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65 KB
- 文档页数:17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壮锦图案 | 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壮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能够分析壮锦图案的形式和特点。
3.能够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出壮锦图案的美感。
4.能够设计出自己的壮锦图案。
二、教学重点1.理解壮锦图案的形式和特点。
2.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壮锦图案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1.设计出自己的壮锦图案。
四、教学方法1.课堂导入:观看壮锦图案视频、展示壮锦实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壮锦的兴趣。
2.听讲分析:教师分析壮锦图案的形式和特点,并引导学生理解。
3.练习演绎:教师示范画壮锦图案,学生进行模仿。
4.自主设计: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壮锦图案。
5.评价总结:教师和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所画的壮锦图案,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内容1. 壮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壮锦是中国壮族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织品,历史悠久,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锦图案通常表现出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也能反映出壮族的文化内涵。
2. 壮锦图案的形式和特点壮锦的图案构成比较复杂,通常以图案为主体,搭配背景,使用线条和颜色进行表现。
壮锦图案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化、色彩鲜艳明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3. 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壮锦图案的美感在画壮锦图案时,线条的运用非常重要,需要使用细线、粗线、圆线、直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描绘出图案的轮廓和细节。
此外,色彩的运用也非常关键,需要合理搭配颜色,使图案更加鲜艳明亮、美观动人。
4. 设计出自己的壮锦图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自由设计自己的壮锦图案。
在设计图案时,需要注意线条和色彩的使用,力求使图案更加美观和富有创意。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展示壮锦实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壮锦的兴趣;播放壮锦图案视频,使学生更加了解壮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听讲分析教师讲解壮锦图案的形式和特点,并指导学生分析。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可以选择一些壮锦图案进行分析,例如《百花图》、《青龙图》等。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24广西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24广西美术出版社)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如色彩、线条、形状等。
-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如勾勒、涂抹、渲染等。
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美术创作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 学生能够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大纲- 根据广西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梳理出教学大纲,明确每个课题的教学内容。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确定每个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 通过问题、情境、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讲解与示范- 讲解课题相关的基础知识,如色彩、线条、形状等。
- 通过示范,展示绘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过程。
3.3 实践与指导-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创作美术作品。
-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3.4 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 教师、同学相互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3.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 给出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 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
五、教学资源- 教材: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广西美术出版社)- 辅助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等六、教学时间- 课时:每节课40分钟七、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课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新房子|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房屋的构造和建筑材料。
2.掌握人物的绘画基础技法,能够描绘具有空间感和透视感的房屋和人物。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在绘画时能够准确地表达房屋和人物的形态、纹理和光影。
4.通过绘画活动,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房屋的构造和建筑材料。
2.学会使用透视法描绘房屋和人物。
3.学习使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影和纹理。
三、教学内容1. 房屋的构造和建筑材料教师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房屋的基本构造和常用建筑材料,这包括墙体、屋顶、地面和窗户等基本元素。
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不同房屋的构造和材料,了解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2. 描绘具有空间感和透视感的房屋和人物教师向学生讲解透视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单点透视和两点透视,让学生掌握使用透视法描绘房屋和人物的基本技法。
通过绘制简单的线条、几何图形和实物模型等训练,帮助学生理解透视法的原理和应用。
3. 表现光影和纹理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房屋和人物的光影、纹理和质感,例如使用交错的直线表现木料的纹理,使用水平的线条表现墙面的光影等等。
通过多维度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可以自由地表现想象中的东西。
四、教学方法1. 图片与实物结合的讲解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房屋的结构和材料,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学生记住某些方面以便下一步的学习。
2. 绘画教学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法,去表达自己对新房子的想象和创意。
3. 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提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使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和交流想法。
五、教学过程1. 游戏:识别房屋的基本元素教师通过将不同形状的纸片放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比较和归纳,从而了解房屋的基本元素和结构。
1.《中外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欣赏认识中外建筑作品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建筑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能力目标: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中外建筑作品作出正确的评述。
3、情感目标:感受中外建筑作品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美术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态度和健康的审美心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中外建筑作品。
引导学生对建筑作品进行材料、表现形式与内容特征的分析、评述。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建筑的感受和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建筑图片欣赏、中外建筑知识介绍、学生范作欣赏等。
学生:画纸、铅笔、尺子、橡皮、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阅读欣赏,初识建筑。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阅读课本提供的建筑作品的图例和文字,使学生在上课的第一时间里对建筑作品有初步的印象。
(2)你喜欢建筑吗?你家附近有什么建筑吗?你见过的建筑作品是怎样的?教师提出些简单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交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讲授新知,认识建筑。
(1)教师利用教室电教设备或直接展示课前制作的课件或有关建筑作品的画册、图片,供学生再次欣赏建筑作品。
(2)教师简要讲述建筑的起源、中外建筑概况及建筑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建筑。
(3)教师从建筑的艺术表现和艺术特征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建筑。
3、讨论探索,感悟建筑。
(1)教师再次组织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建筑图片,阅读课本上的文字,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题材、材质、造型手法、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欣赏、认识建筑作品。
(2)学生6-8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把课前收集到的建筑图片、画册等摆到桌面上欣赏。
(3)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几张不同材质、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建筑设计作品,供学生讨论问题使用。
(4)学生思考:黑板上展示的建筑作品表现的是什么题材,它们是什么材质的?你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5)学生讨论后,可用个体回答的方式进行意见交流。
--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题名称教学目标第一课中外建筑艺术欣赏1 .通过对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欣赏,建筑艺术欣赏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2 .通过本课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进一步认识我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建筑艺术欣赏促进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培养设计童识:以我国宫廷建筑和园林建筑为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一、交流什么是建筑艺术 ?二、对每件作品进行简要的介绍建筑艺术欣赏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 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观赏、思考与描述。
欣赏、探讨、理解、评述。
三、观赏、思考与描述。
四、欣赏、探讨、理解、评述。
五、教师归纳小结。
六、作业布置。
第二课永恒的追求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题名称教学目标--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
一、组织教学进行分组教学,创造人人可以发言的机会。
二、导入教学。
优秀的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也表达出艺术家对所表现对象的独特感受。
三、观赏、思考与描述。
四、欣赏、探讨、理解、评述。
五、教师归纳小结。
六、作业布置。
第三课奔马图认识马的生理结构,学习用毛笔表现一匹奔跑的马。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学习马的奔跑向前的精神,培养团队精神。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有关马的故事导入本课,点名课题。
2、引导学生回答有关马的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生产、军事、交通、娱乐等方面思考。
)3、学生回答,教师释疑解难。
二、通过欣赏评述来认识马。
三、学生做作业,大胆创新。
四、作业展示,共同评价。
1、学生画好马后,用剪刀剪下,贴在卷纸面上。
2、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3、学生谈创作体会。
五、课堂小结。
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第四课新房子能运用线条和彩色大胆地把自己家乡的房子的变化和风格特点画下来,感受城乡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广西六年级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广西六年级美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广西六年级美术课程要求和学习目标。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主题:绘画风景1. 介绍广西的自然风景和文化特色。
2. 学习绘画风景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创作一幅以广西风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广西的自然风景和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绘画风景的基本技巧,如透视、色彩运用等。
2. 展示一些著名风景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
第三步:示范与指导(15分钟)1. 展示一幅以广西风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解说绘画过程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模仿示范作品,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
第四步:绘画实践(3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广西风景的理解和想象,开始绘画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3.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创意和想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同学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2. 教师和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资源:1. 广西自然风景和文化特色的图片、视频资料。
2. 著名风景画家的作品图片。
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教学评估: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2. 学生对广西风景和绘画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展示和讨论环节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画廊,增进对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他人交流学习。
教案撰写者:AI教育专家。
广西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永恒的追求教学目标•了解画家香扇仙人和他的代表作品•学习绘画的基本构图和色彩搭配技巧•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意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香扇仙人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学生能够掌握绘画的基本构图和色彩搭配技巧•学生能够绘制出自己的作品,表现出自己的主题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香扇仙人的意图和表现手法•教会学生如何利用颜色和构图表达主题教学策略情境教学•让学生参观画廊•分享画家和代表作品•向学生展示绘画技巧和构图技巧合作式学习•学生组成小组,互相讨论和指导•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获得反馈案例教学•介绍其他艺术家的风格和作品,拓展学生的视野•分析作品中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让学生理解艺术的表现方式教学内容香扇仙人艺术介绍香扇仙人是广西省一位著名的现代画家,主要以山水画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淡雅,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常常将山水画与诗词相融合,在画中传达自己的厚重情感和人生哲思。
同时他的作品也留下了深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特色。
香扇仙人代表作品欣赏通过展示香扇仙人的代表作品,介绍他的画作特点和风格,比如《万里九重云》,这幅作品没有镇定,却体现出画家所期望的“云的悠长”,也就是云拖拉拖拉的,既老旧沉重又不失生气蓬勃;如《红紫彩云》,运用了立体感,将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风景画《冬日阳光》等。
基本的构图和色彩搭配技巧讲授绘画的基本构图和色彩搭配技巧,包括画面的分割、比例、透视、对比等技巧,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示。
介绍不同的颜色间、以及温暖/冷色系的搭配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主题或情感。
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完成绘画任务。
每组选定一副主题,用所学到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技巧完成一张作品。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进行点评,讨论作品的表现,如构图是否恰当,画面是否有美感等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总结这次课程旨在帮助广西六年级学生了解画家香扇仙人的艺术风格与表达手法,掌握绘画的基本构图和色彩搭配技巧,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意能力。
广西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壮锦图一、教学目标1.了解壮族文化与传统壮锦图;2.掌握画壮锦图的基本构图方法;3.学习用彩笔、彩纸等美术工具进行创作;4.提高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5.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观察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壮锦图简介及其特点;2.壮锦图的构图方法;3.制作壮锦图的具体步骤。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壮族文化与传统壮锦图,并掌握画壮锦图的基本构图方法。
2.难点:在实际绘制壮锦图时,如何处理色彩配合、构图、形态、线条的细致性和协调性等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壮锦图简介及其特点1.老师通过课件、图片等资料,介绍壮锦图的特点和构图;2.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壮锦图案例,感受到壮锦图的强烈色彩与独特风格。
2. 壮锦图的构图方法1.老师通过板书,讲解壮锦图画法,并简单介绍一些构图的规律;2.让学生通过手工活动、游戏等方式,感受到壮锦图的构图方法;3.强调学生在构图时要注意对称、平衡、协调、空间感等问题。
3. 制作壮锦图的具体步骤1.带领学生选定壮锦图的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色彩搭配;2.给学生讲解制作壮锦图的具体步骤,并展示一些实物样板;3.让学生参考样板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线条、色彩、质感等要素。
4. 教学评估1.制作小组作品,互相欣赏和点评作品;2.教师结合关键点,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评价,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次的授课,让学生从中领略壮锦图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掌握了制作壮锦图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通过绘画的过程,学生的细心、耐心、观察力和艺术修养得到了大大提升,更加感受到了绘画带来的快乐。
广西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壮锦图一、教学目标1.了解壮锦图的起源、特点和意义。
2.学习壮锦图的基本绘画技巧。
3.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壮锦图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广西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2.工具:彩色画笔、画纸、水彩颜料。
3.素材:壮锦图的样本图片。
4.教学环境:教室内设置合适的画画区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壮锦图的起源和特点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们展示几幅壮锦图,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壮锦图是哪个民族的传统工艺品吗?2.探究(15分钟)–通过简要的介绍,告诉学生壮锦图是壮族的传统工艺品,起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和学生一起探讨壮锦图的特点,如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线条流畅等。
3.欣赏(10分钟)–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几幅壮锦图,讨论图案的构成和色彩搭配。
–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对壮锦图的喜爱之处。
第二课时:学习壮锦图的基本绘画技巧1.复习(5分钟)–通过观察壮锦图的特点,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2.技巧讲解(15分钟)–介绍壮锦图的绘画工具和颜料的选择。
–教授壮锦图的基本绘画技巧,如用笔的轻重、色彩的饱和度等。
3.实践操作(30分钟)–让学生们使用彩色画笔和画纸进行实践操作。
–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注意线条的流畅和色彩搭配的协调性。
第三课时:壮锦图的创作与欣赏1.复习(5分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壮锦图绘画技巧。
2.创作实践(30分钟)–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进行壮锦图的创作。
–鼓励学生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壮锦图样式,尝试创造自己的独特图案。
3.欣赏与分享(15分钟)–学生们完成作品后,进行欣赏和互相分享。
–鼓励学生们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壮锦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壮锦图的基本绘画技巧。
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展现了出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民族传统工艺的认同感。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24广西美术出版社)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掌握以下美术知识和技能:1. 了解绘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2. 研究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3. 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4.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教学用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2.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氛围;3. 备置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绘画作品等;4. 熟悉学生教材内容,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第一课:认识绘画基本原理1. 通过图片和绘画作品,向学生介绍绘画的基本原理,如线条、形状、色彩等;2.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绘画作品,并分析其中的线条、形状和色彩运用;3.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练,让他们尝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创作。
第二课:研究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1. 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2. 演示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3.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材料和工具的特点和效果,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第三课: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1.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练,如观察自然景物、静物等;2. 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让他们学会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描绘;3.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四课: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1. 向学生介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概念,以及绘画在其中的作用;2.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绘画实践,如绘画想象中的动物、人物等;3.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延伸措施: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2. 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竞技能力;3.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创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新广西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题名称:建筑艺术欣赏本课旨在通过对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欣赏,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同时,通过分析作品,促进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培养设计童识。
教学重点将放在我国宫廷建筑和园林建筑上,让学生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课题名称:永恒的追求本课旨在让学生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并领会其中所表现的体育精神。
教学重点将放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也表达出艺术家对所表现对象的独特感受上。
教学过程将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课题名称:奔马图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马的生理结构,并研究用毛笔表现一匹奔跑的马。
教学重点将放在研究马的奔跑向前的精神,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将通过故事导入、欣赏评述和作业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题名称:新房子本课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和彩色大胆地把自己家乡的房子的变化和风格特点画下来,感受城乡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学重点将放在线造型的创意表现上,通过欣赏认识线造型,并引导学生评析欣赏作品,联系自己的家乡实际感受城乡的变化。
教学过程将采用讨论、汇报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设计出符合校服要求的服装,并能够用线条表现出设计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表现出服装设计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校服的重要性。
二、探究校服的设计要求。
三、欣赏校服设计作品,探究服装线条表现技巧。
四、实践操作,练校服设计与线条表现。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1、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2、师生共同观摩,互相进行评价。
3、教师课堂小结。
片和资料,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桥的建筑成就和桥的文化。
二、了解古代桥的种类和特点。
教师讲解古代桥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对古代桥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教师渗透教学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中外建筑艺术欣赏 | 广西版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外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所表现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2.熟悉中外建筑艺术名作,能准确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述和描述。
(2)能力目标1.能用美术语言分析建筑作品中的构成元素,掌握立体造型的表现技法。
2.意识到在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和当代建筑中体现的文化公元和艺术风格。
3.尝试造型创新,探索现代建筑中的艺术表现和创新的美学意义。
(3)情感目标1.通过建筑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强化对中外建筑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增强阶段的文化自信,形成美好人生价值取向。
2.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交流和合作中感受身心快乐和成果的喜悦。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2.中外建筑艺术名作的欣赏和评价。
(2)难点1.立体造型的表现技法,如透视、比例、构思等。
2.建筑艺术作品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3. 教学过程(1)引入1.展示儒家文化强调的“君子细节”,通过儒家文化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及周边的规划,让学生了解到在建筑艺术中的文化传承。
2.让学生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例如:迪拜的哈利法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印度泰姬陵、美国白宫等等,让学生了解到各个民族在建筑上的文化传承。
(2)呈现1.利用幻灯片,呈现中外各种建筑的艺术特点以及历史背景。
2.通过教材上的图片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建筑形制、规划、造型、绘画和雕刻艺术的特点。
3.通过介绍几个世界上著名的建筑,让学生了解到传统建筑中强调的空间秩序和构造精神,以及现代建筑和当代建筑中的思想和文化表达。
(3)分析1.讲解线性和立体表现技法,通过建筑作品的个体艺术表现,让学生了解造型和结构的关系,了解舒适与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
2.针对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讲解其几何图形的反复出现与雕饰风格的创新、与民俗风情的联繫等,让学生以赏析的角度探究传统文化在建筑上的深厚底蕴。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古代的桥-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桥梁的形制和特点。
2.掌握古代桥梁的绘制方法。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古代桥的形制和特点。
2.学习古代桥的绘制方法。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桥梁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掌握桥梁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增强学生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
3.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桥梁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材准备1.教材:《美术(六年级上册)》。
2.素材: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1.了解和讨论古代桥梁的形式和特点(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古代桥梁的形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其构造和美学特征。
–让学生听取其他同学的见解,形成共识。
2.绘制古代桥梁的构造线条(20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古代桥梁构造线条的绘制训练。
–在此过程中,教师介绍古代桥梁的建造方法和技巧。
3.绘制桥梁的主体部分(3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对桥梁的主体部分进行比例和构造的绘制。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古代桥梁形式。
4.完善古代桥梁的细节部分(2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对古代桥梁的细节部分进行绘制,使其更加符合古代桥梁的实际形态。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介绍对相关艺术知识和文化背景。
5.评价和展示(10分钟)。
–学生可以彼此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予评价。
–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欣赏和解读古代桥梁的美学。
六、教学反思古代桥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其进行一定的学习和绘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更加熟悉了古代桥梁的构造和美学特征,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艺术素养。
但是,在教学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创新,使教学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风景写生构图-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景写生的构图方法;2.掌握利用构图元素塑造风景画面的技巧;3.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构图方法;2.利用构图元素塑造风景画面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帮助学生掌握构图技巧。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时间教学内容1-2介绍风景写生的构图方法3-4展示构图技巧并引导学生练习5-6引导学生画一张风景画,并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评价五、教学准备1.展示画册或画家作品;2.数码投影仪;3.紫外线画板;4.绘画材料。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风景写生的构图方法1.展示画册或画家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风景写生;2.介绍构图元素(点、线、面、形、色);3.讲解构图方法(三分法、黄金分割法、对角线法、视点法);4.以图片为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感受。
第二步:展示构图技巧并引导学生练习1.利用数码投影仪展示一幅画作,让学生感受画面的美感;2.引导学生运用构图元素进行分析、评价和探究;3.让学生练习利用构图元素设计一幅风景画。
第三步:引导学生画一张风景画,并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评价1.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学生画一幅风景画;2.在绘画过程中,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构图技巧;3.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激励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
七、教学效果评估1.作业:让学生画一幅自然风景画,通过画作评估学生掌握构图技巧的程度;2.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评估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八、教学体会本次教学以广西版六年级美术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方位引导学生掌握风景写生构图技巧。
通过教师的讲解、展示和学生作品点评,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素养均得到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深化艺术教育教学,培养更多有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的学生。
广西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中国雕塑作品欣赏第一节课:《千手观音像》教学内容1.学生通过老师介绍和图片欣赏,了解千手观音的风格特征;2.谈论学生对观音的理解和印象,引导学生感受千手观音的神圣;3.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千手观音像》的绘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应:1.了解千手观音的形象特征和神圣意义;2.掌握绘制《千手观音像》的基本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图片欣赏和教师讲解,了解千手观音的形象特征;2.引导学生感受千手观音的神圣;3.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实现作品的美观。
第二节课:《秦兵马俑》教学内容1.学生通过老师介绍和图片欣赏,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2.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小型版的秦兵马俑的制作。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应:1.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2.掌握小型版秦兵马俑的制作方法;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图片欣赏和教师讲解,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和制作工艺;2.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小型版秦兵马俑的制作;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实现作品的美观。
第三节课:《北京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像》教学内容1.学生通过老师介绍和图片欣赏,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像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2.通过实际操作,完成毛泽东像胸像的制作,并配以相应的背景,达到作品的鲜明效果。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应:1.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像的历史和制作工艺;2.掌握毛泽东像胸像的制作方法;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图片欣赏和教师讲解,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像的历史和制作工艺;2.通过实际操作,完成毛泽东像胸像的制作,并配以相应的背景,达到作品的鲜明效果;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实现作品的美观。
第四节课:《大雁塔》教学内容1.学生通过老师介绍和图片欣赏,了解大雁塔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征;2.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大雁塔的造型,并配以相应的背景,达到作品的鲜明效果。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变化多样的脸谱 | 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脸谱的概念与发展历史;•掌握脸谱的分类及特点;•能够画出不同种类的脸谱,形象丰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脸谱的分类及特点;•能够画出不同种类的脸谱。
2.教学难点•如何画出带有表情和特征的脸谱;•如何体现脸谱的艺术内涵。
三、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1.脸谱的概念与历史2.脸谱的分类及特点3.脸谱的画法技巧4.制作美术作品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请学生们观察一些有人物面孔的图片,让他们谈论人物面孔中所传递的感情以及它们的特点。
同时让学生了解脸谱的概念与发展历史,如戏曲中的脸谱与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上的脸谱等。
2.新课讲解(20分钟)介绍脸谱的分类及特点,如京剧、花鼓戏、越剧等等。
同时,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脸谱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3.练习与训练(60分钟)(1)学习脸谱的画法技巧向学生讲解如何画出有表情和特征的脸谱,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现脸谱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制作美术作品请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脸谱类型,用铅笔或者彩色笔,来画出他们自己理解的脸谱。
同时,让学生参照图片进行练习,并且逐渐加深对脸谱风格的理解。
4.作品展示(10分钟)请学生互相欣赏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老师也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作品的水平进行打分,并且根据需要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应该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生评价学生应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同时可以在听到老师评价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和补充,以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课程领域:美术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广西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古代桥梁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古代桥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古代桥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古代桥梁的美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古代桥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欣赏古代桥梁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2.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古代桥梁。
难点:1. 对古代桥梁美术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2. 表现古代桥梁的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的处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绘画工具。
学具:1. 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绘画工具。
2. 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桥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桥梁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欣赏与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桥梁的艺术特点和魅力,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Step 3:教学示范(10分钟)教师进行古代桥梁绘画的示范,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的处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实践。
Step 4:学生创作(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古代桥梁的理解和感受,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Step 5: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的处理,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古代的桥历史背景美术特点表现手法作业设计: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创作经验,回家后自选一座古代桥梁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表现古代桥梁的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学做设计师-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设计师的职业及其重要性。
2.学习基本的设计概念和原则,包括色彩、形状、构图等。
3.学习使用设计软件,如Photoshop等。
4.学会设计简单的海报、明信片及名片等平面设计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职业教育1.1 了解设计师职业的背景和特点。
1.2 讲解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1.3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才能。
2. 设计概念和原则2.1 介绍色彩概念,包括基本色彩、色彩搭配、色彩表现能力等。
2.2 讲解形状概念,包括线条、形状的类型和分类等。
2.3 着重讲解构图概念,包括点、线、面的组合规律等。
3. 设计软件的使用3.1 介绍Photoshop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2 讲解常用工具和功能,如画笔、文字、图层、选择等。
3.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设计操作练习,如涂色、添加文字等。
4. 平面设计作品的制作4.1 设计海报,要求考虑原则和概念方面的因素,形成完整的表现。
4.2 设计明信片,要求考虑元素的搭配和布局。
4.3 设计名片,要求考虑设计的功能性和宣传效果。
三、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法:针对设计概念和软件使用部分,采用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相关知识点和使用方法。
2.操作实践法:针对软件的使用和平面设计作品制作,采用操作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观摩学习法:合理运用教学PPT和其他范例资料进行教学课件制作和教学演示。
四、教学评价1.设计师职业分析报告,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展示。
2.作品评价,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论和改进意见,鼓励学生进行改进完善。
3.其他方式,如口头评价、互评等。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美术六年级上册》(广西人民美术出版社),P12-25。
2.《设计师手册》(美术出版社)。
3.《Photoshop基础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六、教学时数共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年级美术教案广西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水墨画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2. 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运用水墨画的技法表现自然景物。
2. 学生如何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墨画的教具、茶水、毛笔、宣纸等。
2. 学生准备:铺好的画纸、水杯、毛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并展示一些著名的水墨画作品。
2. 引导学生讨论水墨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二、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法(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湿笔法、干笔法、点染法等,并进行示范。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基本技法的练习。
三、观察自然景物(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户外,观察自然景物,如花朵、树木、小溪等。
2. 学生用眼睛仔细观察,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景物特点。
四、绘制水墨画作品(25分钟)1. 学生回到教室,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进行绘制。
2. 学生在宣纸上运用所学的水墨画技法,尽量表现出所观察到的景物特点。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水墨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观赏。
2. 教师和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六、总结和延伸(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题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生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观察到的景物特点。
同时,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能够互相欣赏和交流,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