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下册-5.3.1 浓 硫 酸(2) 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837.23 KB
- 文档页数:18
教案:众酸之“王”——硫酸( 浓硫酸的特性)教学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据浓硫酸的特性是高中化学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一条重要的性质。
对高一学生而言,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稀硫酸的性质,对浓硫酸的性质茫然不知,或知之甚少;本节通过浓、稀硫酸中存在的主要微粒的不同,从理论上认识浓、稀硫酸应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然后通过实验或初中已学的知识全面认识、掌握浓硫酸的性质。
根据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特点及学科要求,本节课的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技能掌握浓硫酸的特性2.过程与方法⑴了解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⑵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⑵渗透“量变到质变”规律的教育二. 教学内容的设计本节课浓硫酸的特性共有四点:高沸点性(属物理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属化学特性);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浓硫酸的三条化学特性。
高沸点性放在本节总结时阐述。
吸水性则应用初中已学的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达到温故、提升知识的目的;对脱水性的认知是通过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的实验,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表述能力,其中“有酸味”这一现象为巩固浓硫酸的氧化性打下伏笔。
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知识仍然是通过实验由学生观察、探究、分析的过程完成自我建构,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2mol Cu 与含2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和加热,生成SO2的物质的量____;使学生认识到反应中随硫酸浓度的下降,其氧化能力也下降,导致生成S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渗透“量变到质变”规律的教育;对浓硫酸与非金属的反应,则通过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中的“有酸味”,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并设计实验检出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对浓硫酸的高沸点性结合氧很化性,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能否用Na2S、NaI、NaBr与浓硫酸反应制取H2S、HI、HBr?以达到巩固、提升知识的目的。
教学过程简述1.引入稀硫酸的性质初中已学,用一句话慨括它的性质?(具有酸的通性)为什么?2.过渡稀硫酸中H2SO4分子完全电离成H+、SO42- 离子, H2SO42H+ + SO42-,所以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出示98%浓硫酸的样品98%的浓硫酸中含水2%,含大量的硫酸分子。