设备、储能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容的特性、效果
1、电容的特性:
通高频,阻低频;通沟通,阻直流(参照容抗)
2、电容的效果:
滤波、耦合、储能
1、滤波电容:
并接在电路正负极之间,运用电容通交隔直的特性,将电路中的沟通电流滤除。
有极性的电容一般是负极接地。
2、耦合电容:
联接于信号源和信号处理电路或南北极拓宽器之间,用以间隔直流电,让沟通或脉动信号经过,使相邻的拓宽器直流作业点互不景响。
3、退耦电容:
并接于电路正负极之间,可避免电路经过电源构成的正反响通路而致使的寄生振动。
4、旁路电容:
并接在电阻两头,为交直流信号中的沟通设置一条能路,避免沟通成分在经过电阻时发作压降。
5、自举升压电容:
运用礤储能来跋涉电路某点的电位,使其电位值高于为该点供电的电源电压。
6、稳频电容:
在振动电路顶用来安稳振动频率。
7、守时电容:
在RC守时电路中与电阻R串联一同挑选时刻长短。
8、软主张电容:
一般接在电源开关管的基极,避免开机时加在开关管基极的浪涌电流或电压太大而损坏的开关管。
电容的特性:电容器是一种能储存电荷的容器.它是由两片靠得较近的金属片,中间再隔以绝缘物质而组成的.按绝缘材料不同,可制成各种各样的电容器.如:云母.瓷介.纸介,电解电容器等.在构造上,又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电容器对直流电阻力无穷大,即电容器具有隔直流作用.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力受交流电频率影响,即相同容量的电容器对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呈现不同的容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这是因为电容器是依靠它的充放电功能来工作的,如图1,电源开关s未合上时.电容器的两片金属板和其它普通金属板—样是不带电的。
当开关S合上时,如图2所示,电容器正极板上的自由电子便被电源所吸引,并推送到负极板上面。
由于电容器两极板之间隔有绝缘材料,所以从正极板跑过来的自由电子便在负极板上面堆积起来.正极板便因电子减少而带上正电,负极板便因电子逐渐增加而带上负电。
电容器两个极板之间便有了电位差,当这个电位差与电源电压相等时,电容器的充电就停上了.此时若将电源切断,电容器仍能保持充电电压。
对已充电的电容器,如果我们用导线将两个极板连接起来,由于两极板间存在的电位差,电子便会通过导线,回到正极板上,直至两极板间的电位差为零.电容器又恢复到不带电的中性状态,导线中也就没电流了.电容器的放电过程如图3所示.加在电容器两个极板上的交流电频率高,电容器的充放电次数增多;充放电电流也就增强;也就是说.电容器对于频率高的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就减小,即容抗小,反之电容器对频率低的交流电产生的容抗大.对于同一频率的交流电电.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容抗就越小,容量越小,容抗就越大.第2讲:电容器的参数与分类在电子产品中,电容器是必不可少的电子器件,它在电子设备中充当整流器的平滑滤波、电源的退耦、交流信号的旁路、交直流电路的交流耦合等。
由于电容器的类型和结构种类比较多,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各类电容器的性能指针和一般特性,而且还必须了解在给定用途下各种组件的优缺点,以及机械或环境的限制条件等。
这里将对电容器的主要参数及其应用做简单说明。
1. 标称电容量(C R )。
电容器产品标出的电容量值。
云母和陶瓷介质电容器的电容量较低(大约在5000pF 以下);纸、塑料和一些陶瓷介质形式的电容器居中(大约在0.005uF~1.0uF );通常电解电容器的容量较大。
这是一个粗略的分类法。
2. 类别温度范围。
电容器设计所确定的能连续工作的环境温度范围。
该范围取决于它相应类别的温度极限值,如上限类别温度、下限类别温度、额定温度(可以连续施加额定电压的最高环境温度)等。
3. 额定电压(U R )。
在下限类别温度和额定温度之间的任一温度下,可以连续施加在电容器上的最大直流电压或最大交流电压的有效值或脉冲电压的峰值。
电容器应用在高电压场和时,必须注意电晕的影响。
电晕是由于在介质/ 电极层之间存在空隙而产生的,它除了可以产生损坏设备的寄生信号外,还会导致电容器介质击穿。
在交流或脉动条件下,电晕特别容易发生。
对于所有的电容器,在使用中应保证直流电压与交流峰值电压之和不得超过电容器的额定电压。
4. 损耗角正切(tg )。
在规定频率的正弦电压下,电容器的损耗功率除以电容器的无功功率为损耗角正切。
在实际应用中,电容器并不是一个纯电容,其内部还有等效电阻,它的简化等效电路如附图所示。
对于电子设备来说,要求R S 愈小愈好,也就是说要求损耗功率小,其与电容的功率的夹角要小。
5. 电容器的温度特性。
通常是以20 ℃基准温度的电容量与有关温度的电容量的百分比表示。
6. 使用寿命。
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主要原因是温度加速化学反应而使介质随时间退化。
7. 绝缘电阻。
由于温升引起电子活动增加,因此温度升高将使绝缘电阻降低。
电容器包括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两大类。
其中固定电容器又可根据其介质材料分为云母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纸/ 塑料薄膜电容器、第3讲:电容的类别和符号电容的种类也很多,为了区别开来,也常用几个拉丁字母来表示电容的类别,如图1所示。
第一个字母C表示电容,第二个字母表示介质材料,第三个字母以后表示形状、结构等。
上图是小型纸介电容,下图是立式矩开密封纸介电容。
表1列出电容的类别和符号。
表2是常用电容的几项特性。
第4讲: 电解电容极性的判别不知道极性的电解电容可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量其极性。
我们知道只有电解电容的正极接电源正(电阻挡时的黑表笔),负端接电源负(电阻挡时的红表笔)时,电解电容的漏电流才小(漏电阻大)。
反之,则电解电容的漏电流增加(漏电阻减小)。
测量时,先假定某极为“ + ”极,让其与万用表的黑表笔相接,另一电极与万用表的红表笔相接,记下表针停止的刻度(表针靠左阻值大),然后将电容器放电(既两根引线碰一下),两只表笔对调,重新进行测量。
两次测量中,表针最后停留的位置靠左(阻值大)的那次,黑表笔接的就是电解电容的正极。
测量时最好选用R*100 或R*1K 挡。
用万用表判断电容器质量第5讲:用万用表判断电容器质量视电解电容器容量大小,通常选用万用表的R×10 、R×100 、R×1K 挡进行测试判断。
红、黑表笔分别接电容器的负极(每次测试前,需将电容器放电),由表针的偏摆来判断电容器质量。
若表针迅速向右摆起,然后慢慢向左退回原位,一般来说电容器是好的。
如果表针摆起后不再回转,说明电容器已经击穿。
如果表针摆起后逐渐退回到某一位置停位,则说明电容器已经漏电。
如果表针摆不起来,说明电容器电解质已经干涸推失去容量。
有些漏电的电容器,用上述方法不易准确判断出好坏。
当电容器的耐压值大于万用表内电池电压值时,根据电解电容器正向充电时漏电电流小,反向充电时漏电电流大的特点,可采用R×10K 挡,对电容器进行反向充电,观察表针停留处是否稳定(即反向漏电电流是否恒定),由此判断电容器质量,准确度较高。
黑表笔接电容器的负极,红表笔接电容器的正极,表针迅速摆起,然后逐渐退至某处停留不动,则说明电容器是好的,凡是表针在某一位置停留不稳或停留后又逐渐慢慢向右移动的电容器已经漏电,不能继续使用了。
表针一般停留并稳定在50 -200K 刻度范围内。
第6讲:略谈电解电容一、电解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1,滤波作用,在电源电路中,整流电路将交流变成脉动的直流,而在整流电路之后接入一个较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利用其充放电特性,使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压变成相对比较稳定的直流电压。
在实际中,为了防止电路各部分供电电压因负载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在电源的输出端及负载的电源输入端一般接有数十至数百微法的电解电容.由于大容量的电解电容一般具有一定的电感,对高频及脉冲干扰信号不能有效地滤除,故在其两端并联了一只容量为0.001--0.lpF的电容,以滤除高频及脉冲干扰.2,耦合作用:在低频信号的传递与放大过程中,为防止前后两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常采用电容藕合.为了防止信号中韵低频分量损失过大,一般总采用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
二、电解电容的判断方法电解电容常见的故障有,容量减少,容量消失、击穿短路及漏电,其中容量变化是因电解电容在使用或放置过程中其内部的电解液逐渐干涸引起,而击穿与漏电一般为所加的电压过高或本身质量不佳引起。
判断电源电容的好坏一般采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测量.具体方法为:将电容两管脚短路进行放电,用万用表的黑表笔接电解电容的正极。
红表笔接负极(对指针式万用表,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时表笔互调),正常时表针应先向电阻小的方向摆动,然后逐渐返回直至无穷大处。
表针的摆动幅度越大或返回的速度越慢,说明电容的容量越大,反之则说明电容的容量越小.如表针指在中间某处不再变化,说明此电容漏电,如电阻指示值很小或为零,则表明此电容已击穿短路.因万用表使用的电池电压一般很低,所以在测量低耐压的电容时比较准确,而当电容的耐压较高时,打时尽管测量正常,但加上高压时则有可能发生漏电或击穿现象.三、电解电容的使用注意事项1、电解电容由于有正负极性,因此在电路中使用时不能颠倒联接。
在电源电路中,输出正电压时电解电容的正极接电源输出端,负极接地,输出负电压时则负极接输出端,正极接地.当电源电路中的滤波电容极性接反时,因电容的滤波作用大大降低,一方面引起电源输出电压波动,另一方面又因反向通电使此时相当于一个电阻的电解电容发热.当反向电压超过某值时,电容的反向漏电电阻将变得很小,这样通电工作不久,即可使电容因过热而炸裂损坏.2.加在电解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超过其允许工作电压,在设计实际电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留有一定的余量,在设计稳压电源的滤波电容时,如果交流电源电压为220~时变压器次级的整流电压可达22V,此时选择耐压为25V的电解电容一般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假如交流电源电压波动很大且有可能上升到250V以上时,最好选择耐压30V以上的电解电容。
3,电解电容在电路中不应靠近大功率发热组件,以防因受热而使电解液加速干涸.4、对于有正负极性的信号的滤波,可采取两个电解电容同极性串联的方法,当作一个无极性的电容本章小结:电子制作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电容器,它们在电路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
与电阻器相似,通常简称其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
顾名思义,电容器就是“储存电荷的容器”。
尽管电容器品种繁多,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相同的。
两片相距很近的金属中间被某物质(固体、气体或液体)所隔开,就构成了电容器。
两片金属称为的极板,中间的物质叫做介质。
电容器也分为容量固定的与容量可变的。
但常见的是固定容量的电容,最多见的是电解电容和瓷片电容。
不同的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也不相同。
规定把电容器外加1伏特直流电压时所储存的电荷量称为该电容器的电容量。
电容的基本单位为法拉(F)。
但实际上,法拉是一个很不常用的单位,因为电容器的容量往往比1法拉小得多,常用微法(μF)、纳法(nF)、皮法(pF)(皮法又称微微法)等,它们的关系是:1法拉(F)= 1000000微法(μF)1微法(μF)= 1000纳法(nF)= 1000000皮法(pF)在电子线路中,电容用来通过交流而阻隔直流,也用来存储和释放电荷以充当滤波器,平滑输出脉动信号。
小容量的电容,通常在高频电路中使用,如收音机、发射机和振荡器中。
大容量的电容往往是作滤波和存储电荷用。
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一般1μF以上的电容均为电解电容,而1μF以下的电容多为瓷片电容,当然也有其它的,比如独石电容、涤纶电容、小容量的云母电容等。
电解电容有个铝壳,里面充满了电解质,并引出两个电极,作为正(+)、负(-)极,与其它电容器不同,它们在电路中的极性不能接错,而其它电容则没有极性。
把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过一会儿即使把电源断开,两个引脚间仍然会有残留电压(学了以后的教程,可以用万用表观察),我们说电容器储存了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